第一图书网

江南文化研究(第4辑)

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 编 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 学苑出版社 (2010-06出版)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 学苑出版社 (2010-06出版)  

作者:

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 编  

页数:

233  

Tag标签:

无  

前言

  后记  2008年12月26~28日,由浙江师范大学中国历史研究所、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江南文化与中国社会”学术研讨会,在浙江金华浙江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大高校有关研究机构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50多篇,有数十位专家学者先后作大会主题发言和小组专题发言。  本次研讨会,围绕“江南文化发展与中国社会演变”这一主题,就经济形态、社会形态、城镇文明、文化生活的发展演变和区域文化互动的相关问题展开广泛讨论。与会者从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经济学等多种角度,提出各自的认识和见解,彼此进行热烈和友好的交流,既达成了不少共识,也充分了解了不同的观点,共同讨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向。诚如有学者在会议总结发言时所指出的,近年来江南文化研究越来越引起中外学界的关注,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在研究理论和方法方面,也有明显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如何进一步加强了跨时代、跨地域、跨学科研究的问题。要突破“江南之江南”的区域视野,重视从“中国之江南”、“世界之江南”的角度,来全面审视、认识和把握有关现象。本次研讨会应是一个契机,必将有助于推动江南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  本辑《江南文化研究》,系选取此次研讨会的参会论文和发言稿编集而成。部分学者的文稿因已在有关刊物公开发表,不再选入;有的文稿由于篇幅过长或所论主题较泛,也只得忍痛割爱。在此,谨向有关专家学者表示歉意。感谢华东师范大学王家范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朱瑞熙教授等学界前辈对研讨会的关心和指导,感谢有关作者在文稿修订、校对过程中的全力配合,感谢浙江师范大学校领导和人文学院、社科处对我们工作的全力支持,感谢中国历史研究所、江南文化研究中心的老师和研究生们为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以及本辑文集的编辑出版所做的大量事务性工作。

内容概要

  《江南文化研究(第4辑)》是一部关于华东地区文学理论研究专著,本辑内容包括:陈亮的历史进化论与其伦理问题初探、明代朱熹年谱知见录、清代江南社区文化集群与文人的精神家园等。本书适合文史研究者参考及文学学术研究人员学习。

书籍目录

江南文化域境下的阳明学之传播——以浙闽区域为例陈亮的历史进化论与其伦理问题初探阮元的学术思想及汉宋学术史观明代朱熹年谱知见录清代江南社区文化集群与文人的精神家园——以常州白云渡为例试论宋代江西文学家的贡献及其地域分布特征文徵明的儒者形象游走在“乐群”与“乐道”之间——唐中叶湖州文人集团交游酬唱诗论略弹词《三国志玉玺传》初探越剧和婺剧文化空间地域演进比较研究江南诗性文化与长三角当代城市文化的建构清前期江南市民文化建设论析南宋明州楼钥家族与佛教隋唐时期越州高僧及其佛学影响中国古代伦理政治观转变的先驱——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明清之际江南的三教交涉及其效应陈郡谢氏在两晋南朝源流世系及婚宦考索江南政治文化的变革与中国政治的转型浙江地域文化三精神近代外来文明的地方性回应——以上海城乡为中心略论南宋浙江地区进士明清时期地方士绅在江南地区的禁奢活动明清以来上海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关系的发展和演变——以上海与浙北区域经济关系为例唐代浙南丘陵地区农业生产的特色18世纪以降江南居民休闲娱乐生活中的消费从宋元方志看南宋江南地区桥梁建设宋初两浙东北路、两浙西南路考战争环境下民众的社会生活与社会意识——抗战时期浙江省个案研究杭嘉湖水乡环境与良渚文化聚落形态关系初探区域人文环境与商办浙江铁路论孔氏南宗的宗族规制近30年来徽州祠堂研究述略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而这种以功利为评价标准的做法,在浙南阳明学者中亦的确不乏其人。如王叔杲对伍文定协助王阳,明平叛的举措便评价甚高,认为"王守仁之功非伍无以成其始,孙许之节,非伍无以成其终。三臣之后,既加优叙,文定之裔,岂可不录?"对伍文定功绩得不到公平对待深表不满。在重视事功的前提下,王叔杲等人还积极参与了戚继光等人的抗倭斗争。王叔杲尝疏荐两广总督谭纶总兵南塘,戚继光遂议募练南兵数万以备倭寇,"凡廪饩岁给不赀,皆公(叔杲)从中调复而边务以修"。与越中阳明学大家一般热衷于讲学传道不同,浙南阳明学大家多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抗倭斗争,与抗倭名将及相关军政人员关系密切。王世贞曾撰有《旸谷王公祖生祠记》、《送大参永嘉旸谷王公改任叙》等文,对王叔杲的抗倭事迹予以高度评价,这与越中阳明学者以道德文章、为学宗旨显于世的门户特征有较大不同。浙南阳明学者自始至终对王门中的空虚之风予以尖锐批评,就与这种文化土壤有莫大关系。故此宋恕所说的:"宋室南渡,瓯学始盛。陈、叶诸子,心期王佐,纯于永康,实于新安。……闽党横行,百家畔降,而瓯学亦绝矣。"纠其中以重视外王、强调义利合一的永嘉学比朱子学"实",比陈亮的永康学"纯",是正确的;但认为瓯学绝于闽党,则说得不完全对。因为即使经过朱子学改造后的浙南人文传统中,仍保留了大量实学文化的基因,以至浙南学者在面对盛于大江南北的阳明学时,仍能保持自己的学术个性,使阳明学在与浙南地域文化相遇后便出现了向经世事功学回归的某些变异。不过应当指出的是,阳明学进入浙南后所碰到的特殊困难,一方面是由于浙南有悠久的理学文化和实学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浙南地区有独特的科举之盛名。所谓"东嘉学校士,自昔文风,为两浙最,便是对两宋时期温州科举之盛况的客观描述。南宋以后,朱子学在逐渐上升为主流思想的FJ时,其语录、集注还成了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科场完全被朱子"议论"所统治,而阳明学却始终游离于朝政与乡政之间,未进入科举层面。故此,科举文化繁盛、科举人才众多的浙南地区,自然会从功利的立场出发,亲近朱子学而疏远阳明学。

后记

2008年12月26~28日,由浙江师范大学中国历史研究所、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江南文化与中国社会”学术研讨会,在浙江金华浙江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大高校有关研究机构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50多篇,有数十位专家学者先后作大会主题发言和小组专题发言。本次研讨会,围绕“江南文化发展与中国社会演变”这一主题,就经济形态、社会形态、城镇文明、文化生活的发展演变和区域文化互动的相关问题展开广泛讨论。与会者从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经济学等多种角度,提出各自的认识和见解,彼此进行热烈和友好的交流,既达成了不少共识,也充分了解了不同的观点,共同讨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向。诚如有学者在会议总结发言时所指出的,近年来江南文化研究越来越引起中外学界的关注,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在研究理论和方法方面,也有明显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如何进一步加强了跨时代、跨地域、跨学科研究的问题。要突破“江南之江南”的区域视野,重视从“中国之江南”、“世界之江南”的角度,来全面审视、认识和把握有关现象。本次研讨会应是一个契机,必将有助于推动江南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本辑《江南文化研究》,系选取此次研讨会的参会论文和发言稿编集而成。部分学者的文稿因已在有关刊物公开发表,不再选入;有的文稿由于篇幅过长或所论主题较泛,也只得忍痛割爱。在此,谨向有关专家学者表示歉意。感谢华东师范大学王家范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朱瑞熙教授等学界前辈对研讨会的关心和指导,感谢有关作者在文稿修订、校对过程中的全力配合,感谢浙江师范大学校领导和人文学院、社科处对我们工作的全力支持,感谢中国历史研究所、江南文化研究中心的老师和研究生们为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以及本辑文集的编辑出版所做的大量事务性工作。


编辑推荐

《江南文化研究·第4辑》是由学苑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江南文化研究(第4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