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佛教道教传播与中国文化

刘晓英 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5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作者:

刘晓英  

页数:

249  

字数:

29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佛教道教传播与中国文化》介绍了佛教和道教的基本知识,探讨了佛道两教在中国本土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过程,重点探讨了佛教文化在传播过程中逐渐中国化的过程。《佛教道教传播与中国文化》选取了一些典型个案(例如,苏轼、施蛰存以及部分娱乐明星),从中国信仰文化大传统和小传统两个方面切入,由浅入深地探讨与分析了佛教道教传播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的信仰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给人们理解中国传统信仰文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作者简介

  刘晓英,1963年生。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现任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副教授,中外文化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一直从事中国当代文学、西方文学与文化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致力于宗教文化与国家安全领域的研究,研究成果先后在《国际关系学院学报》、《城市建设》、《作家》等杂志上发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佛教的基本知识
一、佛教的创始人、产生年代及其传播
二、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
三、佛教的基本教义
四、佛教所供奉的神
五、佛教的节 日
第三章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并不断本土化的过程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传说与路径
二、佛教在中国传播中不断本土化的过程
三、佛教在中国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四章 从两个传统看佛教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化的佛教--禅宗的形成
一、禅宗南宗的出现及其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意义
二、中国化禅宗的理论创新
第二节 禅宗在传统文人士大夫中的影响--以苏东坡为个案
一、简易化
二、生活化--道在平常日用中
三、心灵化--过世俗的生活而以禅悦为味
四、智慧化--勘破名利、随缘适性
五、审美化--禅境即诗境
六、非宗教化--重"治心"而非求解脱
第三节 佛教对中国古代下层民众的影响
一、佛教传人中土以后民间化的过程
二、佛教对中国普通民众信仰观念的影响
三、中古社会民众所热衷的佛事活动
第四节 从"净土宗"的普及和"观音"形象的改变看中国世俗大众对佛教的基本态度
一、寻求方便性
二、认同实用性
三、神祗系统的融摄性
四、娱乐性与社交性
第五章 从两个传统看佛教在近现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第一节 精英佛教的现代转型--"人间佛教"的提倡
一、"人间佛教"的提出
二、"人间佛教"提出的背景
三、"人间佛教"的现代性视角和意义解读
第二节 近现代精英佛教的一些新特点
一、社会变革态势下新观念佛教的形成
二、新的信仰和修行方式--"居士佛教"的兴起
三、丛林寺僧的人世转向--以敬安诗僧为个案
第三节 人性与佛性--现代作家对佛教文学主题的新探索
一、信仰与欲望、超拔与沉沦中辗转呻吟的苦魂
二、表现自在天然的人性和内在的生活欢乐
三、现代作家自身表现出的人性与佛性力量的角逐与抗衡
第四节 近现代民间佛教
一、近现代民间佛教的信仰对象和信仰方式趋于定型
二、近现代民间佛教世俗化的倾向
三、近现代民间佛教民俗化的倾向
第六章 佛教在当代社会的新发展
第一节 当代精英佛教的新走向
一、当代佛教的修复与继承
二、当代佛教的发展与创新
第二节 当代佛教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宗教搭台,经济唱戏--当代佛教的商业化
二、僧众队伍信仰淡化、过度世俗化的问题
三、现代传媒手段和生活方式对僧侣的影响
第三节 当代文人与佛教的关系--以戴厚英和贾平凹为个案
一、信念型的作家戴厚英
二、修养型的作家贾平凹
第四节 演艺明星信佛热的现象及思考
一、明星信佛的内在原因
二、明星们为何多信仰佛教
三、明星们信佛的社会意义
第七章 道教的基本知识
一、道家与道教的区别
二、道教的形成与发展
三、道教的基本信仰和修持方法
四、道教的科禁威仪和法术
第八章 道教在上层统治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影响
一、道教思想源头的重要部分来自上古知识阶层
二、神仙与方术,售予帝王家--统治阶级对道教的偏爱
三、道教信仰对封建知识分子的影响
第九章 道教在下层民间百姓中的影响
一、道教在形成之初的民间宗教特征
二、道教对下层百姓影响较深的思想
三、传统社会中民间道教信仰的特色
四、道教对下层百姓的影响方式
第十章 结语
后记

章节摘录

  四、宗教在当今世界仍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整个20世纪,宗教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仍是巨大的。据统计,截止2000年,世界人口约为60.55亿,信仰宗教者约为51.37亿,占世界总人口的84.8%。另有数据表明,世界信仰宗教人数的增长率同世界总人口的增长率基本持平,也就是说,全世界信仰宗教的绝对数每年都在增加。再以中国为例,宗教信仰者的比率也增长迅速。据官方的统计,中国信教者大约有1亿人口。但据最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童世骏教授所作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中国信仰宗教的实际人数是官方统计数字的三倍。民调显示,16岁以上的中国人里有31.4%、即大约3亿人认为自己具有宗教信仰,其中大约2亿人信仰佛教、道教或是崇拜龙王和财神等民间传说中的神。   从宗教在整个文化系统中的历史地位和正在发挥的现实影响力来看,正视与重视宗教问题,是中国了解世界、反视自身、走向未来的一个重要方面。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了解当今世界必须了解宗教,对宗教问题在当今世界政治、社会生活中的影响绝不可低估。”“做好宗教工作,关系到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关系到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关系到我国的对外关系。”了解宗教,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基点,只有了解世界宗教的状况,才能顺利进行文明的交汇与融合,才能有效进行文化的交流与吸纳,才能构建一个与世界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对话的平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善于吸纳异族的优秀思想和文化成果的民族,在宗教上向来没有固执的成见,信仰有绝对的自由。不独本土固有的宗教很少争端,对于外来的宗教、文化亦莫不宏量地容纳。从汉唐五代对印度佛教思想的接纳,唐代伊始基督教的一支景教传人中土,到宋元年间对伊斯兰教的引入,进入近代,特别是甲午战败以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又开始把目光集中在欧美近代思想文化的变迁上,事实证明,开放的心态与容纳各种文化信仰的传统,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充满活力,也给我们提供了与世界其他各民族的宗教信仰、文化形态互相交流与学习的经验,这种经验,会让我们在与外来文化的对话中充满自信。   五、本书的主要内容   1.介绍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的基本知识,包括宗教的创始人,宗教产生的年代、背景,其基本的教义、教规、宗教仪礼、节日等等。   2.在对两大宗教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探讨其向中国传播或在本土发展的历史过程。佛教传人中国的时间、路线和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道教的产生及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3.进一步探讨这些外来思想文化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是如何与中国的母体文化碰撞、交锋、妥协、融合,最终逐渐本土化的过程;经过改造和筛选后的外来文化中的哪些精神素质最终为中国文化所接纳,形成了哪些新的特点,它又在哪些层面上影响了中国人的信仰方式和生活方式。   4.在探讨宗教传播影响中国文化这一命题时,本书试图在两个方面展开点面结合、由浅人深的探讨与分析,这涉及对中国自古以来两大文化传统或日文化体系的认识。   ……


编辑推荐

  佛教与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研究者甚众,研究成果众多。《佛教道教传播与中国文化》是作者在为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传播系本科生开设的同题目课程的基础上,经过近10年的资料搜集与潜心研究,心血凝结而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佛教道教传播与中国文化 PDF格式下载



条例明确,系统参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