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斐多

柏拉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6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作者:

柏拉图  

页数:

213  

译者:

杨降  

Tag标签:

无  

前言

柏拉图的对话录《斐多》,描绘的是哲人苏格拉底就义的当日,与其门徒就正义和不朽的讨论,以及饮鸩致死的过程。在西方文化中,论影响的深远,几乎没有另一本著作能与《斐多》相比。因信念而选择死亡,历史上这是第一宗。苏格拉底生在动荡的时代。伯罗奔尼撒的战事,令现存的价值观受到了怀疑。从业石匠的苏格拉底,在雅典的市集内牵引市民参与讨论:什么才是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他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方法,后世称之为“接生法”:苏格拉底并不作长篇大论,而是提出问题,往返之间。令对手渐渐自缚于矛盾,而从困境中获得新见地。他于公元前399年在雅典受控被判死刑。从柏拉图另一对话录《辩护》中,我们得知他的罪名是误导青年、颠倒是非黑白。以及否定希腊传统神祗的存在。事实上,恐怕嫉妒和毁谤,才是他被控的主因。苏格拉底本人不曾留下文献。我们可以想知,柏拉图对话录中苏格拉底所说的话,不尽出于其口,其中有不少应是柏拉图借老师的口说话。《理想国》内最脍炙人口的意念论,即是其中一例。苏格拉底的风韵神态令门徒心仪,倒是显然易见的。而这种风韵和他的相貌无关,纯粹是心灵的外发力量。从另一对话录《酒会》中可以得知,他又胖又矮、相貌奇丑、酒量惊人、充满反讽,而非常能言善辩。在《斐多》中,苏格拉底予人的印象最为活泼而深刻。如果他要苟且偷生,大可以逃往其他城邦,或答应从此保持缄默,不再在雅典街头与人论道。但他不肯背叛他的信念。即在今日,他在就义前从容不惧,与门徒侃侃论道的情景,仍然令人惊叹向往。在《斐多》中,苏格拉底一再呼唤他内在的“灵祗”指引他正直的途径。我们可以说,在西方文化史上,苏格拉底第一个发现了个人良知。对他来说,这个内在的声音并不囿于个人,而指向一个更高的层次,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哲学既是对智慧和正义的热爱,也就是团结人类社群和宇宙的义理定律。由此观之,哲学是幸福快乐不会枯竭的泉源,因此能战胜死亡。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他最后时刻的描述,至今天还是西方伦理学的基础。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中,自然有不同的传统,但与西方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不论在西方或中国,我们都应该感谢杨绛先生把《斐多》译成了中文。推动中西思想和意念的汇合和交流,《斐多》实在是一本最适当的经典著作。德国莫芝宜佳(博士、教授)敬序史仁仲译

内容概要

柏拉图的对话录《斐多》,描绘的是哲人苏格拉底就义的当日,与其门徒就正义和不朽的讨论,以及饮鸩致死的过程。在西方文化中,论影响的深远,几乎没有另一本著作能与《斐多》相比。因信念而选择死亡,历史上这是第一宗。  苏格拉底生在动荡的时代。伯罗奔尼撒的战事,令现存的价值观受到了怀疑。从业石匠的苏格拉底,在雅典的市集内牵引市民参与讨论:什么才是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他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方法,后世称之为“接生法”:苏格拉底并不作长篇大论,而是提出问题,往返之间。令对手渐渐自缚于矛盾,而从困境中获得新见地。他于公元前399年在雅典受控被判死刑。从柏拉图另一对话录《辩护》中,我们得知他的罪名是误导青年、颠倒是非黑白。以及否定希腊传统神祗的存在。事实上,恐怕嫉妒和毁谤,才是他被控的主因。  苏格拉底本人不曾留下文献。我们可以想知,柏拉图对话录中苏格拉底所说的话,不尽出于其口,其中有不少应是柏拉图借老师的口说话。《理想国》内最脍炙人口的意念论,即是其中一例。苏格拉底的风韵神态令门徒心仪,倒是显然易见的。而这种风韵和他的相貌无关,纯粹是心灵的外发力量。从另一对话录《酒会》中可以得知,他又胖又矮、相貌奇丑、酒量惊人、充满反讽,而非常能言善辩。  在《斐多》中,苏格拉底予人的印象最为活泼而深刻。如果他要苟且偷生,大可以逃往其他城邦,或答应从此保持缄默,不再在雅典街头与人论道。但他不肯背叛他的信念。即在今日,他在就义前从容不惧,与门徒侃侃论道的情景,仍然令人惊叹向往。  在《斐多》中,苏格拉底一再呼唤他内在的“灵祗”指引他正直的途径。我们可以说,在西方文化史上,苏格拉底第一个发现了个人良知。对他来说,这个内在的声音并不囿于个人,而指向一个更高的层次,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哲学既是对智慧和正义的热爱,也就是团结人类社群和宇宙的义理定律。由此观之,哲学是幸福快乐不会枯竭的泉源,因此能战胜死亡。  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他最后时刻的描述,至今天还是西方伦理学的基础。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中,自然有不同的传统,但与西方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不论在西方或中国,我们都应该感谢杨绛先生把《斐多》译成了中文。推动中西思想和意念的汇合和交流,《斐多》实在是一本最适当的经典著作。

作者简介

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腊哲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政治思想家。其主要哲学思想是理念论,对西方的哲学思想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原名亚里士多克勒(Aristoklēs),家中排行老四。柏拉图是其体育老师给他起的绰号。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又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理想国》是他最重要的著作。

章节摘录

插图:苏格拉底说:“不但题目太大,而我们又很虚弱,还有个问题呢。西米啊,我们最初提出的一个个假设,尽管你们觉得正确,还应该再加仔细考察。你得先把一个个假设分析透彻,然后再随着辩论,尽各自的人力来分别是非。如果能照这样把事情弄明白,你就不用再追究了。”西米说:“这话对。”苏格拉底说:“可是我的朋友啊,有句话我们该牢记在心。假如灵魂是不朽的,我们该爱护它,不仅今生今世该爱护,永生永世都该爱护。现在我们可以知道,如果疏忽了它,危险大得可怕。因为啊,假如死可以逃避一切,恶人就太幸运了。他们一死,他们就解脱了身体,甩掉了灵魂,连同一辈子的罪孽都甩掉了。可是照我们现在看来,灵魂是不朽的。它不能逃避邪恶,也不能由其他任何方法得救,除非尽力改善自己,尽力寻求智慧。因为灵魂到另一个世界去的时候,除了自身的修养,什么都带不走。据说,一个人死了,他的灵魂从这个世界到那个世界的一路上,或是得福,或是受灾,和他那灵魂的修养大有关系。据他们说呀,一个人死了,专司守护他的天神就把他的亡灵带到亡灵聚集的地方。他们经过审判,就有专司引导亡灵的神把他们送到另一个世界上去。他们得到了应得的报应,等到指定的时间,就另有专管接引他们回来的神经过了几个时代又把他们领回这个世界来。这段道路并不像埃斯库罗斯(Aeschvlus)的戏剧里忒勒夫司(Telepbus)说的那么样。他说从这个世界到底下那个世界,要过一条单独的路。我想这条路既不单独,也不止一条。如果只有单独一条路,就不用领导也不会走错。我看了世俗的丧葬仪节,料想这条路准有很多岔口,而且是弯弯绕绕的。守规矩、有智慧的灵魂跟随自己的领导,也知道自己的处境。可是我上面说的那种恋着自己肉体的灵魂就东闪西躲地赖在看得见的世界上,赖了好久,挣扎了好一阵,也受了不少罪,终于给专司引导的神强拽硬拖着带走了'。这种灵魂是不纯洁的,生前做过坏事,如谋害凶杀之类。它到了其他亡灵集合的地方,别的灵魂都鄙弃它,不屑和它做伴儿或带领它,它孤单单地在昏暗迷惘中东走西转地摸索了一阵子,到头来就被押送到它该去的地方去了。可是有的灵魂生前是纯洁而又正派的,它有天神陪伴,领导它到合适的地方去居住。这个地球上有许多奇妙的地方呢。有些人大约是根据某某权威的话吧,说地球有多么大小呀,地球这样那样呀,我觉得都没说对。”西米说:“苏格拉底,你这话什么意思?我本人就听到过许多有关地球的话,却是不知道你相信地球是什么样的。我很想听听。”“哎,西米,要讲讲我对地球的设想,我不必有葛劳库斯(Glaucus)的本领也办得到。不过,如果证明我讲的是真实,那就太困难了:我即使有葛劳库斯的本领,恐怕也办不到。而且,西米啊,即使我能证明,我也没这时间,不等我讲完,我就得送命了。反正现在也没什么事要干的,我不妨讲讲我相信地球是个什么形状,也讲讲地球上的许多地方。”西米说:“好啊,这么讲就行啊。”苏格拉底说“第一,如果地球是圆的,而且在天空的当中,我相信它不用空气或别的力量托着,它自有平衡力,借四周同等性质的力量,保持着自己的位置。因为一件平衡的东西,位居中心,周围又有同类的力量扶持着,它就不会向任何一方倾斜,它永远保持着原先的位置。这是我相信的第一件事。”西米说:“这是对的。”苏格拉底说:“第二,我相信这地球很大。我们住在大力神岬角和(RiverPhasis)斐西河之间的人,只是住在海边一个很小的地方,只好比池塘边上的蚂蚁和青蛙;还有很多很多人住在很多同样的地方呢。我相信地球上四面八方还有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许多空间,都积聚着水和雾和空气。可是地球本身是纯洁的。地球在纯洁的天上。天上还有星星。经常谈论天上等等事情的人把天称作太空。水呀、雾呀、空气呀都是太空的沉淀,汇合在一起,流到地上的空间。我们不觉得自己是生活在空间,却自以为在地球的表面上。这就好比生活在海洋深处的人,自以为是在海面上。他从水底看到太阳和星星,以为海就是天。他因为懒惰或身体弱,从没有升到水面上去,探出脑袋,看一看上面的世界。上面世界的人,也无缘告诉他:上面远比他生活的世界纯净优美。我相信我们正是同样情况。我们住在空气的中间,自以为是在地球的表面上。我们把空气当作天,以为这就是有星星运行的天。我们也是因为体弱或懒惰,不能升到空气的表面上去。假如谁能升到空气的表面上,或是长了翅膀飞上去,他就能探出脑袋看看上面的世界,像海里的鱼从海面探出脑袋来看我们这个世界一样。假如人的体质能经受上面的情景,他也许会看到真的天、真的光、真的地球。至于我们的这片土地,这许多石头和我们生活的整个地区,都经过腐蚀,早已损坏了;正像海底的东西,也都已经给海水侵蚀了。我们可以说,海里长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也没有完美的东西,只有洞穴和沙子,还有没完没了的烂泥,就连海里的沙滩也不能和我们这世界上的好东西比较呀。可是我们上面那个世界的东西,准比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又优美得多。西米啊,我可以给你们编个故事,讲讲天空里这个地球的形形色色,好听着呢。”


编辑推荐

《斐多(中英对照)》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斐多 PDF格式下载



与庄子和印度的克里希那穆提相似,给人以智慧。
我们所谓的愉快,真是件怪东西!愉快总是莫名其妙地和痛苦连在一起!好人所得,远比坏人的多!没有思考就没有进步!
《斐多》描绘苏格拉底受死当日与其门徒就生死、灵魂、智慧、快乐等问题进行讨论。
杨绛先生的译文清新可读、充分还原了苏格拉底与其门徒平易家常的对话风格,为中文世界贡献了一部文学价值与哲学价值并重的经典作品。
苏格拉底生在动荡的时代。伯罗奔尼撒的战事,令现存的价值观受到了怀疑。从业石匠的苏格拉底,在雅典的市集内牵引市民参与讨论:什么才是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他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方法,后世称之为“接生法”:苏格拉底并不作长篇大论,而是提出问题,往返之间。令对手渐渐自缚于矛盾,而从困境中获得新见地。他于公元前399年在雅典受控被判死刑。从柏拉图另一对话录《辩护》中,我们得知他的罪名是误导青年、颠倒是非黑白。以及否定希腊传统神祗的存在。事实上,恐怕嫉妒和毁谤,才是他被控的主因。


其实我本不应该伤心的,因为苏格拉底从不为自己的死而伤心,相反他很高兴,我替一个高兴地人伤心,其实也正跟苏格拉底的说教相反了。但是我能不伤心吗?看完这本书就好像眼睁睁地看着苏格拉底在我面前死亡一样,看着这么一个伟大的人变得僵硬,我就像克里他们一样,抑制不住,明明知道应该哭,但是忍不住不哭。这本书的贡献是**的,苏格拉底清晰地思路,严密的论证,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这个世界,让我们知道思考问题的角度,我没有震撼,他的语言是平和的,理当不会感觉震撼,但是我却被这本书潜移默化了,无形之中他严密的思维我已经能拿来用,这是一笔财富,是苏格拉底留给后人的。其实早在之前已经知道苏格拉底的语言方式,为了避免不跳进他所设下的坑里,我很谨慎的在读,但是最后发现仍然是陷了进去。他是对的,我不能辩驳,但是当其他人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我就又会开始质疑这是怎么回事,又在想,苏格拉底到底会怎么说呢。在看的过程中我笑了好几次,我不得不惊赞苏格拉底的严密逻辑还有考虑事情的速度,他很快,而我用了几天才把这本书看完第一遍,他一步一步引到我们把对方的论点驳倒,让对方毫无还击之地。但是,我还有点想说,这也是我为什么这么伤心的一大原因。他说的好多话,环环相扣,你根本没法否定,但是如果你一直信赖的大前提是错的话那整个论述都是错的,不是吗?而他的大前提是这个世界上是有天神的,对于二十一世纪的我们相信吗?他深信不疑,所以他认为死后他的灵魂会永生,但是如果没有天神的话那么人死后还有什么呢,就什么也没了,我不知道如果他知道了这些他会怎么办,但是我惋惜了,伤心了,别的,我不知道还能怎么样,希腊是信仰神的,我只能这样说。


一直很喜欢苏格拉底的哲学,感谢柏拉图。


谈论死亡的,想了解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就买来看看,挺不错的。


真正像要了解西哲就是从斐多开始,苏哥拉底义无反顾的死,那个他生前最后一次描绘的理想天国,竟然让我热泪盈眶。


第一次完整的看完一本哲学相关的书,杨绛先生功力十足~


本来对谈思想的书并不是很感兴趣,但此书经杨绛的翻译娓娓道来,却感觉相当不错。现在的新书为赶时间往往草草翻译就出版了,经常是漏洞百出,象杨绛这样认真翻译,仔细校对,又反复核实的,几乎已经绝迹了。最重要的是她对文字的把握令人钦佩。向经典致敬!


刚看,就被吸引,杨绛的翻译真是没得说,听说九十几还在读英文原版的哲学书籍,今年过百岁了,希望她长寿。


非常敬重杨绛先生。这个版本有中英对照和难词解释,适合从翻译的角度欣赏杨绛先生的作品。


杨绛先生的译本,很好的。


杨绛先生的翻译语言流畅易懂。


杨绛翻译的作品就是经典,尤其是《唐吉可德》


西方名著,中文名译,名不虚传,英文学习的好教材。


杨绛的翻译无可挑剔,帮朋友买的,朋友特别喜欢这部


杨绛的翻译无可挑剔。


中英文对照,杨绛译本,书不错,还没看完。


中文部分看完了,英文还没看。哲学家说话都有点纠结,尤其是这位。


灵魂不朽,一部跨越生死的经典。


如果你对生死存在疑惑和好奇,如果你想撇开宗教的空洞说辞想寻找另一种现实的解说,建议您一定要买来一读。书中翻译很顺畅也很细腻,读起来感觉很舒服。中英文对照,质量也很好。


精彩的让人觉得超越到了另一个世界,美而不言言之不尽。


一个古希腊的智者,一个中国现代的杰出学者,本书会让你获得对人生的理性思辩。


好书不必多说,经典的作品,还不错的译本。


左边英文右边中文


很不错的一本书。我一直很瞧不起枯燥的直译的翻译作品,直译意味着作者的不自信。这本书可读性很强,很优秀的文学作品风格。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净化人的心灵


当然,这曾经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但是经过几百年的启蒙之后,已经不怎么需要再读它了。

看了好几次,都没有看下去。算了吧


细细地慢慢读吧,富有哲理,寓意深刻。


还没到,期待中。。。


双语,印刷挺好,内容就不用说了


有深度!经典


得不到任何结论,但问题却很值得思考。


非常客观的解说,以物为中心点,扩大分析半径。最后答案不攻自破


引发思考,找到想要的答案


虽然有点晦涩但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值得一读,慢慢品味


一直在找这本书,终于买到了。而且书很好,很新,没有一点痕迹。


包装精美,很是满意,我很喜欢


是中英文对照的,要好好学习


这本书真的很好,有双解...很好地帮助我复习功课了.....


很深奥,看得进去的话还是很有启发的


装装无妨


很好,很实用很好,很实用


喜欢拜伦的诗歌~


速度狠快


正在看 很好


手中拿着书,感觉很振奋人心~~~~看看再说


梳理大脑


苏格拉底在临行前却还能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向人们娓娓道来,这种超脱的情怀是一般人永远不能达到的。我们珍爱生命,可苏格拉底认为死亡是新生的开始,只是肉体的死亡,而不是灵魂的消逝。我是唯物主义者,但是却被苏格拉底的人生态度所感动。所以,我为苏格拉底悲伤,也为苏格拉底鼓掌。


简单的形式,只看一部分甚至会让你怀疑它的价值,然后当你接触的到苏格拉底喉咙停止颤动的那一刻,你会多一些对生命的探寻。你会试探着为自己找寻属于自己的生命坐标,因为全书直到最后也未曾停过思考的脚步……给你的就是这样的生命感动!


可以!向圣人苏格拉底致敬!


书的内容、翻译、装帧、印刷、字体大小都很好。尤其喜欢杨绛先生的翻译,用平常话阐释深奥的哲学,使我等平常人也能了解并喜欢哲学,真是非常感谢杨绛先生。但书中插图有的太小。


杨绛翻译的,应该很好的,接下来好好读读。


书是双语的
内容不是特别多 价格不是很值
但知识是值得购买的
不过质量还是可以的


杨先生的作品,没说的,顶


一次买的书太多,还没有看到这本,不过很期待,看完后和大家分享。
当当下次送货因提升点速度了。慢到影响看书的心情了


对于研究文艺理论的人有用,孩子看稍微困难点


论述了好多好多的道理,令人受益匪浅。还可以学习英文,一书二用


不是很喜欢这样的纸质,内容应该不错!刚拿到手


书还没有来得及看,印刷质量还挺好的.


經典,中英雙語, 超值


虽然到现在都没看,该是好书吧 ,印刷不错。


好书额


...hai hao


有点失望,有点过去平民化的语言,不过也很符合原著"哲学家就是生的时候一直考虑死亡,真正的死亡来的时候还会恐惧吗"


居然是中英对照 太水了没有什么阅读价值 纯中文版的会比较好


可能是阅读水平有限,看起来很吃力,也难懂,并不完全适合大众


送给中学生的英语课外读物 自己只是随便翻翻 但


还可以吧,只是不太理解


一不小心买成了两本,可不可以不要自动加数量.你们网页反应慢很容易点两次的有木有啊.


从该书中可以学习到辩证、推理、如何回答质疑等实用的思维方式,同时还能收获有关于生命何去何从的答案。


这个有点版本看起来像少儿读物,但是书的内容是很不错的~~


思想光芒 强烈推荐一看


汉英对照很贴心。只是柏拉图的好些论证在现代已经行不通了。。概念和逻辑上的差缪,或者说现代人的先入为主很容易想要找出其中的差缪来。为怀古而去阅读,也许中文版会有兴趣,英文版的怀古问,实在没动力。


服务满意,包装完好。正版。喜欢杨绛先生简洁的文笔。


读了之后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有生就有死,死到底意味着什么,有天堂与地狱吗,人生有没有主宰呢?苏格拉底的哲学既有思辨性又有一种追求最终归宿的信念。


尽管是学生读本,但编排很给力,还是不错滴


颇有收获,杨绛老师翻译的很有水平~~~


书本来就不长,价位正好


看到某些评论说纸的质量不好,我真的很想吐槽啊,这种纸质比那种所谓的质量好的纸环保很多好么,而且完全不影响阅读。比起那些又厚又重又惨白又难翻的纸来说,我更喜欢这种带着淡淡黄色的纸。书的页面设置是一页英文一页中文,字和段落之间的排版比较科学,看起来不吃力。还有重点单词解释,阅读起来很方便,书型较轻盈小巧,翻阅起来也很轻松。柏拉图的书嘛,都会有些生涩的,一段话要认真琢磨一会儿,才能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对照着英文看也可以帮助理解。总之我认为这本书很值得,推荐。


送同学,据说不错哦。


中英对照着看,可以提高英文水平,同时欣赏译者的文笔。


双语对照,而且还有生词注释,原文的句型、词汇都挺好的,值得好好学习,推荐给对英语学习感兴趣的人们。


多看名著有益于身心健康啊!


此书是西方哲学大师苏格拉底死前与学生的对话,非常经典;杨绦的翻译亦非常有水平,严谨非常!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刻意将 'God' 字译作'上天',这明显有违西方人所用 God 字的本意。除此外,再加上价钱,实在是超超值!


不是希腊文原文倒是适合正在学英文的人,因为有一些词汇的注释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