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历史大讲堂

乌廷玉 中国国际广播
出版时间:

2007-1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  

作者:

乌廷玉  

页数:

32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从东汉末年董卓之乱之后,全国分裂近400年之久。到了南北朝末期,由于阶级与阶级间的和民族与民族间的长期斗争,使社会阶级和社会经济状况发生显著的变化:  首先,在长期动乱中,士族们阀势力衰落了。在侯景之乱的过程中,“江东百谱”的名门望族已经“覆灭略尽”(《北齐书》)卷四五)。南朝从刘宋以来,便限制士族势力,使“寒人掌机要。”至于北朝,由于少数民族掌权,士族地主的势力,始终不如南方那样强大。西魏能够实行“擢贤良”的政策,反映士族们门阀已经无力左右国家政治。  其次,南北朝数百年间,由于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他们不仅共同生产,而且和汉族人民一道与各族统治者进行斗争。他们无论在经济生活方面、语言方面、风俗习惯方面,基本上和汉族合流。后来的历史学家只能从他们后裔的姓氏郡望上来考知他们族姓的渊源。到了隋唐时期,氐、羌、鲜卑、匈奴、賨、羯等族的名称,终于成了历史名词。

作者简介

乌廷玉,1919年生于黑龙江省双城县,满族,吉林大学历史系教授。曾先后担任中国唐史学会理事、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吉林省史学会副理事长。著有《唐玄宗》、《中国历代土地制度史纲》、《中国租佃关系通史》等七部专著,并发表论文60余篇。

书籍目录

开关语——略说隋朝第一章 隋朝的政治和经济 一、隋文帝励精图治——隋初的政治(上) 二、隋文帝励精图治——隋初的经济(下) 三、大运河与赵州桥 四、“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暴君隋炀帝 五、王薄和窦建德起义 六、瓦岗军威震中原 七、杜伏威、李妇通扫荡江淮第二章 唐朝的盛世 一、晋阳起兵和定鼎关中——唐朝的建立  二、镇压义军统一天下 三、玄武门之变 四、纳谏与任贤——“贞观之治”第一 五、“国家大事唯赏与罚”——“贞观之治”第二 六、反击突厥和统一西域——“贞观之治”第三 七、均田制度 八、府兵制度  九、“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科举制度 十、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唐代汉藏友好关系 十一、“西天取经”——卓越的翻译家和宗教家玄奘 十二、武则天的统治(上) 十三、武则天的统治(下) 十四、“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开元之治”(上) 十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开元之治”(下) 十六、繁荣富丽的长安城 十七、曲辕犁和含嘉仓——农业的发展 十八、“齐纨鲁缟车班班”——手工业的发展 十九、商业和交通 二十、渤海与黑水府 二十一、“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朝中外文化的交流 二十二、鉴真和阿倍仲麻吕——唐日友谊的使者第三章 唐朝的衰落 一、安史之乱的原因 二、安史之乱的经过 ……第四章 隋唐的文化附录一 隋朝帝系表附录二 唐朝帝系表附录三 隋唐大事年表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脉络者,我们的历史是最应珍视的一笔遗产。中国历史博大精深,古籍文献、文书档案浩如烟海,一部中国史,该从何处说起?  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我们约请组织在史学界享有崇高声望的老一辈历史学家,精心编撰了这套《中国历史大讲堂》丛书。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他们以大手笔撰写小文章,在各分册中,对该断对的重大事件、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中外交流、社会生活、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技发展等都作了详细的介绍,既有专业的厚度,又不乏诙谐和幽默,文笔平实流畅,通俗易懂。希望这套书能对海内外炎黄子孙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有所帮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历史大讲堂 PDF格式下载



了解历史常识的工具书,本来想订一套,十几本,但资金有限,只有分开订,但有几本书目前缺货,希望当当尽快补齐啊,我现在买了春秋、战国、隋唐三本,剩下的会陆续买齐,呵呵,我对明清时期也比较感兴趣,下一步准备下明清的订单,印刷的很精美!


书很好,对隋唐历史介绍的很详细。


史话类历史读物就差隋唐了,一鼓作气买齐吧。


可以了解很多隋唐时期的事


学有专长的学者撰写的历史读物,有学术含量,文字晓畅。


这类书不像故事一样写的生动,很多研究成分,不建议非历史专业人士阅读。


相当不错的书本!非常喜欢!虽然有些枯燥,但是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历史!


商品很好,内容不错,纸质很好


算是一本通俗加野史记载的历史书。


可以感受隋末唐初的英雄气概


内容很详细,介绍得很全面


没有想象中的好.字太密了!内容还可以.


不错啊,让我领略了汉唐盛世的真正面貌!


当作历史课本看还可以,理论以及归纳的地方很多,但是作为兴趣读本还是算了,很多史诗没有介绍清楚。总之,乏味


注意、、、这里面蛮多都是数据拼出来的、、、不是像小说那样有连贯情节的、、都是小标题、、


编辑的太罗嗦了,本人不喜欢!


算是简读普及本吧,但很全面,又很公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