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鲜卑帝国传奇

杨军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作者:

杨军  

页数:

25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他们金发碧眼,他们黄帝族系遗失在异域的支脉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不同于黄种人的民族。他们具有白种人的相貌特征:金发碧眼。他们继匈奴之后第二个称霸蒙古草原,他们永不言败,建立过最多的少数民族政权,他们甚至在中国历史最辉煌的盛唐文明中深深地打上了自己的印记!他们就是鲜卑人。 公元630年,唐太宗欣然接受了北方民族送给他的“天可汗”尊号。“天可汗”是北方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敬称,对以正统自居的古代中原王朝来说,接受这一称谓无疑意味着降低了自己的身份。然而唐王朝却依然我行我素,不以为忤,这是为什么呢?有学者考证,唐王室具有明显的鲜卑血统。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盛唐王朝,竟是鲜卑与汉族的混血家族建立的。 从唐太宗欣然接受北方民族送他的“天可汗”尊号,到盛唐社会流行的“胡音胡骑与胡妆”,充分说明了鲜卑文化在唐朝社会无处不在。原来鲜卑人已经在盛唐文明中深深地打上了自己的印记! 鲜卑,这个击匈奴之后第二个称霸蒙古草原的民族,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建立政权最多的民族,曾经上演过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剧,爆发出令世界为之震颤的力量。 如今,鲜卑作为一个民族已经随风消逝,但我们不要忘记,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金发碧眼的炎黄子孙。

作者简介

杨军:1967年12月7日生于辽宁省朝阳市;1992年获吉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7年获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先秦史专业博士学位;现任吉林大学历史系中国地方史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省孔子学会副会长;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译著2部,主编教材2部。

书籍目录

引子 巍巍兴安岭:东亚文明发展的动力源第一章 兴安岭的第一个主人:被称为“东胡”的人们 一、秦开与长城:东胡与匈奴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原动力 二、退守鲜卑山:一次并不成功的西进 三、赤髯碧眼老鲜卑:具有白种人特征的“炎黄子孙”第二章 仰天长啸:蒙古草原的第二个主人 一、接管蒙古草原:200年踯躅迁徙后的“意外”收获 二、千呼万唤始出来:鲜卑第一英雄檀石槐 三、暗杀:低成本肢解鲜卑帝国的新尝试第三章 目标锁定中原:东部鲜卑的南向之路 一、顽固坚持旧传统的反面教材:昙花一现的段部  二、学习汉文化的新途径:趁乱吸纳汉族流民的慕容廆和他的前燕政权 三、短暂复国:真命天子慕容垂和他的跳蚤子孙们 四、延续了东胡祖脉的匈奴人:退回大山的宇文部第四章 入乡随俗:淹没于河西走廊的西部鲜卑 一、仙人指路:锐意东进的秃发鲜卑 二、崛起于乱世:在向西退却中建国的乞伏鲜卑 三、慕容部的近亲:坚持游牧的吐谷浑第五章 天狼西向:远走中亚的厌哒人 一、白匈奴:从蒙古草原走出的第二头狼 二、幸运的波斯人:拒绝推倒多米诺骨牌的厌哒帝国 三、次大陆的梦魇:厌恶佛教的征服者 四、速兴速亡:被自由散漫毁掉的中亚霸主第六章 打开南北朝历史的出口:最后走出兴安岭的拓跋部 一、千古之谜嘎仙洞:苍茫林海,何处是我家? 二、从鲜卑山到呼伦湖畔:蜕变、新生、成熟中的拓跋人 三、神兽传说:这就是鲜卑吗? 四、“诘汾皇帝无妇家,力微皇帝无舅家”:充满血腥的拓跋祖先世系第七章 北魏:一个性格裂变的王朝 一、立贤还是立长?——面对亡国之痛的困惑 二、北魏平城时代:拓跋珪的早期统治 三、赐死太子:拓跋宏锐意推进的汉化改革 四、“六镇”:无法调适的文化裂变 五、江山破碎:激进改革无法医治的后遗症第八章 胡气满长安:盛唐气象的历史因缘 一、向老子求救:鲜卑化李唐皇室的无奈选择 二、文化上的南北朝:中国区域格局的划时代转变 三、胡音胡骑与胡妆:大唐盛世的新时尚尾声 留在故乡的人们

章节摘录

  第八章 胡气满长安:盛唐气象的历史因缘  在鲜卑人自己的政权灭亡以后,作为一个民族,鲜卑人逐渐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久居中原与汉族杂处,他们慢慢地与汉族融为一体。除了慕容、长孙、独孤这样明显的鲜卑姓氏之外,似乎他们并没有留下任何标志性的文化因素,就是这些鲜卑人的姓氏也演变为典型的汉族复姓。但如果我们认真解析继鲜卑人之后兴起的盛唐王朝,则会发现,鲜卑人已经在盛唐文明中深深地打上了自己的印记。鲜卑人在融入汉族的过程中,也将自身的文化融入汉族文明,对汉族文明是改革、是发展,推动着中原文明的进步。中华文明历五千年绵延不绝,与其能不断得到来自北方民族的新鲜血液的补充有着直接关系。  鲜卑人不仅在文化上影响了盛唐,历史学家们甚至发现,唐皇室明显具有鲜卑人血统,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盛唐王朝,竟是鲜卑人与汉族的混血家族建立的。  一、向老子求救:鲜卑化李唐皇室的无奈选择  按照正史中的说法,唐王朝的皇室李氏家族出自陇西,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是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李渊的七世祖李暠,就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割据河西的西凉政权的创立者。在最讲究门第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北方四大名门世家为崔、卢、李、郑,但其中的“李”姓指的是赵郡李氏,而不是陇西李氏。为抬高自己的门第,在唐朝初年,皇室也曾一度自称出于赵郡李氏。陈寅恪先生认为,李唐的先世要么是赵郡李氏的“破落户”,要么是赵郡李氏的“假冒牌”。但根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赵郡李氏的显著支派的活动范围,不出原常山郡,其微弱支派也有在巨鹿居住的,但都与陇西没有关系。  据说李暠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十六世孙,可是世家大族重视的是文官而非武将,将家世追溯到抗击匈奴一辈子也未能获得封侯的李广,不见得能给李氏增加什么光彩。  来自于陇西的李氏并不是传统的世家大族,即使在其夺取帝位以后,在老牌世家的眼中也还只是一个“暴发户”。这些魏晋以来的名门望族甚至以与李唐皇室通婚为耻辱。为了弥补自家出身低的不足,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后,就命大臣高士廉、韦挺等人重新排定全国世家大族的等级,写成《氏族志》一书。高士廉等人没有明白李世民的用意,在书的初稿中,还是将山东世族黄门侍郎崔干定为第一等。李世民看过后大为不满,对高士廉等人说:“我现在要重新确定族姓等级,目的是要提高当朝官员的社会地位,为何还要把崔氏列为第一!现在确定等级,不必考虑各家族几代以前的门第,只以现在的官职高下作为划定等级的依据。”高士廉等人虽对原书进行了修改,将皇族陇西李氏列为第一,后族长孙氏列为第二,但还是不得不把崔氏列为第三。  但这种事需要社会至少是世家大族的普遍认同,并不是皇帝的一纸命令就可以改变的。李世民新刊定的《氏族志》,传统的高门大族都不屑一顾,他们虽然嘴上不敢说,但心中仍旧蔑视陇西李氏。  为改变这种状况,皇室不得不下功夫为自己寻找一个更富有号召力的祖先。于是,李氏将其始祖由李暠上溯到李广,再上溯到先秦道家学派的始祖、后来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李耳,宣称唐高祖李渊是李耳的五十六代孙,唐太宗李世民是李耳的57代孙。  在中国的姓氏发展史中,李姓的历史并不十分古老,其出现不会早于周代。《姓解》即说:“周之前未见李氏。”传说老子的母亲怀胎长达81年,最后在李树下割左腑而生老子。如果将在母腹中的时间记入其年龄的话,老子出生时就已经81岁了,所以传说老子生下来头发就是白的。传说中没有提到老子的父母是谁,只是说他“生而指李树,故为李姓”。如此看来,在老子之前是没有“李”这个姓的。  可是《史记》中明确记载,老子是楚国苦县人,也就是今河南鹿邑县人,他的后裔何时迁入陇西成纪却又是个说不清楚的问题了。  关于李姓的起源还有另一个传说。东夷族首领皋陶,曾在尧、舜时代担任大理之职(掌管刑法的官),于是以官名为姓氏,称“理”氏。因为在古字中“理”与“李”相通,所以后来改写为李氏。但是,李家是不可能将始祖上溯到东夷人皋陶的,编造家谱本来是为了炫耀门第,如果反而由此将自己归入“夷狄”之流,岂不是得不偿失?所以,李家也只能将老子拉来作为本家族的始祖了。  改认祖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李渊开始经过了六代皇帝,直到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才正式完成了这个过程。唐玄宗下诏改赵郡郡望为陇西郡望,并宣布李暠的后裔都被视为李唐的宗室皇亲。始祖李耳、世居陇西,也就成为李唐皇室家谱的正统说法。目前已经发现的李唐宗室的墓志,如:淮安靖王李寿,虢王李凤,越王李贞,汝南公主李字,长乐公主李丽质,永泰公主李仙蕙,懿德太子李重润,潞王李贤,云麾将军李思训,这些人的墓志上都称其是“陇西狄道人”,可见这种编造的家谱已经成为李唐宗室对外的统一口径。  不仅李唐皇室自称陇西李氏,在整个唐代,凡是李姓,要显示其门第的高贵,也都要假称为陇西李氏,以便与皇室拉上关系,成为“皇亲宗室”。这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社会时尚,以至有些来自天竺、大食、波斯的外国人的后裔,在被赐姓李氏之后,也都想办法攀附陇西李氏。  按照李唐皇室的正统说法,西凉李暠共有10个儿子,其中李歆(字士业)为西凉后主,也就是唐皇室的祖先。  李飜-李 宝-李冲  李暠  李歆-李重耳-李熙-李天锡—李虎-李昺-李渊-李世民  照这样看来,李冲与李熙是同一祖父的堂兄弟,血统十分接近。在北魏太和年间,李冲宗族十分显贵,当时的世家没有人能够与之相比,他们一系为陇西显贵望族,但他们并不承认李熙这一族是同族兄弟。由此看来,李唐皇室自称是西凉李暠之后,虽然这个门第不够辉煌,但很可能也是冒充的。  另外,陈寅恪先生发现,李熙的父亲李重耳的经历,与史书中记载的李初古拔的经历几乎一模一样,很可能李重耳就是李初古拔,也就是说,李唐王室可能是李初古拔的后裔,而不是西凉李暠的后裔。  自李熙之孙李虎开始,李唐皇室祖先的事迹才开始清楚起来。李虎,字文彬,陇西成纪人,曾是北周宇文泰手下大将,后被封为柱国大将军、太尉、尚书左仆射、陇西郡公,并赐姓大野氏。至隋文帝杨坚在北周执政时,允许其复姓李。李虎生有八子,李昺为小儿子,这就是李渊之父,李世民的祖父。  可是,如果李唐皇室不是出自陇西李氏,他们究竟是出自何族呢?  据释彦悰《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记载,唐代僧人法琳曾当着李世民的面,对李家出自老子、属于陇西李氏的说法加以驳斥:“琳闻拓跋达阇,唐言李氏,陛下之李,斯即其苗,非柱下陇西之流也。”法琳明确指出,唐皇室的李氏不是出自老子,也不是陇西李氏,而是拓跋达阇改汉姓的产物,李家是拓跋达阇的后裔。由此看来,李家祖上竟是鲜卑人,其鲜卑语的姓氏为拓跋,与北魏皇室同姓。如果此说成立,我们倒可以将唐王朝看成了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的复兴了。  我们在史书中还可以发现,李渊的祖父李虎有兄名“起头”,有弟名“乞豆”,起头之子名“达摩”,显然,这些都不是汉语名字。如果陈寅恪先生的考证是对的,李氏始祖真的是李初古拔的话,这也不是汉语名字。这无疑提醒我们,法琳的说法是有根据的,否则他也不会当着皇帝的面指斥皇族出自鲜卑人,这毕竟是要冒被杀头的风险的。  如果真如法琳所说,李氏出自鲜卑人,我们对中国古代的历史就要有一个新的认识了。北魏不再是鲜卑人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此后鲜卑人不仅又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还统一了全国,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时代。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自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之后,至1911年清王朝灭亡以前,除了明王朝统治下的267年时间以外,主宰中国政坛的都是北方民族。  当然,说李唐皇室出自鲜卑人,目前还只是部分历史学家的推测,远不足以形成定论,这是一个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但说李唐皇室具有鲜卑人的血统,则是无可置疑的。  李世民的祖父李昺的妻子独孤氏,是鲜卑名将独孤信的女儿。  独孤信,本名独孤如愿,武川镇(今内蒙武川西南)人,祖籍云中。其祖先伏留屯曾任部落大人,到独孤信的祖父俟尼时,举部迁往武川。俟尼去世后,独孤信的父亲独孤库继任部落酋长,其妻费连氏也出身于鲜卑贵族之家。独孤信相貌俊美,精于骑射。在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之后,独孤信归属西魏,因战功受封为八大柱国之一,成为朝中举足轻重的大臣。  独孤信共有六子七女。长女嫁给了北周明帝,生周宣帝;小女儿嫁给了隋文帝杨坚,生隋炀帝杨广;四女儿就是李昺的妻子,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母亲。因为他的女儿中出了三位皇后,而且是不同朝代的皇后,还各自都有儿子继承了皇位,独孤信也被称为“三朝国丈”、“中国第一岳父”。  李世民的外祖父窦毅也是鲜卑人,在北周为八大柱国之一。窦氏是其汉姓,其鲜卑语的姓氏为纥豆陵氏。李世民的外祖母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宇文氏,而建立北周的宇文氏被认为出自东部鲜卑三部之一的宇文部,是鲜卑化的匈奴人,在北魏统治期间,他们已经被视为鲜卑人了。李世民的母亲窦氏与李渊的婚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称得上是比武招亲。窦毅让人在家门上画了两只孔雀,谁能在百步外射两箭,每箭射中一只孔雀的眼睛,就招谁女婿。结果是,前来应试的几十人中,只有李渊两箭都射中了。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其父系血统是否出自鲜卑人姑且不论,就其母系而言,他至少存在一半的鲜卑族血统。而唐代最伟大的君主李世民,其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四位当中,除祖父的族属难以确定之外,其他三位都肯定是鲜卑人,李世民的身上至少有四分之三的鲜卑族血统。李世民的妻子长孙氏是鲜卑人,可以肯定,在李唐的前三位皇帝中,鲜卑族的血统在逐渐增强。


编辑推荐

  他们从山上来,最终却不知飘向何方?他们带来了另类的文化,带给了中国历史一片崭新气象……  在绵延至今的人类文明长河中,中国唐朝曾以其宽容开放的胸襟、颠覆传统的个性,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然而又有谁知道,在这颗绮丽璀璨的名星绽放之前,曾有过一个神秘的民族,默默地把自己的能量注入了她的血液。为什么唐太宗能够毫无顾忌地打破汉族正统观念,欣然接受少数民族送他的“天可汗”尊号?也正是因为他身上流着这个民族的血!李唐王朝与这个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李唐王朝是由这个民族与汉族的混血家族建立的。我们不禁要发出这样的感慨:没有这个民族,就没有李唐王室,也没有大唐文明,更没有今天的中华文明!  鲜卑,金发碧眼的华夏之子,继匈奴之后又一个称霸蒙古草原的历史民族,发源密林、艰难西进,五胡乱华、遗失异域,驰骋历史长河八百年,孕育了有唐一代盛世之君,演绎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鲜卑帝国传奇》,《匈奴帝国传奇》的姊妹篇,精美的历史图片,激荡人心的文字,带你走进800年前的历史,讲述草原民族寻找家园的英雄传奇。  1本书作者为吉林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且本人就是少数民族学者,其行文兼具史学的逻辑性与权威性,亦具有激荡人心的民族情感;  2观点权威、新奇,综合史学界学术研究成果,引经据典;  3围绕着历史的沧桑与严谨,用充满激情与感动的语言,带给读者回望祖先的精彩瞬间。  4揭示出盛唐气象的历史渊源:  (1)唐太宗有鲜卑血统,其妻子长孙皇后是地地道道的鲜卑人,唐王室很多都有鲜卑血统;  (2)鲜卑在唐代就已不复存在,但鲜卑文化却深深扎根于大唐的肥沃土壤中,并孕育出胡气冲天、震撼世界的盛唐文化;  5清晰地梳理了复杂混乱的鲜卑发展史:  (1)鲜卑人的起源和西迁的原因:鲜卑族发源于山区——大兴安岭,迫于生存环境的压力才进行西迁,从一个家园到另一个家园,少数民族的生活是非常艰难的。  (2)鲜卑人不同于中华民族的其他少数民族,因为他们属于白种人,金发碧眼是他们的体貌特征,现在中国新疆地区还有一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是鲜卑人的后裔;  (3)鲜卑是继匈奴之后第二个称霸蒙古草原的北方民族,鲜卑帝国不只是一个政权,而是由鲜卑人建立的13个民族政权,这是继汉族之后建立政权最多的民族;  (4)鲜卑三大部:段部、宇文部、慕容部;武侠小说里耳熟能详的几个名字统统是鲜卑人。看了这部鲜卑帝国,大家也能了解到为什么《天龙八部》中的姑苏慕容那么执著地把光复燕国大业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目标了。慕容、长孙、独孤等复姓都是鲜卑的姓氏,最后融入了汉族。  6配有近200幅插图,包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敦煌壁画、美妙绝伦的鲜卑器物,流传千古的中国传世名画等,图文结合,呈献给读者一个离我们很遥远却并不陌生的马背民族的真实面貌。  寻找2000年前失落的华夏儿女……  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唐皇室具有鲜卑人的血统,李世民竟是一个汉族和鲜卑族的混血儿。  这一发现彻底揭开了中国历史上盛唐气象的历史渊源,找到了大唐王朝胡气冲天的原因。  金发碧眼的鲜卑人是我们中华民族遗失在异域的支脉,其建立的民族政权目不暇接、昙花一现。他们心向华夏、在不断学习中原文化中脱胎换骨,同时也在中国历史上深深地打上了自己的印记。  鲜卑作为一个历史民族已经随风远逝,但我们不要忘记这些金发碧眼的炎黄子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鲜卑帝国传奇 PDF格式下载



东西不错值得购买。


内容丰富的一本书


这系列的都很好,,很不错,,,值得看


绝世好书啊


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金发碧眼的炎黄子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