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中国读本

臧嵘 中国国际广播
出版时间:

2009-11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  

作者:

臧嵘  

页数:

151  

字数:

96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据古书《古今注》记载,尧曾经设诽谤之木。这种木制品,形似后世的华表,既可以在上面书写对政府的意见,又可作为路标。是用一根横木交叉在柱头上,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在各路的交通口都有设置。这大约是我国文字记载的向上表达意见的一种最早方式,是上古时代原始形式的上书通信。

作者简介

臧嵘(1935~),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现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历史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委。1993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社会科学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著有《历史教材纵横谈》、《编外史谈》、《中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我国邮驿之始 一 古代世界的邮政 二 禅让时代的“喉舌之官 三 神话中的商纣“声光”通信 四 商代的邮驿发展 五 完备的西周邮传 六 单骑通信和接力传书的开始 七 简书与符信的时代 八 战国时期的私人通信和私人传舍第二章 秦汉大一统时代的邮驿 一 统一的秦朝邮驿 二 现存最早的两封家信 三 两汉邮驿的发展 四 驿置和邮亭的分流 五 官邮和私邮 六 发达的汉代烽火通信 七 汉简:汉代通信的实录 八 “鸿雁传书”的故事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邮驿 一 历史上第一个《邮驿令》 二 刘备、诸葛亮对四川邮驿的贡献 三 南方水驿的兴起 四 少数民族地区邮驿的发展 五 “信幡”·纸诏·“千里牛”·驼驿 六 私邮和私营逆旅 七 “黄耳传书”与风筝通信第四章 盛况空前的隋唐邮驿 一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隋唐邮驿盛况 二 完善的隋唐邮驿制度 三 种类繁多的邮驿服务和通信方式 四 “进奏院”与《开元杂报》 五 历史上第一次驿夫起义 六 隋唐的“水电报”和空中通信 七 唐代馆驿诗话 八 邮驿路上的闹剧 九 发达的唐朝私人逆旅 十 “二娘子家书 十一 唐朝少数民族地区的邮驿第五章 宋元时期的邮驿 一 宋朝驿道的发展 二 邮驿制的军事化 三 “宾至如归”的宋代馆驿 四 “急递铺”的产生和发展 五 “金牌”制度 六 古代完整的通信法规——《金玉新书》 七 “私书附递”的法律化 八 辽、夏、金的邮驿 九 元代的“站赤”制度 十 元朝“驿使”和“铺马札子 十一 马可·波罗笔下的元代邮驿 十二 元代“站户”的悲惨生活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邮驿 一 “龙场九驿” 二 “非军国重事不许给驿” 三 “会同馆”和“递运所”制度 四 张居正的驿传改革 五 “民信局”的兴起 六 清代“邮”、“驿”的合并 七 清朝边疆邮驿的开辟 八 旧式邮驿的衰败

章节摘录

  到了公元前21世纪的夏王朝时,我国中原地区进入了奴隶制社会。那时候,交通工具已较前代发达。古书上说,“夏后氏二十人而辇”,是指用20个奴隶拉着大车子。若是没有宽阔的道路,20人拉的车是无法通行的。《左传》引用上古文献《虞人之箴》说:“芒芒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记载大禹治理水患后,把全国划为九个州,修整了九条宽广大道。以后,夏朝统治者规定了定期整治清除大道的制度。《夏小令》中称为“九月除道,十月成梁”,是说每年秋九月全国有一次扫除道路的任务,十月则修治桥梁。这说明夏王朝对交通管理十分重视。正因为道路的通畅,夏朝命令才下达迅速有效。《史记·夏本纪》说,夏王朝统治区东到大海,西至大漠,“声教讫于四海”。  这时,人们的通信活动也比以前复杂化了。流传下来的《夏书》说,有一种政府宣令的方式,是每年春三月,由称为“遒人”的宣令官,手执木铎,在各交通要道,宣布政府的号令。这是我国早期下达国家公文的方式。国家组织人们治理洪水,需要完善的通报组织系统;政府对地方实行有效的管理,也需要较为严密的通讯联络网。所以,夏朝设立了“牧正”、“庖正”、“车正”等官吏。牧正是专管畜牧的,庖正是管理膳食的,车正就是统管民间通信系统的官吏,负责天下“车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中国读本 PDF格式下载



书很好,孩子喜欢,书的质量不错。


不错,就是缺少理论依据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