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玉文化
2010-10
中国国际广播
姚士奇
219
146000
无
本书是一部既有一定科研价值而又比较通俗的专业读本,系统地宣讲与传授中国玉和珠宝首饰的关系、珠宝玉石门类的历史渊源和近现代科学理论、珠宝首饰在政治史论、社会礼俗、考古文博、地质矿产、创作设计以及经济文化价值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不但对专攻珠宝专业的在校学生,而且对全国珠宝首饰行业的生产者、开发者、研究者、支持者、收藏者与爱好者,无疑都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姚士奇,江苏省扬州市人,1946年5月出生,江南大学造型美术设计专业毕业。现任江海职业技术学院珠宝专业教研室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珠宝专业国家考评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全国宝玉石协会会员。长期从事工艺美术及珠宝首饰的生产经营、艺术指导和理论研究工作,先后出版玉文化学术专著两部、学术论文数十篇,获得过三项国家专利。
第一章 玉饰起源
第二章 玉的概念
一 古人辨玉法则
二 近代玉石范畴
第三章 古老的玉石材种
一 玛瑙
二 青金
三 珊瑚
四 水晶
五 砗磲
六 绿松石
七 岫玉
八 白玉
第四章 远古玉崇拜的传说
一 原始部落的玉刻标志
二 氏族领袖的玉石光环
三 从乐器起源到中华玉振之声
第五章 玉石见证的史前史
一 从新乐到红山——中华第一龙的惊世雄姿
二 从仰韶到龙山——中原各民族的统
三 从河姆渡到良渚——东方文明的曙光
四 从石峡到卑南——民族大家庭的融合与风采
第六章 华夏文明的第一奠基石
一 新石器时代玉器的伟大成就及三大特征
二 全国规模玉崇拜观念的形成
三 为华夏文明奠基
第七章 玉石与国家神权政治
一 早期国家用玉礼仪的诞生
二 妇好墓玉器
第八章 氏族巫觋和商代儒术的玉石渊源
第九章 西周政治变革的玉文化成果
第十章 中国古代最完整的玉文化理论——“三礼玉论”
一 国家统治的管玉机构
二 政治经典的玉器形制
三 行政典章的用玉分类
第十一章 玉宝概念之内涵
第十二章 春秋辩玉诸子争鸣
一 儒家学术:从褒玉起家走向反面
二 道家理论:非宝而言他
三 法家观点:痛贬与伐足达
四 时代进步的体现
第十三章 玉石文化与统治形象
一 万物主宰
二 天地之精
三 道德楷模
第十四章 传国玉玺的故事
一 古玺传承刀光血影
二 赝伪不绝欺人诬天
第十五章 大汉天子们的痴迷
第十六章 舆服用玉的奇观
一 冕旒
二 圭笏
三 玉辂
四 宝玺
第十七章 玉书与史实
一 秦惠文王祷告上天之玉
二 山西侯马东周盟誓玉书
三 唐玄宗封禅玉简
第十八章 儒道释关于玉宝的说教
一 董仲舒谶讳神学中的玉石神谶
二 佛门极乐世界的玉石场景
三 祈求长生不老的玉石仙药
第十九章 统治者敛宝
第二十章 石破天惊拥抱未来
后记
插图:直至今日,虽然已经完全能够用科学的方法以较高的水平对玉石进行各种需要的鉴别和划分,但在衡量玉石的使用价值和实际经济价值时,玉色仍然是一项重要的尺度。玉色观念从夏、商、周三代开始载人史册,其目的主要是用于区别政治上的等级制度。所谓六器中的苍璧、黄琮、青圭、赤璋之、白琥、玄璜,以及《礼记》中所规定天子佩白玉、公侯佩山玄玉、大夫佩水苍玉等,皆为古代对玉色的典型用例。根据我国的传统概念,在所谓“千样玛瑙万种玉”当中,普遍的看法都是:白者以白玉为最尊,绿者以翡翠为最贵,红者以珊瑚为最美,蓝者以青金为最佳。其他各色虽千差万别,一般都在此四者之下。玉色观念在我国历史上沿袭时间很长。各朝代大多都用有色玉石来装饰宫室、舆服、车马、仪仗等,并以此来标志官员的品级。玉色具有名副其实的政治色彩。如清代编撰的文献《会典图考》就规定:“皇帝朝珠杂饰,惟天坛用青金石,地坛用密珀,日坛用珊瑚,月坛用绿松石。”这些都是以玉色来类形喻义的例子。在封建制度之中,大凡涉及用玉之处,上对天地日月,下对官宦臣民,都必须依此制度。浏览一下明清故宫,其雕梁画栋、庭堂藻井、飞檐角拱、甬道长廊,真是缤纷五彩、堂皇富丽。但细细分析一下,尽管王家气派万千色彩,原来也是以青金之蓝、珊瑚之红与绿松之绿三色为主。这三种玉宝之色构成了中国古代宫廷色彩的三元色。这三种宝石色和其他各种玉石的色彩所形成的宫廷风格,应为典型的中华民族色彩,在中国文化艺术传统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中国的古文字,往往一字多义。一个“玉”字,按传统和习惯的用法,是包含了玉石和玉器两个方面的概念。玉石是未经雕琢的原料,玉器则为已经琢磨而成的器物。这两个概念照理是不可混同的,但在古籍之中,却大多是用一个“玉”字概括之。说玉石是它,说玉器也是它。器玉同称这种现象跟古人对玉崇拜的起因和心理有关。玉为人间所爱,首先就在于它的优良品质。无论琢磨也好,不琢磨也好,发挥作用的是其美质,被突出的也是其美质。
我是在江海职业技术学院“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讲授《中国玉文化》课程时,萌生撰写《中国的玉文化》心愿的。这一课题受到了学院领导的关心与支持,并列入了本院的科研资助项目。目前,国内凡是有珠宝专业的高校,都在根据各自的条件选择与安排玉器方面的课程。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中国的玉文化起源于远古先民的人身装饰。玉器的最初用途、品种以及由之形成的概念原本就来自于玉石饰品。珠宝首饰的全部历史和人文知识囊括于中国玉文化理论范畴之中。从一枚原始人的玉石挂坠发展到历代帝王将相的冠冕礼服,以至今天的国家仪仗、军容军貌、各类公务人员的徽记标志等等,竞无一不是首饰文化的滥觞与传衍。特别是这当中所涉及的与国家政治紧密关联,更是现今的人们所难以想像的。中国自古号称“龙的传人”,而且世代相传“玉的文化”。中国的宝玉不仅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符号,而且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在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上,像这样既承载着如此丰富的文明积淀,又始终处于东方艺术的峰巅,而且辉映得如此灿烂与夺目的文明载体,确是非常难得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提供一部既有一定科研价值而又比较通俗的专业读本,系统地宣讲与传授中国玉和珠宝首饰的关系、珠宝玉石门类的历史渊源和近现代科学理论、珠宝首饰在政治史论、社会礼俗、考古文博、地质矿产、创作设计以及经济文化价值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不但对专攻珠宝专业的在校学生,而且对全国珠宝首饰行业的生产者、开发者、研究者、支持者、收藏者与爱好者,无疑都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大型出版项目《中国读本》的选题提供了极好机会,使得《中国的玉文化》得以顺利刊行。这真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回忆既往的历程,从我下决心选择研究“中国玉文化”这个课题开始,至今不觉走过了将近30个春秋。其间虽历尽坎坷,然始终不缀。
《中国的玉文化》:中国读本。
无
文字浅易,很好懂~但是叙述结构稍显混乱,层次感不是很好。适合分章节阅读~总体来说,适合与文化学习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