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国学经典导读·墨子

水渭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作者:

水渭松  

页数:

339  

内容概要

鲁迅先生说:伟大也要有人懂。而伟大的《墨子》却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沉默了两千年:长时间在黑暗中的沉默,不仅影响了对其深层思想的诠释,甚至影响了对其浅层语言的理解,而且,也限制乃至取消了她对中华文化建构的发言权,墨子的思想与精神只好潜伏在中华文化的潜流之中,或沉默,或偶尔嗫嚅着发出微弱的声音。然而,一部真正伟大的作品可以暂时寂寞,但她不会永远寂寞,她终究会迎来发言的机会,而且,这一发言必然是黄钟大吕,天下耸动。转机来自于传统文化的变革,西学东渐的历程与新文化运动的勃兴,为古老的中国文化打开了新的视野,新的目光触及到了黑暗中的《墨子》,才惊讶地发现,她原本就焕发着夺目的光彩。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墨子
 一、姓名
 二、籍贯
 三、生卒
 四、出身
 五、生平
第二章 墨家
 一、墨家产生的时代与社会背景
 二、墨家的团体组织与活动
 三、墨家的分裂与学术研究的勃兴
 四、墨家的衰亡
第三章 《墨子》
 一、篇目
 二、作品类别、内容、作者与体例
 三、主要参考书
第四章 墨子学说的基本体系与主要思想述评
 一、墨子学说的基本体系
 二、主要思想述评
第五章 《墨子》文章风格
第六章 读法
第七章 释词
第八章 《墨子》选读
 修身
 所染
 法仪
 七患
 辞过
 三辩
 尚贤上
 尚贤中(节选)
 尚贤下(节选)
 尚同上
 尚同中(节选)
 尚同下(节选)
 兼爱上
 兼爱中(节选)
 兼爱下(节选)
 非攻上
 非攻中(节选)
 非攻下(节选)
 节用上
 节用中
 节葬下
 天志上
 天志中(节选)
 天志下(节选)
 明鬼下
 非乐上
 非命上
 非命下(节选)
 非儒下
 经上经说上(节选)
 经下经说下(节选)
 大取(节选)
 小取
 耕柱(节选)
 贵义(节选)
 公孟(节选)
 鲁问(节选)
 公输
 备梯
 旗帜
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关于生年,我认为刘向说的“在七十子之后”,孙诒让定于周定王初年(公元前468年左右),是比较恰当的。我们姑且不去纠缠于有关事例的甄别考证,而从墨家学说的酝酿、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这一角度作一考察,或许能得到印证。首先,我认为及至《论语》的编纂成书,墨家及其学说尚无迹象,当处于酝酿阶段。《论语》主要是记述孔子言行的,但孔子弟子如子夏、子张、子游、曾参等人的言行也有少数入选,记事迄于曾子之死。我们看这些弟子的言论,其内容丝毫没有涉及墨子及墨家学说的。这情况说明什么呢?是不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呢?不是的。因为墨子学说是对于儒家学说的反思和批判(详下),所以,这是关系到儒家学派命运的非同小可之事,即使儒家君子们雍容大度,也不至于无动于衷、缄口不言。这只能说明,墨家学说当时还正在酝酿,尚未产生社会影响。到了子夏、曾参的弟子一辈,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见于《墨子》书中子夏之徒与公孟子(公孟子:即公明仪,曾参弟子)对于墨子有不少责难之词(见《耕柱》、《公孟》),这说明此时墨子已卓然成家,与儒家也已壁垒分明,且有一争雄长之势。之后,到孟子之时,他竟有失风雅地叱之以“禽兽”,并以“拒杨墨”为己任,两者已发展到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地步。这说明此时墨家学说已有较深的社会影响,并成为儒家学说的严重威胁。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由此可以推测,墨子的生年大致与孔子的再传弟子相当。


编辑推荐

《国学经典导读·墨子》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国学经典导读·墨子 PDF格式下载



书还不错,就是纸张差了点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