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魔鬼的谈话
2007年9月
华夏出版社
[波兰]柯拉柯夫斯基
193
1050000
杨德友
无
我们的宏大的善,亦即人间的爱,同时也是重大的诱惑,能够在我们心中引发出像“上帝是否软弱无力、是否邪恶”这样的问题,因而引发出怀疑之罪。这一罪恶又引发出骄傲,从骄傲中产生出下一轮的罪过。但是,也有相反的情况,恶能够转变为善。撒旦的王国不仅仅是阴暗的中世纪。在今天,恶也在我们周围设置陷阱,不断地把我们拖拉进去。
莱谢克·柯拉柯夫斯基(Leszek Kolakowski,1927-),20世纪波兰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和宗教史学家,也是作家和翻译家,享有国际声誉。先后任教于华沙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等,1970年起在英国牛津大学万灵学院任高级研究员。
柯拉柯夫斯基一生发表了三十多部著作,最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主流》(1976—1978)、《宗教,如果没有上帝……》(1982)、《形而上学的恐怖》(1988)等。文学方面,有三本短篇故事集最为著名,在世界上广泛流传:《关于来洛尼亚王国的十三个童话故事》(1963)、《天堂的钥匙》(1964)和《与魔鬼的谈话》(1965)。
魔鬼与我们(前言)伯尔色雷斯的王子、歌手和丑角俄尔甫斯的辩白教土、神学家彼得·阿贝拉尔的情人海萝伊丝的祈祷形而上学家、格丹斯克市民亚当·叔本华的辩证法告诫华沙,1963年12月20日魔鬼形而上学招待会速记记录路德博士1521年在瓦特堡和魔鬼的谈话使徒圣彼得受诱惑恶魔与性附录一:童话四篇附录二:关于肯尼迪皇帝的传说:人类学讨论新篇章附录三:不从事花园耕耘的五大理论译后记
无
书是精装书,质量很好,字采用的是绛红色,翻译的很好,看了翻译后记,知道了一本书的出版很不容易,书前的前言部分简单介绍了书中故事的题材和背景,并对作者做了说明“作者自称是不可知论者”。我已经看完了前三个故事,读起来很顺口,就我所看的这三篇故事,“这篇作品的标题似乎已经说明了它的内容”,感觉是围绕着与魔鬼谈话来写或质问或谈话?“这些故事并不是为基督徒写的,细读之下,倒可以更多地看出,这是一位现代哲学家对现实生活和这个普遍性的文化心理现象的形象思维和探索,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具有深刻意义。”(引号部分均出自译者)另外,书后的附录很有意思,“嘲笑逻辑学和形形色色的现代哲学理论,其目的并不仅仅是嘲讽和嘲笑,更多地是给读者以启迪。”,也能促进对本书的理解。
之所以将这本书购入.是因为译者是我尊敬的一个人.先前的那本童话书就非常有意思.而且是小语种国家的思想家平白道来的哲理故事.这个时代,讲述思想的人很多,但注重叙述,尤其是朴素安分,非华尔不实的很少了.越来越多的新生思想与事物如水般涌向我们,但我们却无能为力,离那些本真的东西越来越远.《与魔鬼的谈话》其实就是与我们的谈话,也可以说就是我们与另一些我们的谈话。
是本好书,可基于目前的心理状态我不能读下去,因为它会勾起怀疑、颠覆、黑暗和毁灭,因此打算心灵强大时再读。奉劝信封基督教,且信仰不深、擅长怀疑且未形成自己自己哲学体系的人不要读读。道理是,一本武林秘籍,有人读了能成高手,有人就会走火入魔。最后提醒一句,好奇害死猫。
看完之后不知道书里表达什么一会人是恶魔,一会天使是恶魔。一会恶魔听上帝的考验人类,一会恶魔又是反对上帝的。最后我都不知道我的大脑是被宗教思想强奸了,还是被宗教思想洗礼了。所谓书名《与魔鬼的谈话》那段内容就感觉想是一个精神有问题的信徒,在空无一人的屋子里骂恶魔,鬼知道恶魔在不在旁边。像发癫一样,像在念诗一样。最后,书里附加了4个都看不太懂的童话,还有后面N能搞笑的文章一段。总的说来我从本书学会了好几句非常阴毒的脏话。提醒大家,非基督信徒别看。只会中毒!!!
所谓的俄尔甫斯问题,真实的俄尔甫斯问题,这不是向深渊发出呼声和倾听回声。在那里,我没有向深渊呼唤;向深渊呼唤,那是田园诗,是表演。我也是演员,我不会说演员的坏话,不会的,我反而自豪,敬告诸位,是丑角,琴师,为什么不自豪呢?……俄尔甫斯有名誉问题,但不感伤。
—— 生于色雷斯的王子、歌手和丑角俄尔甫斯的辩白
《生于色雷斯的王子、歌手和丑角俄尔甫斯的辩白》是《与魔鬼的谈话》中的一篇。令我感兴趣的是柯拉柯夫斯基对这个著名的希腊神话故事的改写,从故事的整体风格、情节设置到故事所凸显的意义的焦点,都有很多新东西。
俄尔甫斯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具有超凡绝伦的音乐天赋。他是缪斯和色雷斯王俄阿戈斯(一说是阿波罗)的儿子。他的歌声和琴声据说能使鸟兽木石都感动得翩翩起舞。俄尔甫斯参加了阿尔戈英雄的远征,归来后娶了欧律狄刻为妻,夫妻感情甚笃。不久以后,他的妻子不幸被毒蛇咬死。俄尔甫斯悲痛之极,他冒险前往冥界,试图使妻子起死回生。他的音乐和悲伤感动了冥王,冥王破例答应他领回爱妻,但提出一个条件:在渡过冥河之前,俄尔甫斯万万不可回头看跟在他背后的妻子。但是俄尔甫斯思妻心切,在欧律狄刻的苦苦哀求下,最终还是忍不住回头一望,在那时欧律狄刻又一次死去,并且永远无法复生……
这个著名的神话故事成为后来无数艺术家灵感的源泉。别的不说,仅仅在歌剧领域,从1600年歌剧创立者之一佩里以它为题材创作了音乐史上保留至今的最早的歌剧开始,就有数十位歌剧作家以此为题材创作过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当然莫过于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和格鲁克的《奥菲欧与尤丽狄茜》。值得注意的事,蒙特威尔第和格鲁克的这两部作品,无不把全剧的中心放在奥菲欧与妻子的爱情上面,他们为奥菲欧痛失爱人后的悲伤都写出了不朽的音乐段落。
但是就这个希腊神话的母题而言,爱情却可能不是最主要的,要紧的是誓约和对誓约的遵守,俄尔甫斯因为没有遵守他和神祉订立的誓约而受到惩罚,类似的情节我们在《圣经》里也能见到。在神话的上古世界里,神圣的誓约不能被轻易违背,这是一条永恒的箴言。
但是在柯拉柯夫斯基对俄尔甫斯的故事的改写中,他却质疑这个了誓约的神圣性。人违背了与神祉订立的设约就会受到惩罚,那么如果是订立誓约的另一方——神违背了誓约呢?更进一步说,如果这誓约本身就是一个玩笑,一个恶作剧,一种欺骗,那么这样的誓约是否还值得遵守或者遵守还有什么意义?柯拉柯夫斯基对俄尔甫斯故事的改写就是通过俄尔甫斯对是誓约的玩笑或者欺骗本质的质疑来反思这一点。在情节上,他巧妙地设计了俄尔甫斯一回头从而永远失去了他的妻子时的特殊场景。冥界的神祉关照俄尔甫斯不能回头,他的妻子会一直跟随在他的身后,直到他们走出冥界。但是一路上俄尔甫斯既不能看她,对她说话她也没有回应。直到他们走到一道深渊上空,那里有座独木桥,桥身湿滑,俄尔甫斯一个踉跄几乎摔倒,他担心身后的欧律狄刻摔倒,回过头去,只看到身后空空如也。
冥界的神祉告诉他在他回头的时候,她跌入了万丈深渊。问题在于有什么证据证明欧律狄刻曾经站在那儿?
由此,俄尔甫斯开始反思这一切,要么,一开始他的妻子就没有跟着自己,这一切不过是一场骗局,要么,他注定依然会失去她,不在那个深渊上空,就在别的地方,因为他注定会回过头去。不管如何,在这个约定里,神祉从来就没有准备兑现让欧律狄刻起死回生的承诺。
在柯拉柯夫斯基对这个故事的改写中,原来那些正义而富于同情心的神祉变成了恶魔,他们或者是在恶作剧似地捉弄俄尔甫斯,或者根本就没有兑现承诺的意愿。悲剧在这里被改造为一出喜剧,甚至俄尔甫斯本人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经历的喜剧性——其根本意义上的荒谬和不可理喻。悲剧中弥漫的主要情绪是感伤——我们在很多关于俄尔甫斯的艺术作品中都能体验到这种感伤,但是在这个俄尔甫斯的故事里却没有感伤,而取而代之的是滑稽。从一开始,俄尔甫斯的自述就是滑稽的:“现在我们可以宣布音乐会开始。有六弦琴演奏,俄尔甫斯大师演奏六弦琴、歌唱和朗诵,他出生于色雷斯,是王子。真是有意思啊,一个王子表演,当喜剧演员,弹奏乐器,又当歌手。以前不能想象,可是现在时代变了,当艺人不丢人,这个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好,也许比当王储还好。无论如何是一点也不差的。我们现在是在基督诞生之前五百年,变化真大啊!……”当他叙述了自己在冥界的经历后,依然是滑稽的口吻,甚至令他感到最痛苦的不是自己永远失去了心爱的妻子,而是自己的“名誉”问题——他被耍了,或者是他亲手将妻子推给了恶魔。
其实俄尔甫斯不是不能继续做一个悲剧的歌者,因为悲剧的现代起源和喜剧一样,都是荒谬。只不过他的身份是一个演员,他更直接地把自己看作一个丑角,所以他用表演自身悲剧的方式完成了自己喜剧角色的命运。他把这场关于自身命运的巨大悲剧看成了魔鬼的一场玩笑,而他接下来的表演也不过是在这玩笑里一个步骤。他心安理得而又洞若观火地参与到这个表演中去。不仅在失去欧律狄刻的时候要表现得极为悲痛、向着深渊大声呼喊、似乎这样可以再度换回他的爱人,更要把这种表演变成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以此来取悦观众。
在这个故事里,柯拉柯夫斯基探讨的不仅仅是关于魔鬼的观念——魔鬼在这个故事里表现为用恶作剧捉弄普通人或者是视誓约为无物的神祉,他也在讨论普通人与魔鬼之间的关系——就是在遭遇到这玩笑和恶作剧后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应对。俄尔甫斯的态度不是感伤,而是滑稽、玩笑的态度。普通人不能以同样玩笑的方式捉弄神祉,但是他们至少可以玩笑自己,或者说,他们至少可以表现这种玩笑给其他人看。或许当他们在这样做的时候,意味着他们在某个方面已经成为魔鬼的门徒,但是魔鬼,不也正是这个世界的组成部分吗?
2008-05-08
正如前言里说的,有些篇可读性不高,有些则读起来很有意思,特别是三个附录,译者应该是很认真地作翻译,不少地方也下了功夫,整体上来说还是不错的。值得一看
三个附录真的不错
原来都喜欢附录啊。。
是阉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