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发现中庸

杨润根 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作者:

杨润根  

页数:

226  

Tag标签:

无  

前言

是依据表音的文字学的预设、假借虚词的语言学的预设和考据的文本学的预设来理解中国古代经典,还是依据中国古代经典本身来理解它们,或者说,是把中国古代经典作为由病态的文字和语言构成的病态文本来理解,还是把中国古代经典作为由正常的文字和语言构成的正常文本来理解,这就是我的经典解释方法与汉代以来流行至今的经典解释方法之间的根本区别。与此同时,是把汉代以来的经学家们和20世纪以来的国学家们对于中国古代经典的解释作为自己理解它们的依据,还是深入探讨中国古代经典之中的文字、语言及其词法、语法和逻辑并进而把它们作为自己理解它们的依据,这也构成了我的经典解释与当今流行的经典解释之间的根本区别。就经典解释的方法而言,我认为,一种正确可靠的经典解释必然是建立在不证自明的直接经验和观察的基础之上,而不可能是建立某种先人为主的理论观点或理论预设的基础之上。与此同时,我认为,一种正确可靠的经典解释必然是建立在深入探讨中国古代经典之中的文字、语言及其词法、语法和逻辑的基础之上,而不可能是建立在大量收集汉代以来的一切经典解释并从而人云亦云的基础之上。就经典解释的结果而言,我认为,一种正确的可以接受的经典解释必须符合语言常识并进而具有语言价值、思维常识并进而具有思维价值和最大的逻辑统一性并进而具有理论价值,而一切没有语言常识、思维常识和矛盾百出的的经典解释都不可能是正确的,也不可能是可以接受的。

内容概要

《发现中庸》是杨润根先生继《发现老子》与《发现论语》二书之后推出的最新力作。他认为《中庸》是系统地展示孔子的伟大思想的巨著。他从书中发现了至今尚未被人发现的深刻内涵,通过《发现中庸》向我们展示了孔子思想的崇高与伟大。 杨润根先生认为,只要完全放弃先入为主的理论预设,只要回到经验的基点上,即回到我们对于中国古代经典的直接观察的基点上,并从而把中国古代经典当作由正常的文字和语言构成的正常文本来理解,我们就能够从中国古代的经典中立即发现一个崇高伟大的文化。在这一方面,他认为,他的《发现大学》和《发现中庸》可以作为继《发现老子》和《发现论语》之后的新的例证。

书籍目录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第二十五章第二十六章第二十七章第二十八章第二十九章第三十章第三十一章第三十二章第三十三章第三十四章第三十五章第三十六章第三十七章第三十八章第三十九章第四十章第四十一章第四十二章第四十三章论普遍性的理性认识——《中庸》译文

章节摘录

天:在中国的古代经典中,“天”往往既指宇宙,也指上帝——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由形容词转化而来的名词,相当于西方的theHeaven。事实上,在中国的古代经典中,天、上天、帝、上帝、神、祗,它们往往是指同一个对象——宇宙万物和人类的创造者。但是自秦始皇以来,由于中国的统治者自称帝、帝王或皇帝,中国的普遍民众也就不再称自己心目中的至高无上的神为帝或上帝了,他们只称它为天、上天、老天、老天爷。正因为如此,当我们将古代经典中的许多特定语句之中的“天”翻译成“上帝”的时候,这种翻译虽然是绝对正确的,但是我们的普通读者可能会感到很不习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天、上天或老天的称谓,而完全生疏了上帝的称谓。也正因为如此,当西方传教士刚刚来到中国的时候,他们是反对将God翻译成上帝的,他们担心上帝的称谓会与“帝王”和“皇帝”的称谓相混淆。只有当西方的传教土们深入研究了中国古代经典中,特别是《尚书》中的上帝的称谓以及它与天、上天、神、柢的直接关系之后,他们才最终同意将God翻译成上帝。在当时,他们更愿意将God翻译成中国普通民众已经完全习惯了的天或上天,因为它们与西方普通民众心目中的the Heaven有着良好的对应。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发现中庸 PDF格式下载



《发现中庸》几乎对每一个字都作了阐释、说明,然后有翻译,内容非常深刻,很值的阅读。


受益匪浅,极力推荐。


货品还好 就是估计是买贵了


还没看,看完了来追加评论。


深度还可以,表述比较有层次,我有意再续购!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