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芬说杂项收藏
2008-9
华夏出版社
张淑芬
184
210000
无
中国艺术品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文明的缩影。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是处于“盛世”中的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看今天,收藏已蔚然成风。在传统的收藏种类中,书画、陶瓷和玉器是主流,地位一度十分显赫。然而,曾经不被重视的杂项却似星星之火,以其数量大、种类多也有了燎原之势。在近几年的收藏拍卖过程中,杂项是升温最快的一类。现阶段,初入门者淘换好的书画、陶瓷和玉器藏品很难,而杂项则相对容易些。2003年,以引导文化、理性收藏为目的的中央电视台《鉴宝》节目的开播,推动了收藏的热潮。这个节目在吸引大批人力物力进入收藏活动的同时,也把我们文博工作者推向了鉴定的前台。收藏就是考验眼力和智慧的活动,其中充满了各种机遇和挑战。有眼力高、运气好,因“捡漏”而得意者;也有眼力不济“吃药”、“打眼”而痛心者。笔者在近十年的鉴定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当前,鉴定者人数少,方向不一,水平也参差不齐,而收藏者需要懂得的知识缺口却比较大,因而出现了收藏者叫苦,鉴定者叫累的情况。如果有一本比较符合当下收藏情况的书籍来指导,收藏者将会少走许多弯路,顺利地开展收藏。另外,笔者作为一个有三十多年经验的文博工作者,觉得极有必要把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介绍给广大收藏爱好者,希望能够对众多在杂项收藏道路上迷茫而不知所措者有所帮助。本书以指导收藏活动实践为目的,以杂项的鉴赏、收藏、投资等知识为出发点,对杂项收藏者所关心的疑难之处进行解析,在有限的篇幅内,尽可能详尽地介绍收藏者最关注的知识和问题。本书按照收藏者需要熟悉的内容的顺序和深浅,划分为热身篇、进阶篇、高级篇三大块。
本书以指导收藏活动实践为目的,以杂项的鉴赏、收藏、投资等知识为出发点,对杂项收藏者所关心的疑难之处进行解析,在有限的篇幅内,尽可能详尽地介绍收藏者最关注的知识和问题。本书按照收藏者需要熟悉的内容的顺序和深浅,划分为热身篇、进阶篇、高级篇三大块。其中,热身篇主要针对初涉杂项收藏的人,重点介绍怎样认识当前的杂项收藏市场、收藏杂项应该先做哪些准备以及需要掌握哪些相关的知识;进阶篇主要针对那些虽然有一定收藏经验但正被一些专业性的问题所扰的人,按照杂项的七大类别介绍其相应的工艺、材质等特点,以及如何鉴定真伪;高级篇主要针对的是资历比较深的收藏爱好者,介绍如何欣赏杂项藏品,怎样保养自己的杂项藏品,进而介绍怎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和收藏的境界嬗变。 杂项涵盖内容广泛,种类繁杂,且相关知识浩如烟海,限于篇幅,不可能面面俱到地介绍给广大收藏爱好者,更难以将全部知识点一一叙述,只好择当前较受收藏者关心的问题做简要说明。笔者虽研究、鉴定杂项数十年,亦不敢说自己有多渊博和精深的知识,受研究范围和侧重点的制约,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足,希望收藏者能够一一指出,笔者愿意和大家互相学习。 收藏,不仅是资本的积累与投资增值,更多的是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在收藏中要感受到自己的责任,提升自己的收藏境界,从传统文化中发现乐趣。
张淑芬,1939年出生。祖籍广东省广州市。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196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到故宫博物院工作直至退休。曾先后求教于朱家浯、尹润生、郑珉中、周绍良、张子高、杨伯达等老一辈杂项专家。曾参与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卷、《
走进杂项鉴宝 附录一 认识文物保护法热身篇 第一章 初识杂项收藏 了解杂项收藏的现状 理智展望杂项收藏前景 附录二 认识《文物藏品定级标准》 第二章 做好杂项收藏的准备 收藏起步的三手准备 行规不可不知 杂项的收藏策略 图录 第三章 杂项的收藏渠道 杂项收藏第一渠道 做局不少的收藏渠道 最火爆的收藏渠道 附录三 全国十大古玩市场 附录四 全国十大拍卖公司进阶篇 第四章 以雕为主的竹木牙角 辨识竹木牙角之本 重点看器形和工艺 估价和辨伪皆关键 图录 第五章 必成大器的文房用具 文房用具之首:笔 魅力十足的古墨 古纸难藏亦难求 颇具观赏性的砚 形态各异的文房清供 第六章 色彩纷呈的珐琅器 第七章 掌中珍玩鼻烟壶 第八章 杂项中的老前辈——漆器 第九章 金银器的诱惑 第十章 绣品可是软黄金高级篇 第十一章 欣赏陶醉于杂项之美 第十二章 你会保养杂项吗 第十三章 杂项收藏的境界
插图:
《张淑芬说杂项收藏》按照收藏者需要熟悉的内容的顺序和深浅,划分为热身篇、进阶篇、高级篇三大块。
无
杂项收藏是普通人比较容易接近的东西,此书平易近人,解说精到,赏心悦目
很好的书,我老公很喜欢看的
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我向大家推荐.
普及基本知识,属于入门级的。对真正的学习没什么帮助。
书都已经看到过半了,还唧唧歪歪说些不着边际的,看这些,还不如叫个文博的专科生来和我们说说。在书里还一直标榜自己是央视的鉴宝专家。什么玩意。书里没有什么有用的,如果说是科普书,那就直说,别拿鉴宝专家说事。本想都退休的人了,总有点积累,啥都没发现。如果真有水平,又不肯让别人抢了饭碗,那你MD出什么书啊。估计是不甘寂寞,又想露脸又想赚钱,才想了出书的主意吧。象王世襄老人那书,一上手,那叫个厚重。拿这破书,那叫个浅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