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生命
2009-7
华夏出版社
曾昭旭 等 著
199
“生命”是什么?活着吃喝拉撒睡就是生命的表征吗?那么人与禽兽又有多少分别呢?人之所以有别于动物,而成为万物之灵,就是在于我们会思想。我们会想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地到世上走一遭,然后不管愿不愿意都要面对死亡?是谁做这样的安排?为什么有那么多磨难要承受,而不是心想事成,快乐顺意地过一生?这种种问题一直是所有人类不断自问的迷惑,也是哲学家穷极一生努力探讨的课题。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而可贵的,他自有存在的价值,也牵动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要如何恰如其分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人生舞台落幕时,无憾也无愧地鞠躬下台?叶树姗、黄睛雯、曾昭旭、吴京、王邦雄、傅佩荣、孙效智、王建煊、李锡津等人现身说法,以各自的学识、经历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人生的精奥处,与你一起分享“生命的意义”。
序生命教育欣赏生命爱惜自己做我真好生于忧患应变与生存敬业乐业信仰与人生良心的培养活出全方位的生命化解意识中的盲点生死尊严与生命智慧社会关怀与正义感情谜题
快餐文化一代无力接受挫折 这所谓“快餐文化”的一代,已经没有能力接受苦难与挫折了,因为他们的原发能力,早在求学的过程中,被折损殆尽了,他们一直被要求削足适履,做与他们的个性所不符的事。长期把自我的个性压抑已经使他们失去对自己的信心,更遑论对社会的期待。我们的学校教育好像什么都管,就是不管如何培养对“人”的尊重。 现今的教改,要求行政松绑,重视培养基本能力,并朝终身教育的理想去推动学制的重建。这些都是正确的,也是教育跨向二十一世纪的必行之路。但唯智、唯物与唯形的改造可能是不够的,因为价值系统的崩溃,对毫无防卫能力的孩子,绝对是一项灾难,多元社会的复杂,只有造成更多的混乱。 这一代的儿童吸取太多似真似假的影像,对真实已没有太强的反省能力,这才是危机的所在。有一次我问一些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死亡的看法,竟然有位学生对我说就像睡一觉,第二天就会活过来了。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就像电视上的人物一样,被打死了还会活过来。这些学生们对死亡的看法如此浅薄,我们怎能期望他们去尊重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呢? 不久以前,我们的社会被EQ的热潮淹没,而政府也全面发起“心灵改革”的运动。这些努力值得肯定,但怎样把这些关系着教导如何掌控“情意”的教育,落实到学校里却很少有人提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