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水稻旱育宽行增粒栽培技术

费槐林 主编,丁茂干 等编著 金盾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6-08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作者:

费槐林 主编,丁茂干 等编著  

页数:

75  

字数:

54000  

内容概要

水稻旱育宽行增粒栽培技术是以引进日本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的肥床旱育,宽行窄距,控蘖增粒的具体措施,达到高产、超高产目的的最新水稻栽培技术。全书分概述、技术原理、技术适应性与技术要求、肥床旱育塑造强根优势、宽行窄距培育分蘖成穗优势的技术、控蘖促花强化增粒优势的技术、肥床旱秧的抛栽与机插、肥床旱育秧的病害及其防治八部分。适合全国水稻种植区的农民、农业技术员、部队农副业生产人员和农校师生阅读。

书籍目录

一、概述二、技术原理 (一)水稻根、茎、叶、蘖生育的内在联系 (二)水稻高产、超高产植株的基本特征 (三)肥床旱育塑造秧苗强根优势的技术原理 (四)宽行窄距培育成穗优势的技术原理 (五)科学施肥管水、控蘖促花、促进增粒优势的技术原理三、技术适应性与技术要求 (一)技术适应性 (二)技术要求四、肥床旱育塑造强根优势 (一)技术概念与内涵 (二)肥床旱育秧的技术原则 (三)技术流程 (四)技术操作五、宽行窄距培育分蘖成穗优势的技术 (一)技术概念与内涵 (二)本田应精耕细作培育地力,创造良好土壤环境 (三)确定合适的宽行与窄距规格,提高群体质量,增加光合产物 (四)确定最佳的落田苗数 (五)适时早栽,延长营养生长期六、控蘖促花强化增粒优势的技术 (一)水稻分蘖早发早控的基本要求 (二)促进分蘖早发与控制迟发的措施 (三)促花增粒技术 (四)科学用水,防止早衰,确保青秆黄熟 (五)适时收获七、肥床旱秧的抛栽与机插 (一)肥床旱秧的抛栽 (二)肥床旱秧的机插八、肥床旱育秧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一)肥床旱育秧的苗期病害症状 (二)防治措施结语

章节摘录

  在正常气候条件下,实现亩产500千克或600千克的目标,还要考虑节省投入,达到既要高产又要高效的目的是有相当难度的,特别是大面积达到这一要求就更艰巨。但只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和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实现这一目标也是有可能的。所谓客观条件和技术要求,就是在培育地力的基础上,依据高产品种(组合)的特性,围绕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主要矛盾,按照肥床旱育、宽行窄距、控蘖增粒的技术规程,认真落实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安排,包括物质的、技术的、政策的落实,才能达到预期的高产目标。综合各地经验,在技术上有如下要求:  1.合理安排茬口,力争季季增产,全年高产,连年稳产增效水稻“旱、宽、增”技术是一个生长周期的高产栽培技术,它受制于全年种植制度安排。不同种植制度,就有不同的茬口,不同茬口,就要调整具体的育秧技术,才能保证高产稳产。我国稻区大多数属多熟制地区,一定要充分利用光温资源,力争多种、种足、种好。双季稻三熟制、稻麦两熟制地区,要合理分配光温资源,确保主作水稻不迟播、不迟栽,防低温、避高温,躲秋寒,在最佳或安全抽穗期扬花齐穗。具体方法是:依据当地双季稻的最佳或安全抽穗日期,减去该品种(组合)的播种至始穗的历期,即为安全播种期。南方长江流域一年四季气候分明,早稻播种期一定要依据当地气温稳定通过或大于10℃(粳)、12℃(籼)的日期决定播种期。采用旱育秧薄膜覆盖则可提前10~15天播种。要重视适时早播种,但也不能过早播种,应注意避开早春移栽时大气温度过低,或孕穗期的倒春寒,以免造成空秕粒增加,影响产量。


编辑推荐

  《水稻旱育宽行增粒栽培技术》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最喜爱的科普读物。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水稻旱育宽行增粒栽培技术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