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农业气象服务手册

黄智敏 黄智敏 金盾出版社 (2013-01出版)
出版时间:

2013-1  

出版社:

黄智敏 金盾出版社 (2013-01出版)  

作者:

黄智敏  

页数:

158  

前言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指出,当前,我国农业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大,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也在叠加凸显。  在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中要求:要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为“三农”服务的重要作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中国气象局,2011年12月7日,在京发布的《气象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也明确指出,强化气象为农服务,形成气象为农服务整体合力;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发挥政府对气象为农服务的主导作用,探索气象为农服务的提供方式,拓展气象为农服务领域,努力形成气象为农服务的社会整体合力,提升气象为农服务的整体效益。  应金盾出版社之约,笔者又编著了《农业气象服务手册》一书。本书分为三篇:第一篇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简要阐述了农业气象服务的主要项目:现代农业气象预报、情报、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农业气候资源利用与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第二篇农业气象专家利用媒体为农业生产出谋划策,主要由气象专家撰稿,或接受新华社、科技日报等媒体记者作专家访谈,通过全国或省级报刊、网站等媒体发表的报道24篇。第三篇农业气象适用技术集锦,是由国家财政部支持、中国气象局在湖北省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仙桃市气象局、钟祥市气象局等,首批承担全国三农气象服务项目试点为载体,实践、总结、创新的水稻、小麦、油菜、棉花、蔬菜、瓜果、香菇等高产和水产养殖中的气象问题与运作的适用技术。  本书内容,大都系本人在科研与业务服务实践中一些成果的科普化,或业已成熟的适用技术,还采用了由笔者指导与协作中的部分相关资料。在编著过程中,得到了中国气象局,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荆州市、仙桃市、荆门市、潜江市、钟祥市、丹江口市气象局有关领导重视与专家的支持。长江大学、长江中游湿地农业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荆州市的教授专家还提出了宝贵意见,金志辉先生做了文字校对,在此一并深表感谢。相信读者在领会贯通后付诸实施,即能产生“立竿见影”之效。此书适用于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农业技术人员、农民学习使用,亦可作为基层气象台站服务人员的农业气象培训教材,还可作为农业大中专院校师生教学参考资料。本书在文字叙述上力求深入浅出、雅俗共赏,讲求科学性、实效性、可操作性。但由于“三农”急需,时不我待,仓促写作中难免会有不当或错误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予以指正。

内容概要

  《农业气象服务手册》主要内容有: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农业气象专家利用媒体为农业生产出谋划策,农业气象适用技术集锦。  《农业气象服务手册》适合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农业技术人员、农民朋友学习使用,亦可作为基层气象台(站)服务人员的农业气象培训教材,还可作为农业大中专院校师生的参考资料。

书籍目录

第一篇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 一、农业气象服务的主要项目 (一)现代农业气象预报 (二)现代农业气象情报 (三)现代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评估 (四)农业气象资源利用与农业适应气候变化 二、现代农业气象预报 (一)农用天气预报 (二)作物产量、特色农业产量与品质预报 (三)农田土壤墒情与灌溉预报 (四)物候期预报 (五)农林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预报 三、现代农业气象情报 (一)常规农业气象情报 (二)作物生产全程性系列化农业气象情报 (三)大农业生产农业气象专题情报 四、现代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 (一)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报与预警 (二)农业气象灾害评估 (三)重大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与灾害防御 五、农业气候资源利用与农业适应气候变化 (一)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与评价 (二)农业气候可行性论证与辅助决策 (三)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和适应性分析 第二篇农业气象专家利用媒体为农业生产出谋划策 一、荆州农气专家深入田间做好越冬作物气象服务 二、趋利避害,理性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三、“焚风”产生的利与弊 四、低温阴雨骤精,谨防青枯死苗 五、炒作提前“入夏”有害无益 六、不可小视盛夏低温对水稻“两系”制种的危害 七、当心“五月寒”给作物造成灾害 八、江汉平原将迎甘霖,蓄水保水勿忘防涝 九、梅雨:江淮特有,相对稳定 十、长江中游洪水发生有规律可循 十一、气象专家:不可忽视南方强降水的“天漏”现象 十二、盛夏低温频见,莫因凉爽疏防冷害 十三、中稻气候多磨难,最后冲刺在粒重 十四、发挥秋季气候优势,争夺棉花秋桃不迟 十五、气温骤降水稻种植需防“秋寒” 十六、湖北“入秋”时日尚待后定 十七、杜绝焚烧秸秆事,莫染秋高气爽天 十八、长江中游农民莫因寒露风放弃后期田间管理 十九、分析秋寒知真面,科学秋管促增产 二十、烟粉虱——不可忽视的不速之客 二十一、荆州气象为小麦适时播种保驾护航 二十二、揭开朦胧大雾的神秘面纱 二十三、连阴雨将至,专家提醒抢农时播小麦 二十四、未雨绸缪,早防霜冻 第三篇农业气象适用技术集锦 一、水稻高产的气象问题及其运作 (一)早、中、晚稻生育期间气候状况 (二)水稻种植对土壤与气候条件的要求 (三)水稻优质米形成的气象条件 (四)水稻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 (五)顺天应地避灾巧作,优化水稻高产方略 (六)水稻防灾减灾增产策略 二、小麦夺高产的气象问题及其运作 (一)小麦主要生育期及其气候状况 (二)小麦生长发育的利弊气象条件 (三)小麦的冬性、半冬性和春性 (四)小麦春性品种栽培的气象问题 (五)掌握生育特性,实施科学栽培 (六)阴湿害及其防止对策 (七)小麦过早抽穗,谨防多害并发 (八)“麦∥菇/棉”间套高效种植模式 三、油菜夺高产的气象问题及其运作 (一)油菜主要生育期及其气候状况 (二)油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三)油菜生长的不利气象条件 (四)适时早播充分利用冬前气候资源 (五)防高脚苗、花而不实、菌核病有方 (六)关键气象因子影响产量、品质 (七)优质油菜高产须“秋发” (八)油菜开花至成熟期管理有讲究 (九)油菜的冻害症状及其对策 (十)油菜倒伏返花“三部曲”与对策 (十一)优质“油一杂一再×鱼”连作混养模式 四、棉花夺高产的气象问题及其运作 (一)棉花主要生育期及其气候状况 (二)棉花生长发育中的利弊气象条件 (三)棉花防渍涝阴湿病虫害策略 (四)因天制宜选择培育高产棉田 (五)棉花生产中值得注意的气象问题 (六)盛夏极端低温与高温均危害棉花生产 五、蔬菜夺高产的部分气象问题与运作 (一)我国蔬菜的气候生态分区 (二)蔬菜生长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三)蔬菜的主要气象灾害 (四)蔬菜夏管要务 (五)蔬菜管理要看天看地看苗相 (六)蔬菜设施栽培的小气候环境调控 (七)蔬菜生态防治病害的技术 (八)如何解决蔬菜“伏缺” (九)如何搞好蔬菜立体栽培 (十)甘蓝早期抽薹原因及其预防 六、部分瓜果的气象防灾减灾 (一)西瓜的气象防灾减灾策略 (二)厚皮甜瓜保优质御低温栽培策略 (三)柑橘严重冻害与生理落果的防治对策 (四)桃防阴湿渍涝的对策 (五)草莓花而不果及越夏凋枯的防御 (六)“林(果)∥草莓”间作模式 七、香菇生产中的气象问题与运作 (一)香菇栽培对气象等环境的要求 (二)香菇栽培中的气象问题 (三)花菇的培育气象有窍门 (四)香菇不出菇气象等有因 八、水产养殖中的部分气象问题与运作 (一)鱼鳖混养 (二)“鱼、猪、鸭”同境共生 (三)“鹌鹑一猪一蝇蛆(蚯蚓)一月鳢”冬养优化组链 (四)网箱养殖黄鳝 附录气象灾害及预警 一、气象灾害分类 二、主要气象灾害的简释及预警 (一)暴雨 (二)暴雪 (三)干旱 (四)高温 (五)霜冻 (六)寒潮 (七)雷电 (八)大雾 (九)台风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目前,我国两系制种大多是籼型杂交水稻制种,主要是温敏型不育系,这样温度成为影响制种安全的关键因素。若日平均气温高于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不育系表现为不育;低于临界温度时却表现为可育。所以,在选择基地时,要重点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温度不能低于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一些地方两系制种温敏型不育系育性转育屡有发生,使之制种纯度降低。2009年苏皖一带,因盛夏7月下旬到8月上旬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导致育种单位的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有相当一部分不育系育性转育,造成大量种子报废。引起了农业与相关行业的极大关注…… 据中国气象局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统计分析,近些年来江汉平原盛夏低温发生概率明显增加。1954——2006年8月,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或以上低于23℃的低温过程有11年,频率为0.21。但是,在2000i2006年这7年中就发生了4年(次),且表现为过程时段变长、降温强度加大的趋势。如2005年8月18~24日,出现连续7天日平均气温连续低于23℃过程,有连续4天在19.3~16.3℃,达到历年9月中旬双季晚稻(粳稻)抽穗扬花期的致害低温程度。2007年7月下旬还出现了连续4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3℃的低温时段。 那么,盛夏低温发生在什么样的天气背景下呢?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研究分析表明,主要发生在俗称涝梅或伏涝“凉夏”的年份。一般在初夏到盛夏,500百帕上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较长时期滞留在北纬20°~25°附近,或虽北跳北纬27°,但只维持数天又南回到25。或以南,中高纬度维持两脊一槽型,常在乌拉尔山、雅库次克附近形成两个阻塞高压,两高间为一宽广的低压槽,北纬35°~45°为一致的平直西风环流,在850百帕或700百帕上空,江淮有近乎于东西向的切变线,其南侧有强劲的西南暖湿急流,在地面上冷暖空气时常在长江中下游交绥,准静止锋维持或稍有摆动,造成降水时间长、强度大,如1954年梅雨期长达58天。而1980年、1982年,则在副高脊线北跳北纬27。以北后,梅雨出现一段间歇,尔后又南回到北纬25。以南,出现“二度梅”。在上述11年中有9年7、8月份日照时数连续2个月为负距平,加之含水较多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热慢,这样对大气的长波辐射热也相应减少。因此,月平均气温中至少1个月为负距平,多数年份(7年)连续2个月为负距平,如此长期阴雨寡照,且伴随渍涝的盛夏,势必会发生低温冷害。


编辑推荐

《农业气象服务手册》适合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农业技术人员、农民朋友学习使用,亦可作为基层气象台(站)服务人员的农业气象培训教材,还可作为农业大中专院校师生的参考资料。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农业气象服务手册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