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构成
2008-10
中国电力出版社
万轩 等编著
176
无
20世纪初,我国开始引进西方现代设计。现代意义上的设计是个大概念,它涵盖建筑、园林、广告、包装、服装、展示、产品、影像、多媒体等广泛的设计领域。虽然开始人们并没有使用“设计”或“艺术设计”这些术语,然而长期以来,设计的实践一直在持续发展。 为什么是“引进”呢?就设计领域之一的环境艺术设计而论,中国建筑设计史上,早在秦汉时期就形成了第一次高潮,秦始皇筑长城、修驰道、开灵渠、建阿房宫和骊山陵等。中国建筑到了汉代已经发展成完备体系,进一步营建宫殿、苑囿,著名的长乐宫、未央宫、乐游苑、宜春苑等数不胜数。就城市规划而论,汉都长安城当时的面积大约是公元4世纪罗马城面积的两倍半!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期是隋唐时代,从那时起,就已采用图纸和模型相结合的建筑设计方法,工匠李春设计修建的赵州桥便是时间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桥,反映了当时桥梁建筑的最高水平。唐代的宫殿建筑便是气势雄伟,富丽堂皇,唐都长安大明宫的遗址范围相当于北京故宫面积的三倍多,大明宫的麟德殿面积是故宫太和殿的三倍。当时地处东瀛的日本国,曾派大批留学生来中国学习,飞鸟,奈良时代遗留下来的木结构建筑—奈良室生寺的五重塔就是鉴证。
构成作为一种造型观念,存在于一切艺术领域中,它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了前提。构成艺术充分调动了造型因素中的有利元素,强调了画面的视觉形态要素。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存在于一切视觉造型中,立体构成的学习使初学者在三维空间中开创了独特的视觉角度,发掘了三维空间中材料的肌理、质感与量感,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体验。构成的学习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感知力、创造力。本书涵盖了三大构成的全部内容,信息量大,紧密结合教学实践。 本书可作为本科及各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材。
序前言第一章 设计构成概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包豪斯与设计构成 一、包豪斯发展简史 二、包豪斯对设计构成的影响 第三节 “三大构成”的原理 一、半面构成 二、色彩构成 三、立体构成 四、半面、色彩、立体构成的相互关系 第四节 学习设计构成的目的、学科特点及方法 一、学习设计构成的日的 二、设计构成的学科特点 三、学习设计构成的方法第二章 平面构成 第一节 认识形象 一、现实形象 二、非现实形象 第二节 构成形象的基本法则 一、点 二、线 三、面 四、在周围环境中寻找点、线、面构成 第三节 平面构成的形式 一、骨格与基本形 二、近似构成 三、重复构成 四、渐变构成 五、发射构成 六、特异构成 七、对比构成 八、空间构成 九、密集构成 十、肌理构成 第四节 图形、想象与应用 一、图形与肌理 二、视觉联想与想象 三、应用 四、平面构成的工具与工具的轨迹 五、面构成的创意方法第三章 色彩构成 第一节 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 一、色彩的分类与属性 二、色彩的混合形式 三、影响色彩关系的要素 第二节 色彩的应用规律 一、色彩对比 二、色彩调和 三、形状与色彩 四、色彩的空间效果 第三节 色彩的心理联觉 一、色彩的物理性心理锚觉 二、色彩的表情 三、色彩的象征性 第四节 色彩构成的表现形式 一、色彩的透叠构成 二、色彩的推移构成 ……第四章 立体构成第五章 打散构成参考文献
第一章 设计构成概论 第一节 概述 设计构成(Composition)就是指将不同形态的几个元素,以一定的形式美法则及规律,将其重组成为一个新的元素,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观念,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适合画面需要的形态。通俗地说,构成的法则就像是一个数学公式,可以将一个值导入到公式中进行运算,最终得到一个结果。在这里要导入到公式中的“值”就代表了所使用的元素,而运算得到的结果就是我们所设计出来的作品,当然这个结果也会由于个人对法则的理解与掌握的程度出现千差万别的变化。为从维度方面加以区别,构成主要有二维方向上的平面构成和三维立体空间上的立体构成。 具体一点讲,设计构成就是对造型艺术、视觉设计中所涉及到的形态、色彩、立体空间、材料、肌理、质感等课题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形态组合规律、造型结构的组织原则、形式语言表达等进行研究的学问。它作为现代造型设计的基本用语,是平面、色彩、立体构成的通称,也称“三大构成”。 为了深入地了解设计构成的含义,有必要回顾现代设计的产生、发展历程,由此可以把握设计构成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标志着人类从落后的中世纪向现代过渡。设计领域一直停留于对形态外表的装饰,其表现为严谨、典雅的古典风格,如17世纪豪华、奔放的巴洛克风格与18世纪遍及欧美的洛可可风格。在经历了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和欧美的新艺术运动之后,现代设计终于诞生了,它的标志是包豪斯学院的创立。包豪斯是现代设计的发源地,是世界上第一所现代设计学校,它的教学体系强调功能第一、形式第二,注重新技术与新材料的运用,摒弃传统的限制,认为艺术应与技术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应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贡献非常大,它的教学体系至今仍被各国广泛沿袭采用并发展革新。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