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通济堰志

《通济堰志》编修委员会 编 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2  

出版社:

水利水电出版社  

作者:

《通济堰志》编修委员会 编  

页数:

239  

字数:

388000  

内容概要

通济堰是公元前141年创建于岷江中游的大型有坝引水工程,是我国少有的古代建筑至今仍具有效益的古堰灌区之一。本志书主要从自然环境、水旱灾害、通济堰史、工程建设、工程管理、队伍建设、效益、人物艺文等方面对通济堰进行了论述。 本书适用于历史、地理、农业、交通、城市、水利等技术研究和管理人员,并为大专院校的师生提供借鉴。

书籍目录

序凡例概述大事记第一章 自然社会 第一节 地理地貌 第二节 气象水文 第三节 河流水系第二章 水旱灾害 第一节 洪涝 第二节 旱灾 第三节 地震、风、雹第三章 通济堰史 第一节 创建与发展 第二节 传统工程 第三节 历史上的运行与管理 第四节 管理经费 第五节 水利争端 注释第四章 工程建设 第一节 整修恢复 第二节 扩建配套 第三节 技术改造 第四节 巩固发展 第五节 续建配套与节 水改造第五章 工程管理 第一节 工程维护 第二节 用水管理 第三节 水事执法 第四节 科技技术 第五节 水利经济管理第六章 队伍建设 第一节 管理体制 第二节 党群组织 第三节 水利学术研究 第四节 办公后勤建设 第五节 精神文明建设第七章 效益 第一节 农业供水效益 第二节 综合供水效益 第三节 社会经济效益评述第八章 人物艺文 第一节 治水人物 第二节 治水文载 第三节 诗歌 第四节 杂艺附录水利统计资料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张凤翥张凤翥,字梧罔,浙江上虞人,以进士致官,乾隆十六年(1751年)来任。县北有通济堰,堰身在新津城南江中,明末毁于兵。雍正十一年,经川督黄廷桂檄修未善。雍正十八年,凤翥因邑耆宁朝玉、卢敬臣等之请详准修浚,乃上引灌县小海子水入堰,并开浚智远渠下雍正以来未经修复之古沟八十余里,又凿翻水口分支入眉,共复古渠彭山二十八、眉山十四,灌溉新、彭、眉三属田共八万七千二百余亩。自雍正十九年八月始,明年三月功竣。大学士黄廷桂为文勒碑,松茂道张之浚为之记,别给宁朝王、芦敬臣等功垂带水额为奖。时县典史董起龙,汉军镶白旗人,亦勤能,凡相地绘图、分渠作陂,凤翥有事必挈以相从,故通济堰之成,起龙亦与有劳焉。乾隆二十年,凤翥在《详议通济堰善后事宜》中,又定按亩分则征收水费之法,为通济堰尔后的运行管理开辟了主要资金来源。凤翥又创作古佛堰未成而去,时为二十三年十月。邑人怀其德,嘉庆间建清爱祠以祀之。赵震来赵震来,号筤村,山西崞县进士,嘉庆五年(1800年)升任眉州知州。七年,会同新津知县丁葵籀、彭山知县倪鼎铨,在渠首上游“由三属按亩摊买白鸡河住民吕超沙地一段”,“开河一百五十四丈五尺”,引外江羊马诸河水人堰,并封堵西河与岷江相通的汊道,以扩大水源,工程名日白溪堰。通济堰渠首乃形成长达十一里的现代规模。康寿桐康寿桐,字季琴,陕西城固县人。初人粟为府经历,后经丁文城疏荐改知县,光绪二十一年来任。县北通济堰旧岁设堰长八人,于修堰之外各须自收水钱,堰差滋弊,水户名皆不实,以故堰长以垫累破家而堰工因日窳败。县官自刘善源以来,即思革其弊而未能。寿桐至,洞其故,乃为设局仿钱粮法征收水钱,并立三限为期会,俾堰长得专心工程。而当时修堰浚渠,寿桐辄躬自督理。又为堰民定时取水之制,通济堰堰务由是而平。寿桐在整顿堰务中,实行“分段分筒稽查陷漏,立柱造廒,依征收法岁分三期征收”水费的办法,既扩大了应交水费面积又采取类似罚“滞纳金”的措施,对后来影响颇大。


编辑推荐

《通济堰志》:千古流金通济堰,万畴灌域幸福泉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通济堰志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