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太空之旅
2004-1
五洲传播出版社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编
165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值得中国人纪念和骄傲的日子,中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中国人自己研制的飞船首次冲出地球,在太空中飞行了60万公里后,安全着陆于内蒙古草原。这是中国人迈向宇宙的历史性一步,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划时代的伟在成就。33年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而这一次,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一跃成为国际“太空俱乐部”的第三位成员。 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一个中西合壁的新词汇穿越了大洋的阻隔,融入了世界各主要民族的拼音文字中,在使用英文、德文、丹麦语、荷兰语以及瑞典语、挪威语、芬兰语的新闻网站,人们用taikonautGO 来代表中国航天员;而在西班牙语、法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乃至罗马尼亚语、波兰语、捷克语和匈牙利语等语言的文字中,使这个词汇的变体taikonauta。这个新词的前半部分taiko类似于中文“太空”的拼音,它的后缀-naut(a)与代表航天员的英语词汇astronaut(a)的后缀完全一样。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继续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世人会惊喜地看到,中国的太空船载着中国和外国的astronaut(a)一起遨游太空。
前言中国载人航天的七大系统“神舟”飞船步步高大漠中的梦想之城首飞航天员杨利伟首次载人飞行全程记录后记中国航天大事记
插图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值得中国人纪念和骄傲的日子,中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中国人自己研制的飞船首次冲出地球,在太空中飞行了60万公里后,安全着陆于内蒙古草原。这是中国人迈向宇宙的历史性一步,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划时代的伟在成就。33年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而这一次,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一跃成为国际“太空俱乐部”的第三位成员。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一个中西合壁的新词汇穿越了大洋的阻隔,融入了世界各主要民族的拼音文字中,在使用英文、德文、丹麦语、荷兰语以及瑞典语、挪威语、芬兰语的新闻网站,人们用taikonautGO 来代表中国航天员;而在西班牙语、法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乃至罗马尼亚语、波兰语、捷克语和匈牙利语等语言的文字中,使这个词汇的变体taikonauta。这个新词的前半部分taiko类似于中文“太空”的拼音,它的后缀-naut(a)与代表航天员的英语词汇astronaut(a)的后缀完全一样。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继续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世人会惊喜地看到,中国的太空船载着中国和外国的astronaut(a)一起遨游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