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金融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谢平,陆磊著 中信
出版时间:

2005-1  

出版社:

中信  

作者:

谢平,陆磊著  

页数:

230  

字数:

16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腐败与反腐败始终是人民最关心的焦点,也是经济发展与改革事业前进的最重要的因素,腐败猖獗,人民深恶痛绝,但究竟什么才是腐败的根源,又如何制定反腐败机制,本书对金融领域腐败行为和反腐败斗争的经济学研究就是在这一深层次的前沿领域所进行的有益探索。 本书以2002-2003年间对全国29个城市5大类人群的6000份问卷调研为基础,收集了关于金融业运行中的腐败行为及其金融、经济后果的大量数据,运用前人在腐败经济学领域的主要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来分析金融腐败对中国金融资源配置、资本形成和经济产出的影响,并提出金融反腐败的微观与宏观战略,最后编制了相关的金融腐败指数,包括金融腐败认知与反腐败信心指数、银行业腐败指数、证券业腐败指数以及综合上述三类指数的中国金融腐败指数。

作者简介

谢平,1988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历任中国人民银行非金融机构司司长,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局和金融稳定局局长等职。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货币理论与政策 、金融制度比较、资本市场理论,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管理世界》、

书籍目录

序前言致谢第一章 从腐败研究到金融腐败:方法论主线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从狭义腐败到广义腐败 第三节 金融监管腐败研究的方法论 第四节 金融腐败经济效应研究的方法论 第五节 金融反腐败研究的方法论 第六节 金融指数编制的方法论第二章 改革进程中的金融腐败:非规范融资行为的交易特征和体制动因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献回顾与评论 第三节 非规范金融交易的动态博弈模型 第四节 经验证据 第五节 结论第三章 金融监管腐败的一般特征与部门特征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献回顾与评论 第三节 理论模型:金融监管腐败的利益共同体 第四节 经验证据 第五节 结论第四章 金融腐败的微观经济效应:一般均衡与金融业不良资产问题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献回顾与评论 第三节 模型:一般均衡下的金融资产选择与成本分担 第四节 实证研究 第五节 结论第五章 资源配置和产出效应:金融腐败的宏观经济成本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献回顾与评论 第三节 模型:融资腐败的资源配置与产出效应 第四节 实证研究 第五节 结论第六章 金融反腐败机制设计的微观与宏观战略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献回顾与评论 第三节 金融反腐败的微观博弈模型 第四节 金融反腐败的宏观动态模型 第五节 经验证据 第六节 结论第七章 中国金融腐败指数:方法论与设计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腐败指数的种类与方法论比较 第三节 中国金融腐败指数的基本设计思想 第四节 中国金融腐败指数的编制 第五节 对中国金融腐败指数的结论性评价附录一 回归数据表与回归结果附录二 金融腐败指数计算明细表参考文献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当前,在传统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寻租、买官卖官等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与反腐败斗争的交锋伴随整个改革进程而存在。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腐败的根源和反腐败机制的深层次研究。本书对金融领域腐败行为和反腐败斗争的经济学研究就是在这一前沿领域所进行的有益探索。 吴敬琏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金融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PDF格式下载



有道理。


不错,高深,有部分看不懂


三获孙志方经济学奖的谢平先生,央行的高级官员,中金集团一把手,位高权重啊!一定是有真才实学的说!做学问,做事,谢先生都是很严肃的。


这本书很一般,两位作者每一章节都是引言,文献回顾与评论,模型。
但是文献回顾评论基本上没评论,没有自己的观点,有几个地方的文献出处标注不明显。模型的建立看起来很专业,数学公式很多,一般的人不能看懂,模型对于金融腐败基本上关系不大。借鉴的意义不大。


里面的东西在《经济研究》与《金融研究》2003年的期刊中都可以找到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