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追寻80年代

新京报 编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2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

新京报 编  

页数:

24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自“文革”结束以来,对历史进行回顾、反思一直成为当代中国思想生活的重要内容。二十多年来,很多理论争论,很多思想冲突,都是围绕着这些回顾和反思进行的,一直没有停过。90年代以后,社会风气骤变,物质主义像一股暴虐的台风席卷了社会各个层面,各个角落,风过后,物非人非。但是对历史做回顾、反思的习惯似乎并没有断掉,就像有一根坚韧的绳索,让许许多多喜欢思想的人都紧紧抓着它,彼此呼应,鱼贯前行。这样一想,就越觉得读者手里这本《追寻80年代》是很值得一读的书,如果它还有什么缺点,有不尽人意之处,以后再改进就是了。

作者简介

  新京报从创办那天起,就把责任烙在自己的身上,尽量大努力恪守新闻的基本准则,以人文和法治作为义不容辞的价值追求。作为一份诞生于社会转型期的报纸,新京报不仅以跨地域办报的姿态在中国的报业史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还以新锐媒体的视角为这个时代做了尽可能忠实的记录和理性的解释。新京报丛书,体现着新京报一出生就风华正茂的自信,体现着新京报人对国家人民的忠诚和对未来、对先进文化的憧憬……耕耘当下,收获未来。

书籍目录

序 李陀第一部分 80年代人物口述历史于坚: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马原:在理想年代一鸣惊人徐星:我要唱就独唱格非:15岁出门远行北村:一个先锋作家的精神苦旅陈建功:“这一代”文学与青春同在刘硕良:把诺贝尔介绍给中国涂光群:一手发掘刘心武张凤珠:女作家蝌蚪之死成心结王燕生:一段不该淡忘的诗歌史朱伟:亲历先锋文学潮涨潮退梁小斌:我不是朦胧派诗人西川:幻觉在创造历史欧阳江河:80年代像场天花万夏:“莽汉”不莽杨黎:是金子不一定发光肖开愚:一开始就是中年人王家新:我的寂寞是一条蛇黑大春:圆明园里的“浪诗”岁月孙文波:做诗人图个自在唐晓渡:打捞诗歌的日子林兆华:就是要排不一样的戏牟森:做戏剧的并没有什么特别郭文景:我是一个天才袁运生:开启艺术形态的新时代陈丹青:“未完成”的《西藏组画》艾未未:最具“星星”精神的人谷文达:山水画里闯出野马李晓斌:用镜头见证时代池小宁:启蒙时期的沙龙主人鲍昆:四月影会为何解散王广义:画可以小点,文章一定要登张晓刚:孤独、惶恐是我的现实……附录:查建英:80年代不需要美化第二部分 26个人的80年代记忆崔健成方圆叶小纲栗宪庭刘骁纯朱大可梁晓声张贤亮沈昌文刘硕良钟叔河刘索拉徐星马原芒克……附录:80年代文化坐标系

章节摘录

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这是激情流溢的年代,这是理性回归的年代;这是众声喧嚣的年代,这是暗潮涌动的年代;这是启蒙祛魅的年代,这是复兴崛起的年代;这是需要追寻与怀念的年代,这是尚待品啜与反思的年代。  80年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坚冰在被打破,思想启蒙气氛活跃,敢为天下先,使命感,对自由和真理的追求是时代的潮流。——于坚  现在回想,80年代好像发了一场天花,到现在还能看出后遗症。——欧阳江河  上世纪80年代的所有探索是真挚的,但都很粗浅,急就章,它填补了“文革”后的真空。 ——陈丹青  你可以用浪漫来形容80年代,当年的很多想法都太乌托邦,自己还觉得非常有意义,会对中国产生很大影响,实际上并没有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力。你还可以用脆弱来形容80年代,那个时候中国人不知道自己有多脆弱,阿城说那个时期的人知识结构都是残缺的、单薄的,虽然有热情但能力并不是很大。 ——查建英


编辑推荐

  这是激情流溢的年代,这是理性回归的年代;这是众声喧嚣的年代,这是暗潮涌动的年代;这是启蒙祛魅的年代,这是复兴崛起的年代;这是需要追寻与怀念的年代,这是尚待品啜与反思的年代。  80年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坚冰在被打破,思想启蒙气氛活跃,敢为天下先,使命感,对自由和真理的追求是时代的潮流。——于坚  现在回想,80年代好像发了一场天花,到现在还能看出后遗症。——欧阳江河  上世纪80年代的所有探索是真挚的,但都很粗浅,急就章,它填补了“文革”后的真空。——陈丹青  你可以用浪漫来形容80年代,当年的很多想法都太乌托邦,自己还觉得非常有意义,会对中国产生很大影响,实际上并没有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力。你还可以用脆弱来形容80年代,那个时候中国人不知道自己有多脆弱,阿城说那个时期的人知识结构都是残缺的、单薄的,虽然有热情但能力并不是很大。——查建英  自“文革”结束以来,对历史进行回顾、反思一直成为当代中国思想生活的重要内容。二十多年来,很多理论争论,很多思想冲突,都是围绕着这些回顾和反思进行的,一直没有停过。90年代以后,社会风气骤变,物质主义像一股暴虐的台风席卷了社会各个层面,各个角落,风过后,物非人非。但是对历史做回顾、反思的习惯似乎并没有断掉,就像有一根坚韧的绳索,让许许多多喜欢思想的人都紧紧抓着它,彼此呼应,鱼贯前行。这样一想,我就越觉得读者手里这本《追寻80年代》是很值得一读的书,如果它还有什么缺点,有不尽人意之处,以后再改进就是了。——李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追寻80年代 PDF格式下载



阅读新京报编的《追寻80年代》时,仿佛进入了一个辽远而巨大的时空黑洞。那个年代所特有的精神气质,理想主义,忽历历在目,却空余绝响。无法不伤心。那是一个真正的大时代。每个人都有着火热的内心、巨大的尊严和澎湃的激情。然而随着80年代的一去不返,所有的一切顷刻间崩塌了。内心的巨变。于是一些人选择了离开,一些人选择了逃避,一些人选择了沉默,一些人选择了新的生活方式和表达方式。书中的很多人和事,我都是第一次听说。历史的细节,历史的每一个表情,都不应该被湮没。想起余世存先生的《非常道》和《常言道》。《追寻80年代》这样的好书,其实也是可以为将来诞生的某一本80年代非常常言道提供相当多的素材的。一直很排斥读关于80年代回忆的书,因为在目前的语境下,很多话题都是不可能被客观、完整地涉及的。然而这本书改变了我的观点,原来,在尚不能自由言说的环境中,每一次言说都是珍贵的。那些散落的珍珠,终究会以各种形式艰难地串起来。为了了解。为了所有未知的了解。为了追忆。为了所有未完成的追忆。


主要是一些作家、诗人们的访谈!而且对每个人的访谈内容差不多!这些人可能都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人生境界,不过里面的多数人,我都没怎么听过!八十年代 我知道 李泽厚 、方 励 之、 严 家 棋、晓 波 刘、刘小枫等人!


像采访式样的一些短文有很多名人学者的言论但是不成系统也没有一个时代体系总之随便阅读下还是可以但是决不能以此代表那个时代最本质的思想文化反映


我是看到80年代的还念才选的这个书,其实文不对题了。纯粹就是一些简单的采访的汇编。不过瘾。


很好的读物,值得收藏的书


让我仿佛又回到那个充满希望的年代。


是在做活动的时候买的,很便宜,但是内容真的很好,不仅是超值,简直是超值呀~


上当了,新京报推的什么破玩意儿啊!无聊,垃圾书!没见过比这还烂的书!


很好的一本书,值得拥有噢,,,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关于一个时代的梦想,那个时代的信仰,那个时代的个性。值得拥有,值得收藏~~~


总体来说写的还是不错的,之前我有看过《七十年代》,现在还正在看《八十年代·访谈录》,我是从10月份开始在卓越买书的,也是我的第一次网购经历,因为第一次买了一些语言书,效果很好,随后又接着买了一些,到现在已经买了有七百块钱东西了吧,时间很短却买这么多,不能不说是卓越良好的服务吸引着我。希望卓越越办越好。(当然说这么多好话,我可不是枪手哦,有哪位仁兄有兴趣的可以相... 阅读更多


写的是八十年代的出名的诗人、画家等,对我这个七十年代中期生人来说,他们都是那么的陌生,更何论现在的八零后、九零后,也没有办法引起共鸣了。


印刷很精致,相当超值的一本书


激情的年代


为了所有未完成的追忆


太简略了一点


帮助80年代生人了解80年代的书


太简略了点啊


80年代


  阅读新京报编的《追寻80年代》时,仿佛进入了一个辽远而巨大的时空黑洞。那个年代所特有的精神气质,理想主义,忽历历在目,却空余绝响。无法不伤心。
  那是一个真正的大时代。每个人都有着火热的内心、巨大的尊严和澎湃的激情。然而随着80年代的一去不返,所有的一切顷刻间崩塌了。
  内心的巨变。于是一些人选择了离开,一些人选择了逃避,一些人选择了沉默,一些人选择了新的生活方式和表达方式。
  书中的很多人和事,我都是第一次听说。历史的细节,历史的每一个表情,都不应该被湮没。想起余世存先生的《非常道》和《常言道》。《追寻80年代》这样的好书,其实也是可以为将来诞生的某一本80年代非常常言道提供相当多的素材的。
  一直很排斥读关于80年代回忆的书,因为在目前的语境下,很多话题都是不可能被客观、完整地涉及的。然而这本书改变了我的观点,原来,在尚不能自由言说的环境中,每一次言说都是珍贵的。那些散落的珍珠,终究会以各种形式艰难地串起来。
  为了了解。为了所有未知的了解。
  为了追忆。为了所有未完成的追忆。
  
  
  新京报:
  这是需要追寻与怀念的年代,这是尚待品啜与反思的年代。
  
  李陀:
  一天晚上,已经很晚了,我到黄子平住的房间里去聊天,看见他正在一个热水盆里烫脚,不过在膝上放了一本书,一边让两只脚在热水里互相搓洗,一边低头看书。这引起我的好奇心,问他:“喂,看的什么书?”黄子平头也不抬地回答说:“《管锥编》。”我有些吃惊:“你就这么看《管锥编》?洗脚时候?”黄子平这时候才抬起头,笑笑说:“这书这时候看最合适。”我记得很清楚,他的话立刻引来一屋子的笑声——绝不是子平一个人,那时候人人都非常狂傲,那是一个狂傲的时代,就凭这一点,谁能是领军人物?
  
  90年代以后,社会风气骤变,物质主义像一股暴虐的台风席卷了社会各个层面,各个角落,风过后,物非人非。但是对历史做回顾、反思的习惯似乎并没有断掉,就像有一根坚韧的绳索,让许许多多喜欢思想的人都紧紧抓着它,彼此呼应,鱼贯前行。(lily注:就像百度余杰吧里接力传递余杰作品电子版一样,让人感动。)
  
  马原:
  这个群体的衰落是以80年代末为节点的。你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纯文学刊物在大众中的影响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80年代,很多文学刊物的发行量都是过百万的。现在能有几万就不错了,有的只有几千。如今,已经不是一个属于文学的年代了,而且,不要再期待那样的年代会回归,那个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徐星:
  我只写小说,但我不看小说。
  我看到的不仅先锋派没沉寂,新的这派那派的不是多了去了!而且都不用等别人归类自己先把自己归了类啦……这不是一派欣欣向荣吗?
  一旦你给自己归了类你也就失去了个性,除非你不要个性,你只要别人承认你。
  
  欧阳江河:
  我们的交往是非常魏晋文人式,我们之间除了诗歌什么都不聊。
  
  万夏:
  到了分配之时,我是我们学校第一个拒绝分配的人。我跟学校说你们优先照顾其他同学吧,不用管我,我不能让别人来支配我的命运。
  
  黑大春:
  3月26日,海子的忌日快到了,我想起了多多的一句诗,“你所要忍受的记忆是这样强大,这夜人们同情死亡却嘲笑哭声。”在此仅愿死者不死,生者长生。
  
  唐晓渡:
  唐晓渡的书房里挂有一幅他的油画肖像,是现在旅居海外的画家薛明德在90年代初为他所作。如果不是经他提醒,谁也无法将这幅肖像和唐晓渡本人联系起来。眼前分明是一个面容过度温和、行为举止有节有礼、声音非常之沉缓瓷实的中年人,肖像中的人却是斜睨着眉眼、嘴唇皱起,神气或可曰为幽愤?总之是满脸不平之气,非性格火爆外放之人所不能呈现,做出此表情的难度系数极高。
  
  唐晓渡告知,画这幅肖像画家从始至终只花了40多分钟,唐晓渡当完模特之后还赞许地表示,薛明德画出来的面孔与他极像,但这位画家先生随即在余下的时间里挥动大笔,把原本那张照片一样的肖像改成了眼前这副模样。
  
  看到成品之后,唐晓渡自己也瞠目结舌:“这不像我啊!”薛明德说:“这是我心目中你的形象。”唐晓渡只好对画家戏谑着承诺:“那我以后就照这副模样长吧。”这幅画就这样一直挂在了他的书房里。
  
  郭文景:
  一位是上海的朱践耳先生。1974年的时候,我随重庆市歌舞团到北京参加文艺汇报演出。演出完毕之后,其他人都回重庆了,只有我一个人跑到上海,去敲朱践耳先生的家门。
  
  真是不可思议,他与我素不相识,我却在他家连吃带住了好几天,他还想尽办法帮我买从上海回重庆的船票。他只给了我上了一堂和声课,虽然只有15分钟,但是教的人很优秀,学的人也很优秀———我也是个天才嘛!
  
  艾未未:
  看着这些人看亚里士多德的石膏像我就感到愤怒,有一天,我趁人不注意把教室里的石膏像摔了个粉碎……
  
  26个人的80年代记忆(节选7人部分问答)
  
  成方圆
  
  你记忆中哪些人是80年代的风云人物?
  
  邓小平。邓丽君。崔健。麦当娜。迈克 杰克逊。
  
  你认为目前社会整体对80年代记忆失真吗?
  
  至少我的记忆不失真。
  
  朱大可
  
  您记忆中哪些人是80年代的风云人物?
  
  胡耀邦、邓小平,还有崔健、三毛、李泽厚等。
  
  张贤亮
  
  你记忆中哪些人是80年代的风云人物?
  
  胡耀邦。
  
  现在的哪一变化是你在80年代最难想象到的?
  
  贪污腐败。
  
  欧阳江河
  
  80年代哪件事情对你的影响最大?
  
  海子和骆一禾之死。
  
  周国平
  
  你记忆中哪些人是80年代的风云人物?
  
  按照时间顺序,李泽厚、金观涛、甘阳。
  
  艾未未
  
  80年代哪件事情对你的影响最大?
  
  我很早就出国了,对八十年代的事没怎么参与。要说影响当时邓小平影响最大,在我们这样的国家,领导人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是最大的。
  
  王广义
  
  你记忆中哪些人是80年代的风云人物?
  
  邓小平。
  
  80年代哪件事情对你的影响最大?
  
  1989年的现代艺术大展。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