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两个人的帝国

迈克尔·马龙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

迈克尔·马龙  

页数:

253  

译者:

张艳云  

Tag标签:

无  

前言

2005年11月,在加州帕洛阿尔托市,经常有人前来关注一间狭窄破旧的百年老车库的修缮工作——他们是来自全球高端技术行业佼佼者中的员工。他们认真观察专业维修人员的每一个动作:耐心地拆下墙板和顶梁,精心修复,努力恢复车库的原貌。.毋庸置疑,那是一间举世闻名的车库:电子时代的诞生地、现代经济变革的发源地;伟大的社会变革和企业家精神素来所向披靡的公认标志。如果说爱迪生大街12×18平方英尺狭窄车库的修缮工作堪称历史保护的话,那同样也是历史复兴!维修人员带着无限深情认真工作:小心地取出每一颗钉子,拆下日久斑驳、潮湿受损的花旗松木墙板——追忆1939年曾经在这间车库工作过几个月的两位年轻人。

内容概要

1938年,两个斯坦福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比尔·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一间小小的车库里开始了他们的创业梦想。这不但是一个伟大公司的开始,而且是整个硅谷,乃至现代数字时代的起源。正是在这里,他们缔造了日后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最大的公司之一,休利特-帕卡德公司(后简称惠普公司)。这个举世闻名的车库,也成了电子时代的诞生地、现代经济变革的发源地,更是伟大的社会变革和企业家精神的公认标识。 这不仅仅是一本惠普公司的创业史,更是一部展现硅谷时代精神的行业史。作者迈克尔·S·马龙通过深入的采访和资料搜集,为人们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惠普故事: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一些产品是如何发明的?一种创新文化如何引领公司走过几十载风雨历程,取得无与伦比的成就。惠普之道是永不落伍的经营理念,正是它创造了最有竞争力、最具灵活性的公司——当之无愧的全球最伟大的公司。

作者简介

迈克尔·S·马龙,生于硅谷,美国最优秀的科技新闻记者。曾任《福布斯》杂志科技版编辑,现任ABC网站专栏作家,曾供职于《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连线杂志》和《快速公司》杂志。著作有《惊世伟绩》、《无限循环》和《知识资本》。现住加州辛尼维尔市。

书籍目录

前言 修复车库——占卜未来,回顾过去第一章 缘起 在普韦布洛的生活 迷失的孩子 校园骄子第二章 试水创业 进入无线电的世界 建立友谊 结识导师特曼 毕业选择 比尔勘误 初涉管理 意外收获 研究突破 戴维归来 非凡的公司第三章 惠普车库——电子时代的地标 两位创始人的贤内助 事必躬亲的实践 忠诚待人的一课 产品系列 使命召唤 比尔参军 戴维压力重重 风雨兼程 再相聚 经历员工流失 婴儿潮 公司之外的事业 企业的公民责任第四章 惠普之道 硅谷的龙头老大 老朋友组成的大家庭 咖啡时间、啤酒狂欢和“蓝色星期五” 创新精神 一派欣欣向荣 较量泰克 公司上市 重新审视公司 走出帕洛阿尔托 机遇与挑战 发行员工股第五章 惠普社区 放眼全球 国内扩展 飞速发展 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第一次台式计算器革命 芯片业务 深入扩展并购 广告和公关 “大家庭”之道 争分夺秒 何去何从 超级企业家 更上一层楼 公然对抗 休利特之道 自上而下的方式 黄金时代 戴维响应使命召唤第六章 铜墙铁壁 休利特成就璀璨 工程师中的工程师 编辑梦想的岁月 惠普最卓越的产品 HP35-的销售状况 机会频生 科瓦利斯失利 Alph项目的前因后果 彻底变革 惠普效应 放手公司事务第七章 宝贵财富 公司外交 榜样的力量 计算器时代的结束 创造未来 杨在惠普的成就 一波三折 大回归 戴维退出董事会 接任余波结语 最后的礼物致谢

章节摘录

现代企业历史上意义深远的一次邂逅,是两位戴着护腿和头盔的大学生在橄榄球场外的长凳旁相遇——这一切看似寻常,却非同寻常地记录着一个重要的时刻。那是1930年秋天,正是斯坦福大学橄榄球队进行年度选拔赛的季节。橄榄球场上像往常一样:有人在座位上打盹;有人吹着口哨,为一个精彩的拦截动作叫好;教练大声地发号施令;还有皮鞋的踢踏声——当时还在盛行“落地返弹踢”。和美国许多大学一样,秋季橄榄球选拔赛是斯坦福由来已久的一项传统运动。到1930年,学校已经开展了40年的橄榄球比赛,曾经打过4届“玫瑰杯”,1926年还在全美大学生锦标赛上夺过冠。斯坦福橄榄球队曾经多次创下开局传奇,一直与印第安队较量。作为惯例,那天新生选拔赛的裁判是大学橄榄球队的教练,后来这位教练成为美国上百万男生心目中的偶像派人物,他就是格伦·S·沃纳。那天的球赛给沃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毕业前,这些孩子们将全力对付两支太平洋海岸冠军队,不仅要为校队取得季军奠定基础,而且要为另一次全美锦标赛夺冠而拼杀。选拔赛向来打得非常艰苦,但是这些天资聪颖的孩子们在一起踢球,比赛将十分精彩。在这些优秀的选手中,沃纳特别注意到了一个身高1.95米,来自科罗拉多州的新生戴维·帕卡德——这自然是一位引人注目的选手:一头浓密的金发和高挺的鼻梁显得非常英俊——典型的校园橄榄球明星模样;一位天生的运动健将,注定要成为斯坦福校园受人追捧的帅男生。而且戴维·帕卡德才华横溢,是斯坦福大学新开设的热门专业——电子系的一枝新秀,这更让人觉得他受到上帝的恩宠,带有与生俱来的优势,真不知道为什么戴维会得到如此的恩赐——或许是为了告诉人们什么是谦逊吧!那时,年轻的戴维·帕卡德就知道珍惜自己的好运:谦虚、安静、谨慎而不失幽默感——这些特点无疑让他更引人注目。还有一个参赛选手矮胖结实,脸庞宽大,笑起来显得狂傲自大,没有哪个教练认为他是一个好选手,甚至会认为他带着一丝邪气!如果说毅力和决心是比赛的全部,那么比尔·休利特就是这一理念的第一见证人,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场上尽情地踢球、摔倒对方球员。但人们很快就看出他不适合参加球赛,只有比尔自己不这样认为——他的热情让教练都不忍心把他的名字从名单中划去。虽然威廉·雷廷顿·休利特(比尔·休利特)日后成了举世闻名的商界实战巨头,但是他大学时代报名参加橄榄球选拔赛确实是年轻气盛的轻狂表现。而且他的高中成绩很差,完全是凭借家庭背景和父亲在大学的影响进入斯坦福的——当时斯坦福依然号称是暴发户的儿子拿取文凭的大学。比尔成绩不好的原因是缺乏学习能力——严重的诵读困难——不但当时没有得到诊断,而且在后来的60年中也没有人发现他有这一缺陷!焦急的母亲和老师们只是发现他对阅读没有一点兴趣才知道他在学习方面有障碍——这个孩子只是盯着书看,大脑却不会作出一点反应。幸运的是,比尔在机械方面——特别是电子装置方面的能力证明他是一个真正的天才。近乎白痴的学习能力无形中培养了比尔独特的聆听技巧(正是这一优势辅助他完成了学业)。不管一个人有怎样的天分可以弥补自身的缺陷,作为斯坦福大学的新生,连基本阅读能力都不过关的话还是应该尽量利用时间去学习才对,而不该去参加什么橄榄球队。而且我们知道,在这个秋天的下午,就是学习和运动俱佳的戴维·帕卡德在选择到橄榄球场踢球时都在犹豫该不该浪费如此宝贵的学习时间!但戴维在回忆录《惠普之道》中写道:在斯坦福大学橄榄球队的经历“教会我如何建立一支无往不胜的团队”。但那都是4年以后的事情了。现在进行的还只是新生选拔赛,大家都坐在长凳上,从外表来看,有的高有的矮、有的看起来机灵敏捷而有的却呆板笨拙;至于真正的实力如何,还有待他们自己去证实。在这样的场合,大学生们都摆弄着自己的护腿,表现出一副老练而无所畏惧的样子,谨慎地互相打量着。此时,比尔·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第一次发现了彼此,通过场上的呼喊声知道了对方的姓名。在休利特眼里帕卡德一定是个巨人,面对这样的竞争对手,自己入选球队的希望或许已经渺茫。帕卡德如果注意到休利特也是来参加选拔赛的话,可能会想这肯定是一个狂傲自大的小个子,这么矮还能参加这样级别的比赛,根本不是我的对手!‘可是,那天的情况却是安静的大个子记住了顽强拼搏的小个子。我们可能认为休利特应该像校园里的多数同学一样带着一种敬畏和羡慕来仰视帕卡德,但事实却是帕卡德牢牢记住了这个志同道合的小个子,或许帕卡德直到那时才找到自己终生相伴的好朋友。那天的比赛结果:帕卡德成功进入了橄榄球队,而休利特没有入选!为此俩人都非常难过!休利特一帕卡德传奇的标准版本是那天俩人在橄榄球场上就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两位主人公一出场就预示了这是美国企业历史上一段伟大的友谊,也是老话所讲的“性格互补”的佐证。性格互补的基础是双方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就像婚姻中的双方。然而比尔和戴维学生时代的生活轨迹并不相同。虽然在接下来的三年中,他们时常碰面,偶尔也在同一个教室听课,但直到毕业那年他们才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由此可见,比尔-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之间广为传颂的友谊在他们大学阶段还只是互相认识而已。这就是一段60年友谊的缘起,他们配合得非常默契,用一位行业前辈、天线发明人约翰·V·克兰杰的话说就是:“针对任何一件事情,包括一些重要的事情,分别向他们提问,都会得到一致的答复。这充分说明他们对彼此非常了解,真是天配的一对朋友!”朋友之间有这样的默契在我们看来也许没有什么,但实际情况是,休利特和帕卡德的生活背景完全不同,他们在斯坦福的学习和生活迥异,而且他们的兴趣也只是相近,并不是完全相同。在普韦布洛的生活一提到北加州人们就会想到休利特和帕卡德,从帕洛阿尔托市的惠普大道和斯坦福大学,到圣克拉拉谷(即“硅谷”)南部山脉的大农场(休利特和帕卡德共同购置),再到帕卡德创建的蒙特雷湾海洋馆,无处没有他们的足迹,但是只有休利特出生于加州。戴维·帕卡德于1912年生于科罗拉多州的普韦布洛,当时的普韦布洛还是一个偏远的小镇。就像帕卡德回忆的一样,“那时候普韦布洛的生活非常艰苦,充满暴力,住着许多各处流动工作的工人,还有土匪,到处都是妓院和酒吧。时常会有街斗和抢杀之类的事情发生”。这样一个粗俗的环境并没有对幼年的戴维·帕卡德产生什么负面影响。他的家庭属于当地的贵族阶层,父亲是律师,母亲是高中教师。他们在科罗拉多斯普林斯的科罗拉多学院就读期间相识。1902年的学院年鉴中这样记录他的母亲:埃拉·洛娜·格雷博任副班长,获奖学金的优秀毕业生;照片下方的评语这样写道:“美丽大方,追求者甚众”。他的父亲斯佩里·帕卡德是学校棒球队的队长,英俊善辩,评语中称“性情略显忧郁”。他们的结合必定造就一段幸福的婚姻。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迈克尔·马龙通过本书向读者再现了休利特和帕卡德的伟大故事。希望本书可以鼓舞新一代企业家,促使他们向两位杰出的领袖学习,以他们为榜样。  ——吉姆·柯林斯,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基业长青》作者


编辑推荐

《两个人的帝国:惠普缔造的硅谷神话》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两个人的帝国 PDF格式下载



朴素和伟大,其实硅谷没有多少公司真正考虑如此远见。


很喜欢这类的书,,如果你将来或是正在为缔造自己的“帝国”作准备,那就一起来看看这本书吧,


着本书能够让人对HP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hp的成长史,学习学习


介绍了HP的历程


发家的历程


正常情况下,这书不会买,因为可看可不看。但当当只买几块钱,比卖废纸还便宜,当然买了。


我很喜欢HP


很好,信息很翔实!


推荐各位在HP和不在HP要了解HP历史的同学看看~~了解了解


内容不多,就是书有点旧,好像放了很久。


值得反复推敲的书


一晚上读完~还可以


传记作品,从内容上来说还不错。


为我们诠释了HP的梦想


物有所值,值得购买,推荐给需要管理方面知识的同学。


弘扬企业家的正气与责任


我昨天中午拿到的书,拆开包裹一看,这本书怎看都像盗版书,纸张粗糙,随手一翻发现,其中一页还1/4不知去向,书装订的质量也太差点,想要散架似的,还不如盗版书呢!内容也不太好,可能是老外写的原因吧。


  听说惠普2010年电脑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跌倒低了,全面被宏基和DELL等品牌超越,这一切仅仅是因为惠普去年因为资料事故在“3.15”被CCTV 曝光?还是这也只是压垮这只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一切当中,是否现在的惠普已经丢失了自己赖以生存的“惠普之道”?现在的惠普还是当年的惠普吗?什么是惠普之道,惠普之道如何何来?我们可以在这本书里面找到一些脉络...


  听说惠普2010年电脑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跌倒低了,全面被宏基和DELL等品牌超越,这一切仅仅是因为惠普去年因为资料事故在“3.15”被CCTV曝光?还是这也只是压垮这只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一切当中,是否现在的惠普已经丢失了自己赖以生存的“惠普之道”?现在的惠普还是当年的惠普吗?什么是惠普之道,惠普之道如何何来?我们可以在这本书里面找到一些脉络...


  用了3个晚上速读了《两个人的帝国:惠普缔造的硅谷神话》。这本书描述了两位惠普创始人比尔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将惠普从车库企业带到跨国巨头的历程。朴实的两个创始人,与我想象中的成功企业家叱咤风云的职业生涯相距甚远,甚至很多时候都是波澜不惊。但是正是两人波澜不惊的开创了企业人性化管理和培育了创新的企业文化,铸就了从普通走向传奇的精神丰碑。
  
  两位创始人的出身并没有像很多中国人写传奇人物的那般传奇,甚至有些让人感觉天公不作美。比尔休利特有阅读障碍证,上当时算是3流大学的斯坦福大学还是靠父亲的声望。戴维帕卡德家道中落,上三流大学得益于自己的体育特长。看似不是很幸运的出身幸运的让两位创始人养成了企业家素质-对知识和技术充满激情和专注,也因此深受斯坦福大学甚至全美电子通信领域的顶级教授弗莱德特曼教授的青睐。比尔休利特在一个伟大教授的辅导下,克服了阅读障碍,用多于正常人的时间拿到了斯坦福大学研究生学位。而聪明的戴维帕卡德也顺利读完本科。毕业后,戴维去了通用,学习了很多管理知识。而比尔则呆在实验室里研究电子测试仪器。当时,电子消费品行业刚刚起步,产品主要以电子测试仪器为主,用户分布在企业,政府或者是军方。比尔休利特在实验室里完成了许多测试仪器的发明,但缺乏商业头脑。而戴维因为在通用工作而得以拥有商业思维。两人的完美结合符合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两大核心,技术和管理。戴维说服比尔创业,将在实验室的发明推向市场,于是惠普就这样诞生在了两人合租的车库里。
  
  惠普推出的第一个产品200A因为定价错误(没有考虑成本)并没有取得成功,但是通过对200A的改造和重新定价一推向市场,因为技术的先进和产品的稳定性获得了成功,订单源源不断的从各地飞进小车库。似乎比尔拥有天才的发明基因,一件件不断创新的产品让惠普从2人的公司迅速变成了200人左右的公司,两个人的神话就此开始。比尔负责把控产品,戴维负责管理公司,比尔和戴维深知公司的发展之本在于员工,他们领导的惠普开创了人性化管理,实行惠及大多员工激励的激励计划,鼓励员工创新对抗权威,实行弹性工作制等等管理上的创新,也在不经意间影响了整个硅谷,催生了硅谷文化的诞生。惠普以后的苹果,ibm,谷歌等伟大公司创始人都以此效仿惠普分别取得了科技界的财富神话。
  
  本书以两个人的帝国为名赞扬了两位创始人不露声色的低调,无论是经济大萧条和战争拖累经济,两位创始人从未因为大环境而裁员,他们同员工同甘共苦,像对待孩子一样爱着自己的员工。两位创始人倡导的走动式管理,使每一位普通员工都可以随时走进总裁办公室得到需要的帮助。就像一个大家长看护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为每一个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适合本人成长的环境,创造公司每一步发展路上的的企业文化。
  
  这本书把两个人写的很平淡,似乎读上去只是在读两个慈祥的父亲如何对待自己儿子的故事。不煽情不夸张,甚至像惠普上市市值突破数亿美金的过程都感觉是在拉家常。原来成功可以这样平淡,原来真正的伟大都是隐藏在平平凡凡,点点滴滴的小事情上。惠普是比尔和戴维的儿子,惠普的成长是父亲教育儿子的过程,如果每一位父亲都像对待自己的亲儿子那样对待企业的每一位员工,用饱含父亲品格的慈爱来为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护航,那么自己的儿子有一天也会伟大,父亲也会因为儿子的伟大而伟大。
  
  这本书让我想到父亲,父亲的谆谆教导,以及父亲那如山的胸怀对我的包容,父亲的品格很平凡,但是也是这许许多多伟大的父亲教育出了许许多多伟大的儿子。帝国太俗已不能形容比尔和戴维两人的高度,而他们配得上伟大的两个字——父亲。
  


  EEO书评人 焦建 2005 年 11 月,在加州帕洛阿尔托市,一间狭窄破旧的百年老车库正在进行维修。工作人员如此认真的进行着他们的工作:小心地取出每一颗钉子,拆下日久斑驳、潮湿受损的花旗松木墙板。在他们工作的时候,经常有附近顶尖电子公司的员工们前来参观。
  那是一间举世闻名的车库:那里是电子时代的诞生地、现代经济变革的发源地;伟大的社会变革和企业家精神素来所向披靡的公认标志——1939年,这里是惠普诞生的地方。
  这跟后来充满传奇的各种版本的硅谷“车库传奇”类似,惠普的迅速成长壮大使它在几个月时间里就离开了那里。在今后几十年中,两位在斯坦福校园中偶然相遇并创建了惠普的堪称伟大的领袖——比尔和戴维,并没有将它拔高到过分尊崇的地步。事实上,因为整个企业的迅速增长,更因为曾经的惠普所具有的积极创新精神,使员工们不得不创建一所博物馆来收藏惠普的产品,“因为惠普产品的更新淘汰是如此之快,人们必须在这些产品彻底找不到之前留存下它们。”
  惠普之道不需要僵死的具象来代表。在真正理解惠普之道的员工那里,惠普不是简单的一个单词“invent”所能代表的,在这个词语的背后,有着太多的故事。戴维曾经偷偷的说,“快别提那个破车库了。”所以,整修车库的不是比尔也不是戴维,而是惠普变革年代的新强势女CEO——卡莉菲奥瑞纳。可当她上任之后第一次去拜会休伊特的时候,面对语速惊人大谈变革的卡莉,比尔只对护士说了一句话——“带我离开这儿。”
  任何一种企业精神,都应该避免在取得成效之后成为阻遏企业继续发展的教条。惠普是幸运的,它的创办人们没有因为企业的成功陷入自我膨胀的境地之中。而他们的合作是如此的和谐与长久——他们没有因为彼此提防导致企业分裂,他们的身上都具备着对技术的敏感和经验企业的实力,因此当不得不短暂失去一位领导人的时候,惠普并没有陷入脑缺血从而丧失掉宝贵的发展机遇。而正是在他们几十年的经营和摸索之下,惠普之道真正定型成熟和扎根开来。
  惠普之道意味着在追求一种类似乌托邦的企业经营文化。当然,两位创业者都对企业应该获得利润保持着一种类似本能般的反映,但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了对于利润之外的追求——他们首创了咖啡时间,他们购买土地固定的组织员工们进行野外聚餐,他们的妻子在惠普员工搬家生小宝宝的时候都会送上自己的礼物——虽然后来随着惠普的成长这一传统的坚持变得不可能,但惠普之道对员工的尊重和爱护并没有因此减少——在六七十年代整个硅谷电子产业不景气的岁月里,独立支撑惠普的休伊特为了不裁掉员工进行了成功的实践——他每隔一周给员工们多放假一天,这样的双周工作九天的制度是如此简单,但硅谷中只有惠普首先采用了它并真正的兑现了企业对员工的爱护,是惠普之道在起着作用。
  惠普之道因此使企业受益。员工们多出来的一天时间里,他们大多在主动的做着自己感兴趣的创新。企业在艰难时势中对员工的爱护换回了种种天才般的发明。人们在充满感激的同时,也在积极的用实际行动支持着惠普之道。
  假如一切都继续如此,惠普的“基业长青”能够保持的更加久长一些。但正如柯林斯在那本书中所分析的那样,企业过分的对创始人的依赖,将会为企业失败种下不可小觑的种子。
  惠普也因为两位天才般的经营者的成功经营受到了伤害。惠普最近二十年来的历史清晰的证明了这一切。戴维和比尔都可以独立的支撑惠普的成长,但除了他们之外,失败的寻找接班人的实践让惠普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惠普之道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总是找到一种总是能够遵循它的管理者。
  我并没有在书找到能够将惠普之道在企业中永续经营下去的措施,那些在今后几十年时间里一直对惠普之道良好运行年代记忆犹新的员工甚至他们的孩子们,在没有一个坚强持续遵循这一理念的领导的支持下显得如此无力。在卡利菲奥瑞纳时代,他们对收购康柏如此的反对,他们对卡莉不顾企业传统辞退员工如此的愤怒,但他们并没有拿出更好的应对措施。他们只能隐忍的等到新领导的上任,才能继续开始一场新的征程……..
  而对于那些庸俗的认为惠普之道只是“不会辞退员工”的新人们来说,惠普之道也许只是被卡莉简化了的“invent”。而任何一种被简化了的版本的精神所造成的伤害,应该不亚于它所带来的好处。失掉传奇性开创人物的时代里,究竟如何让惠普之道再次在惠普生根发芽,是每一个关心惠普的人都应该积极寻找答案的问题………
  不管是谷歌的101计划还是弹性工作制,都是来自惠普之道。而谷歌最近裁员的消息让人感到惊愕,因为它实质上曾经是人们心目中遵循惠普之道精神实质的成功实践者,人们也许都在相信这样的事实——在利润至上使所有的企业都变得越来越贪婪的商业氛围中,的确应该对一些真正实践惠普之道因此充满人性的企业,而不是更少。
  
  
    惠普创始人的管理箴言
    ◎伟大的成功属于那些勇敢面对观众而不畏惧失败的人。
    ◎前辈的智慧是他们经验的结晶,但关于未来的忠告却不能完全听从前辈。
    ◎创业需从办公司做实事起步,而不能追求一步到位办大企业、赚大钱。
    ◎性格古怪的天才人物可能要求工作时间可以随意安排,但公司完全可以向他们提出苛刻的研发要求。
    ◎出色的公司文化就是拥有严格的规矩、丰富的阅历、神话般的故事和传说、大家关系密切、互相尊重.犹如一个真正的大家庭--在别人眼里这个大家庭是神秘而不可捉摸的。
    ◎在高科技行业,不断变革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追求乌托邦般的不切实际的做法却是非常危险的。
    ◎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只有完全融入行业所属市场,才能成为一个预知创新产品成功与否的伟大预言家。
    ◎创始人可以留给员工的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就是主人翁责任感。
    ◎真正的开放式管理就是员工可以直接接触CEO、总裁和董事长。员工的意见在得不到妥善解决之时可以直接向董事会反映,做出及时公正的处理。
    ◎公司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从经营性管理到象征性管理的转化,即有意选择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变革方案,作为他人(年青一代)效仿的模式。
  
  


HP之道已经没有了。


不了解HP,感觉跟安捷伦分家以后就变成一个像联想一样的电脑公司了。


  我并没有在书找到能够将惠普之道在企业中永续经营下去的措施,那些在今后几十年时间里一直对惠普之道良好运行年代记忆犹新的员工甚至他们的孩子们,在没有一个坚强持续遵循这一理念的领导的支持下显得如此无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