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你我之间

[美]迈克·华莱士 中信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中信  

作者:

[美]迈克·华莱士  

页数:

255  

译者:

徐琳玲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个人回忆录。迈克•华莱士的职业生涯始于20世纪40年代,持续了长达60多年的个人辉煌。这个时期是美国历史上最风起云涌的时期:二战结束,美国国内包括种族冲突、妇女解放运动在内的形形色色的民权运动兴起,越南战争、水门事件等政治事件层出不穷……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华莱士幸运地旁观和记录了这些历史瞬间。面对那些改变和试图改变人类历史的大人物之时,他冷静,甚至近乎冷酷地以自己尖锐的发问,刺入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追寻着事件的背后真相。  这是一本新闻实战手册。本书深度解读了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深度电视报道节目——《60分钟》制作过程,以及这位老牌记者如何选取报道题材和角度,在揭露和调查性报道时使用各种技巧,在采访中步步紧逼、直击事件核心的。  这更是一本了解当代西方媒体体制的参考案例。在美国当代社会,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与公司商业利益、形形色色利益集团的政治诉求之间的冲突普遍存在。在这种冲突中,迈克•华莱士的职业良心和个人情感承受着来自公司体制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他个人的妥协和抗争、他与“战友”之间或经历考验、或破裂的同志友情,真实地再现了这个以“无冕之王”和“正义之士”自诩的群体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作者简介

迈克•华莱士,美国王牌电视人,CBS电视新闻杂志《60分钟》明星记者、节目主持人和业界常青树.他风格尖锐、辛辣而独到,是美国新闻界最富争议和影响力的传奇人物之一。中国文革结束后,华莱士代表CBS采访当时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成为轰动整个世界的政治大事件《人民日报》随后刊发部分内容,这是邓小平首次也是唯一一次接受西方电视媒体专访。华莱士由此成为让西方世界了解“红色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第一人。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美国总统们 第二章 美国的第一家庭 第三章 美国的种族问题 第四章 影响中东局势的风云人物 第五章 偶像和艺术家第六章 社会丑闻调查:恶棍和诈骗犯 第七章 将军和吹哨者 第八章 大众情人们 第九章 其他名人们尾声致谢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美国总统们约翰·F·肯尼迪 从地方台栏目跳到全美电视网的过程中,我和特德·耶茨决心保持《深夜追击》那种直率甚至挑衅的节目风格。然而,后来事实证明,做比说难得多。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是,《深夜追击》已经丧失了在前一个秋季中那种令人惊奇的元素。我们的名气先于我们到达ABc,不少预期中的受访人开始担心在全国电视网上被一个叫迈克·华莱士的家伙严加盘问,苛刻的评论家给予此人一个诨名一“电视宗教审判所可怕的托尔克马达”。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加倍努力地寻找能让全美观众感兴趣的人物。但是我高兴地说,在ABc的前几个月里,我们还能为《迈克·华莱士访谈》约到各色嘉宾,包括菲利普·怀利、玛格丽特·桑格、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这样的社会精英,匪徒迈克·科恩、脱衣舞娘莉莉·圣西尔这样的底层人物,和一双好莱坞妖妇(杰恩·曼斯菲尔德和莎莎·嘉宝)。然而,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面对。我们不久就意识到,一旦踏上全美的广播电视平台,我们就进入了一块比第五频道更加变幻莫测的领域。既然我们面对的是全美观众,风险就要高得多,我们曾几次遭遇引起诽谤诉讼威胁的险境。其中一次纠纷是我们在采访华盛顿专栏作家、“扒粪者”德鲁·皮尔森时引起的。当时,辛迪加专栏作家在所有印刷媒体中是最有势力的。华盛顿的许多专栏作家把自己看做无所不知的人,总是喜欢武断地发表高论,却不作任何调查。但皮尔森是一个坚守新闻传统的记者,他擅长挖掘华府政界的丑闻,并因此被认为是华盛顿最可怕的记者。除了热衷揭丑外,他也以行事鲁莽出名。至少曾有过两位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和哈里·杜鲁门公开指控他是个惯常的撒谎者,但是,没有人会比田纳西州的参议员肯尼思。麦凯勒的措辞更严厉。在一次面向参议员的演讲中,肯尼思·麦凯勒公然抨击皮尔森“是个无知的撒谎者、懦弱的撒谎者、卑劣的撒谎者、成年后一直在撒谎的人、职业的撒谎者、白天和夜里都在撒谎的人”。在采访中,我自然会问皮尔森,他本人是否真如这些尖刻的形容词所描述的,他自然予以否认。然后,我们谈到政治和下一届的总统选举。我们俩都认为,尼克松有可能是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接着,我们的话题转向预测谁有可能成为他的对手,我指出可能是“民主党的魅力男孩——杰克·肯尼迪参议员”。尽管,我对这位来自马萨诸塞州的参议员所知甚少,但对他却有某种情感上的认同,因为我们有相似的背景——都在波士顿郊外的布鲁克林区长大,住在同一个社区。在这里,我想花点时间详细说说这段渊源。多年来,我常把我青少年时期待过的布鲁克林区描述为“爱尔兰革命家和犹太老板的小镇”。我和肯尼迪的家庭就是两个典型案例。我是弗兰克·华莱士和吉娜·华莱士夫妇的第四个也是最小的孩子,他们俩是19世纪从沙俄地区的犹太人聚居小镇逃到美国的犹太移民,比肯尼迪的先祖从爱尔兰来新大陆晚了80多年。我父亲后来成为一名成功的保险经纪人,到我1918年出生时,我们一家定居在布鲁克林区。这里是处于上升期的犹太人和天主教徒们的避难所,他们在民风傲慢的波士顿其他街区不受欢迎,这个城市素以在意社会等级的势利而臭名远扬。这些来自爱尔兰、意大利和东欧的移民家庭不想冲击这个傲慢的老贵族家族和美国新教徒的大本营,他们选择聚居在更具包容性的社区,最吸引他们的就是市郊的布鲁克林区。约瑟夫和罗丝·肯尼迪夫妇在1914年结婚后就搬到布鲁克林区,他们家离我们在奥斯伯思街的房子只隔一个街区。杰克·肯尼迪比我大一岁,我们上同一所社区小学。等我后来告诉别人,我和肯尼迪是“爱德华·德夫逊”(英语中,德夫逊意为“奉献”)小学的校友时,他们大多想当然地认为这是所天主教会学校,可见人们对布鲁克林区的光荣历史知道得有多么少!爱德华·德夫逊是美国独立革命时期的英雄。在那个晚上,保罗·里维尔骑马经过波士顿及邻近的小镇,而他的朋友兼战友、爱国志士德夫逊骑马飞奔传递警报,告诉当地百姓“英国人来了”,他经过的地方就是现在的布鲁克林。我自己猜想德夫逊骑马报警的故事不那么为人所知是因为朗费罗的缘故,因为,他多年后坐下创作他那首著名的叙事诗时,选择了里维尔作为他笔下使之永垂不朽的骑兵形象。几年前,我在一个社交场合碰到主动来与我攀谈的罗伯特·克拉夫特——颇有进取之心的“新英格兰爱国者队”老板,该队是21世纪赢得三次“超级杯”的第一支球队。我对他所知甚少,不知道他也来自布鲁克林区,所以当我得知他也在这个区长大、也是爱德华·德夫逊小学的学生时感到很吃惊,尽管他的年纪比我和肯尼迪要小得多。之后他问我近来是否回过母校,我说还没有,他告诉我值得拜访一下——学校把三位杰出校友的照片挂在了学校入口处,分别是克拉夫特、肯尼迪还有我。“我的照片挂在最上面。”他有些乐滋滋地声明,“因为我们三个中,我的学分是最高的。然后是你——你的学分是排在第二。你下面是肯尼迪。”我谢谢他与我分享来自故乡的消息,接着我说,这大概是肯尼迪一生中唯一一次排名老三,而且是最后一名。尽管我和肯尼迪年纪相仿,住同一个社区、上同一所小学,但我们俩的人生轨迹在布鲁克林区几乎从未相交过。我相信,他家如果没搬走,我可能有机会对他有更多了解。约瑟夫在投行和其他事业上发了大财之后,把目光投向了更令人兴奋的领域。1927年,当杰克·肯尼迪10岁、我9岁时,肯尼迪家族搬到了河谷地区,再后来住进了纽约城的高档社区。杰克·肯尼迪在那里走向辉煌的成就:在太平洋战争中成为英雄,1946年成功竞选上国会议员席位,6年之后赢得参议员席位,到1957年,他已是一颗迅速升起的政治明星了,他的名字出现在了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名单上。这也把我带回到我在该年12月对德鲁·皮尔森做的专访中。我把肯尼迪称之为他所在党派的“魅力男孩”,并谈到了参议员和他那位颇具争议性的父亲。华莱士:在10月27日的专栏文章中,你提到了肯尼迪参议员的父亲——我在这里引用你的原文——“信奉麦卡锡主义的百万富翁老爸,性格暴躁的老约瑟夫·P·肯尼迪把大笔钱花在宣传机器上为杰克造势。在美国的历史上,从没有一个总统竞选人像他那样在公关宣传上这么不惜血本。”你认为,除了约瑟夫想看到杰克当上美利坚的总统这个事实之外,还有什么值得注意的?皮尔森:在我的理解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我认为,无论为了谋取何种职位都不该像那样大肆造势宣传。杰克·肯尼迪的确是个优秀的年轻人,形象也很好,但他并没有像宣传中吹得那么好,而且,据我所知,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位靠捉笔带刀拿到普利策奖的人,这也说明了这些公关宣传有多么夸大其词。华莱士:那本书是谁替他写的呢?皮尔森:我现在一下子想不起这个名字。华莱士:德鲁,你肯定吗?皮尔森:我肯定。华莱士:你肯定《当仁不让》是有人替肯尼迪参议员代写的?皮尔森:我肯定。华莱士:作者真是另有其人?皮尔森:是的。华莱士:而他——肯尼迪却凭这个获得了普利策奖。皮尔森:的确如此。华莱士:他自己从没有公开承认过这个事实?皮尔森:是的。第二天,肯尼迪的办公室打来电话,向我们索要访谈记录。大约一天后,我的老板——ABC电视台总裁奥利弗·特雷兹在总裁办公室开了一个会,我没有被邀请参加,出席的有鲍勃·肯尼迪和华盛顿名律师克拉克·克利福德——他的尊贵客户名单上有一长串社会名流的名字,也包括肯尼迪家族。他们来见特雷兹的目的,是要求皮尔森和/或我就《当仁不让》著作权的言论在广播中作出公开道歉。在这期问,我极力劝说皮尔森说出替肯尼迪捉笔带刀人的名字。他和线人协商之后,给我打了个电话,说是一个名叫特德·索伦森的年轻人写的,他是参议员身边的工作人员。几年后,索伦森成为肯尼迪的高级顾问和首席演讲撰稿人,但在1957年时,他还只是个无名小辈,公众对他一无所知。肯尼迪在《当仁不让》一书的前言中提到他的名字,说他为书中“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提供了价值无可估量的帮助”,那是肯尼迪承认别人功劳的极限了。皮尔森拒绝就此事道歉,我也一样,但广播公司的管理层却不愿支持我们。在诽谤诉讼的威胁下,特雷兹选择自己出面道歉,更为彻底的妥协是,他竟然同意由克利福德来决定道歉的内容。于是,在我们下次节目播出之前,ABc电视台的总裁出现在镜头前,他照本宣读由肯尼迪的律师撰写的道歉声明。此外,特雷兹还说:“对我们犯下的错误和由此给一位著名公务员、书的作者的名誉所带来的严重伤害,我们深表歉意。”看到我的老板对肯尼迪家族妥协到这个地步,我被激怒了。我知道,ABC的道歉声明对皮尔森而言是一种侮辱。尽管他一直以“放炮”出名,却是个老练的记者,对诉讼并不陌生。多年来,他遭遇过不少诽谤诉讼官司,但始终没有伤害到他的职业生涯。来自肯尼迪家族的所谓威胁,我相信不过是一种讹诈手段。 这起公案还有一段附笔。1991年春,我为《60分钟》采访克拉克·克利福德。他那时已经是84岁的老人了,曾经漫长而辉煌的事业已步人黄昏阶段。在他的鼎盛时期,克利福德曾是最有影响力的总统顾问之一,直通华盛顿的权力中心。我在那年春天采访他时,他刚刚写完自传《总统的辩护律师》。主要的采访内容集中在他和与他相交甚密的三位最具活力的民主党总统之间的关系上,哈里·杜鲁门、约翰·F·肯尼迪和林登·约翰逊。但是,《60分钟》的观众没在节目中看到的,是我们就1957年德鲁·皮尔森事件的谈话。时隔34年后,克利福德向我透露肯尼迪家族当时有多么恼怒。我的电话响了,是肯尼迪参议员打来的。他说:“我必须立刻见你。”然后,他来我的办公室说:“我写了一本书,你知道,书名是《当仁不让》。德鲁·皮尔森说那不是我写的,这让我很不高兴。”这时,电话又响了,是他的父亲打给肯尼迪参议员的。参议员拿着话筒听了一会儿,然后对他说:“爸爸,我让克拉克来接电话。”我接过话筒,老肯尼迪说:“我是肯尼迪大使。”我说:“您好,大使先生。”然后他说:“向那群混账索赔5500万美元!”回忆这一切时,克拉克会心大笑。接着,他向这位前大使先生保证:“我们会处理好这件事”,但是,前大使先生还在不停地重复着——“向那群混账索赔5500万美元!”

后记

20世纪50年代,电视还处于黑白图像时代,人们只把它当做一种下班后闲聊之余再了解点新闻动向的时髦消遣方式。但是,我的同事特德·耶茨却冒出了一个新点子——在电视上作访谈,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当时,我在纽约电视台第五频道主持11点档的新闻节目,特德是该节目的制片人。纽约电视台另外还有两位王牌节目主持人,厄尼·科瓦奇和索皮·塞尔。电视台的经理认为这是个值得一试的主意(回想起来,那时的人们似乎认为每个新想法都值得尝试一番)。1956年10月,我们结合新闻报道形式研制出一个新的电视试验品,冠之以《深夜追击》。栏目名出自耶茨的创意,创新的灵感也同样源自于他。特德是个瘦高个儿的男人,曾在海军陆战队服役,全身上下散发着西部牛仔大胆无惧的气息。他还真是个西部牛仔。特德出生于怀俄明州,童年的大部分时间在夏延族印第安人聚集区度过,那里靠近拥有大片旷野和牛群的所谓美国西部。后来,特德一家搬到美国东部,他在纽约长大成人,再后来干上电视新闻报道这一行,而不是骑着马在群山峻岭中四处为家。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从各国首脑,到艺术名流,再到流氓恶棍,无论是声明显赫之辈,还是臭名昭著之徒,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密友。  ——迈克·华莱士


编辑推荐

《你我之间:迈克·华莱士回忆录》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你我之间 PDF格式下载



这个精力旺盛的老头子一点都没有准备退休的迹象——在这个经济形势不好,年轻人找工作不易的时代,他的确抢走了很多人的饭碗。尽管如此,他出的书倒是很有可能养活了出版商和发行商一干人等。必须承认,他的书读起来是一种享受,他超过六十年作为记者的阅历以及银幕外不为人知的点点滴滴,让这个人变得丰满起来,并且也可以从侧面窥视到美国自二战以来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的轨迹。华莱士几乎采访过每一项重要变革中的重要人物,这六十年来能跳出名字来的“名人”,不管是名誉扫地还是受人追捧,不管是地痞流氓还是政界精英,不管皮肤的颜色或者是性别,他们似乎都以曾经接受过华莱士的采访为荣,他们都在华莱士咄咄逼人的采访风格下理屈词穷破绽百出,但是极少例外的他们都认为华莱士是他们能够信任的人。作为一个长寿而顽强的老头子,华莱士的记者生涯也并非顺风顺水,他的节目风格就注定了常常遭人毁誉,常常吃官司,为此得过抑郁症,但是他总是能走出阴影,每每精神抖擞的开始另一个依旧会遭人毁誉并且极有可能吃官司的采访。回看这长长的六十年,那些在某些关键的时刻改变了历史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执著。玛格丽特桑格,马丁路德金,杰弗里威根德,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之所以被后人铭记,是因为他们在逆势中永远不退缩,怀抱理想勇往直前,哪怕头破血流为此付出沉重的个人代价,但是他们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立法,改变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的历史。美国之所以成为今天的美国,是那些傻头傻脑的卫道士们牺牲的结果,他们秉承对正义的执著和严格的自我道德约束努力地进行着在当时看来注定失败的运动。作为重要历史事件和进程的参与者,华莱士也具有这样的秉赋。当作为记者的职业道德和电视台股东追求利益最大化之间的矛盾迸发到极点的时候,他依旧坚持着自己的原则,才将那些不为人知的真相公布于众。在西方,人们称记者为“无冕之王”,这个称号赋予的不是对记者这个职业的赞誉,职业本身是无论如何也得不到这样的称谓的,他代表的是那一群执著于理想和正义的人们的付出,是他们过去的行为获得的集体荣誉,华莱士就是他们中杰出的一位。文章出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53b73a0100ep5j.html


对学迈克 华莱士这种专业的读者来说 读读人家的传记是个不错的选择
从中了解其职业生涯背后不为人所知的故事 而这些故事对学新闻的孩子来说 却有值得借鉴与学习的地方
走近华莱士 告诉你不一样的职场与为人、处事的故事


看完半个月左右了,中间跳过了一些章节,感触挺深的一点就是很多时候我们的记者抱怨受国内新闻体制所限,不敢讲很多话,只得走主旋律。美国的媒体享有的新闻自由至少比咱国家大吧?华莱士还是属于私人媒体集团,但人一样面对很多威胁、诉讼、警告、炒鱿鱼、甚至是牢狱之灾,但为什么他就可以做出这么多牛逼的访问?问出这么多牛逼的问题?一句话,新闻自由的很多空间是靠记者自身的智慧和勇气去争取来的!


在凤凰周刊看到一边关于写迈克华莱士的文章,读后对他很感兴趣,知道他出了自传,就来当当看看有没有,还真的有,很高兴


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真的是爱不释手,绝对值得再次阅读。之前我对美国历史的了解断断续续,没有掌握整体。而这本书给了你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从那个时代的人物(包括迈克自己)的身上挖掘时代对他们的影响。将我脑海里那些零零散散的人物、事件贯穿起来——这就是一部美国20世纪的历史画册!


挺赞的,特别巧合一个事儿。。早上刚在南方周末看了这个老头的一个报道。在会上,主编就说。给大家一人买本华莱士吧。然后缺货,等了好久才到。
老头儿很犀利,做新闻就该这样。好书。


好喜欢华莱士呀,聪明睿智,真诚大方。很有范儿的老牌记者,大爱。


刚看了几页就被内容吸引了,不仅因为华莱士采访过的人物,更因为他与众不同的访问风格!书很不错,推荐!


我本来是怀着很高的兴趣看的,看了之后有点小失望,没有显示出华莱士辛辣的作风. 最神奇的是译者注:阿尔-卡彭(1899~1947),却说他在1939年去世,那八年他干嘛去了


要是有华莱士主持的60分钟的碟片就好了


买这本书缘起是华莱士的去世,在百度了其生平后果断买了这本书,一直没有抽出时间来细读只是略概得翻了了一下.很期待!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到最近五年,站在新闻的角度,站在“人”的角度,勾勒出世界的政治格局,这是我得到的最大收获。这本书可以作为一个轮廓的索引,一件件事、还有关联,如果想了解详细的话,可以再去找相关的书来读。给了一个世界范围的格局。只不过不知道是翻译不好还是英文语言的风格,所有采访的对话记录,都没有觉得特别精彩的句子。有点遗憾。把新闻做成这样,这辈子真的很值了!


不错,看到美国记者的专业,要是中国记者也能有这样的觉悟,会更加感动


作为美国见多识广的主持人,其经历本身就是一部值得研读的书,而由他在屏幕下再来详述不能上屏幕的内容,不可谓不是传奇!


每一个跨越了一个时代的人都是备受争议的
他们有自己天才的一面同时世人尖锐的责难的一面
众多的名人的光环背后无法掩饰的耀眼的光芒
摸索着一步一步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打拼前行

以前看见过一句话
聪明的人看成功的人最先是看到的是他做事的方法
愚蠢的人看成功的人最先是看到的是他身家是如何

读一本书 读的不仅是那些文字 更是文字背后的思想和思考
并加以自己的行动


没来得及仔细看,但知道他是一个真正的记者,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一本值得一读的回忆录,有一定史料价值


回忆录很深刻 很好看


内容精采,适合传媒人士阅读,也适合一般人阅读,《60分钟》对中国传媒的影响与《光荣和梦想》齐名!


崇敬的一位有良心的人


令人敬佩的主持人


是一本政治性很强、很专业的书,如果是在这方面有研究,到时获益匪浅的,而如果是抱着广泛涉猎的心态,最好还是别碰,专业性太强,看久了会觉得很无聊。


早就想买这本书了但因为考研没有时间看,现在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好好看看了


很好的两本书。值得一看


想买这本书很久了 终于在网上买到了 不过很可惜的是 没包装。。


新闻系的学生必看,其实,多看看访谈录也没什么不好,走上岗位也能迅速熟悉。


就是书皮有点脏。


很不错的书,很值得推广


一本好书,你我共勉


书还没看完 但能看出来质量不错


主要是讲述他的一生,及其重要谈话,内容挺好的,


帮别人买的,同事说挺好的。


好书,很有价值,推荐!


一直都想买,可惜缺货,终于等到有货了,今天刚收到就来写评论了,非常非常喜欢,值得一看,值得收藏


很好看,有意思,就是访谈的的篇幅不多


书有些脏,但不影响,很好的书


还没度过诶,不过看着好像不错哦


推荐大家看看哦,很喜欢呢


好奇之下买来看的,华莱士作为新闻人,60年的奉献和对各方压力表现出的坦然着实令人钦佩。这本书使人读来受益,不仅内容,更是其中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媒体责任感,引人深思。


还不错的一本书!感觉华莱士在访问时还是很强势~


真的很喜欢华莱士。。。。好想成为他那样的人啊


看过芭芭拉的回忆录,感觉到了美国电视传媒的影响。再看看这位“无冕之王”所享受的崇高地位,感受一下媒体的影响力量。


能揭示不一样的媒体层面,社会形形色色的你我之间


他工作中与朋友的一些交往体现了他的为人,粗暴但是公正是他性格最好的写实。


有些书只能看一遍这本书可以看上好几遍


还可以,内容比较丰富。


今天收到的 只书本不是非常整洁,其他还好 满意


很早以前就想买的书,先读读看吧


受益匪浅,但内容过于少,意犹未尽


很是不错,可以看到更多


也许是翻译的原因吧,语言不是很有质感,采访没有预期精彩,不如直接看华莱士的经典新闻作品。不过,也确实是能看到另一个不同的华莱士。


看过乔姆斯基的舆论学作品,很有见地 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更为深入地了解西方,特别是这位“独特”的美国记者如何看待新闻与舆论。。。


名过于实。


不过整体还好


认真看下来,还是收获挺多的


书很好,但看着累


收到一本又旧又破的书


在火车上读完了这本书,很喜欢。华莱士的地位自不待言,书中所反映出的一个传媒人的精神极感人。除了与商业利益的冲突,也能看到华莱士对收视率的追求,以及为此不惜使用各种手段。想入传媒这一行的人都该读读,看看前辈们是怎么干的。喜欢看八卦的也可以读,专业记者爆料可精彩多了。


与书的内容无关,只是因为书的封面太旧了,上面好多划痕,真不知道这么好的一本书是怎么保管的,退货太麻烦了,而且快放假了,也不在学校里了。不过要买的人慎重考虑啊,尤其是特别爱惜书的人。


一颗星是送给亚马逊的书籍保存。外观污损严重:全书封面封底布满划痕、脏印,书里时不时有些折角的现象,书的边缘有锯齿状缺口。总而言之,惨不忍睹。这是我在亚马逊最失望的一次购书体验。退换货之后的那本,和上一本相比,只能说是好了些。就这样。想入手请谨慎。


作者是我的偶像,传奇一生


普及一些知识,书还不错。


书内容挺不错的~可是怎么没有包装纸呢~感觉不太新,但不影响阅读,还是蛮不错的


还行就是感觉有点旧了


基本上都好,应该是正版,就是外壳有点脏。


送给朋友的 他很喜欢~~


老师的书单里永远都是好书~~


一直比较喜欢有实际内容的书,这本不错,推荐。


对于迈克华莱士的认识是在他去世的时候,被报纸和杂志上关于他的生平报道所吸引,看了《你我之间》,然后充满敬佩。他是个伟大的电视人、传媒人。


通过华莱士的事业史,窥探美国的私密往事。


喜欢记者这个行业,喜欢华莱士才买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