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怎样做大国

薛涌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

薛涌  

页数:

31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一个游走在东方和西方、历史和现实之中,崇尚精英文化,痴迷文字,并被誉为“中国民间意见领袖”的“超强怪人”。 他还是《南方人物周刊》评选的50位公共知识分子之一。敢于直言、观点犀利,他的文字已经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喜爱——其博客点击率已经直冲2 000万。 大国经济、大国金融、大国人口、大国民生、大国未来……且看薛涌眼中的“怎样做大国”。 大国经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制造业的崛起?面对第二次“农业革命”的考验,中国人是不是该出国种地了? 大国金融,中国能够打造出世界金融中心吗?纷繁的大国金融历史能否为中国金融崛起指引出一条“康庄大道”?中国金融又如何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重新定位? 大国能源,能源消耗已经引发了可怕的生态危机,在这种背景下,大国需要一种什么样的能源战略?我们的汽车产业模式该何去何从? 大国人口,“人重物轻”成就了西欧和美国主宰世界的雄心,历史已经证明,大国崛起首先是人的崛起。面对全球老龄化的日趋迫近,中国的人口红利还能持续多久? 大国财富,福利国家是不是人人向往的美好远景?社会究竟是穷人的还是富人的。看来的确需要刺激健康的经济伦理了。 大国未来,中国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平等能否转变?如果能用土地换教育,让农民进大学,中国社会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巨大变革?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哪种类型的高考制度? 对中国发展模式感兴趣的读者,如果你想听听来自大洋彼岸“民间意见领袖”的声音,还是认真阅读一下这部书吧。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怎样做大国

作者简介

薛涌,1961年生,1979-83年就读于北京1 大国金融:任重而道远大学中文系并获文学学士学位。1983-86年供职于《北京晚报》;1986-93年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1995-97年就读于耶鲁大学东亚研究硕士课程;1997-2004年在同校攻读博士课程,2006年获博士学位。2004年起在波士顿萨福克大学历史系任助理教授、副教授。著有《直话直说的政治》、《右翼帝国的生成》、《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精英的阶梯》、《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中国文化的边界》、《谁的大学》、《草根才是主流》、《学而时习之:论语研究之一》、《一岁就上常青藤》等书。

书籍目录

大国序说1 大国金融:任重而道远 中国靠什么建造世界金融中心 金融决定大国兴衰 金融民主 世界金融中心的必备条件 中国在金融全球化中的重新定位2 大国经济:如何打造? 警惕“自闭症”中的中国泡沫 中国制造业:究竟有多少幻象 盖茨帮我们反省市场经济 粮食进口:“市场依赖”与“生存依赖” 第二次“农业革命”风雨欲来 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出国种地? 面对通胀:我们该何去何从 大国小业:我们不得不面临的抉择3 大国能源战略:一个颇为沉重的话题 保护生态也需要一种战略 鼓励能源浪费? 被低油价娇惯了的公众 通用汽车给中国提供了什么教训 汽车业的发展:欧洲模式与印度模式 中国人能不能少开车?4 人口博弈:中国人口红利还能持续多久? 人重物轻:大国崛起 英美为什么能主宰世界? 人之轻重:东西欧的历史分水岭 大国崛起首先是人的崛起 中国的人口历史机遇 新人口论:全球老龄化与中国的应对 教育与老龄化的双重危机 “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人口变动与制度创新5 大国人口战略:何以主宰世界? 人口:美国保守主义征服世界的核心战略 美国的世纪 下一个婴儿潮的来临 三亿人的美国 欧洲在消亡吗?6 韩国的人口“寒流” 大国之家:住房成为解不开的难题 住房危机:中产阶级的愤怒 我们能不能住小房 房价是怎么涨起来的? 房奴心理学 经济适用房:为什么我们还得要? 中国的廉租房难道还赶不上500年前的欧洲? 住房建设的新模式:从北京看过来7 大国治理:从产权到基层自治 当我们买的房子被拆迁的时候 谁的产权:最“牛”钉子户呼唤“新思维” 制度与习俗 从产权到社区自治 国家是否有责任保护耕地? 大国财富:是谁背叛了中国经济? 福利国家的理想 需要什么样的市场经济?8 谁背叛了中国经济? 政治家给穷人当实习生 健康的经济伦理:需要刺激9 大国文化:从中国走向世界 让我们先学会“附庸风雅” 抵制西方文化的入侵? 从星巴克退出故宫看全球化中的文化冲突 怎样在中国人的陋习中建立公共秩序10 大国未来:21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 城乡教育:能不能平等? 中国大学的病灶 5万研究生的名额能否给民工? 用土地换教育,让农民进大学 大学排行榜:需要有信誉 学术腐败:多是管出来的 高考制度:如何改? 海归败值:说明了什么?结语 以人为本中心的大国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章节摘录

  1 大国金融:任重而道远  金融是经济的神经中枢。大国经济离不开大国金融。19世纪初英国崛起为“日不落”帝国,也正是伦敦取代阿姆斯特丹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时刻。19世纪末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正好和华尔街崛起为世界金融中心同步。过去1/4世纪,中国靠着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实现经济起飞,正从世界最穷国家的行列步人中等发达国家,并成为世界的经济大国。但是,这一过程本质上不过是“脱贫”。人要“脱贫”,只要勤奋自律,凭着卖力气大致就可以。但“脱贫”后要“致富”则不那么简单,要从事更为高级复杂的工作。


编辑推荐

  十年一剑,中国民间意见领袖激扬文字畅谈大国经济、大国金融、大国人口、大国民生、大国未来……  有硕大的GDP就是大国吗?  中国制造业通道摆脱不了“衬衫经济学”?  我们的社会究竟中穷人的还是富人的?  中国能打造出世界金融中心吗?  究竟是谁背叛了中国经济?  针砭时弊、破解迷局、促人警醒、振聋发聩  崛起的大国,承载的是更大的责任感;大国的未来,需要的是厚重的危机感!  大发展、大背景、大前途下的中国如何傲然崛起?  我们需要怎样的历史感、危机感与责任感?  倾力民生、人重物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怎样做大国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