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峭壁边缘

Jr. Henry M. Paulson Citic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Citic  

作者:

Jr. Henry M. Paulson  

页数:

388  

译者:

乔万涛  

Tag标签:

无  

前言

  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那些接踵而至的巨变真的令人惊心动魄。在本书中,我尽我所能地讲述了我在那段时期的行动和行动背后的想法,也尽我所能地展现了危机爆发的那种令人咋舌的速度。  我想,这个故事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本·伯南克、蒂姆·盖特纳和我是如何齐心协力地度过了这场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说到经济领袖们在应对一场危机时的相互信任,我们三人这样好的例子不会有太多。在那段艰苦卓绝的时期,我们的团结成为了一笔巨大的财富。但与此同时,这也是我自己的故事,尽管我会尽力去反映每一个参与者所作出的贡献,但本书的主角却是我以及我在财政部的那支才华横溢而又无私奉献的团队。  很幸运,我的记忆力不错,所以我几乎从不需要做笔记。我不用电子邮件,开会的时候也很少带纸。令财政部的同事们颇为头疼的是,我也很少用简要备忘录。我的很多工作都是在电话中完成的,但很多电话并没有官方记录。我的电话日志有错误,也不完整。为了写这本书,我请很多跟我一起经历那些大事的人帮我作了回忆。但尽管如此,鉴于那段时期的压力之大,以及我在短短一天内(甚至经常是短短一小时内)同时处理的问题之多,我敢肯定还有很多细节是我永远也回忆不起来的。  我是一个天性坦诚的人,我会尽力讲述不加修饰的真相。我是怎么看的,我就怎么说。  在华盛顿,国会和行政领袖们的职业道德和处理困难问题的才能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充分认识。鉴于此,我将在本书中介绍很多杰出的华盛顿精英。  我也尽力试着把故事讲得通俗一些,让金融知识背景千差万别的各类读者们都能轻松理解。话虽如此,我确信还是有某些地方会讲得过于简单,而其他某些地方又会过于复杂。在叙事过程中,我也会引用股价和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合约价格的变化,但这并不是因为这些数字本身有多么重要,而是因为它们可以最生动地反映我们的金融市场和整个经济在危机时期中的那种迅速崩溃的信心和日益强烈的危机感。  写这本书的过程让我对任何曾经写过书的人平添了一份敬佩。即使有其他人提供的大量帮助,我还是发现写一本书原来是一件这么难的事。  历史上总会有非同寻常的动荡时期。下面就是我的故事。

内容概要

他曾被认为是美国证券界的“鹰派”,他也自称自己的个性继承于一个一个女强人的血脉;他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向自己喜欢的女人求婚后,8个星期内就闪电结婚;他是个尽职的人,人们称他是不知疲倦的“牛头犬”,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他竟然只能以躲在厕所看《周末画报》为一大消遣。  他就是中国人的“老相识”亨利•保尔森。从美国财政部长位置上退下来的保尔森,以自己的坦诚和勇气,在回忆录中记下了金融危机期间,那一个个难忘的日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时候,他甚至想着服用安眠药;在与议员商讨救市计划时,他几次躲在柱子后面干呕;而为了挽救整个金融体系,他甚至向议长佩洛西下跪。  保尔森虽然给人性格强硬的印象,但他也坦承自己在金融危机期间犯下的错误:当雷曼处于生死关头时,他竟然忽视了英国人放弃购买雷曼的警告;他低估了公众对用纳税人的钱救市的愤怒程度;而他推出的一系列救市计划,也常常不是出于详尽的分析,只是出于直觉判断。  保尔森就是这么一个人:他执著、强硬但不乏温情;他怨恨华尔街的贪婪却又不遗余力地挽救它们;他信奉自由市场的理念但却又不得不为政府救市计划四处奔波。 正如保尔森所说,他拯救的金融世界曾处于峭壁边缘,但幸运的是,倔强的保尔森并没有让金融帝国坠下深渊。

作者简介

亨利•保尔森(Henry M. Paulson, JR.):
美国前财政部长,入主财政部之前曾担任高盛集团的总裁。
1946年,保尔森生于美国中西部,在一个小镇的农场长大。1964年就读于达特茅斯大学,是美国常春藤名校最佳橄榄球手之一。大四时,保尔森认识了温迪,温迪后来成为保尔森的夫人。1968年,保尔森进入哈佛大学商学院,获MBA学位。尼克松担任美国总统期间,保尔森出任总统幕僚助理和白宫内务委员会成员。
  保尔森的得意之作,是自1999年担任高盛总裁所取得的业绩。任职高盛期间,保尔森成为美国最有影响的金融高手之一,一度被美国媒体冠以“华尔街权力之王”的头衔。
  2006年,保尔森接替约翰•斯诺,担任美国财政部部长。很快,保尔森就面临着一大考验:拯救峭壁边缘的金融系统。

书籍目录

作者序主要人物一览表第一章 接管“两房”第二章 高盛岁月第三章 入主财政部第四章 一个时代的终结第五章 贝尔斯登的困境第六章 峭壁边缘的金融世界第七章 国会山第八章 为雷曼寻找买家第九章 雷曼的末路第十章 下一家会是谁?第十一章 最后一道防线第十二章 玩金融还是玩政治第十三章 打破僵局第十四章 金融大鳄们第十五章 美国大选与救市第十六章 拯救花旗致谢

章节摘录

  当我在1973年12月作好了离职的准备,总统让我去见他。我走进椭圆形办公室,与尼克松简短地聊了一会儿。此前我曾提出一项旨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建议:取消城市中心区和其他破败地区的物业税,用一种增值税取而代之,特别是国家销售税,然后用这部分资金来建立一种教育券系统。“我想跟你说说增值税的事,”尼克松说,“我喜欢这个主意。我之所以没有采纳它,是因为自由主义分子们会抱怨说它是一种递减税,它确实是。但如果他们真的碰过它,他们就会喜欢得再也不肯放它走,因为它可以轻而易举地带来那么多的钱,满足所有那些伟大社会(Great Society)工程的需要。”  水门事件的余波为我寻找新工作留下了充足的时间。我选择了高盛,因为我想在中西部地区发展,而且投资银行让我有机会在同一时间接触各种各样不同的项目。高盛在芝加哥很强势,他们的人也令我印象深刻:芝加哥高级合伙人吉姆·戈特(Jim Gorter),纽约年轻的合伙人鲍勃·鲁宾,还有史蒂夫·弗里德曼(Steve Friedman)。我在政府的工作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你跟什么样的人一起工作跟你做的是什么样的工作同样重要。  那时候的高盛还没有到达它的巅峰时期。它不是顶尖的承销商或并购顾问,与后来的高盛相去甚远。实际上,它的项目寥寥无几。我先是在纽约接受了一年的培训,然后被派到了一个所谓的投资银行服务部门:我们就是一帮无所不为的多面手,研究各个金融领域,负责客户关系管理。  那一年过后,温迪和我搬到了巴灵顿,买下了我父亲15英亩土地中的5英亩。然后我们各自向父母借了一笔钱,造了一栋我们到现在还称之为家的房子。那是一栋朴素的房子,位于一片林地的边缘,那片林子坐落在一个山头上,俯瞰着一片青草绿地。我用一台电锯开辟出了一条车道,建起了护墙,敲碎巨石盖起了我们的壁炉。颇有机械天分的温迪亲手安装了中央真空吸尘系统,还为孩子们建了一个大大的游乐场。  或许是因为我有点秃顶,看起来不像28岁那么年轻,高盛才早早地就开始派我去拜访客户。这是很少见的。在白宫与总统和内阁部长们共事的经历给了我直接与企业高管打交道的信心。高盛的中西部地区主管吉姆·戈特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告诉我,只要我保持耐心,永远把客户放在第一位,我迟早会出人头地。  他是对的,但说来容易做来难,我感到肩上的担子不轻。过去,只要做一个聪明和勤奋的人就足够了——成功自然会随之而来。但现在,我还不得不说服其他人信任我,而且每一个潜在客户都已经是别人的客户了。但我工作很卖力,赢得了一大批中西部的客户。可以说,每一个客户都是拼命争取来的。比如,当时还叫做联合食品公司(Consolidated Foods)的莎莉蛋糕(Sara Lee)公司本是摩根士丹利的一个老客户,但是我一次又一次地拜访他们,带去一个又一个的新点子,先通过许多小交易与他们建立关系。最终,我们做成了更大的买卖。在这个过程中,我与公司的CEO约翰·布赖恩(John Bryah)成了好朋友。他是一个不寻常的人,我欣赏他作为企业管理者的才能,也欣赏他的价值观:他在工作之余是个积极的慈善家。他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当高盛上市时,我说服他加入了我们的董事会。  与人建立关系有很多种方式。社交活动有帮助,但我喜欢的方式是展示自我。我那种直来直去的作风,客户们需要点时间才能适应。我希望人们感觉到他们每一次与我见面都能从我身上学到点什么。我会给客户们各种各样严格来讲与投资银行没有一点关系的建议:比如企业战略、海外竞争,甚至是管理人员的素质。当时正值敌意收购和杠杆收购大时代的开始,而我们在20世纪80年代给很多公司提过有关如何抵御敌意收购的建议。  办公室的繁忙可能导致家庭问题,那段时间,我的婚姻也亮起了红灯。我回到家中的时候已经筋疲力尽,没心思照管年幼的孩子们。由于没钱完成卧室装修,我们只好住在一间开放式阁楼上,孩子们就睡在旁边的屋子里。我有时候会把自己锁在厕所里,静静地看着《体育画报》(Spons Illustrated)来放松自己。温迪忍无可忍地向我摊牌:我必须尽到自己的责任,早点儿回家,给孩子们洗澡、讲故事,哄他们上床睡觉。  在戈特的支持下,我改变了工作方式:下午4点30分离开办公室,赶4点42分的火车,5点25分到家。吃过晚饭之后,我给孩子们读故事书。在我的“训练”下,孩子们已经习惯了我读一个睡前故事的那种闪电般的速度。有一次温迪走进来抱怨说:“慢一点念,要带着表情。”我只好听她的,但我刚一开口,两个孩子就大叫道:“不,不!按爸爸的方式念,不要按妈妈的方式。”孩子们睡着之后,我会拿起电话开始联系客户,而他们会说:“我的老天,你还在办公室里?”  每当我讲起这个有关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的故事,别人就会说:“保尔森,你这个混蛋,你使唤起别人来比高盛的任何人都要狠。”说的不错。但我一直对高盛的人说:“安排你的生活并不是你老板的责任。你花了这么多的时间规划你的工作和你的职业生涯,那么你也需要下同样大的工夫去管理你的私人生活。要学会说不。记住,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只知道埋头傻干的人不会获得成功。”  现在,阿曼达是芝加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的中西部总编。她和她的丈夫乔希有两个孩子。梅里特是棒球联盟波特兰海狸队和波特兰Timers橄榄球队的老板。他和妻子希瑟有一个女儿。  我慢慢地对管理产生了兴趣。当戈特被提升为高盛投资银行业务主管,他鼓励我接管了中西部地区。我加入了几个战略规划委员会,1990年,当约翰·温伯格(John Weinberg)从高盛cE0的位子上退下来,他的接班人史蒂夫·弗里德曼和鲍勃·鲁宾任命我与鲍勃·赫斯特(Bob Hurst)和迈克·欧弗罗克(Mike Ovellook)共同掌管投资银行业务。我还受命制订我们的私募股权投资业务的发展计划并监督这项业务。当我们决定开拓亚洲市场,纽约的同事们对我说:“芝加哥离亚洲的距离比纽约更近。你为什么不试试?”  我喜欢挑战。亚洲,特别是中国,近年来正在迈入不可思议的繁荣时期,而当年那个时候我们在亚洲大陆依然无所作为。我与中国高层领导人的首次会晤是在1992年,那一年,当时还在经营自己的公司、后来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董建华陪我会见了当时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我们谈到了经济改革,江泽民告诉我他一直在读有关美国经济的材料,他还列举了他知道的一些美国大公司,比如通用电气、波音和IBM等等。接下来,他直视着我的眼睛,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保尔森是美国建国以来最有中国情结的财长,自始至终对于中国拥有一份真挚而持久的友好感情。即使在这本关于金融危机的回忆录中,他都情不自禁地提到了他与中国的特殊关系,记述了与中国朋友的相互信任和密切合作。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联执主任 胡祖六  伴随着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我无法摆脱的是这样一些问题:这事如果发生在中国呢?可能发生在中国吗?中国将来要为自己的金融变局支付什么样的代价呢?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汪丁丁  无论是大萧条还是次贷危机,是犹存的高盛还是已逝的雷曼,是壮年传奇的格林斯潘,还是万年落寞的保尔森,其行其言对短暂的人生而言皆可资治或赏析,对于恒久的历史而言都成尘埃寂然无痕。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 钟伟  2008年从美国华尔街蔓延开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留给这个世纪的最重要的话题肯定不再是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以及金融的脆弱性,而是我们如何拯救即将坍塌的金融系统。这本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它涉及我们已有的信仰、教条、理论和制度,涉及政府与市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公平与正义以及法律和宪政。拯救危机行动中的主要人物、美国前财长保尔森的这部回忆录为我们披露了华盛顿高层以及他本人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进行的不为人知的辩论、妥协、决策和行动的内幕,让人大饱眼福。  ——经济学家、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张军  真实,生动,紧张,刺激。在世纪金融危机的高压下,位于权力中心的重量级玩家,权衡的是上级发出的指令、下级通报的形势、媒体转达的民情、以及自身的经验和直觉,市场信念和数学模型则无足轻重。  ——北京大学法与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薛兆丰


编辑推荐

  同名英文原版书火热销售中:On the Brink: Inside the Race to Stop the Collapse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峭壁边缘 PDF格式下载



“那是一个时代的结束。音乐很快就会停止。”
  
  事过境迁,美国前任财长汉克•保尔森回首金融危机尤自心有余悸,他在最新传记《峭壁边缘》中如此评点风雨飘摇中的华尔街:“在崩塌的保险公司巨头、奄奄一息的购物中心、濒临破产的银行和几乎破产的汽车公司之中,美国人民目睹着一个比一个软弱无力的机构,一个比一个步履蹒跚的机构。”
  
  诚然,在一个不受国会欢迎的、即将卸任的政府担任财长本属不易,岂料又加上如许凄风冷雨。不过,曾经拒绝财长职位的保尔森为了“有所作为”从华尔街来到华盛顿,金融危机的系列救援一举一动牵动世界神经,注定进入历史。
  
  烈火烹油多年的世界经济繁花不再,全球衰退钟声已经响起。几乎是在一瞬之间,旧日的舞会已经结束,过去的华尔街几乎沦陷。其实,早在音乐停止之前,时代已经不同了。世界金融系统前所未有地紧密连接,也因此无比脆弱;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等机构日渐重要,但是对场外交易的监管却一直缺位乏力;因此,当危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爆发蔓延时,昔日被奉为偶像的盎格鲁-美利坚式的资本主义便受到千夫所指。世界普遍将罪魁祸首归为美国,而这个阶段的美国财政部长,如同处于风暴的核心区域。
  
  面对危机,极端保守派往往认为这是经济周期的自然呈现,市场会自动出清调试,不断倒闭的金融机构正是这一过程的体现。不过,现实世界中经济运行与公共决策更为复杂,这一触底过程的漫长时间与痛苦成本并不是每个政府都能承受的,时间一长,所有人都会遭殃。
  况且加上金融机构近些年的彼此瓜葛,最终的结局必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正是认识到这点,保尔森的市场直觉与果断行事使得他采取更为果断的注资、接管等手段。来自华尔街的保尔森深知金融机构如果要死亡,速度将会非常之快,也会波及其他机构。以拯救正在死亡的贝尔斯登为例,“如果贝尔斯登的问题只是它自身的问题,我们或许已经任由它灭亡。但我们知道,贝尔斯登的失败将让其他有类似麻烦的金融机构的命运也画上问号。” 于是,他的角色就变得复杂起来:一方面需要促使唯一可能的买家摩根大通董事会同意收购贝尔斯登,同时必须保证美联储利益或者纳税人权益,并且还得兼顾市场对底线的不断试探,正是一系列类似决议使得这部救赎史更为跌宕争议。
  
  在一个市场经济体之下,政府采取的干预措施通常情况下都难以有道德立足之地——不管是自由市场的拥趸者还是民粹主义的信徒,都会极力反对政府过分介入的救助。作为自由市场的追随者,保尔森以及其同侪并不是不清楚自己的做法的危险性,这属于被迫利用自己不信任的东西来拯救他一直信奉的东西。事后梳理,保尔森坚持认为当时已经别无选择,只能“临急抱佛脚,边做边弥补缺漏。别的办法都需要把方方面面考虑清楚,远水解不了近渴。”——甚至,如果什么都不做,这场危机会演变成大街小巷和普通公民的灾难。
  
  历史面前,我们即使能够猜中开始,也无法预知结局,更多时候甚至连如何开始也无从感知。聪明敏锐如保尔森,虽然早早注意到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之类的不受管制的资本品种的迅速膨胀以及CDS这类不受管制的场外衍生品的指数级增长,但也没有预料危机将在房贷领域爆发,也没有能够挽救雷曼于暴风骤雨。
  
  通常而言,人类的叙述也难保证记忆没有自我移植,但从本书风格来看,倒是与保尔森不习惯玩政治、直来直去的“飓风汉克”方式颇为一致,他一直坚持让别人称呼他为汉克、回电话速度超快、尤其喜欢面对面交流、偶尔在会议上情不自禁喧宾夺主。从不少细节来判断,本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值得信赖,遗憾之处或许在于关键细节有待完善。其中,也有不少出乎大众意料的花絮八卦。
  
  对于金融危机自诩独善其身的国人来说,保尔森的新书的意义不仅仅有关于中国的大篇幅亲切描述,最重要或许在于个中滋味的幽微迥异,算是对外界对理念与事实的无数质疑猜测有所交代。据说,保尔森离开财政部后,问到最多的基本问题是:经历危机是什么感觉?从中获得哪些教训能帮助我们今后避免类似的灾难发生?前者明显可以回忆录找到答案,后者则更为隐晦。事实上,整个金融危机台前幕后仍旧是一部利益博弈图谱,自信坚定如保尔森自许拯救美国人民与世界经济,也不得不面临政治的考虑,从党派的斗争到国会的否定与立法的约束都无法回避,甚至直到雷曼倒闭之后,财政部才获得国会准许往金融机构注入资金,甚至他抱怨直到今天,美国政府或监管者仍然没有足够的力量拯救一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免于破产。
  
  换个角度来看,这也许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性之一。即使保尔森看似如此理解市场与经济,但是他是否可以完全相信,毕竟个人无法保证永远正确;如果一个中国救市版本将会如何演绎?也许正如他在书中所言,资本主义在美国发展的历史一直寻求在追求利益的市场力量和出于共同利益对这些力量进行驾驭和规范的必要法律法规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这本来就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修复的过程。
  
  今天,金融危机看似已经被媒体置换为后危机时代,但金融系统的监管与政府对危机的应对仍旧面临缺失。也许正如保尔森所言,我们只有经历一场危机,才能完成一些艰巨的任务,危机的启示如上,革命显然仍旧未完成。


亨利保尔森曾经是华尔街最有权势的人,后来成为华盛顿最耀眼的人物---因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我对金融非常感兴趣,业余的阅读时间基本上都奉献给了经济金融。2007年开始的金融危机,虽然我远在中国,却也非常的关心,不仅每天仔细阅读来自全球的新闻,同时还购买了不少专业书籍来了解这场史无前例的金融大崩溃。

无知造就无畏,知识让人谦卑。亨利保尔森在华尔街浸淫30多年,已经是高手中的高手了,但是,当他面对这场突如其来如狂风暴雨般的金融危机的时候,他也有恐惧,他也会颤栗,他也有束手无策的时刻,他也会向上帝祈祷。

我这般在太平洋对岸观望的人,记得那时候也曾对美国财政部的某些措施大肆批评,甚至嘲笑美国财政部竟然出这么一个昏招--比如收购有毒资产,以拯救美国金融公司。然而,通宵达旦地通读了保尔森的书--《峭壁边缘》之后,我不得不说,他与他的团队,还有布什总统,以及当时的美国政治经济精英们确实尽量他们的最大力量与智慧来挽救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鉴于美国政治经济的局限性,他们不可能做出哪些不符合美国人民价值观以及法律条款的事情。这样的局限性在非民主国家当然不存在,然而,我更欣赏这些美国精英们在框架之内所做到的创造性的事情。如果没有他们的智慧,也许今天我们都还活在金融灾难之中。

我也经历过不少残酷的危机,非常理解保尔森在这个艰难时刻不得不做出的那许多违背信条的决定。然而,成功从来不是因循守旧的人能够创造的。历史属于那些直面现实,不拘一格解决问题的人们。布什及保尔森就是这样的历史人物---如果保尔森的叙述可信的话。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让人肃然起敬的一面。即使全世界人民对他嘲讽无加,即使大多数美国人厌恶他到极致,然而,他直到最后一天也没有背叛美国人民,他在经济危机之中所做出的一个个决策,都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他对保尔森及其团队的坚定支持,是保尔森战胜危机,挽救美国经济的重要力量。没有布什总统高瞻远瞩,抛弃党派之争的决策与支持,美国经济很可能就倒下了,那时候,留给奥巴马的恐怕是一个更加恐怖的未来。

尤其这句话,让我触动至深:他对我说:“你应该迎接这场挑战,汉克。幸好危机发生在这个时候。想想看,如果发生在新一任政府刚就职,内阁才开始学习协调配合的时候,该怎么应付啊?”
这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情怀?如果布什真如大家所想的那么笨蛋,无知,自私,他怎么会用如此的话语鼓励自己的得力干将?

保尔森心甘情愿为布什效力,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夜以继日地为拯救美国经济拼搏,没有一个明智而可信赖的老板在后面支持是不可能的。纵观全书,我看不到保尔森对布什哪怕半句抱怨或者嘲笑,恰恰相反,他的字里行间都表达着对布什总统的最高敬意!这让人诧异,特别是绝大多数人都在嘲笑布什总统的环境下。

这不仅让我非常期待布什总统的回忆录。我真心期待走进他的内心世界,随他一起回顾曾经走过的风风雨雨。

保尔森是中国的朋友,他是自由市场的倡导者,他对人真诚,做事刚直不阿,他为人高尚。经得起他称赞的人,一定是更加了不起的人物。我深有此感!


在一场百年级别的系统性危机面前,保尔森自认在他的权限内,他做了应该做的。金融危机不断演进,危机的应对也如是,在难以想象的压力和动荡之中,他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工作……一如书名所示,保尔森们一度站在峭壁边缘,但至少还算幸运,全球经济金融体系并没有坠入深渊。 历史终究还是历史学家来写的,保尔森认为,很难因为避免了没有发生的灾难而受到褒奖,但他相信其在金融危机期间的主要决策都是正确的(尽管不少人也认为他其实犯了不少错误)。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应对危机,保尔森在书中直言,要让中国参与进来,他说考虑到中国持有巨额的美国国债,这一点至关重要。 全球金融体系中,中国的角色正从外围往中心前进,如何更好地理解危机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更好地防范和应对危机,都是中国在这一推进过程所需面对的,《峭壁边缘》则最大程度上还原了危机现场,不失为一本颇具参考价值的“危机教材”。


这本书是亨利·保尔森的自传,翻译版有所修饰,尽管如此,这本书中披露的一些细节仍然令人感到惊心动魄,如《峭壁边缘》第141页写道:我在北京听到的消息却令我自己绝难安心:俄罗斯官员已经与中国进行了顶层会晤,提议两个国家共同卖出大量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债券,迫使美国政府动用应急权力而对两家公司提供支持。中国人已经拒绝了这一居心叵测的计划,但这一消息令人寝食难安——大量抛售可能导致人们对这两家公司突然丧失信心,对资本市场造成冲击。我一直等到回到美国后才将这一消息通知总统……
“我们曾濒临崩溃边缘,但是没有倒下。”保尔森如是说。
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了俄罗斯停止对华高端武器出口而大力扶持印度的另一个深层次原因(俄罗斯及时、果断地抛掉了所持有的美国次级债券,规避了后来的风险),也明白了中国近期继续增持美国两房债券的又一个原因——内奸!


迥异于平铺直叙的回忆录,保尔森将绝大部分篇幅集中在次贷危机期间任职美国财长的经历,读者得以换位风暴中心高层领导的角度重新审视这场堪比1929年大萧条的金融灾难。如今,当年与保尔森并肩作战的伯南克和盖特纳祭起量化宽松意图复苏美国经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遭遇通胀,欧债危机显现,西亚北非政局动荡,我们更需透过这些有内在联系的现状反思历史带给我们的教训。


本书由保尔森撰写.描述他在担任美国财长时,针对08年金融危机美国及全球发生的重大问题,进行一系列"斗争",是从正面的角度来解说美联储,纽约联储和财政部.
如想从反面角度来理解的读者,可参阅其它书籍


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在本书中详细披露了,美国政府是如何努力地挽救这场危机,其过程惊心动魄。这是研究2008金融海啸的第一手最权威的资料,值得拜读和收藏!


没救雷曼,把保尔森推到了峭壁边缘,救了雷曼多好的事情。


保尔森回忆录,让我们感受到了金融危机前美国政府内部的紧张氛围和高级官员的负责敬业精神,也为读者了解美国政治经济运行实况提供了一份很好的参考资料。不错的一本书。


刚拿起来读就放不下手了..保尔森是直率坦诚的人,他的回忆再现了金融危机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内幕..如果没有保尔森他们做的那些事,今天的全球金融和经济又会是怎样呢?

好书,值得一读.


回想当年的情况,真的是在“峭壁边缘”,不知道保尔森这个临危攀岩者是怎么连滚带爬闯过去的。。。。。。


这本书是我看到过有关金融危机最好的书,紧张刺激又令人思考,保尔森的回忆让我们认识了处在最上层和最前沿战士在处理危机时的冷静和智慧。。


保尔森的牛逼之处是他还在高盛公司工作过,而且是职位最高的,运用之前的那一套理论,他还果真拯救了全球金融


保尔森的言语之中可能带有很多吹嘘的成分,但是他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理解这次金融危机,值得一读


一直没买,今天做活动一起买,从保尔森的立场介绍了金融海啸的过程。


峭壁边缘:拯救世界金融之路,这本书真不错,好好揣摩


且听保尔森娓娓道来,那一场影响世界的危机。。


保尔森的决策不能说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他也是在他的经济政治理念下做的选择,并且忠于职责,不管结果如何,他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


保尔森果然是华尔街之王,但在书中他的唯我独尊的霸气和手段都太不明显了


亨利鲍尔森在将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前后后讲的条理十分清楚,让局外人也能理解这种金融系统的风险。其实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汉克对他的妻子温迪的感情,无论金融界的暴风骤雨猛烈,汉克总能尊重温迪并承担起一个丈夫的责任,并总能从温迪的话语中找到作战的勇气,这种爱情展现出美国金融大亨温情的形象,让我对他们的印象有了改观。


很好的一本书,美财长的回忆录,不得不钦佩于鲍尔森、盖特纳、伯南克在经济危机中的表现,即使有很多偏颇之处,也不见得他们的工作真正的挽救了美国经济,但那种努力和协调紧张的工作状态油然于纸上,很精彩。
对于中国读者的意义可能在于了解美国整个经济体系,以及很多微妙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对于普通投资者、专业机构人员都会有帮助,至少我看到美国与欧洲的关系在经济这个层面上是很不和谐的,似乎与现在正在爆发的欧债危机有异曲同工之处。


一口气看完了,一个感觉,震撼,其实我本人最不喜欢美国政府以及美国政府的官员,何止不喜欢,简直就是厌恶。但是看完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我的这个看法很可笑,美国政府,上至总统,下至议员,无一不是为了纳税人的利益。在书中我看到了毛主席说的那句话,“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当次贷发生后,美国政府投入3600亿美元用于民生,这次的宽松货币政策,6000亿用于民生,美国国内的商品价格比危机之前还要低),生在这个国家的人民是幸运的。反观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政府超发货币带来的百姓财富的严重缩水,高的离谱,老百姓无法承受的给中国争来排名世界第二的GDP的房地产。(清末,中国GDP世界第一,靠的是茶叶,丝绸,瓷器,以至于,后来发生的大家都知道的。。。。。),靠房地产拉高的GDP和晚清的世界第一是一样的,不能转化为国防能力的,它就是个P。
唉!连美帝国主义都能做到的,何况是我们这个让我从小就无比自豪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天天把人民的公仆挂在嘴上的公仆们,为了百姓的福祉,做点公仆该做的事吧!别成天的,今天买美国国债,明天买希腊国债,(国内的老百姓都快过不下去了,还装啥富啊!)你有能耐也发点国债卖给美国人,卖给日本人,至少别收刮老百姓啊。唉,不说了,说了生气。一扯还扯跑题了。哈哈!


本书是美国金融海啸的第一手记录。作为美国财政部长,一位对自由市场制度深信不疑的财经俊杰,如何在危机时刻竭力运用国家力量来力挽狂澜。本书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思考国家与市场的关系。


内容讲解美国财长在金融危机时刻做出的付出和很多重大决定!书中很多案例,是全球市场借鉴的经典教材!


美国前财长的回忆录!非常不错!了解了解美国的金融!


本回忆录在现了金融危机的爆发的原因,发展过程以及美国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值得一看


值得一看。了解2008年发生的美国金融危机。比照2014年的中国信托危机。


非常详细的介绍了美国金融危机过程及美国白宫为拯救危机所做出的行动。


这是和《大而不倒》一样优秀的书,这是对本书的恭维,也是对《大而不倒》的恭维。2008年的那场大事,赶上这么两本书来记录和解读,对读者而言真是好福分!

我是先看了《大而不倒》,所以本书犹如前者的僚机,相得益彰,时间段上本书比《大而不倒》前后更拉长一些,并用美国财政部的视角做了非常好的印证和补充。同时因为本书更偏于个人叙述,感情更为丰富,情节更为饱满。对于还未看这两本书的读者,我倒也给不出次序的建议,反正都别错过就是。呵呵!

我对大洋彼岸的观点,不恰当地类比,犹如《兄弟连》(特别是同名书籍详细提到)中描述的美国人对德国人的那种观点。非常警惕,客观上必然会有敌对,但绝不贬低,充分重视对方为值得尊敬的对手。

不少人看美国的这次大危机,犹如有人曾和我解读的“为什么女人爱八卦,为什么明星被八卦”:因为弱势人群需要把偶像拉下神坛,以获得安全感和舒适感。我倒希望视美国和她的大错误为伟大的试错。你必须承认,美国就是在扮演这个世界功利领域的领头羊,率先创新,率先成功,同时也率先犯最可怕的错误。

我在阅读这两本书时,也把很多注意力放在传说中的美国的天下第一的纠错能力。怎么说呢,还是有收获的。


金融危机的一幕幕重新在眼前拂过,了解到一些内幕,也不得不羡慕美国人的智慧。


初读此书时就被其中很多不为世人所知的事实震惊了,而读罢,更是难以安心。实在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虽然语言很平实无华,但是记录的事实却精彩之极,让你能够深刻地体会到经济崩溃边缘所有人的心态,也真的极为赞赏美国政治民主和法制程度之高。


这是一段风起云涌的历史,政治经济,一场次贷危机形式出现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也许我们已经有些淡忘,但是他对全球经济体是个很大冲击,而且带给我们很多的反思,让我们跟着亲历其中的作者走进这场风暴的漩涡。


金融危机完全是美国造成的,美国政府不但不承认,反而成了救世主。


可以了解金融海啸时美国政府的背后意图


日记的形式来写,内容虽然肯定有部分是绝密没有展现,但是对于这种金融危机背后的发展与变迁,仍然让人惊心动魄。。。好书,翻译的也很不错。。


介绍金融的大部头书,深入了解世界金融的一部必看的书籍,喜欢。


鲍尔森站在危机处理者的角度,详细描述了风暴突起的日日夜夜,反映了美国的国家经济利益的根本是不能动摇的。中国金融界及政界应好好学习这种专业和勤勉,才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不被吃掉。


金融体制的拯救全在于个别人的手中,不在核心圈子是难以体会得到,但是价格和流动性反映一切。从困难拯救其间的生活轨迹可以了解到救世主的风采。


金融危机只有从当事人那里才能知道真相


从当时美国财政部长的视角,还审视当时的危机,就有不同的感受。


好書,揭開2008年金融海嘯美國財長的拯救內幕,非常超值!


为了让救助资金发挥最大作用,Paulson放弃了救助流动性的做法,转而对困难公司进行资本注入。这意味着许多大型集团被国有化:花旗集团36%的股权、通用汽车60%的股权归联邦政府所有,AIG80%的股权抵押给政府换取贷款和资本金。。。尽管是自由市场的坚定拥护者,Paulson却成为了美国史上最大的政府买方代表人。虽然这并非他本意。


书的内容写得通俗,不过,我金融方面的知识很有限呵呵,稍有吃力,不过确实是一本好书,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作者的人格魅力我很喜欢,呵呵


不愧为畅销书!写出2008年的金融史


一直对金融方面的知识很有兴趣,这本书刚好。


激荡的金融风暴


金融爱好者应该读读


亨利鲍尔森是美国投资界名人,他的作品引人入胜,强烈推荐。


我想大家网购除了看中商品之外,更看重的是一个网站的服务以及物流的快慢吧?在当当网每次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服务是让人如此舒心,列举几点,1:物品延迟会有温馨短信提醒;2:很人性化的货到付款,虽然其他网店也有但每次付款工作人员都很会考虑客户的感受,这点很让人感动。3:物流的工作人员非常付责任,没次来电话都非常的有礼貌并询问送货时间,这点是很多网店远远做不到的。4:让我印象更为深刻的是成长卡片的寄送以及朴实无华的话语让我感受到了你们的真诚,被你们感动到了。其实,今天本来不想发这个评论的,就冲着工作人员冒雨给我送书我也得说几句,真的很感谢!!


可惜没人敢于在他活着的时候,与世人赤裸相见,自传也把回忆录也罢,故事而已。要求真相。还得结合本书继续探究。不过,本书到底是第二手资料,颇有史料价值。


是美国刚刚爆发次贷以后,政界金融界等各方反应的真实写照


了解美国历史的细节


可以了解当时的情况和美国政治


可惜这样的人才都是在美国。


很好,写的不为人知的决策过程以及经济背景,对了解经济和政策的相互作用、政府和企业的博弈都有很大帮助


对了解那段历史有益,就是外文书进来翻译时会有所修改或删减,大家知道原因的,少了点关于中国的故事。


回顾那段惊天动地的历史,至今心有余悸。对中国来说,它意味着什么?拭目以待。


感受到作者本人精人记忆力和处理危局的能力,远比我们想象的华尔街和华盛顿来得精彩。


在看之前,总是觉得看起来很乏味~但是看完之后就明白了。就像以前人家说的电影,看了一半的时候觉得不好看、觉得没意思,但是恰恰是后半部分让人回味!


拯救之路!


这本书,据说不错,我想从书中了解一些有益的资料


真实的回顾和感受。


了解那段过程也是个有意思的事


很多事情之前只是听说 看完这本书有了进一步了解


看到过程中,紧张的让人有些透不过气


还可以,还没深度看,只是大致浏览一下,时寒冰撰文推荐的,仅当了解吧,对待书中的某些真实性有待进一步考证


听说里面有讲内奸的,想了解一下。


大官写的书就是不一样,实在是牛。披露了金融业很多内幕,让人触目惊心,久久不能平静。


很不错的一本书,生动描写了当时发生的事情。


购买此书是为了查找其中的一些数据,经确认,TG确实买了一堆美债。


这本书很值得读,希望有兴趣的人看一看。


很喜欢的书,粗犷中带有细腻


这书不错,了解悲催的天朝


如果能有这样的智慧,岂止是一个USA


原来政治都是那一圈人


内容如何尚不知


数的内容看了一部分,后来忙着毕业忙着其他的事儿没时间看,以后有时间再好好品味,只不过书的纸质很好……


看了这个之后,对比自己国家,只能一声叹息!


书质量很好!以后还会继续关注的


很好。了解的东西挺多的


买了是为了了解,了解一段历史。


太赞了,书很好,包装业不错,是我想要的,推荐!


喜欢这本书,看书名就有济世之感。质量不错。


书还不错,就是礼品太虚,我们需要实实在在的**。当当的礼品我从来没兑换过,不实用。当当的礼品是个幌子。


第一次网上购物.很愉快.我对图书质量的要求灰常高.盗版根本看不进去.这本书很满意.不错不错.好评!以后会常来...好评啊!!!!!


非常精彩,值得阅读。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很好 我很喜欢~


老公很喜欢,值得推荐的一本好书。


找了很久,一直想买这本书。


书早已收到。正在研读中


早就想买,一直买不上。在当当看到很激动啊!


是买给老婆看的,她说不错。


高智商的高官,需要细读


替同事买的 她觉得很需要。


正在白读中,挺不错的一本书


多借鉴人家的思维,处理我们自己的问题


质量不错,物流给力,就是书边角有点褶皱,应该是物流的原因


不过这书没有点基础很难看懂


每天读些书,进步自己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