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张亚勤

刘世英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

刘世英  

页数:

249  

字数:

222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见到亚勤的人,首先会被他的温厚随和所吸引。随着跟亚勤的交往不断深入,对他越来越了解,我的脑海中常常会浮现出老子那句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  管理着微软公司在美国之外最大的基础研究、技术孵化、产品研发及产业合作的研发基地,也是跨国公司在华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研发机构,拥有3000多名“聪明人”的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张亚勤并不像我所见到的很多成功企业家那样日程排得满满当当的。相反,他的工作和生活都安排得有条不紊,胜似闲庭信步。  他是如何做到的?或许很多人都会说:因为他是天生智力超常的聪明人呗!  是的,张亚勤从小就表现出来超乎常人的聪明,创造了12岁上大学的奇迹,是当之无愧的“神童”。之后,他20岁赴美留学,23岁以乔治·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系唯一的满分博士论文毕业,31岁成为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百年来最年轻的院士,38岁成为微软全球副总裁……  克林顿在给张亚勤“2005年度美国华裔工程师奖”的贺信中称赞他“是一个灵感的启示”。李开复评价张亚勤说:“他是个绝对的技术天才,而且他过目不忘,在计算机界我们做的算是很成功了,但是唯有他能把小时候学的物理和数学什么的还记得非常清楚。”像人们已经习惯叫他“神童”一样,在众人印象里,张亚勤依旧是高智商的代表。似乎一切成就的取得,都可以归结到张亚勤的“天分”。然而,历史上聪明人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现实生活中职场、商场中起起落落的故事从不鲜见。很多有着聪明的头脑和敏锐的商业嗅觉的人却往往不是最终的成功者。对于聪明与成功的关系,张亚勤似乎更有发言权,我想起他一直强调的一句话,“聪明不聪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去利用这一点。”是的,成功就是将个人的潜能发挥到极致。前国务委员宋健曾在参观过微软中国研究院和微软总部后,亲笔写信赞扬张亚勤和微软中国研究院取得的成就,他写了这样一句话:“只有高的IQ没大用处。更重要的是一个开放的、能接触世界前沿的、有良好的工作环境、有杰出领导者的团队,人的才能才可以发挥出来。否则,囿于墙里院内,大智只能变小慧。”我们得到共同的结论:聪明只是一种潜能,关键是看如何利用。  本书写作期间,我与抱病在家的著名财经作家凌志军先生有过几次讨论。听说我要写张亚勤,凌志军警告说“写亚勤我觉得很难写,我感觉他甚至比开复还难写”,“这些人一个比一个聪明,但是聪明和聪明还是不一样,还是有区别。亚勤这个人是有大智慧,别人做的话可能也能做到他这种程度,但是要费九牛二虎之力,他却很自然地就做成了,像喝茶一样平平常常,事情就成了,他不认为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就是亚勤。”凌志军总结他对真正成功者的看法时说,“一个人能走多远最终不是取决于做事的能力,而是取决于做人的能力。”他感叹“现在的社会风气,现在的读物,现在的写作者,恰恰主流不是这个,主流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打败别人,怎么往上爬。你看现在的小说都是告诉人家职场怎么竞争,怎么赢,有意无意就是这个。亚勤就不在乎这个东西,他不在乎要赢谁,不在乎是否要打败别人。”凌志军认为本书的写作非常有意义:“把亚勤这些东西写出来的话,我觉得不仅仅是对那些渴望成功的人,对已经成功的人也都是有启发的。”  张亚勤的大智慧主要表现在以下诸多方面:  第一,平常心,心态平和,能在喧哗中保持理智和冷静。  在跟张亚勤的交流中,我能够处处感觉到他的良好心态,这种心态其实也就是他一直强调的:人要有和谐的心。这种和谐,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事之间的和谐。  张亚勤有一颗平常心。他说“做自己,做喜欢做的事,做简单的人。”他为人低调,不喜欢张扬和个人炒作。跟随他多年的前公关部经理尚笑莉说:“在国内媒体热烈炒作他的神童经历时,我作为当时媒体负责人曾无数次替他回绝了以此为主题的媒体采访。”  在我们对张亚勤的采访中,我有个很大的感触就是,他从来不会对故事浓墨重彩或添油加醋,有的只是轻描淡写或有所保留。比如他说,“我从来不是一个勤奋的人,但碰到问题想要解决的时候,能发狠心,集中一段时间不受任何打扰去攻关。”确实,张亚勤不是个爱打疲劳战的人,但他所说的“发狠心”,绝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熬上几个通宵,他可以为一个问题持续熬上几个月甚至一年,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智者乐水。水是最柔韧的物质,温润却带有势不可挡的迫人力量,张亚勤给人最大的感触就是平和。像很多技术出身的研究型人才一样,在公众场合,置身人群中的张亚勤多数时候是个面带笑容不甚多言的倾听者。  第二,包容心,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在采访中,几乎所有了解张亚勤的朋友和同事都不约而同地对我们说了这样一句话:“亚勤对大家都特别好。”他人很好,笑起来很可爱,总是给人一见如故的感觉。几乎所有见过他的人都说,第一次见他就觉得他亲和力很强。从这些评价中,我们似乎可以窥见张亚勤何以为智的端倪。这个微软上下甚至清洁工阿姨都以“亚勤”亲切称呼的一把手,这位接受采访时不忘适时给记者的茶杯续水的温厚主人,既没有人们印象里外企高层管理人员的精明外露,也没有某些传说中的科学家的怪僻和桀骜不驯。  管理着研究院那么多“聪明人”,张亚勤有自己的方式:给大家自由的空间,因为每个人的定位是不一样的,要赋予他更多的责任。管理者要有胸怀,包容不同的工作方式,往往一些很聪明的人的性格会比较特别一点,管理者必须有一种包容的心态去帮助他们。学者们的个性不同,要赋予他们不同的环境,创造不同的思维空间。这就是张亚勤典型的管理方式。  当张亚勤坐在对面,面带微笑地倾听你说话时,你会想到“海纳百川”这个词。他能够以包容的心与周围的人,不管是上司还是下属,都相处得很好。他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业,专注地做下去,并且成绩卓著。他身边同事都说,作为研究院的负责人,亚勤很少会被眼前的一些看似复杂难解的问题所困扰。他很讲求主旋律和大方向。他更关注涉及研究院架构、人才管理及科研方向这些领域的一些战略性问题。一旦方向明确,具体问题到他那里都是可以解决的。  第三,大爱之心,看淡名利。  从他讲述的他和母亲的故事中,你会明白他为何会毅然决然回国,张亚勤始终记得小时候他母亲对他说过的一句话—“要为国家多做好事,不要忘记你是中国人。”在他讲述的华裔“百人会”、“胡主席访问微软”、“奥运故事”中,我看到了他作为中国人的那份自豪和骄傲。在亚勤的一篇文章中说到,汶川地震发生时,他正在飞往西雅图的飞机上,下飞机后收到七八十条手机短信,让他的心一下子揪紧,马上冲到候机室看电视报道—听到这里,我眼眶不禁一热,他的心一直是和祖国的父老乡亲联系在一起的。为了尽一份力量,他指挥技术团队开发了震后寻人网,推出四川地震形势地图,维护捐款平台。此外,他后来还特意借出差的机会,徒步重走了汶川路。  由于工作关系,张亚勤每年都有数十次空中飞行,但回忆起2006年去往美国途中的一次历险,张亚勤至今记忆犹新:飞机发动机突然着火,机舱内乱成一团,吵闹声惊醒了坐在上层看书的张亚勤,他才发现机舱里浓烟滚滚。飞机迫降在日本冲绳岛。这是一个军用机场,没有任何民航设施,张亚勤和乘客们露天待了一宿。这一夜,张亚勤仰望星空,想了很多,突然有种大彻大悟的感觉。他感到还有很多事情在等着自己去做,而名利只不过是天上的浮云。绝大部分经历车祸的人都不敢再开车,经历飞机事故的人也很难踏进机舱,但张亚勤再次证明了他的与众不同:他不仅是个智商超群的人,更是个情商过人的人。如今这个大忙人每月的飞行更加频繁了,他有一种更加珍惜时间的紧迫感,而他出入飞机机舱的步伐却依然从容淡定。  如今,张亚勤是十几所国内著名大学的兼职教授,还是同济大学等学校的校董,是很多省市的政府高级顾问。他经常到大学里去兼职讲课,并且鼓励研究院的研究员们到学校里面去兼职,但他从来不收取费用,甚至往返差旅费都自己出。研发集团与国内的研究机构的合作,他不要知识产权,并且规定研发集团的人员不参加国内的院士评选竞争……  虽然身在外企微软,但是张亚勤一直努力致力于一件事—将“微软中国”打造成“中国微软”。作为全球最大的软件提供商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以及微软在华研发业务的负责人,张亚勤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软件业的发展。据统计,微软在中国每赚1块钱,它在中国国内的合作伙伴就会赚16块钱。而且张亚勤利用微软这个平台,对推动中国的软件外包业务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让我们备受感动的另一件事情是,张亚勤对中国教育,尤其是IT教育的关心和投入。他通过微软这个平台投入大量资金,与国家教育部联合推动了旨在捐资助学并帮助培养大批IT人才的“长城计划”、“携手助学”以及与十多所高校开展“联合试验室”。他所带领的研发集团也是国内专家学者接触世界顶尖科技的平台,通过“青年学者”、“访问学者”等计划,国内很多青年专家都有机会到微软作访问研究。张亚勤无论是对中国良好科研氛围的培养,还是对国内科研实力的提升,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身在微软,服务中国”,这是张亚勤最初为微软中国提出来的理念,之后,我们看到的是微软在中国从“微软中国”到“中国微软”的改变。  从聪明到智慧只有一步之遥,世间多见的是小聪明,缺乏的是大清醒。聪明是一种能力,而智慧是一种境界。  “让中国‘智’造,‘慧’及全球”,这是张亚勤一直以来的梦想。如今,已有100多项出自中国的技术成果被转移到微软核心产品中,如TTS语音合成系统、OfficeSystem2007中的Outlook移动服务等。张亚勤说“在移动通信、互联网服务、数字娱乐、面向新兴市场的技术产品服务等领域,我们有潜力在微软做一个领导者的角色。”  中国智慧,辉映世界!张亚勤的愿景是希望在中国创造出能够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新技术、新发明,“能做几件真正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的事情”。张亚勤对中国的科技发展充满了信心,他坚定地告诉大家:“有一天,中国也可以在世界科技奥运会中勇夺冠军,成为世界科技进步的领导者。”这是张亚勤所要努力的未来,我们都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在本书采写过程中,我很荣幸与亚勤和他的家人多次交流,同时也很高兴有机缘跟张宏江、李开复、李世鹏、陈宏刚、尚笑莉、陈蕾、商容、张高、何恒颖、黄勇、岳阳、夏颖奇、张景安、凌志军等亚勤的同事、朋友交流,感谢他们接受我的采访,感谢他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正是通过向他们反复地求证,他们动情的叙述和描绘,让一个亲切、温厚、睿智的亚勤,一个很普通却又很不简单的亚勤的形象渐渐清晰。相信亲爱的读者在展读本书时,不仅会看到一个了不起的世界级顶级科学家,一个高明的管理者,还应该会收获启示、感悟、思考以及更多。  本书能够顺利完成和出版,我还要感谢我的老师、北大国际的胡大源院长,感谢学长杨炜长、学妹林木,感谢北京广天响石的同事彭征明、朱仰晴、刘洪飞、李良忠、肖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感谢中信出版社编辑的辛勤劳动,感谢我的家人的默默付出……感谢所有支持我的亲人和朋友们!由于个人水平和时间的关系,本书难免还会有很多缺陷和不足,敬请读者不吝指教。

内容概要

有人说,他是“全世界的财富”。  3岁识字,5岁读书,9岁小学毕业,12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为1978年入学的全国最年轻的大学生,23岁获得乔治•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31岁成为IEEE(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百年历史上最年轻的院士,33岁回国跟李开复一起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34岁执掌微软亚洲研究院,38岁晋升微软全球副总裁,成为比尔•盖茨智囊团的核心成员……  在企业家里,他是科学家——他拥有60多项专利,并发表了500多篇学术论文和专著,被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称做“一个灵感的启示”;  在科学家里,他是企业家——他将一个不到10人的微软中国研究院,发展成为拥有3000个聪明头脑的微软亚太研发集团,被比尔•盖茨视为“微软的宝贝”;  他是——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亚勤。  本书试图走近张亚勤快慢相谐、动静相宜的世界,走近他“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心,寻找成长成功的中国路径和智慧。

作者简介

刘世英,广天响石企划机构董事长。财经畅销图书出版策划人,财经传记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MBA。曾任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节目图书总策划、《亚洲资本》杂志副总编,长期致力于财经人物和企业案例研究,著有《谁认识马云》、《分众的蓝海》、《汇源内幕》等传记作品。

书籍目录

柳传志序 凌志军序 作者序引子  第一章 少年多磨砺 少年天才   严母教子   阿Q精神胜利法   12 岁的大学生   天外有天  第二章 探索未来世界 最丑的电子线路板   “大老板”和“二老板”   恋爱—5 分钟决定一生   留学美国—一个全新的世界   “你现在就可以博士毕业了”   抢项目——与美国专家角力   拒绝麻省理工和普林斯顿   第一次“当官”——学校的中国留学生会主席   满分论文  第三章 从科学家到管理者 “你能不能慢点呢?”   从华盛顿到波士顿   亚勤的玩具   真正的高手   遭遇韦尔奇—艰难转型   跑市场—形形色色的国际买家   桑纳福最年轻的多媒体研究院主任   IEEE 百年史上最年轻的院士   克林顿的贺信  第四章 回国创业 盖茨、中国和创业   向着祖国的方向   “你会被边缘化的”   迟到的首席科学家   为亚勤而来   3米长的大白板   “He is from China !”   盖茨考评   接管研究院   五五军规   异地会议   升级亚洲研究院   成立亚洲工程院  第五章 登顶之舞 钓鱼台里的游说   烫手山芋—征战雷德蒙   Magneto 先生   回国救火—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成立微软中国研发集团   代理首席执行官:坐上“不好坐的交椅”  第六章 中国智造,慧及全球 “我们的大楼封顶啦!”   升级微软亚太研发集团   人才磁场   黄金阶段—微软中国“三级跳”   植根中国   ……第七章 朋友相知第八章 性情人生附录一 《放飞的爱》—张亚勤  附录二 张亚勤作答普鲁斯特问卷  

章节摘录

  “He is from China!”  研究人员招聘到了,研究方向也确定了。当时研究院定有两个大的方向-智能人机界面和下一代多媒体技术,另外,张亚勤还将继续在数据压缩、视频、高清晰度电视和互联网等领域作研究。研究院的工作很快就步入了正轨。  在美国的时候,张亚勤全面负责桑纳福研究院多媒体组的工作,所有决定几乎都由他来做,他是绝对主角。现在,作为微软中国研究院的首席科学家,他变成了一个配角,职责是协助李开复制定并不断修正微软中国研究院的研究方向和选题,健全研究院的组织机构,并在研究小组之间进行协调。  张亚勤时刻没有忘记他在美国时的老板对他说过的话,“你回去,有可能成功,也很有可能被边缘化。”张亚勤当时随口回答了一句:“我还年轻,才30 来岁,可以去试试,不成我再回来。”不过张亚勤从没有打算“做不成了就回去”,那不是他的风格。对于他来说,既然选择了,就没有退路。  创立之初,对于研究院的人来说,这个新生的机构必须拿出点儿什么东西证明自己在世界科研版图上的存在,才可能谈下一步的事。那时候,张亚勤的家人都还没有回国,他真正成了一个“公司人”:白天面试、定方向、讨论课题,晚上和大家一起吃饭,然后接着关在办公室里搞自己的课题,神经实在绷得紧了就去打保龄球。每天晚上都差不多11 点钟才离开办公室。周末偶尔会稍微休息一下。也就是在那段住香格里拉酒店公寓的时间里,张亚勤系统地复读了很多武侠小说。就这样,一周七天都沉浸在激情里:“完全就像搞一家新公司一样。一心想着一定要做出成绩,让大家看到我们在中国会比在美国更成功。”   1999 年5 月,盖茨派微软首席技术官克雷格· 蒙迪来北京考察微软中国研究院的进展情况。这是克雷格· 蒙迪第一次来中国。张亚勤跟这位CTO是老相识,两人在竞争美国高清电视标准时就是对手。张亚勤评价这位曾经的对手“相当厉害”。正所谓“不打不相识”,现在成了同事,聊得更投机了。  克雷格· 蒙迪此行是为考察而来,给这些新员工打打气。当然他最想看到这个新团队在这几个月里做出了什么新成果。在研究院里里外外转了一圈后,克雷格· 蒙迪大开眼界,回到总部,他这样向比尔· 盖茨汇报:“中国研究院的那些人真是厉害,没想到在中国的这个平台,居然吸引了这么一批优秀的人才。”  总部的肯定让研究员们信心大增。但张亚勤他们很清楚,真正立足的资本不是鼓励,而是战果。研究院上下全力以赴,几个月之后就有了成效。1999 年11 月5 日,微软中国研究院在北京庆祝成立一周年。在短短一年中,不仅研究机构初具规模,而且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研究人员由最初的两人发展到60 人,在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28 篇,并出版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的第一本论文集。  2000 年,张亚勤回国刚好一年的时候,IEEE视频杂志最佳论文奖获得者揭晓,张亚勤再次折桂。这个专业大奖每年只有一位获奖者,这项殊荣对于当时的研究院意义重大。颁奖典礼上,主持人介绍获奖者张亚勤时说,“He is from China!(他来自中国!)”台下听众开始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而站在领奖台上的张亚勤也不像以往领奖时那样一脸淡定,此时的他正努力压抑着自己的喜悦。他双手接过奖杯,然后高高举起,向台下的嘉宾致意,此时,泪水在张亚勤眼里打着转。  张亚勤并不是第一次得到这样的奖项,他也不是个容易激动的人,但当他听到那句“from China”的时候,心中一下子就涌起一股暖流,鼻子发酸。他的心中意识到:“这句'来自中国'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我第一次真正代表着中国;再就是证明了我并没有被边缘化,我打破了其他人对回国做科研、对我的悲观论调。”  张亚勤有资本自豪。这一年多来,研究院取得了丰硕成果,本土研究员和实习生成长迅速。仅他领导的多媒体小组就在全球最优秀的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了80 多篇论文,在网络协议领域申请注册了40 项专利,做出了60 项新发明,并已有8 项成熟技术转让给微软公司的相关产品部门。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亚勤是我的好朋友,也是青少年成长最好的榜样。他是少年班的神童,科学界的英才,商界的领袖。阅读他的自传是最好的成长伴侣,相信读者会得到很多启发。  ——创新工场创始人 李开复  聪明人可以把简单的东西演绎得很复杂,智慧的人则擅于把复杂的东西凝练为简单。这本书告诉我们怎样的聪明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值得每一个有抱负、有梦想的人参考。  ——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李彦宏  亚勤是我的学长也是好朋友。在我眼中,他不仅是世界级的顶级科学家,也是出类拔萃的管理者。这本书追溯了亚勤之所以如此优秀的根源,还探讨了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管理者的空间、操守和本分。我敬佩亚勤,他把敬业和报国做到如此完美的统一。  ——联想集团 CEO 杨元庆   亚勤从一个天才少年成长为卓有建树的科学家和软件产业的领军人物,他的故事既具有传奇色彩,又是那样的脚踏实地。这本书娓娓道来亚勤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他的奋斗精神,对今天的青少年成长无疑具有启迪和教育意义。  ——《科技日报》社长 张景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张亚勤 PDF格式下载



“张亚勤:让智慧起舞”这本书不错,写的很好,读了让人奋发向上,哎~,可惜已经奔三了,年轻人应该多读这类的书籍,会对自己的未来有启示作用。另外,有些书会说太早成为天才的人,以后会默默无闻,张亚勤的经历证明并非如此。宿命论是绝对不可取的,一切都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未来,未来是可以改变的,后面的读者,一起努力吧。


一直好奇张亚勤为什么能摆脱“神童”的宿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从这本书中读到了。大多神童的成绩超群,但是人格并不健全,这就阻碍了神童们的发展。杨振宁在中学时就自学了大学数学知识,当他在想继续数学研究时,作为清华大学教授的父亲却阻止了他,让他广泛阅读国学,张亚勤的母亲也重视培养他的独立人格,坚强的毅力。逼父母在北京买房的北航博士神童的父亲应该好好反思一下。


一口气读完这本书,而张亚勤也变成了我的偶像。
我和他应该算是同龄人,和他比较而言,如果说我在走我的人生路,他就是在他的人生路上开车驰骋。超人的智慧和勤奋带给他高效率的人生。事业成功,情感也一帆风顺,20多岁就有了恋人,结婚、生子并没有因为忙绿而受任何影响。他改变了我以往的认识----少年大学生在其它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必定欠缺。读完这本书,似乎战场上的战鼓仍在耳边激扬回荡,让人热血沸腾。


大多神童的成绩超群,但是人格并不健全,这就阻碍了神童们的发展。杨振宁在中学时就自学了大学数学知识,当他在想继续数学研究时,作为清华大学教授的父亲却阻止了他,让他广泛阅读国学,张亚勤的母亲也重视培养他的独立人格,坚强的毅力。_转


这本书让你认识了一个看似神人实质很平凡的张亚勤,知道了成功真的来自努力而不是天赋。


让智慧起舞


读此书受益匪浅,智慧起舞,升华,鞭策自己,不懈的奋斗


张亚勤 偶像,正能量,值得学习


张亚勤不可复制


领导推荐书,确实很不错!


从包装到内容 都很不错的书 推荐


天长,机遇,人品加努力造就了一代传奇人物,其实每位出名之人背后都会有些故事,大家不妨去看看他们背后的故事,听听他们成就自我人生的声音,也会另有一番韵味!


不错的书,看了以后更加智慧


他的阅历就是智慧的沉淀


不错的书,值得看看会有所体悟的。


灰常棒的一本书


读完了,很有励志型,适合青少年阅读。。


书籍不错,以后慢慢看


包装挺好的,发货也很快,还没有来得及细看


硬皮书,包装不错


学到了不少知识啊


有目标就会成功!


这本书不错啊,听鼓励人的。


这本书写的格调 、节奏很好!!


一直很喜欢的书~做活动买,屯着慢慢看~~


非常棒的书!我很喜欢。


好!很好,非常好!


可以激励学生


好书,还没看,攒着慢慢读!


这本书我只看到一半,就迫不及待地想来评论,我只是觉得这本书对我来说真的很受鼓舞,如果我父母早点看到这本书就好了~不过我现在看也不迟~受益匪浅~


学术界的佼佼者,商界的精英人士,为人正派,做事沉稳,学习的榜样!


还是精装版的,超值


还不错,同时在也看李开复 俞敏洪 史玉柱他们的书籍


多读这类的书籍,会对自己的未来有启示作用,从成功者的成长中吸收营养,


智者的启迪


家长孩子都适合的励志书


超人


很能让人学到东西!


他用心使得微软越来越强大,并且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传递互联网发展的讯息。


还没怎么看,但目录已经很吸引我了。


很好的书,值得看看~


山西人的骄傲!西山人的自豪!


一个相当聪明、勤奋和精彩的人,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经验和故事,亚勤的勤奋和努力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会一直关注他的。


一本激励人的书


从内容到印刷及包装,都让我很满意。


装帧不错,可以当闲书看看。不过内容还没看完。就看过的部分而言,总体还是不错的。


书印刷包装得真不错。呃,有必要搞这么好么。。内容嘛,一般。


成功人士的职业经理,很值得学习!


这本书是在我读了李开复的自传《世界因你不同》一书后,购买的。开复老师的人格魅力以及饱含情感的自传中多次提到亚勤是他的同事、挚友。在购买了亚勤的这本《让智慧起舞》后,更是觉得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名利双收,而是得到别人的认可。开复、亚勤不仅在科学界是专家,更重要的是都是靠人格魅力征服人的。


张亚勤是我很敬佩的一个人,书写得也很棒。


一直很崇拜张亚勤,把科学与商业结合。


看看这些杰出人物的经历,增长些见识。书挺好。


一个饱含智慧之人,是值得人敬仰的


成功真的来自努力而不是天赋。


我觉得当当网应该对配送书籍包装袋加厚,否则可能划破书籍!


好书,验证码HOLD住.........


内容挺好,价格实惠,值得一买。


怎本书基本上都是在描述,没有总结 没有升华不过看看振奋自己的作用还是很好的


还未来得及读,应该不错吧!


虽然我们只能经历一生,但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他人的人生来丰富自身阅历。


平谈、写实的书。对一般人无太大的帮助


一起买了几本书,只有这本没防护膜,快递送来时外包装袋破了,有碰巧下雨,书有明显的被弄湿过的痕迹。希望下次不要出现类似的问题,最好是能有纸盒包装。


这本书太神话张先生了,根本就没写出一些过程,只是对结果的一般性描述,而且把张先生摆的位置太高了。
一般来说,对管理人员来说,一定要描述做决策的过程及背景,可惜这方面的细节写的很少,根本体现不出张的大智慧,只能从结果来看,张做了个很好的决定,但是决定怎么来的?书中没告诉我们答案。
所以比较失望,感觉还不如《唐骏日记》。


看了李开复的书,然后再看亚勤的书感觉里央内容大致一样 。所以让我感觉没有新鲜感觉。


运输快,态度不错。


很励志 支持亚勤


张亚勤:让智慧起舞


东西非常不错,很喜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