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醉文明

马未都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3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

马未都  

页数:

209  

Tag标签:

无  

前言

自序收藏于我本是私事,可一来二去成了公事。尤其做了电视节目,大众媒体传播又快又广,百姓的需求又多又杂,许多话说了就忘了,连自己想看看自己怎么说的都成为奢望。恰好出版社找来,击掌为庆,节目成书。但这不是节目的文字实录,需要增删改动完善,工作量比想象的大,补充知识,补充图片,为的是让读者多些阅读乐趣,在乐趣中对收藏对文化有所斩获。收藏是一个话题,社会上相关新闻天天会有,用心吸引百姓的眼珠,挑动百姓的内心。但凡稍有心动,就会解囊,而面对琳琅满目的中国文物,大部分人会手足无措,喜欢而不敢喜欢,这种滋味早期谁都会有,很正常,原因是文化对我们构成的诱惑太大。这种诱惑会长久缠绕。我们生在长在这块文化土壤中,不管你在意与否你都会受其营养滋润,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强壮身心。一个中国人,真的有资格自豪,五千年文明延续未断,各种文明的证物随处可看甚至可取,这不是中国人的福气么?!儿时听过句老话: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受不了的罪。过去国家穷,每个国民跟着穷;我们这一代乃至上一代人都受过罪,那时收藏和文化都成了奢望;今天国家富了,国民也跟着富,真到了享福的时候这个福就大了,多少有些让人享受不了;这个大福就是民族千百年来积累的文化,浩如烟海,那么好,我们一同慢慢享受吧!是为序。马未都

内容概要

  《醉文明》是一部马未都先生最新出炉的收藏知识文化读本,《醉文明》分为瓷器篇、家具篇、玉器和漆器篇、杂项篇四个大类,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了近50种风格各异、极具收藏价值的宝物,生动地讲述了这些经历上百年历史的宝物背后的传奇故事。
  同时,《醉文明》还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介绍了50件宝物涉及的历史知识、民俗文化,让人深切体会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听马未都说收藏,历史仿佛离我们很近,触手可及的细节和穿越时空的质感,让人畅快淋漓、意犹未尽。

作者简介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馆长。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规模,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等。1992年他的《马说陶瓷》一书,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接着他还写了《明清笔筒》等文物鉴赏、研究的专著和上百篇文物研究论文小品文章。2008年1月1日,马未都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授中国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

书籍目录

自序
第一章 瓷器篇
 晕染江山花鸟瓶
 瓶里乾坤话葫芦
 嬗变之美观金鱼
 对酒当歌话梅瓶
 皇家珍宝景泰蓝
 五彩缤纷尽雅俗
 轻粉软彩映太平
 市井风情说瓷枕
第二章 家具篇
 一物两用万历柜
 离席高就坐上宾
 官位权势说交椅
 唯形为尚多宝格
 案头拾珍文房品
 人间百态百宝嵌
第三章 玉器和漆器篇
 君子比德高古玉
 安居乐业农耕玉
 春蒐秋狝话玉器
 千年不朽话漆器
 捉刀代笔现漆器
第四章 杂项篇
 空谷香韵话茶道
 品茗论茶说明清
 不爱红妆爱素妆
 淡妆浓抹两相宜
 洗尽铅华仍何郎
 重阳喜话福禄寿
 内有洞天鼻烟壶
主题歌《醉文明》歌词

章节摘录

插图:我们一直说“文化说事、明白做人”,其实我们身边的一花一草一木都是有文化的,离我们非常近。同样,这里要提及的这个粉盒也有文化,这是一种历史很长的化妆文化。这是一个唐朝的粉盒,年代很老了。先注意它的颜色。这个在古代的设计中,大胆地使用了两个颜色——蓝色和黄色。蓝色是冷色调里最冷的颜色,黄色则是暖色调里最暖的颜色,一般从设计师的角度讲,他特别忌讳把这两种颜色混搭。好像西方印象派的绘画当中,才初次把这个冷暖两色用在一起混搭,不过我们这个盒子可就早了他们上千年了。这个颜色搭配,大家会不会觉得有点儿眼熟?你们见过金刚鹦鹉吧,那个蓝和黄的搭配,那是自然大师的手笔,但是这个是人工混搭的。这个盒子比较小,我们可能不能看出它很好的效果,我们已经把它制成了一款丝巾,大家看到这个丝巾就会有一种感受。这个粉盒的表面处理得非常光洁,细节做得一丝不苟,这有很细的线,非常清楚,可见当时的工艺水准——这不是我们今天的工艺水准,是一千多年以前唐朝人的工艺水准。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个粉盒去想象那个时候的生活。宋代的时候生活中各种盒子也特别多,现在都统称为“粉盒”。粉盒其中有一部分可以明确地知道就是化妆用的,跟现在的妇女化妆的是一样的,里头有胭脂、口红,都能分出来。粉盒量非常大,唐代就开始明显地增多,到宋代,那时候乘船泛舟用的都是这盒子,而且非常漂亮。尤其南宋,器皿都是迅速地跟北宋的技术接上了,当时可能北宋的很多工匠就跑到江南来避难,然后就地谋生,而且这边条件不错,浙江和福建,中国主要的窑址,这里就比较集中。在我们一般人想象中,粉盒不是给男人用的,但其实不是这样。在中国古代的各个朝代,男人都很重视化妆。不像今天,今天我们主要都是干活,所以不化妆了,现在一说化妆好像都是女人的事,但是古代不是这样的。比如说汉代、唐代,甚至明清的时候,都有很多男子是化妆的,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妆,是很重的妆。那也是纯爷们儿——那个时候没有妆倒不爷们儿了。你们注意看汉代的佣,大量都是白脸的,那都是妆,是那时候的社会风气。我们一般说“盒”的概念,是指它有盖,可以开启。注意,在中国古代这个“盒”没诞生之前,大家不知道有盒的时候,这个概念是没有的,那么第一个概念是动作,叫做“合上”。盒子的“盒”和“合”不一样,我们在整个文明的进程当中,尤其是文字的进化当中,就把它由动词转化成名词的时候,往往会进行一番小的改造,比如说它属于一个器皿,就在它的底下加了一个皿,所以这个就成了一个“盒”字。这样既强调了它的动作,又强调了它的功能和本质。 •观复学堂•1、以下这四具盒子当中,哪一具是粉盒呢?A. B. C.D.马未都评:我们看这四个盒子,第一个盒子是一个香盒,你打开就会看得很清楚,它里头有一个台,这个台是可以搁香的。过去古人焚香有各种方式,最早有粉装、有柱香,一直到后来又有了盘香,香的方式非常多。第二个盒是一个香盒,是香薰,上面的孔可以看得很清楚,是为了散烟用的。最后一个是一个果盒,果盒是干什么用的呢?它是明代的,明代茶道非常流行,在饮茶的时候,旁边搁一个盒,搁下一点儿干果,这个盒里主要是盛干果的。大家注意看,这个盖的中间是凹下去的,这是一个特征。在古代的时候,很多国王之间送礼物都可以送这种粉盒,它可作为外交礼物。历史上有一个皇帝就曾送给他喜欢的女人自己做的粉盒,就是宋徽宗,他曾经就专门自己做过粉盒,做完了以后很诚心诚意地送给了李师师。答案:C2、胡粉指的是以下哪一种呢?A. 白铅粉 B. 大米粉 C. 珍珠粉 D. 滑石粉 马未都评:我曾经讲过关于胡床的一些事情,胡字大多都是外来的。那么是谁把外来的这个粉给我们带来呢?想一想,米粉我们自己有;珍珠粉有敷面的作用,我们自己也有,这也不是外来的;滑石粉,滑石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石头,很软的一种石头,可以磨得非常细,我们小的时候都把滑石当粉笔用,用它来写字,滑石粉在我们这块国土上随处可见。那么现在就剩下最后一个答案 “铅粉”,所以A是正确的。这个铅粉不是黑的,白白的、磨得很细的这个铅粉是由西域带给我们的,所以一开始叫胡粉,就是外来的。我们有一个词,其实生活中还在使用,古典小说中也大量使用,叫“洗尽铅华”,这个“铅华”指的就是胡粉、铅粉。铅粉的毒性是后来慢慢被人所认知的,古籍上也有记载,说是妇女敷了这种铅粉以后,慢慢地脸色会变得难看、变青。我们今天对化妆品中的含铅量要求非常严格,但在古代的时候不知道,没有这个意识,所以铅粉就引进了我们的国家,形成了我们在文化中一个独有的现象——“洗尽铅华”。曹植曾经对他的梦中情人说过“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漂亮得到头了,不需要再抹这个粉了。南朝的时候有一个记载,就是说有一个小伙子,暗恋一个卖胡粉的女孩,怎么办呢?也不好意思跟人家搭讪,于是就每天去买一包胡粉,回家就收起来,每天都去买,时间长了就跟这个女孩认得了。后来有一天鼓足勇气,向这个女孩表达了爱意,然后女孩还就答应了,这一答应男孩就受不了了,回家就崩溃了,就晕过去了,就死了,乐极生悲。家里人就说他怎么平白无故就死了呢?就翻他这点儿遗物,结果翻出一百多包胡粉,然后就顺着这个思路,就找了这个卖胡粉的女孩。这女孩一听说还有这事,就赶紧到这个男孩的家,搂着这男孩就哭起来了,这一哭,男孩就活了。后来两人就结成了秦晋之好,繁衍子孙,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故事。这在中国的爱情故事里算最早的一种死而复生的,后来还有很多故事都受这个影响。答案:A. 白铅粉3、以下哪个男子和粉有关?A. 何郎 B. 潘郎 C. 周郎 D. 牛郎 马未都评:我们先说一下郎。“郎”是古代对青年男子的一个称谓,岁数太大了就不能叫“郎”了,比如说我就不能叫“马郎”。今天的文化中也不叫郎了,都叫“哥”,比较肉麻。我们这里提到了四个古代人物:何郎、潘郎、周郎和牛郎。我想大家可能最熟的应该是牛郎,牛郎织女的故事。年轻人特别爱过情人节,其实我们古代自己也有一个情人节,就是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以后咱们正经地过自己的情人节,人家一年才碰一回,你想这时候得多热烈啊。答A肯定是对的,这个“何郎”指的是何晏。何晏是东汉晚期到三国时期的美男子,曹操收养他为义子。他长得非常漂亮、白净,以至于曹操的儿子,也就是魏文帝曹丕都怀疑他天天化妆,说他长得那么漂亮还化妆,所以曹丕就招待他喝热汤面,想要看他出了汗以后会出什么效果。我们今天画了妆最怕的就是出汗,一出汗这脸就成大花脸了。那么曹丕请了何晏来喝热汤面,何晏是一个大白胖子,就不停地擦汗,擦来擦去脸还那么白,这就让曹丕相信他是天生丽质,就是这么白。所以历史上一个固定的词汇叫“傅粉何郎”,就是说他非常漂亮,好像搽了一层粉似的,按今天的话说可能就是像化了妆的美男子,其实他没有化妆。这种傅粉呢,后来就跟一个词汇变得非常接近,叫“傅粉施朱”,这是一个固定的词组,就是说这个人很漂亮。这个词具体是什么意思?我们大部分的人感觉都是说,“朱”就是红色的意思,“傅粉施朱”就是擦粉、涂口红、涂胭脂。的确,我们今天的化妆术就是扑扑粉、画个红嘴唇,这是最简单的化妆,但是古代这个“傅粉施朱”,朱依然是粉,是一种带有红颜色的粉,跟胭脂的胭非常接近,但还不完全是。胭脂是有油脂在里头;这个粉是没有油脂的,是扑在上面的一种红颜色的粉,所以又有“红粉佳人”之说。答案:A 何郎4、以下的称谓,哪些是“胭脂”?A. 焉支 B. 燕脂 C. 燕支 D. 烟肢马未都评:这道题可以多选。对于中华民族,对于汉文化来说,胭脂是一个外来的音,所以它历史上的记载有多种多样,还不止这四种,这四种的准确发音都念“胭脂”。BC的“燕”都是燕山,北京就是燕山地方。这个字是双音的,所以选得越多就越对,四个都选上就都对了。这个胭脂是由匈奴带给我们的,匈奴有一个地方就叫胭脂山,所以当他丧失了这块土地的时候,他说了“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说得非常清楚。匈奴是一个非常强悍的民族,但他的民歌又有这么优美浪漫的词调,对于我们来说,听完了以后,心里都是怦然一动。答案:A. 焉支;B. 燕脂;C. 燕支;D. 烟肢 5、北宋越窑粉盒上绘画的鸟是什么鸟? A. 鸳鸯 B. 鸂鶒 C. 凫 D. 鹦鹉马未都评:古人不是完全按照写实的方法去刻出这样一个纹样的。我们看这个鸟振翅飞翔的姿势,一看就是飞不远的姿势。鸳鸯是一种飞鸟,它的飞行能力是有限度的。我们都知道鸳鸯都是成对的在水里游行的——游行是一个古词,今天游行变成另外一个词了。鸂鶒是一种类似鸳鸯的鸟,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我们没有确切定论的时候,我认为鸳鸯、鸂鶒都应该算对,因为这两个很接近,我们不能把它剥离出来。但是它一定不是野鸭子,一定不是鹦鹉。野鸭子的头是光的,它叫“凫”,我们过去有一个词,今天不怎么用了,比如我们今天形容大家高兴,叫什么呢?欢呼雀跃,对不对?这个词现在大量地使用,但是这它过去固定的成语是“凫趋雀跃”。所谓凫趋,“凫”就是野鸭子,“趋”是往一块去聚拢,雀跃跟今天的雀跃没有区别,“凫趋雀跃”就是形容人高兴的,可能这个话比较绕嘴,也显得比较文言,所以就变成大白话了,欢呼雀跃。其实你仔细想这个词,“欢呼”跟“雀跃”不是一个搭配得很舒服的词组,前面是一个很直接的、没有比兴的方法,就说你欢呼,后面是一个比兴的方法,雀跃。所以说历史上叫“凫趋雀跃”,查一下成语辞典都有这个词。答案:A. 鸳鸯 B. 鸂鶒……


编辑推荐

《醉文明》:●古人为何将癞蛤蟆尊为神物?●古人饮茶有什么讲究?电视剧中拿起盖碗刮两下的动作是粗鲁的表现?●古代美女额头点一个红点是做什么用的?●景泰蓝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不叫“景泰黄”或“景泰红”?●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个“百宝箱”到底是什么样的器物?●“交椅”如何从一件家具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权力的象征?●一个宋代青白瓷梅瓶,最多能盛下多少斤白酒?●金鱼的凸眼鼓肚长相是古人长期培养的结果吗?历史无声,物件明证博古论今,妙趣横生收藏马未都,收藏的不只是文物,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人生智慧你不必具备专业的收藏技巧,也不一定要有多年的收藏经验,甚至不必懂得明代青花和康熙青花的区别,不必了解黄花梨和紫檀家具的特征。只要你愿意坐下来,静静地读上五分钟,就一定会被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情怀所打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醉文明 PDF格式下载



自从2008年开始在中央10套百家讲坛开始听马未都老师说收藏,我就被深深迷住了。当时看着电视觉得不过瘾,在当当上一搜,很高兴看到还有书出来了,于是就先收了《马未都说收藏》的家具篇,然后陆陆续续花了1年左右的时间追着把《马未都说收藏》的陶瓷篇(上、下)、玉器篇、杂项篇一共5本给收齐了。当时我还是个新手妈妈,整天除了工作就是不停地伺候着家里的嗷嗷待哺的小婴儿,琐碎的事情特别多。于是当时在少得可怜的闲暇时间里翻看这套“说收藏”系列的书,算是我为数不多的休息项目了。隔着漫长的时间和遥远的空间,看着书页上一件件美奂绝伦的古物,真是让我等俗人为中华文明而心醉神迷。由于这些原因,我对幽默诙谐的马未都老师印象非常深刻。

因此时隔两年多,我看到马老出了新书《醉文明》,心中很是期待。拿到了书,看到封套上一身白衫的马老怀抱着一只黑猫,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记得马老的博客上说过这只黑猫,它好象还是马老收养的流浪猫呢。翻开书,先看到马老的自序中的说五千年文明是中国人的福气,“这个大福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累的文化,浩如烟海”,深以为然!

书中分为四章,分别是瓷器篇、家具篇、玉器和漆器篇、杂项篇,这与之前的说收藏系列是一样的分类。不过只看目录就可知道两套书是不一样的写法。比如说到陶瓷这个专题,那么《说收藏》系列是用两本书的篇幅,从陶器的诞生开始讲,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一直顺着朝代的发展讲到民国的青花;而《醉文明》则选择了8种物件:花鸟瓶、葫芦瓶、梅瓶等等以点带面地讲述,其中最大的不同是每一个小节都有“观复学堂”、“古玩门诊”。“观复学堂”先是提出选择题形式的问题,来小小地考验读者的历史文化积累水平,然后通过“马未都评”来详细的解答。“古玩门诊”是通过对古玩的鉴定判别,来告诉读者如何通过关键点来判断古玩的真伪。

不过,估计可能受排版所限,感觉书中的图片普遍偏小,而且不知对宝物照相时采光是否问题,很多瓷器的反光非常刺眼。比如第一个展示的清康熙青花枯枝寒雀纹梅瓶,上面的鸟翻着白眼,是和“八大山人”朱耷所画的一样的。可是由于图片偏小,很难看清梅瓶上鸟的眼睛。而且瓶子上2个对采光源的反光点,非常刺眼。而“说收藏”陶瓷篇中是用几乎一页的篇幅来展示这个梅瓶,上面的细节非常清楚,而且这张图片上的梅瓶没有反光点,看起来要令人舒服得多。

《醉文明》一书中“观复学堂”、“古玩门诊”两个环节的设置,应合了现在“盛世收藏”的潮流之下,广大百姓对收藏的热爱和需求。看完《醉文明》一书,既长见识,又添愉悦。


 俗话说,盛世收藏,乱世黄金。现今人们的生活好了,手中的钱也多了,于是一大批富裕之流开始收藏。马未都,民间收藏专家,因做电视收藏节目而红遍大江南北,从而创办了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他自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规模,陶瓷、古家具、玉器文玩等藏品逾千件。其中最出名的便是他的清式家具。是个很了不起的一个人物。
  
  在说他的这本《醉文明》之前,我想再多提一句他的观复博物馆,名称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是:“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意思是说:达到虚空的极点,安住於甚深的禅定之中;宇宙万物相互运作生长,我们得以观察到它们的本根源头。不论万物如何变化多端,终会回归根本。回归根本称作静,就是所谓的回归其本来自性。 而这种反复的观看赏玩,便得一词:观复。“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一句便篆刻在观复博物馆的山墙,网址:****://***.guanfumuseum.org***/有兴趣与好奇者不妨一阅。
  
  观复,反复地观看赏玩到一定境界,可以说是“恋嗔痴”,于是也有词“如痴如醉”,收藏如饮酒,一杯可醉,于是也有了《醉文明》。借着瓷器、家具、玉器和漆器、茶道物件等等传统文化载体与文化符号的琢磨和把玩,混沌浸淫,狠狠沉迷一把。自得其乐之余,也娱人教人。此书读来平易近人,不同于一般的古玩鉴赏类图书,也不是在精美图片旁标明个名称,材质就完事。马未都不厌其烦地讲述古玩的文化背景,仔细交待某件玩物的来历,出处,做什么用,怎么用。这些讲述,生生将一件古玩从平面的赏玩之物,变做可供想象的场景活物。这样的讲述之法,也是马未都一贯的主张---了解文物先要了解它的文化背景。以致于在观复博物馆里,他也着力主张“回归其本来自性”,强调“人与历史的沟通“,从而突出传统文化与现实的亲和力。我想收藏都可以如此,其他那些依据传统文化延伸的创意之物,又何尝不能如此?断章取意,取一片花鸟虫鱼,或者也只是纸面的图案图形,但是当将之置于历史的活动长卷里,他们都有了各自的生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我喜欢这样活起来的历史。
  
  书的图文都看着极其喜爱。喜欢这种视角,将古玩们的灿烂华美送入我们古文化的怀想之梦中。


前期看了一部台湾言情电视剧《醉后决定爱上你》,让我油然地觉得名副其实地可以套用在《醉文明》书评名上了。醉文明又或是最文明?一读书中的内容便可以让你我有一种豁然开朗般的认识与体会。事实上,此处的醉非字面意思理解的醉—醉酒;此处的醉是内中有着寓意的醉---陶醉。

醉于心;醉于文化;醉于收藏的文化。这就是这部《醉文明》想要告诉我们读者的最终目的所在。作为一个普通的小老百姓,我手中闲钱不多也没这个经历去折腾收藏。读此书对于我而言,更是一种陶冶情操的休闲;读此书对于我而言,更是一种增加见识的机会;读此书对于我而言,更是一种提供我便捷的博古论今的时机。尽管我没有专业的收藏技巧和收藏知识,但是我有着探究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好奇心。尽管我并不是想通过此书而转而转战收藏界,但是我有着提升自身修养和文化的求知欲。就是如此的心境,就是如此的缘由,就是如此的动力,我踏上了由马未都先生所撰写的收藏知识文化读本《醉文明》。

文如其名。《醉文明》让人陶醉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人最后决定爱上如此的收藏美。作为一本收藏知识文化读本,我觉得此书的目的重在向读者讲解和介绍相关的收藏品鉴定,赏析,欣赏,品味,发掘等等。尽管里面包容着诸多收藏品的文化和知识,但是因为书中的内容同样结合了收藏品背后的历史,民俗,背景等信息,让原本专业的讲解更加增添了绚烂多姿的全方位美。欣赏着这些艺术品的同时,我们更是在读书的同时缩短时空的差距,漫步入收藏品诞生之时的旅途,触摸到古人聪慧的灵感和艺术的天赋。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有着人类智慧的沉淀;这里有着我们今人的对历史的回味;这里更有着文明之后的光芒四射。

因为这部作品是写给所有将会沉醉入收藏品的人们,不论你以前是懂亦或是不懂这些相关的艺术,作者细致体贴地将相关的收藏品按照其各自的种类进行了分类。不同的章节包罗着不同的内容,分门别类,检索方便,查询简单。于是乎,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章节对号入座地找到自己所关注的收藏品介绍,类似于瓷器类;家具类;玉器和漆器篇;杂项篇。徜徉于如此种类繁多,精心无比的收藏品天堂,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无言语表的震撼与感慨之中。

我们读的是《醉文明》,我们在醉后决定爱上你。爱上你的美丽;爱上你的精致;爱上你的历史,爱上你的文明------


文物,禁锢时光的容器

每次阅读马未都老师的新书时,都有种要屏住呼吸的感觉——好像,接近这满纸的香气,还能碰触到那些精致的器皿透出的细腻质感,以及从中散发出的古典文化的内涵。
时光荏苒,数千年的历史,犹如白驹过隙,能保留于这个时代中的,只剩下少数的书籍、少量的建筑、少许的习俗,以及,我们称为文物的各种古代用品。所以,从某个角度上说,若是我将之称为“禁锢时光的容器”,其实也毫不为过。

事实上,随着这些年古董热的提升,有关古董的书籍出版早已多之又多,只是,马未都老师的书,在众多的书本中,却始终独树一帜,极受欢迎。
这是因为,其他大部分书籍,都仅有少许说明,配上大量的图片,以及动辄百万千万乃至上亿的价格,显得生硬且离我们非常的遥远。而马老师的书,却更乐于与读者分享那种“收藏的乐趣”。其娓娓道来的,不仅仅是所谓价值连城的“财富”,更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段段收藏的喜悦与失落的情感,一件件别致而凝聚着某个时代背景、人文的容器。
所以,在阅读中,我们便能感受到,真正的收藏乐趣,真正的艺术美感,真正的文化知识。

此前每当想起敦煌时,都会潸然泪下,恨不得返回那个时代,将其中的珍宝从外国侵略者手中抢救出来。但近来读到《华夏地理》时,突然对文物有了新的认识。所谓的文物,应该是属于全人类的瑰宝,只要它们处于一个被完好保护的状态,能被很多人所认识和了解、记录,那么,它便是处于一个幸福的位置。那些从中国流散到全世界各大博物馆的文物,受到非常重视和珍惜的保护,其实也是幸运的。
马未都先生的观复博物馆也是文物们能受到真正重视的好地方。

《醉文明》的第一集,全书以文物的类型划分为四大类,分别是瓷器、家具、玉器和漆器、杂项,100多种文物,各具特色,在马先生质朴简练的文笔中,透过这些器皿,看到背后的各种传奇故事。与以往的书有所不同的是,马先生加插了不少文化典故,并使用选择题的方式,让读者读起来更是倍感亲切和易记。

也许,此生我能拥有一件文物的机会好低,但是,透过这样的书,打开了另一扇门,跳脱出的是另一种境界。在细细的品读这样一本书中,在慢慢地了解文物的价值和艺术中,感受到那一段被禁锢在容器中的时光,是如此的美丽和典雅。


我不是收藏爱好者,更无意于艺术品投资,我也不太懂艺术品鉴赏,甚至我都可以不谦虚地说自己连艺术品的鉴赏都不太懂。然而我还是对艺术品有兴趣,对马未都先生有兴趣,以前喜欢听他在《百家讲坛》讲课,现在也比较喜欢看他的书。究其原因,和投资收藏完全没有关系,我只是喜欢知道点中国的文化、中国的艺术、包括那些和文化艺术相关的小故事。
马未都这本《醉文明》就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这样的要求,而我不需要的要求,马先生也没有提到太多。换句话说,马未都这本书非常注重艺术品的文化和历史内涵,而基本没有太关注这东西“值多少钱”。换句话说,这本书更多关注的是艺术品的“艺术”,和它在历史当中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转变而发生的演变,比如,在书中,马未都就介绍了作为喝茶工具的茶盏,是如何随着时代的不同、人们对喝茶的认识以及习惯的不同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的。
此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细节多,图片多,知识也多。每一件文物都是“有图有真相”,能让人对事物的特点一目了然。因为有图,也就对古人各个时期的审美情趣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也就相应地理解了每一个不同的时代器物所呈现出来的样子。除了样式,工艺也是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色,这一方面是和工艺水平有关,同时也和审美情趣有关。而要说到审美情趣,中国人有着特有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文化,中国人既注重实用性,也注重事物的品格,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玉,中国人爱玉器,这首先是因为玉器很美,而更重要的方面是中国人赋予玉很多道德力量。而反过来,玉的特性又都是中国人的特性。比如,温和、圆润、雅致、对称等等。
要想懂得欣赏中国的艺术品,首先就得懂得欣赏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里的美。近年来,由于西方价值观的大量侵入和我们对于财富的过分追求,已经让我们离传统文化的美越来越远,而越远离传统文化,却越要搞艺术品收藏,不为别的,只为一个钱字。而当我们只知道关注艺术品值多少钱而不知道关注它的历史和文化韵味的时候,一件可以卖几千万美金的器物,实际上却已经没有价值了。


马未都的书几乎都读过,《醉文明》是新出版的,所以要先睹为快。书名标注为一,估计应该是一个系列。

中国现在富裕了,所以掀起了一场收藏热,虽然老百姓搞不起收藏,但是却也都挺喜欢看电视里面的收藏节目。自从马未都出名以后,马未都的出镜率并不是很高,马先生是一个比较低调的人,不像某些文化人,只要有镜头什么场合都去,马先生即便上电视也从来没离开过收藏这个主题。这本书是马未都先生和广西卫视合作,制作的一档收藏节目,然后集结成书的。虽然说是从节目的内容整理出来的,但是却并没有降低质量,马先生的书还没有一本是为了出版而出版,而让人感觉失望的。每次读都会有新的收获,新的惊喜。和马未都说收藏那套书不一样,我更喜欢这本《醉文明》。

书里面的内容比较杂,但是突出了一点就是马先生不仅仅从器物的材料真伪制作等进行介绍,更突出了这些物件的文明内涵。这已经和前面的马未都说收藏不同,不在停留在收藏的层面上,而是深入到文化当中。马先生不厌其烦的介绍这些东西当年是做什么用的,是怎么用的,还有这个器具的历史沿革,和文化背景等等。马先生反复提到他收藏的标准并不仅仅是因为稀少,因为价值,更不是求多求全,而是更看重一个器物所代表的文化价值。比如马扎,可能被很多收藏家所忽视,可是马老先生就收了,我想马先生心中一定有一个宏大的梦想,他想要收藏的其实不仅仅是文物,而是想通过收藏文物,来收藏博大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

马先生的观复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私人收藏博物馆,很多次在百度中寻找博物馆的位置,心驰神往,据说在观复博物馆,每个游客都可以亲身去体验那些家具,可以在上面座,可以动手摸。在书里还看到观复博物馆还有了几家分馆,东北哈尔滨就有一家,真的希望有一天马先生的事业越来越大,在我们城市附近也能看到观复博物馆的收藏,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啊!

我从小就喜欢收藏,我父亲就收藏邮票,我收藏书,不过中年以后,忽然喜欢收藏起硬币来了。从网络中买了很多硬币,都是世界各国,和中国古代的硬币,选择硬币主要是因为价格便宜,通过那么远久的历史,存留下来的物品当中,最便宜的就应该说是硬币了。比如秦半两汉五铢都非常便宜,十块钱就能买到,宋朝的大钱,更便宜,一元钱一个的很多,当然每个朝代都有非常珍惜的钱币,不过我只是想用钱币去见证一部中国历史的变迁。从来没想过要收集那些特别稀有的品种,所以并不需要太多的钱。当你手里拿着穿越历史千百年的实物的时候,你会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当你把历朝历代的钱币,把各个国家的钱币都收藏起来的时候,你会感觉你收藏的是一部历史,一部地理。你也会略微感受到马未都收藏文明的那种快乐。


喜欢马未都,是从看百家讲坛的节目开始的,之后便买了《马未都说收藏》(全套)。他在广西卫视的《收藏马未都》,我也经常看。如果有哪期没看到,心里总会有些惦念。很庆幸的是,这本《醉文明》弥补了这种小缺憾。无论文字还是图片,现在想看多久就看多久,不用担心它们会一晃而过。还有,每次看到电视上那几个斜挎着黄书包的学生,我都羡慕的要命,期望哪一天其中有一个会是自己,不仅能够和马未都有近距离地接触,也可以和文物有个近距离的接触。

关于讲解历史文化和文物古董鉴赏的节目很多,我唯独最喜欢马未都的节目和书。他低调内敛、机智幽默、平实近人。通俗地说,很多人搞讲座、出书,都是为了推销自己,而马未都给人的感觉则是在推崇文化。记得他曾经说过,他有今天的收藏是因为“赶上了好时候”,诚恳谦逊,让人尊敬。而且,他会教给你一些很朴实的道理和实用的方法。比如他会说:难辨真假的时候,就要看合不合理。

我喜欢文物,就是喜欢文物本身所承载的历史价值和文化讯息。马未都先生说过:过我眼即我有。对于几经拥有博物馆的马未都来说,这自然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了。虽然,我不晓得这是不是收藏的最高境界;但我肯定这是收藏的最快乐境界。抛开占有的诱惑和干系,只是开心地享受文物本身所绽放的艺术魅力,并从这种赏识的过程中寻找到历史归属和文化认同,不亦乐乎?!

这本书的名字叫《醉文明》,这自然也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了——从物价到文化。正像推介所说的:历史无声,文件明证;博古论今,妙趣横生。收藏马未都,收藏的不只是文物,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人生智慧。话说到这里了,我就说点自己的看法吧。我觉得“收藏马未都”这个名字不太好,怎么说呢,感觉怪怪的。虽说如此,我也都没想到什么更好的,直到看到这本书,忽然眼前一亮:醉文明,多好啊!明显比“收藏马未都”好N多。“收藏马未都”,看到这样的名称,估计很多人都会这样想:难不成马未都也是一件文物或古董?话说了,如果说是营销的需要,倒是可以理解。不过,以马未都现在的影响,还需要这样原始的营销方式吗?!但愿广西卫视或者马未都先生能考虑考虑我的建议,O(∩_∩)O哈哈~

最后,一定要说,《醉文明》的歌词写得太好了。还有,期待下一本的《醉文明》。


假期宅在家读书,看了@马未都说收藏 的《醉文明壹》,马先生儒雅,知识渊博, 让我受益良多。书开篇讲青花枯枝寒雀纹梅瓶透露朱耷的画风,一下子吸引了我。讲到《夜宴》中梅瓶的摆设,及其他影视剧中演员喝盖碗茶粗野的行为都让我忍俊不禁。


《醉文明:收藏马未都》是马未都先生在广西卫视做的一档文化类节目的文字整理版。它以古玩为载体,讲述物件背后的文化故事和人生哲理,《收藏马未都》节目内容丰富,语言凝练,让读者从中获得书本之外的文化乐趣。该书根据这档节目内容整理的收藏文化类书籍,不是照搬节目,而是将节目的精华更进一步地提升,是一本值得购买和收藏的书。


醉文明:收藏马未都 (壹)(收藏马未都,收藏的不只是文物,更是一种文化和人生智慧)


看马老师的书是一种享受,娓娓道来-“听马未都说收藏,历史仿佛离我们很近,触手可及的细节和穿越时空的质感,让人畅快淋漓、意犹未尽”。


从看收藏马未都开始喜欢上马老先生,到关注他的博文,再到买回醉文明。马老先生让我们在了解收藏知识时更是多方面的介绍了中国从古至今的一些文化来历、演变,进步与消退。喜欢这样平易近人的人与书


书很喜欢,因为关注马未都先生很多年了,近期迷上了广西电视台《收藏马未都》,觉得马先生借古玩说文化,寓教于学,生动形象,以群众喜爱的形式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书中更体现了博大精深的经典精髓,让每一位读者阅后如沐春风。


马先生的书,开卷有益,受益匪浅。收藏马未都,收藏的不只是文物,更是一种文化和人生智慧。当当网的送货速度还是一如既往的快,包装还是一如既往的差,严重期待着改进包装。


一直对祖国的文化和历史有浓厚的兴趣,而古董就是这些的实物展示,对收藏大家马先生更是很敬佩。看过他的《马未都说收藏》感觉非常不错,很长知识和见识,开阔了眼界。所以,先生的这本新书自然不能错过。果然,内容很丰富,图片也十分精美,里面的问答题很有趣,先生的点评也很有见解。


马未都是前几年在央视走红的收藏家,其最重要的风格就是通俗!
这本《醉文明》应该是他在地方电视台做节目的副产物吧。少了一些整体构想,但知识性和通俗性未改,十分有助于收藏的入门者。


醉文明《马未都》这本书很好,值得欣赏和收藏


如果想从这本书学到一些收藏的知识,可能会失望,因为马未都谈到更多的是由这件古董引申开去的一些文化。图片比较精美,不过内容比较芜杂,每部分都蜻蜓点水,点到即止。每篇后面的观复学堂觉得很不值,幸亏折扣低,不然觉得不值得。


我与马未都老师是同龄人,有着我们那个年代人共同的经历。自从在百家讲坛听到马老师的讲座之后,他的书我会买。尽管我不搞收藏,也不懂的收藏,但是从马老师的书中读懂我们所属年代人的感情、奉献和珍惜现在的幸福。尤其是广西卫视《收藏马未都》的节目,马老师的诙谐幽默、渊博博学的知识以及他的平和待人,不论是我们,还是年轻的同事们以及家里的下一代,都非常钦佩和喜欢马老师,会一直关注并一如既往的支持他。


媒介的便利,让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买实体书的想法
一直都有看广西卫视的《收藏马未都》,很喜欢马先生收藏间文化而非金钱的收藏观念,因此才激发我去看书的想法。
拿起来读,就不想放下


拿到手很快就看了,很喜欢马未都这种让文物说话的文字,就像之前的《茶当酒》,推荐给只是想了解点历史文化,而不是以鉴宝为目的的人。可能因为纸张的关系,这类书稍微贵了点。


看过广西卫视——收藏马未都。但是还想买本书仔细看看。书本身写得很好。说中提到的参考的古籍文献,对我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有很大帮助。


很喜欢马老师的《收藏马未都》,不过常没时间看。这本书让我更真实的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是《长物志》的一部实习版作品吧。


一次从当当买了很多书,还没有来得及看完。经常从电视上看到马未都,讲的不错,希望通过此书对收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当当做的很好,服务越来越到位。读书是一种好习惯,希望当当能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读书!


收藏马未都,收藏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文化


非常喜欢马先生的讲座,每个星期六准时收看广西卫视的"收藏马未都",虽然我自己不收藏,但喜欢马先生讲的各类文化知道,是我们平时难以静下来学习的知道


读马未都的书总是感觉那么有知识、那么吸引人,甚至有点陶醉。马老的书让人在娱乐中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只是这本书的好多内容与马未都说收藏那套书中的好多内容重复。


马未都说收藏,文化味道足,是我喜欢的风格。


喜欢马未都老师,算是他的一个粉丝。这本书图文并茂,让我了解了很多收藏知识,除此之外,最让我敬佩的是马老的文学功底,每篇文章的标题都非常妙。


醉文明 品文明 品而后醉不能自己 感谢马未都先生还原一个繁华盛世,让我们重新认识我们的祖先 大中国名副其实 为中国自豪


爱好收藏的朋友可以看看,内容涵盖广,涉及领域多,加之马未都收藏家和编辑的双重身份,他的书深入浅出,能学到好多收藏知识。


图书印刷不错,内容更是没的说!非常欣赏马未都,非常有学识,口才也不错,听他讲收藏真是受益匪浅!!买来收藏。


每周都有看《收藏马未都》,很好的节目。老马很幽默,说得很涨知识,支持他的书


很喜欢马未都先生,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有关收藏的知识。


书不错,大众读物,都能看得懂,与广西卫视收藏马未都是一致的。


如果以前买过马未都说收藏的书,建议不要买该书。内容大部分重复!如果刚接触,也可学习!


马未都的收藏经验很丰富,喜爱收藏的人应该看看


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兴趣爱好比较杂的人,但是有一点始终占据着我心头,那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从电视中了解马未都先生,欣赏他对古玩精辟的见解,听他一一道来,很是过瘾,现在终于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了,值得推荐。


初级收藏指导书,内容非常精彩,是广西电视台,收藏马未都节目的书籍


《收藏马未都》是我每周期盼的电视节目,每晚睡前,一书在手。


很喜欢马未都老师,买来阅读、收藏。受益匪浅。


看了广西卫视的收藏马未都节目,想作为资料保存才买的,内容不错。


马未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这本书应该说还是很有他的特点。以他丰厚的文化素养讲起这些小知识来,语言平实,不教条,尤其是结合到具体的器物上,故事娓娓道来,有内容,有知识,有国学,有文化。


对收藏进行了统领性的介绍,讲述了器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作者多年收藏的心态、心境!


很喜欢看马未都先生在广西电视台的鉴宝节目,不仅仅是学习鉴宝知识,更是补习了中国文化精髓,如果还有续集出版,一定会继续支持。。。


个人非常喜欢马未都。他的书不是一本正经的说教,于轻松愉悦中学到很多知识。我9岁的女儿也很喜欢,常常抱着书看得入迷。现在经常跟班上同学讲讲一些典故的来历,成大百科了。用这种方法了解的中国文化,比她在教科书上学到的有趣,印象深刻,这也算是意外收获吧!


马先生在百家讲坛所讲的有关收藏的 讲座我基本都听了看了,这次又买来先生的书想好好看看,真的很想象马先生那样能够陶醉在文物古董中所带给我们的文明


马先生从收藏角度一直在做传统文化的普及,这一点非常有益,不需要了解更多收藏知识,适合更多的青年人来参与,积累,这是更有意义的事情,尤其在西方文化越来越影响我们的现在,更加了解古人的智慧与经历。


念书的时候很不喜欢历史,觉得历史就是无聊的背诵,那些已死去的人名,已过去的年代。
所以,即使明明偏文,即使不善于数学和物理,也毅然选择当个理科生。
直到长大后,开始渐渐接触像马未都前辈这样的人,能用讲故事的方法讲历史,让我突然发现,当初没有深入地学习历史是多么的错误。
但这种错误,不是我造成的,而是错误的教育方法造成的。
所以,拿到这本书时,非常庆幸,今天,我们又多了一位会传道授业解惑的人。
受益匪浅。


这本书与其它讲收藏的书最大的区别是,给人以历史知识和文化,我不会收藏,也不懂收藏,但看这本书,我能从别人的收藏中获得快乐.


马未都对藏品的见解评论通俗易懂,看了很长见识,就当增加历史知识,很不错


虽然书有点儿贵,但对于我这种“收藏文盲”来讲,还是非常有教益的!有图有文,作者语言平易,读来感觉很轻松!这本书打来了一扇门,让我对中国古代特别是明清文化有了个全新的认识,让我觉得内心充满了满足感和喜悦感。打算再买(贰)!


很喜欢马老的讲述,象聊家常一样,随意,但很多知识却随着这简单随意的讲述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对于喜欢收藏和喜欢我们中华文化的人来说,这本书真的很有益处,读起来也很轻松有趣。


一向喜欢马未都的书,就是写的好,有文化


不懂得收藏的人读了这本书后,能学习到不少历史文化。


以前在电视山看过马未都的讲解,非常愿意看,即长知识很轻松,有时还可以给别人讲讲,过过虚荣心,此次看到此书立马买上,可以经常翻看了,好书!


一直都很喜欢马未都的作品,通过他的介绍,能了解很多知识,培养对古代事物的兴趣,他的前几本都买过了。


马先生带我走进收藏的世界,读懂文物,品味历史。


不玩收藏,但此系列书中,是通过收藏讲历史讲文化,好书!


因为很欣赏马未都先生,所以买来一看,虽然是较专业的书,但在马先生的笔下,并不显得生涩、难懂,穿插一些小故事,值得一读


可以说是本收藏基础入门书吧,
学到很多知识,不管是鉴赏,还是学习中国古代文化,获益匪浅!~


喜欢马未都,他的书一定支持,了解古文化,视觉也是一种享受


最开始买这本书是因为马未都这个人,读了书觉得容易读也很有意思,观点也独特。


一直喜欢马未都,喜欢他的睿智、大气、渊博,所以他的书我都买来看了,只是内容有些简单了,再详细点就好了


看马未都的书真长知识!这本书买对了,更加惊叹马未都先生的博学!


  马未都的作品很好,轻松阅读,掌握知识,是我期待的!谢谢!!!


好书,马未都的书都喜欢看,比较有趣味


马先生以毕生收藏经历浓缩收藏人生,收藏乐趣, 传播中国文化,值得敬仰


马未都先生的书很好!


我更喜欢看马未都的视频,但是他的书,我是一定要买一本收着的,以此证明我是他的粉丝


马未都的书能买的我都买了,就是喜欢他写书的风格--有意思,有内涵。


一直挺喜欢马先生的,把文物和收藏的东西写的生动而且涵盖丰富。


好书,很喜欢马未都老师!


这个是帮老公买的,他很喜欢马未都,觉得从中可以学不少知识。


非常喜欢马未都,几乎买全了,看起来长知识


收藏知识与历史民俗知识的结合


一直很欣赏马未都,在当当买书很实惠地


我喜欢马未都,他的书通俗易懂,容易入门


买了第一本, 马未都的书要细细品读


我是马未都的忠实粉丝,他的书绝对值得正常,相信我,没错的


马未都的书都买了,但从趣味性来看,首推这本。


马未都的书,开卷有益。


我很喜欢马未都,他的书必买,正品


马未都的书值得一看


看马未都的书感觉特好,通俗易懂,文字配上图片让你很快理解。


每每看马未都的书,都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此书也是.


一本指导收藏鉴赏的入门书籍,浓浓的文化气息让人不忍释卷


书刚拿到,还没来得及看,随便翻了几页,纸张质感很好,我以前看书喜欢拿笔做些记号,可是却不舍得在这本书上画,很值得收藏的书本。里面配有很多插画,对我们这些不懂古玩的人增长知识很有帮助。


醉文明--了解中华文化的好方式


看了百家讲坛才关注马先生,买来他的书细细品味,我不收藏,但是很长知识


从收藏角度了解了很多传统文化。


马未都很幽默,值得一看


- 颇有收获!
- 购入价:31。纸质不错,配彩图,感觉略贵了,但喜欢马未都,所以依然买了!


马未都,收藏界的前辈,他的总结还是很靠谱的!慢慢吸收,慢慢学习。


马未都一直都是我的偶像,我非常喜欢对事物的认识。想从中学到点看东西的认识


马未都的作品,经常使用现存资料。可以吧。


给爸爸买的,像马未都一向的风格。


在马未都面前,哪敢擅自评论。只能仰视、凝视、痴迷的看着。


马未都又出书了,第一时间拿到手,好喜欢。。。


爱不释手,两天就看完了,长见识,长文化。没有收藏人的浮燥之气,只有文化得以保存与沉淀的喜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