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数字是靠不住的

[美] 查尔斯•塞费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9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

[美] 查尔斯•塞费  

页数:

258  

译者:

佘引  

Tag标签:

无  

前言

用数字编织的谎言 在美国人的思维中,如下观点是极为靠不住的:可以用数字来表达的所谓的任何知识,事实上早已被数字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了。 ——理查德·霍夫斯塔特,《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 “在我看来,美国国务院这个美国最重要的政府部门之一,已经被共产主义者完全渗透了。” 这句名言可不是对着一群西弗吉尼亚州的家庭妇女说的,当然,说出这句名言的麦卡锡也没有因此从鲜为人知的代表威斯康星州的美国参议员一跃成为社会焦点人物。那么,他究竟是因为哪句话而一夜间广为人知的呢? 随着麦卡锡举起一沓文件,这位浓眉毛的美国参议员以大胆的主张而广为人知了:“我手上有一份205人的名单,这些人都已确定是共产党员,不过他们居然还在美国国务院工作,而且影响着美国的外交政策,我已经将这份名单交给了国务秘书。” 205!这个数字“电”到了华盛顿的大佬们,使得他们匆忙开始打击共产党的潜伏人员,尽管这个数字纯属虚构。很快数字增长到207人,但在第二天又离奇地降了下来。当天麦卡锡写给杜鲁门总统的邮件中只宣称“我们已经成功地揪出了在美国国务院工作的57名共产党员”。几天后,数字又变为81,这是有嫌疑的对象。麦卡锡在美国参议院发表了长篇演讲,提供了有关这些事情的嫌疑人(事实上涉及的人还不到81个)的某些细节,但并没有透露其他足够的信息来验证他的推论。 不过,到底这份名单包含了205人、57人还是81人呢?这已经无关紧要了。麦卡锡为他的指控加上了一个数字,这个事实本身似乎已经足够让这次指控罩上正义的光环。如果麦卡锡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来为自己的指控作证,那么他凭什么提出这样的具体主张?尽管当年的白宫官员们怀疑他是在虚张声势,但这些数字还是足以让他们动摇。一位总统助手的日记显示了白宫官员们的困惑:“205人还是207人?美国国务院没有找到这么多名字,我们猜测麦卡锡本人也列不出这么多名字。57人?麦卡锡也提到过这个数字。我们并不知道麦卡锡是否真有一份名单。他说他有,我们不知道他指的是哪些人。”这些数字让麦卡锡的指控显得颇具分量。它们太实在了,太具体了,以至于无法让人忽视。国会被迫就此举行听证会来试图挽回美国国务院以及杜鲁门掌管的整个行政部门的声誉。 事实上,麦卡锡当时就是在撒谎,他根本没有获得任何线索来证明美国国务院里“潜伏”的共产党员有205人、57人还是根本就没有,他只是基于那些他明知没有价值的信息进行胡乱臆测而已。然而,当他公布了这套说辞后,参议院宣布将就此举行听证会,他就不得不寻找一些名字来凑数了。于是他去拜访了著名的报业巨头威廉·伦道夫·赫斯特以寻求帮助。正如赫斯特回忆的那样:“麦卡锡手头根本没有任何名单。他找到我问我:‘我该怎么办呢?读者们得帮帮我。’于是我给他提供了一些不错的‘枪手’记者。” 尽管赫斯特提供了好多记者和专栏作家充当“枪手”来帮着麦卡锡圆谎,但麦卡锡还是未能顺利捏造出那份臆想中的名单。当听证会在1950年3月举行时,麦卡锡仍然没有给出任何一位潜伏在美国国务院的共产党员的确切姓名,但这并没有给最终结果带来任何影响。麦卡锡的指控因为包含了具体的数字而显得“言之凿凿”,而且它出现在适当的时机。在当时,美国害怕世界性的共产主义浪潮,而麦卡锡虚张声势的行为使得这几乎一夜之间变成了爱国主义的象征。一个不起眼的、开会总坐在后排的、刚刚投身政坛不久的参议员,变身为最有名、最富有争议的政治人物之一。他所说的关于205个共产党员的谎言是美国历史上最有效的政治谎言之一。 麦卡锡演讲的巨大威力完全来自数字。虽然这个数字是虚构的,但是它让整个谎言显得很有说服力。它似乎暗示着,麦卡锡手上的那沓文件都是关于美国国务院工作人员的糟糕透顶的黑幕。或许,正是“205”这个数字强有力地“证实”了麦卡锡的指控必须被认真对待。 正如麦卡锡所知的,数字可以成为强大的武器。在野心家的手中,虚假的数据、捏造的统计结果和暗箱操作的数学论证可以产生意外的见解、无耻到可以以假乱真的谎言。它们可以被用来打击对手、伤害批评者和压制言论。事实上,某些人在捏造数字来“证明”自己的谎言是真实的方面的技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们成了“数字骗术大师”——使用假的数学论证过程来证明某些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东西是真实的,即便它的确是假的。 我们的社会充斥着“数字的骗术”。借助一些强有力的技巧,成千上万的人正在制造各种数字谎言来让人们轻信这些不实之词。广告商捏造数据来诱惑消费者购买其产品;政客篡改数据来欺骗选民改变初衷为他们投票;权威人物和预言家们使用虚假的数学论证方法来忽悠大众相信他们子虚乌有的预言;商人使用不真实的数据来骗顾客的钱;民意调研专家假装倾听被调研对象的意见,却利用“数字的骗术”,把他们希望人们相信的意见当成主流民意来传播。 有些人使用这些技巧是为了说服人们相信无聊和荒谬的事情。科学家和其他一些人已经通过“数字的骗术”来表明,奥运短跑选手终有一天会跑得比声音还快。还有一个数学公式据说可以判定谁的屁股长得最完美。看来,“数字的骗术”能够发展到“谬无止境”的程度。 同时,“数字的骗术”已经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它让大选变得没什么用处,给不配赢得选举的人加冕,不管他是共和党人还是民主党人。更糟糕的是,它还被用来扭曲未来的选举结果。政客们使用僵化的数学计算方法来操纵选举结果,并且暗中破坏与各州在国会的代表席位有关的美国人口普查。“数字的骗术”应该为美国经济危机负责,并且为超过万亿美元的财富从国库流失负责!检察官和法官们使用“数字的骗术”来开释罪人并给无辜者定罪甚至将其处死。简而言之,糟糕的数学论证正在侵蚀着美国的民主! 威胁同时来自左翼和右翼。事实上,“数字的骗术”有时似乎是美国共和党人和美国民主党人的唯一共同点。不过,识别它也是有可能的。那些懂得识别“数字的骗术”的人们会发现,它几乎无处不在并试图诱使公众陷入由显而易见的谎言所编织的假象中。对警觉的人们来说,“数字的骗术”成了黑色幽默与愤怒的来源。 一旦人们知道了使用数字制造谎言的办法,“数字的骗术”就无法再蒙蔽人们了。当读者们学会将“数字的骗术”追根究底,最有争议的一些话题会变得简单明了。例如,“究竟谁应该在2000年美国大选中胜出”将会变得清楚无比。(令人惊奇的答案或许是没有人愿意接受的:不是小布什,不是戈尔,也不是投票给他们两个人之一的任何选民。)戳穿“数字的骗术”,读者们就可以发现很多之前曾经被谎言的阴霾所遮蔽的真相。

内容概要

  “使用手机会让罹患脑瘤的风险提高2倍”,“某公司员工的平均年薪为10万美金”,“上个月的通货膨胀率为5.8%”,“全球变暖冰山融化会使海平面上升20英尺”
……这样包含有数字的耸人听闻的新闻标题随处可见,如果你相信它们,那你就中了数字的圈套了!
  在人们心中,数字天生就具备凌驾于个人主观意志之上的权威性,它一看就懂的特性,往往比长篇大论的文字更容易吸引我们的注意力。甚至无论某种说法多么不靠谱,只要它包含了貌似精确的数字,我们通常都会选择相信它。
  跟其他炒作手段一样,数字可以被用来解除怀疑、蒙蔽记者、愚弄公众。于是,假专业人士、政客、企业、科研组织、学校、调研公司、新闻媒体之手,“数字的骗术”出现了,而且愈演愈烈。捏造的“原始”数据、伪造的统计结果和刻意歪曲事实的算法,以各种实实在在、令人担忧的方式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不合格的新药上市,不合适的人选就任政府要职,不合理的新经济政策出台,被包装成低风险的投机产品,天价理发店,天价医疗费,等等。
  数字的角色真假难辨,它既有说服力,又有欺骗性,到底我们要如何看穿数字?作者查尔斯?塞费引领我们拆穿波将金数字、成果包装、润色数字等唬人的数字伎俩,引用发生我们身边的新闻事件,教我们用普通人所具备的常识、生活经验与能力,去找出数字背后的真相,练就受用一生的数字透视力。

作者简介

查尔斯·塞费,出版了4本个人著作,其中包括《瓶中的太阳》和《零》,后者是首部荣获美国马尔塔?阿尔布朗文学奖的非小说类文学作品,也是《纽约时报》推荐图书。他的个人作品经常见于《科学》、《纽约时报》、《新科学家》、《科学美国人》、《经济学家》和《连线》等报刊杂志上。他生活在纽约,现任纽约大学新闻学教授。

书籍目录

引言 用数字编织的谎言
第一章 伪造的事实,捏造的数字
 痛苦或快乐是无法准确计量的
 无处不在的“波将金数字”
 最危险的数字——反统计
 被精心包装过的数字——润色数据
 
第二章 是真规律,还是伪科学?
 消耗的能源越多,人均寿命就越长?
 你中过“因果诡辩”类说辞的圈套吗?
 A和B,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关联诡辩:降低税率就会带来更多税收
 胡乱回归分析:谁会是下一届美国总统?
 形形色色的数字谎言
 
第三章 人为的风险炒作
 登月任务的风险
 难以估量的风险
 对风险的商业化炒作
 耸人听闻的媒体报道
 金融世界中的投机风险
 .如出一辙的火灾保险和次级抵押贷款
 公共悲剧与道德风险
 
第四章 你相信民意调研的结果吗?
 民意调研是新闻由头的制造工厂
 民意调研3%的误差范围
 造成致命错误的系统差错
 口是心非的调查样本
 不同的问法,结果截然相反
 新闻媒体的一个又一个谎言
 
第五章 选举活动中的数字游戏
 一张怪诞的选票
 选举制度中不容小觑的瑕疵
 一场势均力敌的竞选大战
 选举与民意调研的优劣
 不可避免的清点差错
 对选票有效性的质疑
 竞选双方的对立策略
 竞选中常见的系统差错
 不公平的竞选法规
 真实的结果与现实的结果
 
第六章 有失公正的民主制度
 “得票最多者获胜制”与“排序复选制”
 世界上没有完全公平的选举活动
 格里蝾螈式的选举骗术
 人口普查的结果可信吗?
 人口普查中,应该引入抽样调查吗?
 谁在左右人口普查的结果?
 
第七章 被左右了的司法审判
 逃脱法律制裁的辛普森
 让无辜者入狱的“专家型证人”
 法庭上的数字谎言
 死刑裁决中的种族歧视因素
 死刑的威慑力与误判可能性
 
第八章 当数字变成一种炒作手段
 新闻媒体的致命弱点
 女性患乳腺癌跟堕胎有关系吗?
 伊拉克战争只是美国政府的炒作
 用知识打败“数字的骗术”
附录A:统计误差
附录B:电子投票
附录C:“检察官谬论”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对政客们来说,民意调研是可以用来包装自己主张的工具,也是可以用来攻击政敌的武器。就正面意义而言,一项被人精心设计和执行的民意调研可以向我们提供当前社会中公众观点的缩影。然而,绝大多数情况下,民意调研只不过是专门制造那些貌似可靠却毫无实际意义的“数字的骗术”的工厂。民意调研是新闻媒体行业的发明。绝大多数历史学家宣称,第一次民意调研,至少在政治领域的第一次民意调研,是由哈里斯堡的一份名为《宾夕法尼亚人》的报纸在1824年7月进行的。当时离美国大选仅有几个月了,这家报纸派遣了一个记者去邻近的特拉华州观察一下当地的“政治风向”。这或许就是英语中用“稻草调查”一词来表述大选前用来调研民意的“意向投票”的原因,因为人们通过高举或悬挂稻草的方式来了解当前的风向。答案很快就反馈回来了:安德鲁·杰克逊比他的竞争对手约翰·亚当斯要受欢迎得多。这是一次粗糙的、有缺陷的民意调研,显得很不尽如人意,然而民意调研就此诞生了。渴望发现消费者对自家的广告和产品的实际看法的市场推销员们对民意调研的技巧进行了提炼和升华,使之变成了高层次的诡辩。跟市场推销员们一样,政客们借助民意调研来了解老百姓的实际需求,然后照着这种需求来调整他们给老百姓描绘的美妙愿景。可是,新闻记者们从一开始就是民意调研的主要发起者,现在他们仍然是。对新闻记者来说,民意调研是可以用来冲破身后隐约出现的束缚的强有力的手段。绝大多数新闻记者首先是新闻事件的收集者,他们采集和包装那些经过精心挑选、具备足够新意的新闻事件,然后把它们介绍给受众。无论何时,只要有某些足够有趣或者重要的新闻事件(比如说空难或者地震)发生,新闻记者就会匆忙赶去报道。如果缺乏值得报道的新闻事件,新闻记者就会陷入无助状态。当没有新闻事件发生时(更准确地说,当没有他们可以报道的新闻时),新闻记者就无所事事。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读起来非常过瘾!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数字的书,更是一堂开阔视野的全民公开课!  ——《纽约时报》书评版作者向政府和媒体惯用的“数字伎俩”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波士顿环球报》书中形象生动的遣词造句、幽默风趣的写作风格,以及各种新奇的小花絮,引领读者拆穿波将金数字、成果包装、润色数据等唬人的数字伎俩,找出数字背后的真相,练就受用一生的数字透视力。  ——《费城问询报》作者写了一本深有见地、观点独到的好书。  ——《达拉斯晨报》一本让人变得更加清醒的著作。  ——《柯克斯书评》一本充满启迪意义的书,每个人都应该阅读!  ——《书目报》星级推荐


编辑推荐

《数字是靠不住的》上个月的通货膨胀率真的只有5.8%吗?房价真的会大幅下跌20%吗?其实,数字不像你想的那么靠谱聪明人,别再被数字忽悠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数字是靠不住的 PDF格式下载



数字·从小到大都对数字崇拜。能不迷信。


助于提升被统计数据忽悠的能力


所以以后看到一些数据什么的,要分析,不能盲目相信其权威性


有对一切的怀疑精神


美国式产销书,有观点有意思。可以启发思维


还不错,举例挺多


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被其观点所吸引,因为我在学习社会学的时候就对统计数字的真实性抱有极大的怀疑。
对于民众来说简单、直观而又真实的数据,被别有用心的专家、政客、记者、律师……肆意捏造、歪曲、操控。书中剖析了新闻炒作、政治夺权、金融欺诈、司法歧视等领域运用人为“粉饰”过的数字来欺骗公众,为了达到自身不可告人的目的。以美国近10年来的大选、次贷危机,历史上著名的丑闻为鲜活的案例,文字浅显,但反驳得有理有据,把鲜为人知的数字真相,曾经颠倒的黑白揭露了出来,讽刺调侃的文风真是大快人心。(如果书中举例换成天朝的事例,估计将成为禁书了,所以在笑老美的同时,又不由地赞叹他们学术之自由)
不迷信数字、慎用数字是本书传递的正面观点,然而从功利角度看,学习借用其中既隐秘有卑劣的数字欺诈手段也会受益良多,毕竟是人家老美工具理性发展到极致的“成果”。不过,但你再看到新闻媒体、政绩汇报、民意测验、经济受益给出的数字的时候就会习惯性地多留一个心眼了。


是个标题党。

不过要想把数字读的明白点,还应该看看这本书。


中信出版好


如果大学学过统计学, 你会发现这本书没什么大不了的


前半本比后半本好看


没事翻翻,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