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孩子来自天堂

约翰·格雷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4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

约翰·格雷  

页数:

280  

译者:

张蕙仪  

Tag标签:

无  

前言

  推荐序 正面教养,让孩子幸福一生  焦虑是中国父母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导致我们采取负面管教方式教育孩子的重要原因之一。遇到孩子“犯错误”、发脾气、没完没了提要求、与我们对抗时,父母想立刻“歼灭”孩子的这些“坏毛病”。脾气好的家长兴许能耐着性子给孩子讲讲道理,劝说几句,要是还不见效,就可能惩罚孩子。脾气不好的家长大多直接爆发,对着孩子吼叫,或者干脆对着他的小屁股来上两巴掌。于是,你会发现孩子要么变得越来越顽劣,让家长头痛,要么越来越“老实”、“乖巧”,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想法,走向两个极端。无论是哪种情形,孩子最终都会因为父母“不可信赖”,而向父母关闭自己的心扉。  孩子不愿意与父母交流,我们就没法了解他的真实想法,尤其当他陷入困境的时候,我们更是无从提供帮助。试想,倘若每个孩子都可以自如地向父母吐露心声,从父母这里获得心理上的支持,及时得到父母的援助与指导,那些令人痛心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不就大大降低了吗?  表达自己的感受、需求,有情绪的时候发泄情绪,偶尔做一些家长不太能接受的事情,这是孩子再正常不过的表现了。毕竟,孩子只是孩子。令人欣慰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能够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努力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尽可能温和地对待孩子。但由于欠缺沟通技巧,这类家长也可能面临新的问题,即与孩子的沟通要么变成一种软性控制,让孩子不胜其烦,要么反过来,孩子开始掌控局面,家长被耍得团团转。一旦家长处于被动局面,这对于还不够成熟的孩子来说,又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还有一部分家长,他们接受了一些现代的育儿理念,懂得给孩子爱和自由的重要性,却又陷入了新的误区——只知道一味迁就孩子,呵护孩子,强调给孩子爱与自由,却忽视了建立规则的必要性——完全没有规则,或者制定了规则却守不住底线,致使规则形同虚设。不仅孩子的行为得不到规范,父母在孩子心目中也会失去威信,导致孩子更加缺乏安全感,这对孩子的成长一样不是好事。  正如约翰·格雷在这本书中谈到的那样,“如果孩子们要什么有什么,他们就永远不会有耐心,更学不会延迟满足”;“如果孩子们事事顺心,他们就学不会合作”;“除非孩子们感觉到痛苦和失去,否则他们就无法学会同情和尊重”;“除非孩子们身处逆境,否则他们就学不会勇气和乐观”……  过度呵护、迁就孩子,他们一样会受了我们管教失误的伤。家庭带给孩子的影响极其深远,不仅仅影响孩子本身,还可能代代相传,影响一个家族。好的影响让孩子有更高的幸福指数,不好的影响则带给孩子创伤,并可能留下长久的疤痕。只要我们与孩子们之间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他们就不会受伤;即使曾经受伤,也可以更快痊愈,他们将来就更有可能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而能否妥善解决问题,则取决于我们能否采取正面有效的管教技巧。  实际上,无论是简单粗暴的管教,还是放任自流的养育,都会妨碍孩子健康成长,阻断我们与孩子之间的正向联结,给孩子的未来蒙上阴影。我们的教养方式之所以出现问题,是因为我们不懂正面养育的原则,缺乏正面养育的技巧。约翰·格雷在《孩子来自天堂》一书中总结了正面养育的5条原则:1.与众不同没关系;2.犯错误没关系;3.释放消极情绪没关系;4.要求更多没关系;5.说“不”没关系,但要记住父母才是主导者。这5条原则基本囊括了家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再配合以灵活的、个性化的管教技巧,我们就会欣喜地发现,虽然孩子们的问题来源于家庭,最终也都可以在家庭中得到解决。  从现在起,开始正面养育吧,一切都将改变。  ——一个超级爱孩子、喜欢研究孩子的早教专家 林怡  引 言  结婚一年后,我成为了一个新生儿和两个继女的父亲。我刚出生的小宝贝叫劳伦。两个继女一个叫朱丽叶,她8岁;另一个叫香农,她已经12岁了。尽管我的新婚妻子邦妮是一位很有经验的母亲,但对我来说,这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我刚结婚一年,却有了3个孩子——一个小婴儿,一个不满10岁的女儿,还有一个即将迈入青春期的女儿,这对我来说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不过,我曾给很多十来岁以及其他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们上过课,很清楚孩子们对父母的看法。我还为成百上千的成年人作咨询,协助他们疗愈孩提时代的创伤——在某些方面,这些成年人的父母没能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我帮助他们学会用期待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来给予自己那部分缺失的爱,以此疗愈内在的创伤。我靠着这些经验,开始了一个新手父亲的生涯。  在这一过程中,我常常发现自己不自觉地沿用我父母的做法。有些做法很好,有些并不是很有效,还有一些真的糟透了。但很快通过我个人的经历和成百上千的咨询者的遭遇,我逐渐发现了更有效的养育孩子的方式。  直到今天,我仍然记得我第一次作出改变的场景。那天香农和她的母亲邦妮正在争吵。我走下楼去,试图帮邦妮解决这个问题。我找了一个合适的时机加入进去,大声嚷起来。没几分钟,香农就安静下来了,默默地忍受自己的伤心和怨恨,突然间,我意识到自己深深地伤害了她。  就在那个时候,我认识到我错了,我的行为对孩子造成了伤害。每次我的父亲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他就会对我大声吼叫,而现在的我竟然和他一样。我在用吼叫和恐吓的方式来控制她。尽管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法子,但我清楚地知道吼叫和恐吓解决不了问题。从那天起,我再也没有对孩子们吼过。最终我和邦妮一起找到了当孩子犯错时,父母重新掌控局面的更好的方法。  光有爱是不够的  对于父母的爱和支持,我非常感恩,正是他们的爱和支持给了我巨大的帮助。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尽管他们爱我,但他们的一些错误的教育方式还是伤害了我。疗愈了这些创伤让我成为了一个很好的父亲。我知道,我的父母对孩子的内心需求了解得很有限,他们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当父母在养育过程中犯错的时候,我们要知道,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爱孩子,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做会更好。  孩子需要我们的爱,也需要我们花费时间、精力照顾他们。但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除非父母能够了解孩子独特的需求,否则他们就无法给予今天的孩子们真正想要的。父母是在付出爱,但却不是通过对孩子们的成长最有利的方式。  有些父母确实很想多陪陪孩子,可因为不知道在一起能做些什么就放弃了。也有的时候,是孩子们拒绝与父母在一起。很多父母想尽办法和孩子沟通,可是孩子们就是什么也不肯说,于是父母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其实很多父母并不想对着孩子大吼大叫、打孩子或是惩罚孩子,但无奈的是,对他们来说,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因为和孩子的沟通根本不起作用,惩罚或是用惩罚来威吓孩子就变成了父母唯一的撒手锏。  要让沟通有效果,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孩子们的需要。你必须学会如何聆听,孩子们才会愿意对你说。你必须学会如何请求,孩子们才会愿意合作。你必须学会在给予孩子更多自由的同时,维持你的主导地位。当家长们学会了这些新的技巧,就可以放弃那些过时的养育方式了。  找到更好的教育方式  作为数千人的咨询顾问和给上万人讲过课的老师,我很了解哪些养育方式是无效的,但我并不知道更有效的解决方式。要成为一个更好的父母,仅仅是摈弃以惩罚或是吼叫来控制孩子的方式是不够的。要放弃以惩罚威吓来保持控制权的方式,我们就必须找到其他同样有效的方法。在形成本书的基本观点以及正面养育的5个技巧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了足以替代传统养育技巧的有效方法。  我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才最终总结出本书中所介绍的正面养育的观点和技巧。在长达16年的时间里,我为很多成年人作咨询,处理他们个人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这使我有机会了解,哪些教育方法在来访者的童年时代是无效的。后来,我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开始探索并运用新的养育技巧。这些新的养育观点和技巧不仅对我自己的孩子们有效果,对其他成千上万的家庭也同样有效。  玛吉是一位单亲妈妈,她开始运用这些新的技巧来养育她已经十多岁的女儿莎拉。此前,莎拉从来不愿意和她进行任何的沟通,几乎已经处在离家出走的边缘。玛吉改变了自己的沟通方式,这最终解决了她们之间的问题。莎拉似乎就在一夜之间改变了。在玛吉参加“孩子来自天堂”工作坊之前,只要玛吉一开口,莎拉就开始皱眉头,但几个月后莎拉竟开始和母亲谈论自己的生活,听玛吉的话,并且很配合。  提姆和卡罗尔对他们只有3岁的小儿子凯文一筹莫展,他常常捣乱,一发脾气就乱扔东西。学习了正面养育之后,他们放弃了责打的方式,转而使用“暂停”的新技巧。凯文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少。提姆和卡罗尔学会了用了解并满足凯文独特需要的方式来养育孩子,重新取得了主导地位。  菲利普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参加了“孩子来自天堂”工作坊之后,他认识到孩子们是多么需要他,也了解到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自己能够做些什么。他小的时候,主要是由母亲带大的,因此,他根本不知道孩子们是多么需要父亲。但是现在他知道了孩子们的需要,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他开始迫不及待地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对于这些新的养育技巧,他感到非常感激,这不仅仅是因为孩子们更快乐了,也因为他自己也重新体验到了身为人父的欢乐。他以前错过了这种快乐,却根本没有意识到。  汤姆和凯伦常常为孩子的事争吵。因为他们俩成长的方式很不一样,于是在如何管教和抚养孩子的问题上,双方有很大的分歧。在参加了“孩子来自天堂”工作坊以后,他们对此有了一致的看法。孩子们不仅从更有效的支持中受益,更重要的是,父母不再总是争吵了,这才是孩子最大的收获。  已经有无数的家庭从《孩子来自天堂》的观念和技巧中受益,如果你仍然对其有效性有怀疑,那么不妨试试看,看结果会是怎么样。这些技巧和方法的效果很容易验证。只要你开始使用,很快就能看到成效。  《孩子来自天堂》一书中的每一个建议都很有意义。很多时候,你可以通过阅读理清自己的思绪。也有些时候,书里的新观念会让你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在哪,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尽管本书不可能涉及你在养育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但它可以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它会让你更了解孩子,启发你找到适合自己的养育方法,更好地应对每天遇到的问题。  《孩子来自天堂》所介绍的技巧和方法,对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适用,无论你面对的是婴幼儿、蹒跚学步的儿童、青春期前的孩子,还是青少年。即便你的孩子已经十多岁了,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方法,他们也很快会对这一养育方式作出反应。  就我本人的经验来说,我发现我的两个继女对这种新的、非惩罚性的养育方式很快就有了积极的回应。即使过去她们是在惩罚和吼叫的养育方式下长大,但这并不影响新方法的效果。任何年龄段的孩子,不管他们过去所接受的是怎样的养育方式,当家长们开始运用这一新的养育技巧后,都会变得越来越合作。  即使孩子们是在被忽视、辱骂甚至是残酷的惩罚中长大,这些技巧也同样有效。当然,被忽视、辱骂长大的孩子可能会有一些特别的行为问题,可一旦运用了新的养育方式,这些问题都会有效地得以纠正或解决。只要给予孩子们正确的爱和支持,他们的恢复和适应性会让你大吃一惊。  养育危机  西方世界正在经历一场严峻的养育危机。暴力、自卑、注意力缺乏症、吸毒、早孕、自杀,诸如此类的报道每天都在不断增加。无论是新的还是旧的养育方式,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对此存在质疑,似乎没有方法是有效的,孩子们的问题仍然在持续地增加。  有些家长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过于纵容孩子,给他们的太多了,还有些家长则认为过时的养育方式该负主要责任,比如说打孩子或是对孩子大吼大叫。也有些家长认为是社会的消极变化造成了这些新的问题。  太多的电视、广告充斥着整个社会,关于暴力、性的画面在电视、电影中随处可见,这些被很多人认为是罪魁祸首。的确,社会对孩子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政府也可以通过立法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家庭的影响。孩子们的问题来源于家庭,也可以在家庭中得到解决。除了消除社会中的不良影响,更重要的是家长们要认识到培养一个健康、自信、合作、充满同情心的孩子的力量就在自己手中。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家长们需要改进自己的养育方法。在过去的200年里,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人们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尽管现代西方社会是建立在自由和人权的基础之上的,但是人们仍在沿用中世纪传下来的养育方式。  家长们需要更新原有的养育方式,以培养出健康、自信、富于合作精神的孩子。商人们非常清楚,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只有跟得上市场的变化,才能很好地存活下来。同样的道理,如果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当今的自由社会中有竞争力,那就必须运用最有效最先进的养育技巧,为孩子应对社会激烈的竞争作好准备。  基于爱的养育方式和基于畏惧的养育方式比较  过去,孩子们被权威、恐惧和内疚感控制着。为了激发孩子们更好的行为,我们以各种方式让孩子们相信自己是不好的,如果他们不顺从,那就不值得受到更好的对待。失去爱和权利的恐惧,对孩子们起到了强有力的威慑作用。当这种威慑不起作用的时候,我们就用惩罚来制造更多的恐惧,并摧毁孩子们的意志。不守规矩的孩子常常被认为是固执己见、顽固不化的。然而讽刺的是,从正面养育的角度来看,培养坚强的意志恰恰是创造自信、合作和同情心的基础。  旧的养育方式试图培养一个顺从的孩子,但正面养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一个有坚强意志力同时具备合作精神的孩子。我们无须通过摧毁孩子的意志来迫使孩子合作,孩子来自天堂,当他们心灵不受拘束,自我意志得到滋养时,他们会更愿意和你合作。  旧的养育方式旨在培养好孩子,正面养育的方式则旨在培养富有同情心的孩子。我们无须通过恐吓让他们守规矩,孩子们会跟从自己的内在指引,自发地行动和作决定。他们不会撒谎或欺瞒,不是因为这违反了规则,而是因为他们内在正直。道德不是外界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孩子们内在原有的,也是在与父母的合作中学到的。  旧的养育方式重点是培养顺从的孩子,而正面养育旨在培养充满自信的领导者。他们有能力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只是被动地跟着前人的脚印向前走。这些自信的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的使命是什么。  这些坚强的孩子不会轻易受到同龄人压力的左右,也无须通过叛逆来证明自己。他们独立思考,也愿意接受来自父母的协助和支持。当他们成年以后,不会被他人的观念所束缚,而是会遵循内在的指引,自己作出决定。  现在的孩子需要更好的沟通技巧  世界在进步,我们的孩子也在发展。基于畏惧的养育方式不再有效,事实上,这种养育方式反而削弱了家长的主导地位。惩罚只会激发孩子对家长的反抗,导致叛逆。吼叫和责骂也无助于家长们取得控制权,相反,只会让孩子们不愿意听话和合作。家长们正努力寻求更好的沟通方式,以帮助孩子应对当今社会日益增加的压力,但他们仍然在沿用过时的养育方法。  我记得我的父亲就曾犯过类似的错误。他试图用惩罚来控制他的6个儿子和1个女儿。他曾经是军队中的中士,因此惩罚是他所知道的唯一的教育方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把我们当成他的兵来对待。只要我们反抗,他就会用惩罚来威胁我们,以掌控局面。尽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养育方式在他那个年代是有效的,但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却是无效的,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显然也是无效的。  当他的威胁并没有使我们顺从的时候,父亲就会增加威胁的力度。他会说:“如果你再这样对我说话,我就让你禁闭一个星期。”  如果我还继续反抗,他就会说:“如果你还不停下来,我就让你禁闭两个星期。”  如果我还是继续坚持自己的想法,他就会说:“好了,现在你要禁闭一个月,马上回到你的房间去!”  增加惩罚并没有产生真正积极的效果,相反,这只会引起更大的怨恨。在接下来的整个月里,我都在想着他是多么的霸道,他的行为非但没有让我更愿意合作,反而将我推得更远。如果他说的是“既然你不尊重我说的话,那么我希望你暂停10分钟”,我想这会有效得多。  惩罚通常会摧毁一个孩子坚强的意志,尽管这在过去可能会让孩子们顺从,但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再适用了。现在的孩子更有见识,也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他们了解什么是不公平,什么是虐待,他们不会一味地忍受。他们会表达自己的不满,并起来反抗。更重要的是,惩罚和惩罚的威胁破坏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家长们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成为了问题的一部分。  对孩子们大吼大叫只会让他们越来越听不进你说的话。为了让孩子们在学校里取得成功,为了让他们在当今自由竞争体制下更有竞争力,或是为了维持家长和孩子之间持久的情感关系,家长们需要更好的沟通技巧。当父母与孩子之间能够更好地相互倾听的时候,这些技巧会更有效。  当父母学会聆听孩子的心声时,孩子们也会聆听父母的声音。  当你把音乐声音调到很高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你会什么也听不到。当家长们对孩子大喊大叫或是总是提这样那样的要求的时候,结果也是一样的。  放弃惩罚  在旧社会,人们被暴君压迫、控制和操纵,但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人们不会再忍受不公以及对自己人权的侵犯,他们会起来反抗,甚至为民主献出自己的生命。  同样道理,现在的孩子们不会接受惩罚的威胁,他们会起来反抗。对于惩罚的不公,他们的反应更为强烈。遭到惩罚时,他们会用反抗、怨恨、拒绝和叛逆来反击,而且开始对抗父母的起始年龄越来越小。  现在的很多孩子和青少年心理还不成熟,需要来自父母的帮助,这对他们的成长极为重要,然而他们却抗拒或拒绝来自父母的支持。他们渴望马上摆脱父母的控制,虽然这种控制可以让他们更为健康地成长。  很多父母意识到惩罚已经不管用了,但他们并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办法。他们不再惩罚孩子,但还是不行。纵容的养育方式无法让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很快会得寸进尺,开始操纵和控制父母。  当孩子们可以随意闹情绪、发脾气时,他们就控制了局面,而一旦孩子们掌控了局面,那么家长们就失去了自己的主导地位。在很多方面,这些孩子会与那些用过时的、基于畏惧的养育方法培养出来的孩子表现出同样的问题。  不管孩子是在畏惧教育还是在溺爱教育下长大的,如果他从来没有体验过父母主导着整个局面的感觉,那么当父母试图重新取得或是维持主导权时,他就会反抗或者拒绝。当孩子没有了父母的引导和支持,孩子的成长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若运用本书中的正面养育技巧,家长们就可以给予孩子所需要的自由和自主权,又能保持主导地位,这有助于孩子们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畏惧教育的后果  过去打孩子是让孩子们建立起对权威的畏惧感,让他们学会要遵守规矩。但今天,这却会造成相反的效果。对孩子们施以暴力意味着暴力的回应。这是孩子们更为敏感的表现。现在的孩子们更有创造力,更聪明,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我们无须运用畏惧教育的方法,如今的孩子也能很好地学会尊重别人,孩子们不是因为害怕而学会尊重,而是通过模仿学到的。孩子们天生会模仿父母。他们的脑子一直在观察、记录、模仿你的言行举止。他们是通过模仿和合作学会所有事情的。  如果家长自身行为恭敬,孩子们就会逐渐学会如何尊重他人。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如果家长能够保持冷静、镇定并满怀爱心,那么孩子就能逐渐学会在情绪强烈的时候如何静下心来。而当家长们掌握了应对失控孩子的法宝时,保持镇定、冷静、爱心和尊重就变得容易了。  如果你依靠打孩子来重新获得控制权,那么孩子学会的就是在情绪失控时用攻击来解决问题。有很多次,我见到有一些母亲一边打孩子一边说:“不要打你弟弟。”她希望孩子能够明白挨打是什么滋味,但打孩子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强化她儿子攻击他人的倾向。  以后,这些孩子只要得不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就会自然而然地直接或间接地攻击他人来发泄内心的怒火。尽管打孩子在过去是有效的,但现在已经没用了。畏惧教育的养育方式抑制了孩子的天性发展,家长们花了更多的时间,却并没有得到期望的结果。  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远远不够  现在家长们花在子女教育上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因而,我们必须了解什么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这不仅可以让家长更好地陪伴孩子,同时也能促使他们主动抽出更多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  由于社会生存的压力,女人们常常满脑子想着那些她们必须要做的事情,而男人们则主要把精力放在他们能做的事情上。如果父亲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自己的孩子,那么他们通常什么也不会做。而当妈妈们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的时候,她们往往会把其他事情看得更重要。  如果父母能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他们就会更愿意花时间享受家庭生活,而不是一味地赚钱。对现在的家长们来说,最大的财富就是时间。而当家长们知道自己必须做什么以及能为孩子做什么的时候,他们就会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  更新你的养育技巧  在本书中,你会学到一些实用的方法来更新你的养育技巧。你会学到能促使孩子合作并表现出色的新技巧,从此和畏惧教育的旧方法说再见。  我们无须用惩罚带来的恐惧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他们天生就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我们要做的只是给他们发展这种能力的机会。适当的奖励以及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希望父母高兴的欲望,就足以让他们轻松得到激励,而无须惩罚或恐吓。  在本书的前8章中,你将学会运用正面养育的各种技巧来改善与孩子的沟通,加强孩子的合作,让孩子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后6章中,你将学会如何将最重要的5条原则传达给孩子。  正面养育的5条原则是:  1. 与众不同没关系。  2. 犯错误没关系。  3. 释放消极情绪没关系。  4. 要求更多没关系。  5. 说“不”没关系,但要记住父母才是主导者。  这5条原则会让孩子的天赋自由发展。当正面养育的各种技巧得到正确运用的时候,你的孩子将逐步拥有获得成功所必需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宽恕他人和自己、分享、延迟满足、自尊、耐心、坚持、尊重他人和自己、合作、同情心、自信以及乐观。运用这些新的方法,再加上你的爱和支持,你的孩子将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充分地发展。  这些新的养育观点和技巧,能帮助你拥有抚养孩子所必需的信心,这样的话,晚上你就能睡个好觉了。当你遇到问题和困扰的时候,你可以不断回顾这些原则和技巧,同时提醒自己的孩子需要什么,你又能为他做些什么。  最重要的是你要记住孩子来自天堂,他们自身早已拥有成长所需要的一切。家长的职责仅仅是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提供必要的支持。运用这5条原则和正面养育技巧,你不仅可以满足孩子们的真实需要,并体会到由此带来的为人父母的自信,同时你还会感受到,在你的帮助下孩子们有能力去创造他们想要的生活。

内容概要

  《孩子来自天堂》是约翰?格雷集30年家庭治疗经验的精华之作,《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
  世界在进步,我们的孩子也变得越来越聪明、难以管教了。《孩子来自天堂》首次提出正面教养的5个原则和技巧,帮助父母掌握
“严教”和“溺爱”的平衡。用请求取代命令,用奖励代替惩罚,用暂停取代责骂,帮助孩子尽情发挥自身的天赋。

作者简介

  约翰·格雷 John Gray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两性专家、人际沟通专家、家庭治疗师,是当之无愧的心理学大师。
  他是10部畅销书的作者,其最著名的作品《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被奉为两性情感圣经,畅销1.4亿册,被译为40多种文字全球发行。

书籍目录

推荐序 正面教养,让孩子幸福一生 XIX
引 言
第1章 孩子来自天堂
 每个孩子都是纯真美好、独一无二的。他们带着自己独特的命运来到这个世界。作为父母,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认清、尊重孩子的天性,而不是把他塑造成我们心目中的理想模样。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问题
 正面养育的5条原则
 养育孩子要预见各种潜在可能
第2章 5条原则起作用的原理
 运用正面养育的5条原则,就不能再沿用打骂、惩罚的养育技巧。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自信,我们就应该放弃恐惧来操纵他们。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尊重他人,我们就必须学会如何尊重地对待孩子。
 养育孩子的压力
 更新你的养育技巧
 养育简史
 暴力只能导致暴力
 为什么孩子会变得难以管教且破坏力强?
 养育观念的全球性转变
第3章 让孩子合作的新技巧
 正面养育的技巧用请求替代命令、要求和唠叨。你是不是更愿意你的老板(或是伴侣)请你做事,而不是命令你做事?你对请求会作出比较善意的回应,孩子也一样。
 请求,但不要命令
 用“……好吗”,不用“能不能”
 不要反问孩子
 表达要直截了当
 无须解释
 避免长篇大论地说教
 不要用感觉来控制孩子
 激发孩子合作的魔力词语
 回顾下让孩子合作的方法
 孩子抵制该怎么办
第4章 应对孩子反抗的新技巧
 如果父母允许孩子适当反抗,孩子就会逐渐了解自己内心的感受和需求,最终发展自我意志。这种坚强的意志可能会对他日后的成功产生深远的影响。
 最大程度减少孩子反抗的4个技巧
 孩子的4种气质
 歌唱的魔力
 从家务中寻找乐趣
 讲故事的魔力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并给予适当的引导
 接受型的孩子需要规律和节奏
 充满爱的习惯
 形成规律生活的重要习惯
 给孩子真正需要的
第5章 提高沟通能力的新技巧
 我们每周花很长时间出游、购物、照顾孩子。这些事情虽然很重要,但效果都不如从内心给孩子温暖。花几分钟时间听听孩子的心声,接纳他们的感受和需要,不仅能满足孩子的爱的需要,也能使父母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
 为什么孩子们会反抗父母
 花时间聆听孩子的心声
 倾听和理解的两个条件
 严厉型的养育
 溺爱型的养育
 学会延迟满足
 了解并满足孩子的真正需要
第6章 更有效激励孩子的新技巧
 如果你奖励孩子的正面行为,他们的正面行为就会增加。专门挑孩子的错误,不如“收集”孩子优秀的表现。只要孩子做得好,请不要吝啬你的鼓励,这是使孩子继续朝这个方向前进的一大动力。
 惩罚还有用吗?
 用惩罚来唤醒感觉
 惩罚的积极作用
 惩罚让孩子困扰
 用奖励替代处罚
 孩子行为偏差的两个原因
 为什么奖励更有效果
 负面评价
 “收集”孩子的良好表现
 奖励的神奇力量
 孩子为什么不肯合作
 理解型的奖励
 根据孩子的气质进行奖励
 运用奖励的实例
 常备一些奖品
 奖励的清单
 重复的奖励
 如何奖励十几岁的孩子
 在公共场合应付胡闹的孩子
 奖励就像甜点
 从自然后果中学习
 对奖励的担忧
第7章 维护父母主导地位的新技巧
 有效的维护父母权威的技巧就是自信地重复你的命令,孩子很快就会让步。如果孩子继续反抗,你就要继续坚持,不带情绪,不必解释,你就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学会如何命令孩子
 命令时,不要带着情绪
 犯错没关系
 不要对孩子表达你的消极情绪
  吼叫是没用的
 肯定的命令
 命令但不必解释
 如何命令十几岁的孩子
 给出理由,孩子就会反抗
 更好的命令方法
 更有效的合作
 选择你自己的方式
第8章 保持控制的新技巧
 “暂停”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有时候它可以让父母重新回到主导地位。当父母开始感觉到失控时,孩子也会失控。通过“暂停”,父母就有机会冷静一下,重新感觉到控制。这往往正是孩子所需要的。
 必要的“暂停”
 如何释放消极情绪
 理想的“暂停”
 向孩子解释“暂停”
 4种常见的错误
 拥抱父亲
 调整意愿≠屈服
 何时“暂停”
 给孩子3次机会
 当“暂停”无效时
 5个技巧为什么有用
第9章 与众不同没关系
 父母无法决定孩子的命运,但可以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心里的种子发芽、成长、茁壮。这种特别的支持和对孩子独特个性的认同,给了孩子去实现其梦想的力量和信心。
 性别差异
 对信任和关心的不同需要
 重建信任和继续关心
 男孩来自火星,女孩来自金星
 “答疑先生”
 “纠错女士”
 在合适的时间提建议
 男孩会忘记,女孩会记住
 代沟
 暴力文化
 气质差异
 气质的转变
 不同气质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活动安排
 体形差异
 智力差异
 学习速度的差异
 各有所长
 对孩子进行比较
第10章 犯错误没关系
 每一个孩子都各有所长。尤其是面对孩子特别弱的领域,父母需要更多的协助及引导,不应该让孩子觉得犯了错误就说明自己有问题。
 从无知到承担责任
 到底是谁的错?
 要有责任感
 自我纠正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
 孩子的学习曲线
 重复必不可少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学会弥补过失
 不惩罚,但要调整自由度
 孩子犯错时怎么应对
 尽力就好
 如果不准孩子犯错误
 隐藏错误,瞒住真相
 离异家庭的孩子
 不设定高标准,不愿意冒险
 为错误辩解,指责他人
 消除“成长的风险”
 自我贬低,自我惩罚
 犯错误没关系
第11章 释放消极情绪没关系
 当孩子发脾气时,大多数父母会错误地认为要么是孩子不好,要么是自己不称职。其实学会感受、表达和释放消极情绪是每个孩子都需要学习的基本技能。学会处理消极情绪能激发孩子内在的创造潜能,并帮助孩子成功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情绪处理的重要性
 消极情绪的化解之道
 应对强烈的失落情绪
 为什么表达情绪是有好处的
 同情的作用
 暂停5秒钟
 如果孩子不接受同情
 当父母情绪低落时
 不要与孩子交流自己的感觉
 询问孩子有何感觉
 父母克制什么,孩子就会表达什么
 家里的“黑羊”
 允许消极情绪的表达
第12章 要求更多没关系
 通过学会感知自己的需要以及学会尊重父母的需要,孩子就能逐渐悟出尊重、分享、合作、妥协、谈判的重要技巧。如果不允许孩子要求更多,他们往往会牺牲自己、成全他人。
 允许要求更多,孩子会不会索求无度?
 感恩的美德
 谈判的权利
 如何学会说“不”
 说“不”的10种方式
 要求更多
 模仿如何提要求
 要求的力量
 给予孩子太多
 孩子总会要求更多
 父母离异的孩子
 要求更多很正常
第13章 说“不”没关系,但父母才是主导者
 允许孩子说“不”,他们就可以认识真实的自我、发现自己想要什么,并为此谈判。这并不意味着过分纵容孩子。即使孩子可以说“不”,也不意味着他们总是能够随心所欲。倾听孩子的感觉和要求本身就能让孩子更加合作。更重要的是,这使得孩子无须压抑真实的自我。
 父母怎样才能影响孩子
 如何处理消极情绪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怎样安慰孩子
 孩子的记忆是有区别的
 孩子的意志逐渐增强
 平衡“自由”与“管束”
 没有管束所带来的两个问题
 孩子的3个“9年”
 建立起责任感
 认同父母与孩子的差距
 离异对代沟的影响
 怎样管束一个十几岁的孩子
 网络可以改善沟通
 和其他父母交流以获得支持
第14章 将5个原则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正面养育的5个原则中的每一个都有助于孩子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是成就孩子伟大人生的特殊礼物。
 母女之间
 父女之间
 母子之间
 父子之间
 十几岁的孩子懂得心存感激
 如果孩子吸毒,你该如何应对
 孩子说“脏话”,父母怎么办
 允许孩子自由地说话
 自己作决定
 3个“7年”
 为什么十几岁的孩子逆反心理很严重
 提高沟通技巧
 尊重孩子的想法
 把孩子送出去
 用“我希望”代替“不准”
 问问孩子怎么想
 养育是个挑战
 成就伟大人生的礼物
致 谢

章节摘录

  第1章  孩子来自天堂  每个孩子天生都是纯真而美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来自天堂。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特别的。他们带着自己独特的使命来到这个世界上。要知道,一粒苹果种子自然会长成一棵苹果树,而不会长成梨树或橘子树。作为父母,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认清、尊重孩子的天性,并支持他自然而独特地成长。我们无须以任何方式将孩子塑造成我们想让他成为的样子,因为父母的责任在于给孩子更理性的爱和支持,以此激发孩子们内在的独特天赋和力量。  孩子不需要我们的“修理”,让他们变得更好,但他们的成长需要我们的支持。我们要提供肥沃的土壤, 让他们优秀的种子可以更好地生根发芽,剩下的就要看他们自己了。在苹果种子内部,已经储存了其生长和发展所需的完美蓝图。同样,在每个孩子的思维、心灵和身体里,其发展所需的完美蓝图也已经存在。我们应该认识到,孩子本身已经是美好的了,我们不用费力再去做些什么让他们更美好。  作为家长,我们必须了解,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其自然规律。有一次,我向母亲询问她养育孩子的秘诀,她这样回答:“我养了6个儿子和1个女儿,我最终发现,无论我做什么都无法改变他们。一切尽在上帝的掌握之中。我只要全力以赴,做好我能做的,剩下的一切就交给上帝来安排吧。”这让她对孩子自然的成长过程有了充分的信任。对她来说,养育的过程不仅变得更容易了,而且也帮助她更好地给予孩子有效的支持,而不是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阻碍。这种观念对每一位家长来说都很重要。如果你不相信上帝,那你不妨用“基因”的说法来替代——一切都是基因在控制。  正面养育技巧的运用,让家长们可以学会更好地支持孩子的自然成长。但如果家长们不了解孩子是如何自然成长的,那么就很容易经历不必要的挫折、失望、担心和内疚,而这些会不知不觉对孩子某方面的发展造成妨碍或限制。例如,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生性敏感,不仅家长会对孩子失望,孩子也会因此觉得自己有问题。“我有问题”——这样错误的信念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而那些源于天性敏感而拥有的天赋也无法施展。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问题  当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时,都是天真而善良的,但他们也都有自己独特的问题。作为家长,我们的角色是帮助孩子去面对他们特有的挑战。我在一个有7个孩子的大家庭中长大,尽管我们有着同样的父母、同样的机遇,但最后我们却完全不同。我有3个女儿,分别是25岁、22岁和13岁,但她们每个人都完全不一样,有着不同的优缺点。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帮助,但却无法帮他们避免具体的问题和挑战。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少操一点儿心,不用整天想着怎么去改变他们,或是怎么解决他们的问题。我们可以让孩子就做他们自己,把我们有限的精力用于帮助他们去应对生活的挑战。当家长以一种更放松、更信任的态度看待孩子时,孩子就更加容易建立起对自己、对父母以及对未来的信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命运。接受这个现实可以让家长更安心、更放松,我们无须对孩子面对的每个问题负责。我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总是试图去弄明白我们做错了什么,或是孩子应该怎么做,为什么不接受所有的孩子都有问题、麻烦和挑战这个事实呢?家长的工作是帮助孩子面对并成功地处理这些问题。我们要牢记,孩子们有自己要面对的挑战,同时也有自己的天赋,我们无法改变他们。然而,我们要确信给孩子成长的机会,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怀疑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此时,我们需要记得孩子来自天堂,虽然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问题和挑战,但他们仍以自己的方式完美地存在着。他们的成长不仅需要我们的同情和帮助,也需要那些挑战的磨砺。克服那些特有的障碍,不仅有助于他们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支持,还能帮助他们发展独特的个性。  对每个孩子来说,健康的成长意味着在生活中总会面临一些挑战。在学习接纳家长和社会给他们设定的限制的过程中,孩子可以学会一些重要的生活技能,比如原谅、延迟满足、接纳、合作、创新、同情、勇敢、坚持、自我纠正、自尊、独立自主以及自我引导。例如:  除非有需要原谅的对象,否则孩子就学不会原谅。  如果孩子们要什么有什么,他们就不会有耐心,更学不会延迟满足。  如果身边的人都很完美,孩子们就无法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如果孩子们事事顺心,他们就学不会合作。  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有人为他们做好了,孩子们就学不会创新。  除非孩子们感觉过痛苦和失去,否则他们就无法学会同情和尊重。  除非孩子们身处逆境,否则他们就学不会勇气和乐观。  如果所有的事情都很简单,孩子们就无法变得坚强而有力量。  除非孩子们经历过困难、失败或错误,否则他们将无法学会自我纠正。  除非孩子们曾经克服障碍达成目标,否则他们就感受不到尊严或者自豪。  除非孩子们经历过排挤或拒绝,否则他们就无法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除非孩子们有机会反抗权威,或未曾得到自己想要的,否则他们就无法学会自我引导。  从很多方面来说,挑战和成长的痛苦不仅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是必需的。作为家长,我们的责任不是保护孩子免受生活的挑战,而是要帮助他们成功地战胜挑战,并帮助他们成长。看完《孩子来自天堂》,你将学会正面的养育技巧,协助孩子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挫折。如果你总是替孩子解决问题,那他们就无法发现自己内在的力量和才华。  生活中的困难以其独特的方式磨炼孩子的心智,并激发他们最大的潜能。蝴蝶破茧而出的时候,要经历痛苦的挣扎。如果你为了让它少受点苦而割开茧,那它很快就会死去。这种挣扎是蝴蝶形成翅膀上的肌肉所必需的。没有这番挣扎,它将永远无法飞翔,甚至会失去生命。同样的道理,为了让孩子们更强壮,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他们需要一些特别的挑战,还有一些特别的支持。  为了战胜挑战,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特别的爱和支持。没有这种支持,他们的问题会被放大和扭曲,有时甚至会引发精神疾病和犯罪。作为家长,我们的责任在于要给予孩子特别的支持,这样他们才能更加强壮,更加健康。如果我们干预了孩子的成长,让成长之路过于顺利,我们实际上是在削弱孩子的力量;但如果我们让孩子的成长过于艰难,又没有提供足够的帮助,其实也是剥夺了他们成长所需要的东西。孩子独自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没有家长的帮助,孩子无法顺利成长,也无法培养出成功生存所需要的所有技能。  正面养育的5条原则  要帮助孩子发现他们内在的力量,让内在潜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以应对生活的挑战,有5条重要的教育原则。在本书中,我们将一起来探索建立在这5条原则基础上的各种新的养育技巧。这5条教育原则是:  1. 与众不同没关系。  2. 犯错误没关系。  3.释放消极情绪没关系。  4. 要求更多没关系。  5. 说“不”没关系,但要记住父母才是主导者。  让我们一起来对这5条原则作进一步的详细探讨。  1. 与众不同没关系。所有的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特别的天赋、挑战和需要。作为家长,我们的责任就是识别出他们的特殊需要并提供帮助。一般来说,男孩子会有一些特殊的需要,而对女孩子来说这些需要就不那么重要。反之亦然。此外,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每个孩子都有与自己独特的挑战和天赋有关的特殊需要。  孩子们在学习的方式上也不尽相同,家长们有必要了解这种差异,不然他们会对孩子的功课进行比较,结果引起不必要的挫败和失望。孩子在学习功课时,有三种类型:跑步者、步行者和跳跃者。跑步者学得很快;步行者学得很稳,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们的进步;最后是跳跃者,抚养跳跃型的孩子会比较辛苦,他们看起来什么都没学进去,也没有任何进步,但突然有一天,他们向前跳了一大步,全都学会了。跳跃型的孩子就好像迟开的花朵,他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  父母还需了解孩子的性别不同,对其爱的表达方式也是不同的,这很重要。例如,女孩子通常需要更多的关心,但太多的关心会让男孩子觉得不被信任。男孩子需要更多的信任,但太多的信任会让女孩子觉得你不够关心她。父亲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把男孩子的需要给女儿,而母亲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把女孩子的需要给儿子。了解男孩和女孩不同的爱的需要,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抚养孩子,此外,还能减少父母对于如何养育孩子方面的争吵。要知道,爸爸来自火星,妈妈来自金星。  2. 犯错误没关系。所有的孩子都会犯错,这很正常,也是我们意料中的事。犯了错并不意味着孩子有什么问题,但如果父母的反应就好像孩子不应该犯错误似的,孩子就不会这么觉得了。犯错误是很自然、很正常的,没什么——这种观念要靠家长的示范,孩子才能明白。当家长愿意承认自己在对待孩子和支持孩子时犯的错误,以及父母之间相处所犯的错误时,孩子才能够最有效地明白这个道理。  当孩子看到父母时常为自己的错误道歉时,他就会逐渐明白要对自己的错误负责。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榜样,而不是一味说教。孩子是从榜样身上学习,而不是从说教中学习的。通过不断地原谅父母的错误,孩子不仅从中学会了更有责任心,还逐渐学会了宽恕。  孩子天生就有爱父母的能力,但他们无法爱自己或原谅自己。他们是从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以及当他们犯错误时父母的反应中学会爱自己的。如果孩子没有因为犯错误而受到羞辱或惩罚,那他们就有了很好的机会来学习人生中最重要的能力——爱自己以及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当孩子们反复体验到父母犯了错误却仍然可爱时,就学会了这种能力。羞辱或惩罚对孩子养成爱自己、原谅自己的能力是有妨碍作用的。通过对本书的学习,父母将学会用有效的新方法取代责打、羞辱和惩罚的旧方法,包括用请求取代命令,用奖励取代惩罚,用“暂停”取代责打。这些新的养育方法在本书的第3章到第8章中有非常详细的叙述。“暂停”的方式如果得到长期合理的运用,它的作用与责打、惩罚的效果是一样的。  3. 释放消极情绪没关系。有生气、伤心、恐惧、悲痛、沮丧、失望、担心、尴尬、忌妒、受伤、不安全感、羞愧等消极情绪很正常,它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有消极情绪没关系,但需要释放出来。  父母需要学会创造机会,让孩子们感受并释放内在的消极情绪。尽管表达消极情绪没有关系,但孩子表达消极情绪的方式、时间和地点并非总是恰当的,是需要学习的。另外,你也不要为了避免孩子发脾气而去安抚他,否则,当你没机会让孩子“暂停”,或手边有更紧急的事情需要处理时,孩子就会突然发脾气。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我们必须学习新的沟通技巧并勤加练习,要不然,他们就会失控,挑战你的权威,随意乱发脾气。在本书中,家长可以学会处理自己情绪的有效方法。否则孩子会把家长压抑的情绪,连同孩子自己的情绪一起表达出来。这项原则解释了为什么孩子总是会在家长最不方便的时候失控,特别是当我们倍感压力、不堪重负,却努力掩饰自己情绪的时候。  正面积极的养育还包括不让孩子为父母的感觉负责。当孩子得到这样的信息——自己的情绪以及情绪中隐藏的对理解和爱的需求会给父母造成不便,那他们就会压抑自己的情绪,从而脱离了真实的自我。  聪明的父母知道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的重要性,但他们也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那就是在教孩子感受各种情绪时,过多地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情绪。想培养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最佳方式是带着同情和理解去聆听孩子的心声,帮他们弄清自己的感觉。家长最好以讲故事的形式和孩子交流消极情绪,还有自己应对挑战时获得成长的感觉。跟孩子讲自己的消极情绪,可能会让孩子背上不该有的思想负担。孩子会责备自己,以为是自己造成了父母的坏情绪,而无法感觉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最终,他们会走开,不再跟你交流。  例如,你告诉孩子:“你爬树的时候我很害怕你会掉下来。”这会让孩子感觉受到消极情绪的操纵和控制。大人应该这样说:“爬树不是很安全,我希望我在的时候你再爬。”这样的说法不仅更有效,而且能让孩子学会不依据消极情绪来作决定。孩子的合作不是为了使父母免于担心,而是因为家长要求他们这么做。  与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情绪相比,通过理解、肯定和倾听等方式,家长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增进对情绪的了解。有时,直接询问孩子感觉如何或是需要什么,可能会给他们太大的权力。我们需要运用新的倾听技巧,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并理解孩子的需求。“宽容的”家长将学到如何不被孩子的要求和情绪所控制。“严格的”家长会更了解自己是如何以各种方式,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因消极情绪而受到羞辱的。  通过感受和表达消极情绪的方式,孩子们可以更好地把自己和父母区别开来,逐渐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发现自己的能力,如创造力、直觉、爱、方向感、信心、快乐、同情心、良知以及犯错之后自我纠正的能力。这些能力能帮他们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获得成功和自我实现。而与内在的情绪保持联结,有能力释放消极情绪,是所有这些能力的成因。成功的人也会感觉到失落,但他们很快就能从情绪中脱离出来,因为他们知道如何释放内在的消极情绪;大多数不成功的人要么无法体会自己内心的感受,依据消极情绪作出决定,要么就是沉浸在消极情绪和态度中难以自拔。不管是哪一种情况,他们都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  4. 要求更多没关系。当孩子想要更多,或是因为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而感到不开心的时候,常常被家长批评,孩子从中就会得到这样的信息——我是错的,我是自私的,我被宠坏了。家长太急于让孩子学会感恩,不允许孩子要求更多。当孩子想要更多时,家长总是很快给予这样的回应:“你要懂得感谢现在你已经拥有的一切。”  孩子们并不知道如何把握提要求的度,我们也不应该期望他们知道。即便是成年人也很难断定要多少才不会显然冒犯,或是太过贪婪,不懂感恩。成年人都很难处理好的事情,期待孩子能够处理得恰如其分显然是不合适的。  正面的养育技巧会帮孩子学会如何用更尊重他人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要求。同时,家长也将学会如何说“不”,又不用感到歉疚。孩子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要求,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会受到羞辱。同时,他们还会认识到,提要求并不意味着自己的要求一定会被满足。  除非孩子们可以自由地提要求,否则他们永远不会清楚地知道什么可以得到,什么得不到。而且通过争取自己想要的,他们能迅速学会令人难以置信的谈判技巧。大多数成年人都缺乏谈判能力,除非觉得对方的答案会是肯定的,否则都不愿提出要求;一旦遭到拒绝,他们通常也只会被动地接受,或顺从地走开,或者心怀怨恨,更有甚者直接就翻脸。  当孩子可以随意提出要求时,他们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内在力量就有机会得到迅速发展。长大之后,他们就不会把“拒绝”当做最终答案。他们从儿时就学习谈判,并经常说服你给予他们想要的东西。与哭闹的孩子纠缠和与谈判高手交锋,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别。运用正面养育技巧的家长会在每一次谈判中都居于主导地位,并会对谈判持续的时间设定明确界限。  允许孩子提出更多要求,你就给了他们明确的方向和追求自我生活的力量,这是父母给予孩子的一份重要礼物。今天有太多的女人感到自己无助脆弱,因为她们总是被教导要更关心其他人的需要,如果她们因没有得到自己想要或是需要的而难过,反而会对此感到惭愧。  ……

媒体关注与评论

  看到孩子不听话时,心里会特别生气,嘴里蹦出来的都是“威胁、气愤”的话。“学会控制情绪”的技巧帮了我的忙。推荐大家都看看。  ——一位从教20年的教师, 2个孩子的妈妈  每个父母在育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扰,读读《孩子来自天堂》你会拥有强大的信心,掌握正面养育技巧,提醒自己孩子需要什么,你又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帮助孩子,让他掌握独特的能力,去创造他们真正想要的生活。  ——新浪亲子主编艾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孩子来自天堂 PDF格式下载



对于我来说,一个小孩子是幸福的源泉,我经常会和她说:“因为你的到来爸爸妈妈觉得好幸福,好快乐!”但是、同时孩子也是让人烦躁的源头,因为四岁多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想法,经常会和大人的意见相左,做让人抓狂的事情,时常让我暴躁要揍她,揍完后又会后悔,这本由约翰格雷写的《孩子来自天堂》即时出现,对于我这样第一次做爸妈的很有指导作用!
这本书的作者约翰格雷名头挺大,出了十部畅销书,其中一本《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恐怕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了,是一本极其畅销的两性情感圣经,全球销了上亿册,被翻译成为了四十多种语言,也是因为这个,所以我对这本集作者三十年家庭治疗经验和养育三个孩子的经验而写的书充满了好奇和学习之心。
就象书里说的,这个世界在进步,孩子也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多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也越来越难管教了,而这本书里首次提出了正面教养的五个原则和技巧,帮助我们这样的没有经验的父母掌握“严教”和“溺爱”的平衡,用请求代替命令,用奖励代替惩罚,用暂停取代责骂,帮助孩子尽情发挥自身的天赋!
很多外国人写的教育类的书我都很喜欢看,因为他们不是一味的教父母怎样帮助小孩规避困难,而是告诉新手父母们挑战和成长的痛苦不仅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是必须的,我们做父母的责任不是保护孩子免受生活的挑战,而是要帮助他们成功地战胜挑战。作为第一代的独生子女,我们是被父母全方位的保护下长大,失去了很多与现实接触的机会,以至于到了社会上会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犯更多的错误去了解这个世界的现实面,所以看这本书我就是要了解怎样协助孩子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挫折,让孩子自己发现自己内在的才华和力量!
书里的五条正面养育的原则是:1、与众不同没关系。2、犯错误没关系。3、释放消极情绪没关系。4、要求更多没关系。5、说“不”没关系,但要记住父母才是主导者。虽然原则很短小,但是仔细看来,父母把握的度也是很难的。这是一本需要慢慢看,慢慢理解,在实践中调试后再学习的书,只有在看的过程中结合实际不断的改进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尽管自己并不信教,但是我却很认同将孩子比喻成天使。他们纯洁无暇地来自到这个世间,带着朦胧的双眼,带着成长的任务,带着我们家长满心的期待来到了我们的身旁。

一如中国的三字经所言:“人之初,性本善。”那么,我们该如何养育才是最为妥当而又合适的方法呢?此刻,我手捧着约翰-格雷所撰写的《孩子来自天堂》学习相关的养育经验。在本书中,作者首先开诚布公地提出了有关于孩子来自天堂的大中心思想。既然是小天使,我们家长自当应该掌握相关的合理香蕉方法了。

回忆自己当年,很多的父母都采用所谓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严厉教养方法。其实这个方式我自己本人并不是很容易接受。想当年,我经常会因此而产生某些的叛逆思想。但是,面对着孩子的调皮和捣蛋,身为家长的大人又会身不由己地怒火中烧。不打怎么行?所以及至今日我成为了家长,我也难免会纠结于到底是严厉还是温柔的教育方式。

通过《孩子来自天堂》的阅读,我深刻地读到了有关于正面教养的五大原则和技巧。事实上,这个方法的推广可以获得一举两得的功效。既可以让孩子心服口服地健康成长,又可以让家长真真正正地成为孩子的好教师,引导他们的成长之路。

现在的孩子其实真的都很聪明。察颜观色无所不能。所以家长假如可以掌握正面的引导技巧,绝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功效。此书中深入浅出地讲解和介绍着其中的相关正面养育原则。因为正面,必然需要相互的尊重;因为正面,必须成为孩子的知心人。与其牛牵鼻子,马加鞍,倒不如真正地做到化暴力为讲理,化强求为尊重,化不解为沟通----小小的天使需要的是家长更多的合理引导和呵护。打骂也许可以使得家长获得表面上的管教满足和孩子面服心不服的虚象。既然是如此的教养环境,倒不如退一步地换种方式来教养。

个人很是赞同此书中所提倡的那五大正面要养法则。对待孩子,家长们必须应该合理地掌握 “严教”和“溺爱”的平衡点。我们既不能够过于苛刻,也不应该过于放纵。正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家长越来越肩负着教养好孩子的重要使命。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学会相关的正面教养精髓:”用请求取代命令,用奖励代替惩罚,用暂停取代责骂,帮助孩子尽情发挥自身的天赋。“ 假如可以学习并真正地融会贯通地运用,家长不仅可以教育得省心,家长更可以教育得成功。天堂的小天使们绝对更加会偏爱如此这般的正面教养法则。觉得这本书非常的有正面的指导教育性。所以读完之后,我也更加蠢蠢欲动般地想要好好地在家中贯彻执行一番。


2005年中秋节前几天,我疲惫不堪地将儿子迎接到世间,自此之后近七年的时间,我无时无刻不在看到他在“天使”与“魔鬼”之间自由切换,他给我诸多欣喜也给了我太多烦恼,在他刚刚又一次发出长达10分钟几乎要将楼顶掀翻的高分贝哭声之后,我突然发现,原来,我真的可以不疯狂了。

我要谢谢《孩子来自天堂》,不管他对别的父母是否有所教益,于我却是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本书读了不短的时间了,却仍旧没有读完,原因并非晦涩难懂,而是,我总觉得作者的每一个观点都是需要我细细咀嚼,并应用于实践的。

还记得在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我暗暗在心里给自己说,我一定要温柔地对待孩子,好好爱他,不强迫他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可是,几年下来,尤其是在孩子上了小学之后,我越来越偏离自己的初衷。我知道自己需要一份指导,为了我的孩子。

《孩子来自天堂》,题目就告诉我们孩子是“天使”,是可爱的个体,他们纯真而美好,他们天生有着希望让我们欢喜的欲望并希望能够同父母合作,作者让我们了解,孩子之所以有时候表现得像一个魔鬼,是因为我们的方法出现了偏差,或者孩子有某些需要未被满足。这绝不是一种溺爱的体现,因为作者给出的意见不仅仅是满足,还有“维护父母的主导地位”这一准则。

我属于作者提到的那种容易失控的母亲,我的情绪常常会被儿子带走,不是我在教导他,而是他在指挥我,这是一种极度缺乏智慧的教养,尽管我曾经读了那么多的家庭教养类书籍,并自以为掌握不少有关教养的知识。读了《孩子来自天堂》之后,我了解到,我的失败是因为在一开始,我就缺乏一种科学的观点和态度。

我没能将教养与自己孩子的独特气质相结合,而是完全按照各种我所认为正确的方法来进行教育,这就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因为这些方法并非对每一个孩子都适用,不同气质的孩子对教育有着不同的需求,不适合的方法只能事倍功半甚至于起到反作用。

根据作者约翰·格雷的分类,我家儿子应该属于活跃型的孩子,而我独裁专断的教育方式恰恰会使得我的教育适得其反。而作者将男孩与女孩的教育完全分离的方式也让我耳目一新,尽管我知道他有着那本最著名的著作《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但一直忽略了孩子也是不同性别的个体,而作为一个母亲,我或许对于我的儿子在想什么和最需要什么并不是我自以为地那样了解。

本书还有诸多观点与我以前持有的相悖,就举一个例子吧,那就是存在于本书95页的“从自然后果中学习”的篇章。里面作者提到一个观点,就是家长应不应该时常给予孩子那些可以让他得到教训的帮助。譬如吧,孩子将努力完成的作用落到了家里,按照我的观点就是不要给他送作业,应该让他从忘记带作业这件事中吸取教训。而作者告诉我们,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这样的行为只能让孩子觉得父母的指导不可信,作者的观点则是“我们的孩子需要父母全心全力的支持,知道会从家人那里得到支持,要远比从努力按时完成了作业却丢了分数中得到的教训重要的多。”当然,两种做法孰对孰错,我到现在也无法下定论,但作者的观点确实让我重新思考我曾经的教育观点。

作者不仅仅是给出了正面养育的5条原则——与众不同没关系;犯错误没关系;释放消极情绪没关系;要求更多没关系;说“不”没关系,但要记住父母才是主导者。而且作者给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养方式,那就是遵循五个教养步骤和技巧——提出请求;倾听及沟通;给出奖励;维护家长主导地位;给出“暂停”,不要责打。前者是教养原则,后者是教养方式,受益匪浅……


对于我来说,一个小孩子是幸福的源泉,我经常会和她说:“因为你的到来爸爸妈妈觉得好幸福,好快乐!”但是、同时孩子也是让人烦躁的源头,因为四岁多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想法,经常会和大人的意见相左,做让人抓狂的事情,时常让我暴躁要揍她,揍完后又会后悔,这本由约翰格雷写的《孩子来自天堂》即时出现,对于我这样第一次做爸妈的很有指导作用! 这本书的作者约翰格雷名头挺大,出了十部畅销书,其中一本《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恐怕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了,是一本极其畅销的两性情感圣经,全球销了上亿册,被翻译成为了四十多种语言,也是因为这个,所以我对这本集作者三十年家庭治疗经验和养育三个孩子的经验而写的书充满了好奇和学习之心。 就象书里说的,这个世界在进步,孩子也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多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也越.


如何评价你心中或家里的孩子?大部分家长肯定会说:孩子有时是天使,有时是魔鬼。当孩子乖巧可爱的时候,他是个让人喜欢得不得了的小天使;而当他蛮横无理、反抗叛逆、愤怒地摔东西的时候,又是个让人讨厌甚至后悔生了他的小恶魔。

《孩子来自天堂——正面养育的5个原则和技巧》一书要传达给父母们的观点是——孩子来自天堂,每个孩子都是纯真美好,独一无二的。这是这本书和作者约翰格雷先生所要表达的大中心思想,也是正面养育的前提。只有无论何时都把孩子当作天使对待,才能用一颗深厚的爱心,并运用正面养育的原则和技巧去养育孩子。

作者提出正面养育的5条原则——与众不同没关系;犯错误没关系;释放消极情绪没关系;要求更多没关系;说“不”没关系,但要记住父母才是主导者。相信这5条原则对很多父母来说是一大震撼,因为在我们过去的教育孩子中,往往用相反的原则要求孩子——与周围孩子趋同,避免犯错误,压制消极情绪,少提要求以及不要对父母说“不”。回望我自己这两年来教养孩子的经验,这5个原则中前3个我都做得还好,理解、发现并尽力欣赏孩子的与众不同;能顾体谅孩子犯错误,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耐心引导他;允许孩子释放消极情绪,理解他通过摔打玩具发泄挫败、失望、伤心、痛苦等消极情绪,给他自我平复的时间和空间。但在对待孩子要求方面,我常常限制、制止孩子的过多要求;而在孩子对父母说“不”这方面,我似乎也没作者那么豁达和自信,生怕对孩子过度民主而使之变得目无章法。对于这2条,我想我需要进一步理解作者所言,进一步理解这5条原则起作用的原理。5条正面养育的原则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作者所阐释的5条原则起作用的原理也是非常关键的,只有理解了这些原理,才能进一步理解和认同这5条正面养育的原则。

正面养育除了有5条原则,也有一些技巧供父母们参考,比如用请求替代命令、要求和唠叨。比如让孩子合作而不是服从。要做到这些,父母们需要具备高情商。回顾我自己这一方面养育情况,命令、要求的讲话口气有一些,唠叨几乎没有,请求也常常会用到,但是之前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在让孩子合作,只是觉得使用请求的口吻跟孩子说话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就应对孩子反抗的问题,作者的观点是首先要允许孩子反抗,然后才是应对方法。书中剖析了孩子反抗和叛逆的深层原因,当父母了解了这些深层原因,就会理解并允许孩子反抗,懂得反抗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除了5条正面养育的原则和技巧,书中也有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比如将孩子按照气质不同分为四种类型,敏感型、活跃型、反应型和接受型。并深入探究了每种类型孩子的心理情感需求、行为特点,需要父母如何去做,如何与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沟通。就是人们常说的个性化养育。

此外,作者在对待孩子犯错误的观点上,提出采取忽略而不是责备或惩罚的方式。理由是:“孩子在9岁之前应该是纯真无邪的,孩子9岁之前,父母应该尽量忽略孩子的错误,或者采取不置可否的态度。在孩子到了9岁的时候,他才准备好通过弥补过失来承担责任。如果孩子过早地感觉到要为错误负责的压力,他们会开始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表现得很糟糕,他们会丧失自尊。9岁之前的孩子没有自律能力,因为他们还不能进行逻辑思考,而只能模仿。”对于这个问题,记得作家毕淑敏和金韵容曾经分别在他们各自的书中谈到如何对待孩子犯错误。毕淑敏讲述他的儿子严寒天气不听妈妈让他多加一件衣服的建议而执拗地穿着很少衣服去上学,她没有强行阻止儿子,而是让儿子承受自己选择穿很少衣服而受寒感冒的代价。金韵容讲述她们一家出去旅行时儿子将帽子忘记在酒店,她没有马上再帮儿子买一顶帽子,而是让儿子接下来的旅行中都没有帽子戴,从而承受自己没有管保好物品的代价,并从中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和物品。以上两个例子都与作者的观点相左。相信广大父母们的意见也不会统一,我觉得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最后,回到正面养育的主题思想上来,想说,这种对孩子既严格又宠爱,却又有别于“严教”和“溺爱”的正面养育方法,值得我们每一位父母学习和掌握,正面养育能够帮助父母掌握“严教”和“溺爱”的平衡,方法得当、分寸恰当地养育孩子,让孩子真正成为纯真无邪的天使。


孩子,想说爱你不容易
《孩子来自天堂》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格雷30年家庭治疗经验的精华之作。《孩子来自天堂》提出了正面教养的5个原则和技巧,5个原则是:与众不同没关系、犯错误没关系、释放消极情绪没关系、要求更多没关系、说“不”没关系。书中还介绍了“用请求代替命令、用奖励代替惩罚、用暂停代替打骂”等技巧,给孩子提供安全健康的环境,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做真实的自己。
我自以为自己很会教育孩子,但读了这本书,我知道自己多么无知、自大。我只想说:孩子,想说爱你不容易。书中的任何一个原则,任何一个技巧,对我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因为我们都是在命令、惩罚、打骂中长大的,我们屈服、盲从,我们不知道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但是,我们不能再让孩子重复我们的成长,我们要让孩子成为真实的她自己。
面对孩子因为粗心做错的一道又一道题,我实在难以保持平静;面对孩子凌乱的房间,我无法不命令;我还常常长篇大论地说教、解释,我自以为她能听懂;我们还常常把焦点放在孩子的错误上,真的导致了孩子不断犯这样的错误;……
孩子的一切问题都源自身边的成人,因为我们不懂的太多了: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不懂得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合理的期待应该是什么;不懂正面教育的原则和技巧。作为母亲,我必须要彻底改变。尽管这很难,要不断地挑战自己耐心、情绪,挑战成长经历烙印在我们身上的根深蒂固的观念。
孩子需要倾听、理解、支持、容忍、接受、肯定、关爱、激励、奖励、拥抱、交流……我们应该允许孩子做她想做的事,说他想说的话、发泄他想发泄的情绪。我们不是不管,而是用正面养育的技巧引导孩子,在不伤害孩子的情况下,父母才是说了算的人。
孩子,想说爱你不容易!但是为了你,爸爸妈妈愿意改变,努力地改变。孩子,爸爸妈妈爱你!


我们的孩子变得越来越聪明、难以管教了。《孩子来自天堂》首次提出正面教养的5个原则和技巧,帮助父母掌握“严教”和“溺爱”的平衡。用请求取代命令,用奖励代替惩罚,用暂停取代责骂,帮助孩子尽情发挥自身的天赋。


在对女儿教养的方式上,虽然我很多时候采用温和的方式与之沟通,大多时候能够做到既不溺爱、也不惩罚。但是有时当我面对不到8岁女儿的“不听话”、缺乏“责任感”、缺乏“主动”等令人头疼的情况时,我会变得无措不安,常常心里在迷惑:我的女儿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很难专注地从一而终完成一件事?为什么缺少一种把事情做好的“责任”心?……

直到读了这本书,心里的迷惑变得恍然。对阅读素来的习惯总是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如是,这本书带给我诸多思考顿悟和释然。原来,我的女儿总会出现上述令我头大的情况,原因在于根据作者概括有4种气质类型的孩子,就其对4种气质类型孩子的描述,我的女儿属于反应型孩子。反应型孩子天生像蝴蝶一样喜欢从一件事转到另一件事,喜欢新鲜刺激的体验,喜欢变化,需要有自由空间但更需要给予适当的引导。还有就是9岁之前的孩子还没有形成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自律能力和责任感。对于一个还没有建立这方面能力的孩子来说,我担心女儿缺乏责任心是有些杞人忧天了。认识到女儿的实际情况,根据书里提供的有益参考适时调整教养方法,让女儿在一种更轻松自在的氛围下接受妈妈的“指令”,从心里产生合作的意愿。书中提出的正面教养五个技巧使我大受裨益。技巧之一:用请求,但不要命令。当女儿对某件事表现得无动于衷时,我就会变得唠叨起来,时常反复啰嗦,长篇大论一通说教,结果呢,当时女儿是按照意思去做,但下次又故伎重演了。为此,我很郁闷很无奈也很没折。书里提出的正面沟通技巧纠正了我这种无为的方式。运用请求、直截了当地提出正面要求;用请求语气;不使用反问句式;无须过多解释;切忌长篇大论的说教。我们都不希望自己只是培养出一个守规矩的孩子,而是期望养育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并倾听自己内心愿望并为之付出努力的孩子。为此,当父母者需要更多地倾听孩子的声音。我们学会了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孩子自然也就学会了如何倾听别人的声音,成为一个具备包容性心胸开阔的人。用请求方式希望孩子合作,孩子还是不愿意配合时,我们就得学会如何技巧性地命令孩子了。在孩子不肯合作的时候,父母不应该先表达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的愤怒、沮丧或失望告诉孩子,这样只会起反作用。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耐心倾听孩子的感受,理解才能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解决问题。当理解沟通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就要实施命令了。需要发出我们强有力的命令:命令时,不带任何情绪;用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不必解释;注视孩子的眼睛,用清晰、坚定的声音重复简短有力的命令。这样,孩子在这种气场强大且充满权威性的气氛之下,无力抵抗实施执行去了。正面教养的5个技巧:请求(不要命令)---倾听和引导(不要长篇大论)---奖励(不要惩罚)---命令(不要解释或生气)---暂停(采取前面四技巧无效时)。这5个技巧之间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一环扣一环,假如上一个技巧对孩子无效时,可使用下一个技巧,或5个技巧同时用上,总之,考虑自己孩子的气质因素,灵活运用以上5个正面教养技巧,使得教养之路不再是无从下手。

当然,书里不但提出正面教养的5个技巧,同时也列出正面教育5个原则。原则与技巧相互搭配使用,掌握培养一个健康、自信、合作、充满同情心的孩子的力量,教养出一个健康、自信、富于合作精神的孩子指日可待。

这是一本值得家长反复阅读,学习、吸收、运用教养知识和技巧的教养书籍。


我常常会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尽管这过程并不愉快。小时候,在父亲的眼里,我是个倔犟之极的孩子,常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挨打,并且态度如此坚决地不肯轻易低头认错。但在我看来,父亲在我犯错时表现出来的严厉和尖刻是我不愿意面对和接受的,每当我和父亲之间发生争执时,他总是会拿我和别的孩子比较,然后把我践踏得一无是处,这彻头彻尾的贬低和轻视令我对他充满怨恨,在我伤痕累累的童年和青春期里,我和父亲间的相处就象一部永不停息的战斗机,以至于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抱持着父母和孩子之间总是有着不可调和之矛盾的错误观点。

长大后,爸爸曾经难过地对我表达他对于以往暴戾行为的后悔,他说在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什么育儿书可供借鉴和指导,所以他只懂得用长辈对待他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他那么爱我,却不知道该如何去教育和驯服我。听到爸爸对于过去那段时光的感受,心里颇为酸楚,我知道在那一个瞬间,我们已经互相原谅彼此,而我和爸爸之间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也注定了我们最终会对一切释怀,解开心结去接纳那份浓浓的爱。

尽管如此,我还是会感到庆幸,因为我比爸爸更加幸福,有那么多那么多有益的育儿书可以帮助我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在看到这本《孩子来自天堂》的瞬间,那种被微微触动的感觉很奇妙。“每个孩子都是纯真美好、独一无二的。他们带着自己独特的命运来到这个世界。作为父母,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认清、尊重孩子的天性,而不是把他们塑造成我们心目中的理想模样。”这便是这本书想要告诉我们的首要观点。而如何在溺爱与过度严厉之间把握正确的尺度,利用下面教育的方式去培养一个意志坚强且兼具合作精神的孩子,则是作者想要交流的重点。

书中的内容摒弃了对大道理的讲述(这也是在看过诸多育儿书后最容易让人昏昏欲睡的写法),而是将笔墨的重点放在对育儿方法的探讨上,比如在请求孩子合作的技巧方面,书中提到了用“请求而非命令”的方法,这几天我也一直在尝试,跟孩子说“把你的桌子收拾一下好吗?”和“你的桌子总是这么乱!”两种表达方式相比,前者显然更容易得到孩子的合作。而关于“表达要直截了当”这一点,作者剖析了一些典型的事件及父母错误的表述方法背后的隐含意义,并且建议父母用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要求,而非转弯抹角地影射,孩子不喜欢父母说话过于复杂,他们更愿意接受一些单纯的建议或命令。书中关于“无须解释”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当我和孩子之间发生问题时,我时常会向他清楚地解释事件的缘由和道理,希望通过自己详细的解释能令他懂得今后在遇到类似问题时的处理方式。然而书中却提到这种做法可能招致孩子的不合作,他们会通过不断地辩论去反抗你在解释时提出的理由,从而使得父母的要求失去了份量。

书中还有一些不同于其它育儿书的地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是针对四种不同气质的孩子,去探讨他们各自的关注点及情感需求,让父母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孩子,承认孩子与孩子间存在的差异。这体现出父母对孩子的充分尊重,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质,他们的感觉和需要应该被理解与接纳,而不是通过与其它孩子的对比被禁锢和打击。

其次是给孩子以非常宽松的界限,从“与众不同没关系”、“犯错误没关系”、“释放消极情绪没关系”、“要求更多没关系”、到最后的“说不没关系,但父母才是主导者”可以看出,作者充分地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种种感受,让他们释放自己真正的情绪。尽管他们会有种种令人愤怒的行为,比如在家长屡次声明后,依然打破家中极为贵重的古董花瓶时,书中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景让家长试图去体验自己内心完全相反的两种感受,前一情景是在父母心情非常愉快,孩子很乖的情形下发生的,作者甚至让读者去设想打破花瓶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公司的总经理、盲人或者打碎的只是一件廉价的工艺品,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家长很难对打碎花瓶的对象发火。而第二种情景则将父母置于非常糟糕的境况中,一切都不如人意,令人处于崩溃的边缘,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对孩子生气。

借由这样两个典型的例子,作者谈到家长在处理类似事件时应有的态度,不是愤怒于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是如何去解决及如何在今后加以避免。对于这一点,我想起以前在看《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时曾经提及的一个真实案例:一群孩子在聚会时,不小心令令其中某个孩子受了伤,其它孩子因为害怕被父母责骂而未及时将受伤的孩子送往医院,最终酿成了孩子死亡的悲剧。这件事情值得我们进行深刻地反思:我们在对孩子进行责骂和惩罚时,是否想过这种做法会令孩子成长为一个害怕承担责任的不敢担当的人?而正面教育的方法却旨在让孩子勇敢地面对既成事实的错误,并且及时地补救与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会被羞辱,也不会因害怕受到羞辱而撒谎或逃避责任,这势必在无形中塑造了他们正直乐观的优秀品质。

最后是书中谈到的“奔跑者”、“步行者”和“跳跃者”三种类型的孩子,读到这里时感觉真是欣慰,第一次看到对孩子进行这样的分类,而在此之前我一直为儿子学东西慢半拍而苦恼,不管是婴儿期的长牙说话走路还是幼儿时的奔跑、跳跃、跳绳、骑自行车,儿子的表现总是偏于缓慢,我需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时间与耐心去训练他,有时候甚至绝望得想要大哭一场。可是在看到书中所述“跳跃者”的描述时突然眼前一亮:“他们可能要用好几年的时间学会骑自行车。给他们的指导他们都接受了,但却不见进步的迹象。父母完全不知道自己是否帮到了他们。如果父母坚持下去,有一天他们会发现,孩子突然跳跃了一大步,他会骑自行车了。在某个神秘的时刻,他们突然可以把接受的指导整合起来,跨上自行车,骑起来就像一个老手似的。”

原来,我的孩子就是这种“跳跃者”啊!他每天背《弟子规》时都痛苦得想要撞墙,可是过三四天后却能在完全没有加强记忆的前提下把几天前怎么记都记不住的内容熟练地背诵出来,这是一种非常神奇的记忆力,他可能在某些方面慢于常人,但是他的迟缓中却蕴藏着巨大的爆发力,与其不断地否定他,强调他的不足,倒不如欣然接受他的特点,期待他用那份异于常人的爆发力有所作为。

总的来说,这本书读后深受启发,是很不错的一次阅读经历。


这本书是耐人回味的。我读了2、3遍才写下对它的评价。
各种教育主张纷纷扰扰。譬如,本书主张的正面教育,可能就跟赏识教育有某些相似之处。赏识教育就主张对孩子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多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多引领孩子好的方面想。但在现实中,有些表扬往往苍白,廉价的表扬也不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心理触动。当孩子出现不如人意的地方的时候,或者屡次犯下错误的时候,还怎么表扬?还表扬什么?这个时候,更多的家伙采取的就是大棒政策。批评,惩罚,包括揍一顿。狼爸萧百佑在《所以北大兄妹》中主张三天一顿打,孩子上北大。但是我们知道,一根鸡毛掸子之下,孩子认错了,甚至屈服了,可能是暂时的,导致有大人监督之下乖乖的,没有大人之时乱来。到一定年龄,孩子就会逆反。萧百佑也承认,到了一定的年纪,打就没有教育效果的。但是,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还是有惩罚他的冲动,心理学上也说,有厌恶疗法嘛。惩罚不就会造成厌恶吗?再者说,棍棒之下,当然是粗暴了点,但有时是立竿见影的。
棍棒教育和胡萝卜结合,未必完美。我们似乎离不开惩罚教育,但惩罚下的孩子伤心落泪,不是最佳方法。而且,总是找孩子的缺点,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就沦落为对孩子揭丑,对孩子的自尊进行羞辱。即使激发了孩子的斗志,孩子的内心也是流血的。如果我们有更好的方法,激发孩子的自尊,让孩子主动配合我们,接受我们的教育,不是更好吗?
正因为上面提到的一些教育并非完美无缺的,所以我们追求新的教育方法。那么,这个正面养育的方法能起作用吗?我认同作者的观点,就是以批评、惩罚之类的教育,并不好。正面养育,正面教育,传递正能量的教育。应该说,如果运用得当,能起效果的话,那么和批评惩罚等带给孩子心理阴影的教育方法是有高下之分的。
具体说来,作者归纳的5条正面养育原则是:与众不同没关系,犯错误没关系,释放消极情绪没关系,要求更多没关系,说不没关系,但要记住父母才是主导者。正面养育注重用爱去激励孩子,促使孩子同大人合作。具体到教育中,要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比如房间里太乱了,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发脾气,说:看你房间里乱成什么样?或者孩子们太吵了,我们批评说:别吵了!正面教育的说法,应该是,你该打扫房间,整理房间了。而对吵闹的孩子应该说,保持安静。作者认为用请求的语气更好,你整理一下你们的房间好吗?请你们安静好吗?其目的,是为了促使孩子合作,在如何减少孩子反抗的新技巧里,作者传授了他的经验。奖励也是正面养育要运用的一大法宝,但奖励的方式方法,也是有技巧的,以保证奖励对孩子有吸引力。最终让孩子能自发的去做,未必是为了奖励。当孩子不愿合作的时候,作者的技巧是“暂停”,让孩子独自呆几分钟。
正面养育能给孩子更多美好的感受,能让孩子有更健康的心理。至于作者的方法有没有效果,则需要各位在教育中去实践了。


这本书的题目让我想起了怀孕时看过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孩子和上帝的对话。有一个婴儿即将出生。小孩问上帝,“他们告诉我明天你将要把我送到地球,不过为什么我在那儿会那么小和无助呢?”上帝回答到:“在你身边有很多天使,我会给你找一个。她会等着你降临,保护你。”“不过”,小孩问了,“请告诉我,在天堂我除了歌唱和微笑之外什么都不做。这些是我快乐所需要的!”上帝说,“你的天使每天将会为你歌唱和微笑。你将会感受到你的天使的爱,你会感到快乐。”“还有”,小孩又问了,“如果我不懂他们说的语言,当人们对我说话的时候我怎样才会理解呢?”“这很简单,”上帝说,“你的天使将教会你语言中最美丽和最甜蜜的词语,带着最大的耐心和关怀,你的天使将教会你怎样说话。小孩抬头看着上帝说,“我想和你说话的时候我该怎么做呢?”上帝微笑着对小孩说,“你的天使会把你的双手放在一起然后教会你怎样祈祷。”小孩说,“我听说地球上有坏人,谁将会保护我呢?”上帝把手放在小孩身上,说,“你的天使将会保护你,甚至会冒生命的危险!”小孩看起来有些悲伤,他说,“我将会一直感到悲伤因为我再也看不到你了。”上帝拥抱着小孩。“你的天使以后会一直跟你说有关我的事情,还会教你回到我身边的方法,虽说我一直与你同在。”在这一刻小孩在天堂感到了无比的安详,不过已经可以听到从地球传来的声音……小孩有点急促,温柔的问“上帝啊,如果我现在将要离开,请告诉我我的天使的名字!”上帝回答说,“你的天使的名字并不那么重要,你可以简单的叫她“妈妈”。现在我已经是一个6岁女孩的妈妈,每次重温这篇文章,内心都会升腾起做母亲的神圣感和责任感。孩子来自天堂,是大自然赐予每对夫妻的礼物,每个孩子都是纯洁无暇的小天使。他们就是一张白纸,任由我们描绘;她们就是一块玉石,需要我们精心雕琢才能大放异彩。教育孩子是父母面临的终生课题和巨大挑战。这是一场实验,从孩子呱呱落地甚至十月怀胎就开始了,一直到她们长大成人步入社会。挑战在于,这场实验是不可逆的,不能试错的。三岁见老。我们不能在孩子三岁以后发现他后天形成的性格缺陷和错误习惯而回到他蹒跚学步时期重新再教育。后悔是没有用的。作为年轻的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前人摸索出的有益经验,从而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少走弯路。6年多来,乖巧听话的女儿没有让我们太过操心。期间我们从当当上买了不少教育子女的书,包括一些国外翻译过来的图书,读后受益匪浅。这些书在教育子女的具体技巧上略有差别,但主旨都是围绕平等对待孩子、有爱心、有耐心展开。我们将书中介绍的很多技巧应用到实践中,发现真的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举几个常用的例子:一是多教育,少打骂。孩子任性时,我们都是尽最大的努力克制怒气,以极大的耐心摆事实,讲道理,极尽说服之能事,尽量不动手。二是多表扬,少批评。对于做的不对的地方,从正面指出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仅仅说你做的不对。三是多鼓励,少泄气。听话的孩子往往安静有余,活泼不足,感情细腻敏感,自尊心强,但探索精神不足,害怕尝试新鲜事物,害怕犯错误。为此,我们在教育中注意让她认识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鼓励她多尝试。对她犯的错误,也多从正面鼓励她多练习,熟能生巧,不能浅尝辄止,都起到了一定效果。总之,教育是个终身课题,需要我们终生学习和实践。让我们在当当提供的图书营养库中不断汲取知识和智慧,陪孩子一起成长,助当当发展壮大。


风靡全球的亲子沟通经典,一本好书


准爸爸妈妈应该提早学习如何与孩子交流 父母们从现在学起也不晚 5大原则很实用 我想看了这本书的家庭 在与孩子的沟通上 会更轻松


孩子来自天堂,孩子都是天使。相信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更多的了解孩子。


孩子来自天堂,我们大人要如何呵护他们啊


孩子真的是来自天堂呢


亲子沟通经典,值得一看


吸取正面的沟通技巧. 很受教育


之前看过”正面管教“很受启发。这本是讲教育小孩子的,没孩子可以先学习,将来少犯错误,哈!省得都死在起跑线上了,还被商家忽悠”别输在起跑线上“,可怜,中国家长;无辜,中国娃娃。


这本书教会了我怎样与孩子更好地沟通,家里有“叛逆”孩子的家长一定要买。强力推荐!!!!!!!!!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家长,学校,社会联动教育。视角新颖,是关爱不是溺爱。没有天生的好孩子坏孩子,做个有责任心的父母是家长与孩子共同拥有的最大财富。生动的故事引发深层的思考或反思,积极实践,童年决定孩子的一生。


很适合亲子沟通的一本书,很喜欢。


我对孩子有时很缺乏耐心和沟通技巧,书里面讲得很实用


如何对待孩子的成长问题,正面养育正面解决


很喜欢这本书,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正面教育很重要,对孩子和大人都有用。


大致读了一下,觉得很好,有时候细心跟孩子沟通,甚至会发现孩子有些地方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看到这本书,才知道说的话都是错话,和孩子说话,要用他们的语言,而不是成人的话,多希望更多的姐妹早些看这书,能更好的沟通,少走弯路!


很不错的一本书,可操作性强。正好我目前在教育孩子方面遇到了瓶颈问题,朋友推荐了这本书。书中的很多教育原则让我重新观察自己的孩子,让我静下心来重新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因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原因,只有找到了原因,才能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书中的很多教育技巧是让我们先改掉自身已形成的一些教育习惯,书中提出的“让孩子学会合作”的新技巧在实际操作上有效果。


育儿的一本好书,让孩子在正面中成长。


正面教育不伤害孩子又教育了孩子很好必看


强烈推荐,里面的方法积极养育的方法给了我们父母很多启示,父母进步,孩子受益


开家长会教育专家推荐的,刚到货,看完再评论,应该不错的,是每位父母教育孩子的必备书籍


教你如何教养孩子,不错的书


学习教育技巧,正面养育


教育很重要,尤其是家庭的启蒙教育,愿妈妈们都成为智慧的妈妈,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清朗的天。


怎样与孩子相处,怎样教养孩子,这本书淋漓尽致体现出来


一本很好的正面养育的书,看过一遍有些收获,有很多方法需要反复练习,书也要反复读,每读一遍又一遍的收获!


刚开始看,但是很深的吸引了我,我想一定会对我对孩子的养育有帮助


小孩马上18个月了,开始了第一阶段的叛逆期,似乎沟通上有点问题,有时候让我很急噪,看了这本书,改变了沟通方式,感觉好多了。


被书名吸引了,大概翻阅了一下,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尝,内容大概是教育新爸爸妈妈如何教育孩子以及和孩子相处的技巧,很不错,很适合新父母品读!


内容不错,值得每个父母都学习,虽然爱孩子的心都一样,但是我们无意中的言行却在不断地伤害孩子,而我们却并不知晓。看了书,让我们能察觉到这些,并用正确的语言和行为帮助孩子成长。要做到并不容易,但是这是一个开始!父母的必读书!


正面教育,家长看了也能得到成长。


虽然是外国学者的著作,但是人性是相通的。非常好的一本如何教育好子女并与他们沟通顺畅、和谐相处的不可读的好书。


翻译有点罗嗦,但书里提到的方法还是很有道理。试用了两个星期,女儿已经开始用:妈妈,请你过来一下好吗?替代:妈妈 过来一下。我自己也学会不管女儿哭闹地多厉害,也始终冷静地对她说:请换种方式和妈妈讲话好吗?最后她都会说:好吧!看来只要有正确的方法,加上耐心,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值得买,推荐家里有3-10岁孩子的父母买这本书。


如何评价你心中或家里的孩子?大部分家长肯定会说:孩子有时是天使,有时是魔鬼。当孩子乖巧可爱的时候,他是个让人喜欢得不得了的小天使;而当他蛮横无理、反抗叛... 等等现象,你都能够在书中找到对策!


一直想买的书!如今出了“最新修订版”,而且是“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当即买下来!这本书为么值得买就不必我说了,如果想自己能 正确 的爱孩子,那就不容错过!


非常好并实用的一本书,推荐有孩子的家长都读一读。


非常适合中国的家长们看,换换教育的理念。这本书我从孩子一岁半,开始用,相见恨晚。其方式非常有效。当当够便宜。推荐使用!这次是买了送给亲戚的。


买过很多很多教育的书籍, 最喜欢这本! 看完发现原来孩子的很多问题, 实际上很简单。再买了一本,推荐给朋友


亲子书现在很多,不过这本书还是挺好的。


能解决实际生活中和孩子之间发生的问题,技巧比较实用,按照介绍实施,效果显著。


基本适合有了孩子的人看,感觉单身的看,没有什么帮助~毕竟你没有这些问题,总觉得里面讲的很繁琐


这是当当赠的书,挺好的,希望对教育孩子有帮助


很有意义的书,对教育孩子很有帮助!喜欢!


这本书希望对以后教导孩子有帮助


有孩子的父母的,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不错 有孩子的父母都应该读读


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越来越烦躁,发觉孩子越来越不听话,所以买本书参考


能够慢慢正视自己的小孩,发挥孩子的天性


教育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对于孩子教育很有实践指导作用的一本书,一边看书,一边应用于孩子的教育,确实有收获,强烈推荐。


别人推荐给我的书,非常实用,在教育孩子方面又获得了一些好的方法,推荐大家购买。


看过很多有关教育的书,这本是推荐给朋友的首选。它适合任何年龄段的孩子。


教大家正确引导孩子,有几条还是受益匪浅的


非常好,有了孩子就要多看书学习,找到最合适自己孩子的交流方式


准备给孩子爸爸看,这本书使我又收回了信心,无论我之前有过什么错,作者说这都不算晚,只要现在改变就还来得及,他作为一个父亲写的,我想孩子爸爸总能借鉴吧。


教育孩子的图书,写的不错。看后受启发。


教育小点的孩子这本书挺合适的


带着批判性去读吧。真的。这种书,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尽信书,不如无书”,说得太好了!我真的很质疑:你就这么肯定,孩子生下来就具备很多能力???说实话,书上有些观点也不咋得。


这本书对孩子这个时期的教育很好,有较大指导作用!


教育孩子,非常不错。


学会欣赏孩子


囤货中,养孩子不容易啊,多看点书啊


伴随孩子成长,有很多启示!


我们还没有打算要孩子,提前学习学习。内容很详实。我觉得很好。


能学着了解孩子更多一些


我想孩子是一本一生都需要去读的书!


希望孩子快乐


好好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


很喜欢,尊重孩子的意见珍惜跟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刻


孩子的感官及直接感受。


对于孩子的教育一直有些迷茫,好友介绍了这本书,书刚到,翻了几页,确实不错,书的质量很好,正在认真的读,希望从中获得更多对孩子教育有用的东西


孩子就像天使一样可爱,但我们该怎么样对待我们的小天使呢、书中问题正是我们平常所遇到的难题。


这本书适合慢读,细读,多读。对我们教育孩子来说很好,可以发现孩子是什么性格的,对照性格进行教育。值得一看。


通过案例指导家长技巧,很有共鸣,只是实践中的坚持需要家长的修炼。


帮助家长的一本书


适合中国父母和老师读的教育书


对老师和家长都有益。


朋友推荐的,最近买的书太多,看完再评价!


这是老师推荐的书。老师说好,我就买了。


此类的工具书可以看看 但要知道好的关系胜过一切技巧和技术


很好,超值,经典!!!


经典,相信经典,时间是最好的评判经典的标准。


很好,会有帮助


对教育儿子有帮助


纸张稍微差了点,但是这本书今天刚好在书店看到,觉得这个价格确实便宜很多,希望有帮助


书是很好,但读起来没其他的书那么易懂,重复的述说太多,可能是因为是心理学家写的吧,还是很有帮助的


家有儿女,父母必看的书。


很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我们要先学习如何做好父母,而不是将上一代教育我们的方式复刻过来


很好的书 年轻父母应该看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