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
2012-6
中信出版社
吴敬琏
190
200000
吴敬琏主编的《比较》是为读者提供的一个有关比较制度分析的学术性平台。《比较》站在理论前沿,根据中国经济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有选择地介绍别国的经验和教训、转轨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以及比较研究领域的发展,同时,有针对性地介绍国内外学术理论界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方案设计、政策建议和评论。
本书是《比较60》,内容有:新政治经济学;去杠杆化时代的经济增长;资本账户开放的双向影响等。
新政治经济学
比较制度分析
科举制与基督教会对制度演变的影响:宪政与宗教文化制度
海外特稿
印度的困境:全球化世界中政策制定的政治经济学
金融论坛
去杠杆化时代的经济增长
比较之窗
追赶型增长后的经济停滞:1950~2010年的墨西哥
改革论坛
资本账户开放的双向影响
改革政府经营土地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
法和经济学
民主与债务
政策评论
干预市场抑或增进与扩展市场:产业政策中的问题、争论及理论重构
第五个特点,与科举制的第四个特点紧密相关,科举制是君权神授的制造和传播机制。科举制前身的创始人董仲舒是提出君权神授的第一人。科举制的考试内容,从一开始就是董仲舒主张的儒教教义,并经朱熹等后人的不断改进。所以,儒教正统的解释中包含了君权神授的基本概念。君权神授也就成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 同时,科举制还决定了帝国大部分的人事安排。任何人要想入朝廷做官,一定要通过科举考试。考试合格者由吏部进行最后分配。一种流行见解是,由于科举制不问出身,从而使会读书的普通人也有机会步入仕途。但是,这一见解忽略了科举制的另一重大意义:从制度上,从社会基础上,消灭任何可能挑战或制约皇权的力量。在秦汉及隋朝以前300多年的社会环境里,这个力量就是有土地有实权的贵族。科举制是消灭贵族根基的一个基本制度,因为科举制下如果不经过考试,身为贵族也不可能当官。从汉朝起,科举制日趋重要,并于隋朝正式建立,其根本原因正是在于隋朝的皇帝从历史中看到,秦汉之后300多年的分裂,乃贵族所致。随着隋朝建立了统一的帝国,如何保证帝国不再重蹈覆辙呢?答案是要消灭贵族的根源。如何消灭贵族的根源呢?那就是科举制。科举制不仅强化了君权神授、效忠皇帝的基本概念;同时也约束了贵族进入统治阶层的途径。 科举制的最后一个特点是它决定了帝国的大部分政治。这里最基本的原因在于制度。不仅因为科举制培养出绝大多数政治人才,更因为科举制度导致帝国里不存在真正有力量的独立的知识机构,从而也就没有任何制度性的知识力量能够挑战帝国,这也是中国历史制度的基本特色。中国近两千年的帝制科举使知识分子都追求仕途,同时科举制用正统的儒教对知识分子洗脑。所以说,科举制是有助于巩固和稳定中国帝制并延续其两千年统治的非常基本的制度。 ……
这一期好文章比较多,有新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巴苏讨论印度经济政策制定的文章,也有讨论土地制度和产业政策的文章,另有一篇关于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文章。
觉得本辑中许成刚的《科举制与基督教会对制度演变的影响》很视角新颖,分析也到位,挺有意思的。只是用个制度来比较宗教,好像还要对可比性做点铺垫交代。科举的影响深远啊,现在我们的教育制度、公务员制度都有其影子。
这本书对于不了解经济学的人阅读有一定难度,但是对有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基础的人来说有很大的提高作用,其中也涉及政治学内容
可以了解当前经济学界最新学术内容,无论是国内学者的文章,还是翻译的国外学者文章,都很深刻,非常不错
书的内容新颖,只是价格能否更接近学生承受力一点?》
很有启发,文章的内容都很新颖!!
一直看的书
每期如此
内容非常古板,不喜欢!像是报纸,买亏了!
理论性太强,很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