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挑战极限

江崎玲于奈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7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

江崎玲于奈  

页数:

239  

字数:

100000  

译者:

姜春洁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曾旅居海外,且数易居所,并未保持书写日记等习惯,幸得妻子相助,一同收集散逸四处的旧日资料,只是终究难免耗费时日。好容易尘埃落定,《我的履历表》终于大功告成,我也得以获此良机,回顾此80余年之人生历程。这一生,总算可以说是凭借一己之力,揭开了自己人生之戏的帷幕。并一路披荆斩棘,开拓行来。这一生,借用克拉克博士的话。或许称得上是“野心勃勃”的一生。 思来想去,追忆往昔,想我自年少时就对这与生俱来的才能倍加珍重,小心培育,终于得以在社会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挥。往事种种,不禁历历在目。自己的将来,自己做主。所谓人生,说到底,无非是一场自己参演其中的戏剧而已。诚然,我们都难逃外部因素的局限,因而这出人生之戏总不免是要随机应变的。正如《我的履历表》所述,某些时刻。须得为打通路径而奋起抗争,而戏剧的舞台也不得不逐一转换,从神户至东京,进而飞越大洋,来到纽约。这期间,为使自己的才能得为所用,需要直面世间种种阻碍,想来这也称得上是“挑战自身极限的青春时代”吧。本书对我自己获得诺贝尔奖项之前的人生详加叙述,着墨之多远胜于这之后的人生经历,从结果来看,也是对年轻时代的强调。 在自己这出人生之戏中,经验告诉我,应趁着年轻之际尽早“自立”成角,这是“成事”之秘诀所在。翻阅《论语》,2500年前,孔子有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圣人能在30岁时独立,想来也是其得以收获伟大业绩的理由之一吧。爱因斯坦从苏黎世工业大学毕业之后,没有获得在教授手下听差的机会。这却反而成就了他在1905年,年仅26岁就以三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完成了他的华丽“自立”。我也可算是在创造江崎二极管的32岁时完成了“自立”。 大学里有教授坐镇,使得弟子们年轻之际“难以自立”,而我供职的神户工业却使我年纪轻轻得以自立,实在是庆幸之至。这方面,我必须感谢我当时的上司有住彻弥先生。调查诺贝尔奖自然科学领域获奖人员的年龄可知,其觅得契机、一举斩获得奖业绩的年龄多在30岁~45岁之间,看来年轻之际得以独当一面是诺贝尔奖获奖的必要条件。 在我漫长的研究活动中,有幸能在半导体物理学上作出些许贡献,获得几项成果。这期间,有一个贯彻始终的动力存在其中,那就是属于我的“科学之心”。本书尝试着就这一点进行了若干考察,希望年轻的研究者们也能予以考虑,加以参考。此外,我还把最近执笔的几项学术及教育方面的相关评论,以及寄语学生的校长致辞等内容也一并收入本书,希望能够对《我的履历表》作出内容上的补充。然而,从结果来看,也造成了若干重复叙述之处,这一点还望获得读者们的宽容和理解。 《我的履历表》一经书面刊载,立即引起了“追忆往昔”的种种社会反响,这里不妨介绍其一。文中记述了一段1953年的往事,时值28岁的我受邀前往大阪中央电气俱乐部出席电气通信学会主办的专题演讲会,就当时的技术革新主角——半导体晶体管进行演讲。这段往事一经刊载,立蒙电气四学会关西分会之邀,从而得以时隔54年,在同一个演讲大厅。就“我的履历表”再行讲演。故地重游,这座建于1930年的中央电气俱乐部大厅却端丽依旧,风姿不改。关于演讲效果的问卷调查显示,96%的参加者对演讲表示满意,我据此推测,这一满意度较之我54年前的那次讲演,还要高出许多,身为讲师,真是无上荣幸。 执笔《我的履历表》的过程中,承蒙日本经济新闻社科学技术部长吉川和辉先生为我建策建言,排忧解难,对我的大力支持,始终如一。值此书出版之际,唯有对先生的诸多辛劳深表谢意。此外,秘书宫崎启子女士为我修改原稿,还要对我从前的稿件加以一一整理,细致入微,劳苦功高。最后,妻子真佐子为我诸般费心,无限关切,在此谨表衷心感谢。 2007年7月7日 江崎玲于奈

内容概要

  《挑战极限: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传奇人生》是“日本的爱因斯坦”江崎玲于奈唯一授权的中文版亲笔传记。
  作为一位世界知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江崎玲于奈在纷飞的战火中度过了自己的大学时代,又在身为一介普通公司职员的条件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学成就。他于自身并不平坦的人生经历中,总结出被公认为“江崎黄金律”的“五不原则”,坚持创造、感性、突破与挑战。他敏感而睿智,自称“总是注目未来,对过往疏于停留”;却又认真而踏实,从不曾放弃对更新领域的开拓研究。
  对于科学、社会、人生,江崎玲于奈均有独特见解,并在这本《挑战极限》中熔于一炉。极富个人魅力的科学巨匠,以自己的人生讲述,何谓真正的“科学之心”。

作者简介

  江崎玲于奈,日本知名物理学家。1925年生于大阪,1947年东京大学毕业后进入神户工业有限公司,1956年转至东京通信工业有限公司(现索尼公司),次年通过江崎二极管在半导体中发现量子力学的穿隧效应,并因此获得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60年赴美国纽约IBM瓦森中央研究所。1969年开始着手人工超晶格物质的先驱性研究。其关于设计制造具有所期待特性的半导体量子构造的思想广受瞩目,甚至成为后来的纳米科学的起源。
  1992年返回日本,后任筑波大学校长,2000年任芝浦工业大学校长,2006年任横滨药科大学校长。1998年起,兼任茨城县科学技术振兴财团理事长、日本新事业支援机关协议会(JANBO)会长、风险事业国民论坛会长、首相私人咨询机构?教育改革国民会议议长、“21世纪COE项目委员会”委员长等公职。
  著作有《创造的对话》《隧道的长途旅行》《话说日本》《新?日本伊索寓言》《人类的个人时代》《个性与创造》《培养、锻炼创造力的方法》等。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我的履历表
 诺贝尔奖的秘诀——培养创造力的“五不原则”
 科学精神的两面性——创造重在过程
 如狮子一般——在独具一格的姓名鼓励下
 移居京都——教育环境,母亲的期待
 中考失败——遭受重创,一蹶不振
 同志社中学的求学之路——倾尽家财,体验贫困
 接触美国——基督教的刺激
 心驰神往的“三高生”——自由校风的快乐
 东大物理学科——教授的熏陶,令人印象深刻
 大空袭后的授课——恐怖之夜,彻夜未眠
 兄长之死——痛失内心的支柱
 邂逅量子力学——革新的学问,强烈的感动
 选择产业界——怀抱梦想,吹送“量子之风”
 晶体管的诞生——令人震惊的世纪大发明
 半导体研究者——向着新领域“胜利者”的目标前进
 前往索尼——寻求研究环境的转变
 江崎二极管——机遇女神的现身
 布鲁塞尔——国际会议上发表成果
 海外修行——巨大反响的切身感受
 转战IBM——重视自由的研究职场
 时隔5年荣归故里——羽田机场内蜂拥而至的媒体
 各色人才——活跃在研究领域中的中国研究者
 荣获诺贝尔奖——突然通知,令人振奋
 晚餐会——物理学获奖代表的感谢致辞
 获奖者的使命——与国内外年轻人的交流
 时隔32年的归国——就任筑波大学校长
 日本国际奖——“半导体超晶格”的荣誉
 教育改革国民会议——承首相之托,就任议长
 茨城的科学振兴——推动跨领域的合作
 探求的伟大——以科学造访未来
第二章
 我与科学
 科学之心(2007年的演讲)
 科学简史
 挑战极限才是生存的意义
 改革推进派与现状维持派——组织的领导
 教育改革的重要事项
 培育领跑人才
 展望科学与技术的世纪
第三章
 寄语下一代
 关注天性,自主育人
 放下历史,发挥创造力
 以创建世界水准的大学为目标
 工程师生涯
 创造与分辨的两种能力
 交流能力的磨炼
 迎来生命科学的时代
 “个性时代”、“知识世纪”的生存之道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同志社中学的求学之路——倾尽家财,体验贫困 1937年,我开始了自己在御影师范附属高等小学的一年复读生涯,并借宿在位于国铁摄津本山站附近的熟人家中。 一年的复读生活结束之后,我刻意避开公立中学,选择报考的是私立甲南高等学校(现在的甲南大学)的普通科以及同志社中学。后来两所都考上了,但由于我留恋京都,还是选择了邻近自家的同志社中学。 可就在此前不久,我家却突遭巨变,以至于家财倾尽。原来当时世界经济大恐慌的浪潮已经汹涌袭来,父亲的事业也在这场浪潮中受到了冲击,终至山穷水尽,濒临破产。我们这些孩子对事情细节固然一无所知,只知道再不能让家长为我们买这买那了,对生活水平如何一落千丈,倒是有了切身的感受。此后,父亲迫于生计,不得不远走他乡,母亲则需留守家中,在无比艰难的经济状况中抚养我们长大。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步入了自己的少年时代,也开始了自己的“贫困”体验。这样的感受自然是不愉快的,但回头想想,这份体验却决定了我的人生观,生活方式由此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失败乃成功之母”,我对此深信不疑。因为遭遇失败,所以不得不重新站起,寻求活路,凭着直觉与灵感,在黑暗中摸索,与困难作艰苦斗争,承受错误尝试带来的挫败感,如此循环往复,百折不挠。这才是成功得以实现的基础,才是培育创造性的最佳环境。同理,“贫穷是富裕之母”也可以成立。这样的绝境反而会赐予人们机会,发掘出创造性的生路。 10年前,我收到过一份邀请函,邀请方来自十分罕见的地域。那是加勒比国家科学院发来的邀请,请我为格林纳达、巴巴多斯、特立尼达多巴哥等西印度群岛各地的大学老师们进行巡回演讲。那里的居民多为黑人,曾经沦为欧洲诸国的殖民地。近年来,那里的不少国家已纷纷独立。 我的演讲结束后,有人提了这样两个问题。 一、重要的研究欧洲和日本既然已经全都完成了,我们还剩下什么研究可做? 二、我们这里一贫如洗。您获得诺贝尔奖的这项研究当时花费了多少钱?


编辑推荐

《挑战极限: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传奇人生》编辑推荐:他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与一生中最重要的“理想”相遇;他在最残酷的商业公司里,坚定了绝不动摇的“科学之心”;他在不断的失败和迷茫中,抓住了打开未来之梦的钥匙。江崎玲于奈,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讲述自己不断挑战极限的人生。被称为“日本爱因斯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江崎玲于奈,亲笔书写自传《挑战极限: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传奇人生》,对于科学、社会、人生,均有独特见解,言辞恳切,并用生动的小故事加以讲解,专业而不枯燥,可读性极强。堪比黑泽明《蛤蟆的油》!江崎玲于奈,这位已达87岁高龄的科学智者,在本书中讲述的五点“江崎黄金律”,堪称治学者、有志科学研究者的楷模,《挑战极限》是理科生和研究性人员的必读宝典。“江崎黄金律”——获得诺贝尔奖的“五不”原则:•不可受制于迄今为止的行事经验与规范;•不可唯大学者、大教授马首是瞻;•不可沉迷于无用无价值之信息;•不可逃避,坚决贯彻自己的主张,发挥创造力;•不可错失孩子般无止境的好奇心与天真烂漫的感性意识。江崎玲于奈,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看过近百年世态炎凉,从公司普通职员到诺贝尔奖获得者,无论经历如何风雨都不曾放弃自己的研究。他拥有的,是现今年轻人最缺乏的“脚踏实地”的学院派作风。《挑战极限》的第三章“寄语下一代”极富励志意味,鼓舞年轻人要放下历史,发挥创造力,不要束缚自己的天性,可称得上是影响年轻人一生的励志传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挑战极限 PDF格式下载



首先是喜欢物理,然后是崇拜物理学家,接着是对晶体管感兴趣,所以我买了这本书。开篇就看到作者的江崎黄金律,然后刚看到作者小时候的故事,觉得这是一个实干家,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


有时看科学家的自传也是学习的好方法。


很有启发,不错


对于热爱物流的人来说,不得不读


狮子般的王者
——我读《挑战极限》
文\蠹鱼
《挑战极限》,是江崎玲于奈写自己的书。我相信有些人是不知道谁是江崎玲于奈的!他是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这本书是他回顾80余年的人生经历。大家也许好奇,这位诺贝尔获奖者会写出什么样的一本书,值得阅读吗?

这是一本装帧素雅,内容平实的书。拿起来,你会觉得很亲切,没有长篇大论,也不算张扬,用最平实的语句说自己的一生以及自己的科研。在这一生中,他所经历的人生高度,多数人望尘莫及。靠自己的努力,在自己喜欢的事业上还是顺风顺水的。是个要强的人,对知识的渴求,即便在战乱年代也不忘学习,还能克服家庭经济危机时带来的贫困,坚定追求自己的目标,一生为目标奋斗。这样的精彩人生,也是自己努力得来的。文章并不出彩,但是会令你仰望。

个人履历。通过第一章详细叙述,大家很轻松就能获得这些年来,他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他的经历。在出生的大阪,生活了5年。小学至高中又在京都呆了14年。东京大学3年。就职后,在神户9年,东京4年。赴美,在纽约经历了32年的时光。回国后在茨城、筑波与东京之间,到2007年,度过15年。屈指算来,今年已是87岁的老人了!

想当年,母亲给取的名字不一般。Reona,Reo,拉丁语意思是狮子,寓意“成为狮子般的王者”。这其中寄托着母亲对孩子的厚望,希望她的孩子与众不同。用江崎玲于奈的话说,32岁拿诺贝尔奖的时候,自己那别具一格的名字才真正“名副其实”。他是感性与知性双面的亚努斯之山。因亚努斯像是双面头,也就是说,正面和反面各一张面孔。象征着一个过去,一个未来。这是一位双面神。在筑波家的屋顶上,一览无遗的筑波山有着男体和女体一样是双峰,所以他兼具有感性与知性的双面亚努斯之山。在欧美语言中常遇到的“亚努斯的二元性”,“江崎二极管”也拥有了亚努斯的二元性。后又“半导体超晶格”授予了日本国际大奖。这是获得诺贝尔奖,又获得国际奖,这样双向的荣誉实难被一人同时拥有,他,还是第一人!

本文最该关注的应该是他与专业的一面言论。不错,第二章你足可以看出一个诺贝尔物理学者才华横溢的一面。不单是科学上的,还有就是培育人才等方面上的。都值得我们仔细认真阅读,领略其宽泛领域的知与不知,看看真正的做科研的人如何做科研的。通过阅读,和你的思想碰撞一下,那火花会不会燃起你内心的火焰呢?

大家都知道,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一直都非常推崇。就拿《菜根谭》来说,在工作中被称为“指南”、“教材”等,这被日本人誉为奇书。在文章最后,还想提一下,江崎玲于奈应该是一位崇尚儒家经典的人。因文中不止一处引到了孔子的言论。没想到,这位日本的诺贝尔获奖者对中国的儒学也深有了解。


作者回顾了生活学术的点点滴滴,受益匪浅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