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罗马人的故事10

盐野七生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2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

盐野七生  

页数:

208  

字数:

240000  

译者:

韦平和  

Tag标签:

无  

前言

序在这本书的开头,我想把写作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开诚布公地交代给读者。所谓著作,本来就是有了作者和读者以后才能成立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本卷我尤其需要读者的协助。这是因为,唯独这一卷不得不采取与前面的9卷,还有后面的5卷,完全不同的结构。早在撰写《罗马人的故事1•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的时候,我的大脑里便有了这个想法,那就是要把计划共15卷的《罗马人的故事》中的一卷专门奉献给罗马人修建的基础设施。而且这一卷的标题也确定为“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是因为我相信,无论是译为公共设施也好,还是译为基础设施也好,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它更能体现这个民族的天赋。尤其是罗马人,他们对于同样认识到基础设施重要性的现代人来说,堪称“基础设施之父”。基础设施的英文“infrastructure”这个词本身就是现代产生的一个合成词,它由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中表示“下层”或“基础”之意的“infra”和表示“结构”或“修建”之意的“structura”组合而成。英文以外的其他语言也只是发音略有不同而已。例如,最接近拉丁语的意大利语中,将之称为“infrastruttura”。总之,词源都是拉丁语,这本身便是罗马人乃“基础设施之父”的一个最好证明,所以完全有理由专门给这个主题奉献单独的一卷。然而,迄今为止,没有一本题为“古罗马的基础设施”的著作。即使在互联网上访问欧美著名大学的出版部门,得到的答复也都是“没有符合条件的作品”。20世纪的历史记载几乎全部是组织研究各个时代的专家撰写各自专题的形式,而即便是这种通史,也连专门阐述罗马基础设施的章节都没有。我不由得感到不可思议: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写这个题目呢?与此同时,我也感到了几分自鸣得意。因为我要挑战一下研究人员没有挑战过的事情。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明白了其中的缘由。研究人员不挑战这个题目,完全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罗马基础设施的重要性,而是因为他们懂得,不可能对这个题目进行综合的论述。相反,我以“条条大路通罗马”为题写一本书,并为这个想法而得意,正可谓无知者无畏。那么,为什么不可能呢?罗马人的基础设施已经涵盖了道路、桥梁、港口、神庙、会堂、广场、剧场、圆形竞技场、竞技场、公共浴场、自来水等所有现代的基础设施。但这还只是硬件基础设施,它还包括安全保障、治安、税制以及医疗、教育、邮政、货币系统等软件基础设施。只要不提到所有这些内容,都称不上是阐述了罗马的基础设施。然而,现代学问的特点是专业化,还有它的最终归宿——细分化。因此,要克服这种“不可能”,学者们所采取的方法也就是细分化,即某一个人写道路,另一个人便以桥梁为研究课题。而且,这种细分化最终必然走向技术的研究论述。事实上,从技术方面谈论罗马某一类基础设施的研究书籍,则比比皆是。但是研究领域的这种现状难以回答我们一个简单而根本的疑问。那就是,为什么明明已经有人修出来的道路,罗马人却要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全部铺砌成罗马式的城市道路?而且,罗马城边明明流淌着著名的台伯河,并不缺水,为什么它却要“劳民伤财”地修建罗马式的引水工程,舍近而求远呢?没有人来回答这些根源性的问题。“不可能”的第二个原因在于难以叙述。所谓历史,乃是因为各种各样的事件顺着历史的河流依次发生,方可撰写,而一旦以基础设施为题,便不再具有时间的顺序。换言之,就是不能再按照时代的顺序叙述下去。以道路为例,如果不往返于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5世纪的800年,就不能写出罗马道路的历史。总之,阐述罗马人修建的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所面临的困难就在于,它要求作者能够自如地处理横跨欧洲、中东、北非的罗马世界以及上千年的古罗马时期这种空间和时间上的巨大跨度。而对于讲求专业分工的现代学术界来说,这种事往往被认为不是一门学问,因此专家学者不愿意去做这种事。另外,即使不顾一切地挑战这个题目,也极有可能因为主题过于宽泛,最终只能流于表面。这个难题对于并非学者的我来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是因为,如果创作中遇到难以逾越的困难,阅读时也会同样感到困难。对于卖文为生的我来说,这显然是不利的。这是因为我写出来的东西有可能没有人看,或者读者不忍卒读。我的自鸣得意随即烟消云散,开始觉得连专家也不愿挑战的题目,像我这样的人只会是自不量力,只有放弃《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一卷了。这个想法,在我调查一件事的时候发生了改变。罗马人是一个重视基础设施的民族,被现代人誉为“基础设施之父”。基础设施起源于罗马是不争的事实,甚至在创造“infrastructure”这个合成词的时候,只有借用拉丁语。这一点正如“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话无人不知一样。既然如此,罗马人的语言拉丁语中,理应有“infrastructura”这个词,但是并没有。正因为没有,所以到了现代,人们才只好造出这个词来。罗马人修建了如此大规模而且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却没有用来表达它的词语,这是一件令人疑惑不解的事。因为,所谓语言是为了表达现实生活而产生的。按照这个想法,我查找了各种资料,结果遇到了一个词:molesnecessarie。翻译过来,相当于“必需的大事业”。而且在使用这个词的一篇文章中,在“必需的大事业”之前,有“人类的文明生活”这样一句话。也就是说,罗马人把基础设施视为“人类文明生活必需的大事业”。这件事足以令我长时间地陷入沉思。此前我所想的词一直是现代的合成词“infrastructure”的词源“infra”和“structura”。同时还有历史学家们所称的“罗马文明的伟大纪念碑”这样的赞美之词。然而,在罗马人的著述中,不仅文献,即使碑文中也从未出现过表示流传后世的纪念碑之意的词。罗马人并不是想让其成为流传后世的纪念碑而进行这项伟大的事业,而是因为它是人类文明生活所需而建造的。只是它最终变成了罗马文明的伟大纪念碑而已。有了这样的想法,我才下定决心,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一定要用一卷的篇幅专门写罗马的基础设施。还有一件事,让我抛弃了是否写这一卷的犹豫不决。那是几年前,我与即将担任首相、声望很高的一位日本政治家见面。当时,他问我,当了首相之后,你认为应该做什么?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以全新的思路实施根本的、划时代的税制改革。非此莫属。”他听后,回答我说:“税的问题上,没有梦想。”“梦想因人而异,并不存在制定政策不可或缺的客观标准。这并不是政治家、官僚领导的一类问题。政治家、官僚的工作应该在于提供一个基础,让每个人都能够有自己的梦想和尊严。”看了后来此君发表的政见,我明白白费口舌了。但这件事在我撰写罗马史的时候,起了作用。因为它让我考虑这样一个问题:生活在古代的罗马人是如何考虑公私之分的?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研究他们定义为“人类文明生活所需的大事业”的基础设施,找到答案。鉴于此,我对读者有几个愿望:第一个愿望是,写作困难,阅读当然也会困难。在阅读这一卷的时候,不要期待像阅读战争描写较多的《罗马人的故事2•汉尼拔战记》、《罗马人的故事•恺撒时代》那样一气呵成地读完或者获得惊心动魄的快感。第二个愿望是,在您阅读的时候,心中要有长达两千年的漫长岁月。不过,谈到罗马大道,话题却突然跳跃到19世纪中叶开始出现的铁路,这样的情况只有一次而已。第三个愿望是,您的心中还要装着一幅世界全图,因为书中会有一些将西方大国罗马和东方大国中国进行比较的内容。第四个愿望是,基础设施这个题目,从它的性质来说,往往看图片比用文章说明更容易理解。因此,书中不得不插入大量的地图、图纸和照片,有些不伦不类的感觉,这一点也请读者谅解。为了表示这一卷与其他各卷不同,封面装订也做了变动。总之,在读者开始阅读之前,就让读者作好思想准备,作为作者来说,会让读者觉得没有比这种说明更加怪异的了,但犹豫再三,我认为还是应该写,这也实属无奈之举。不过,如果您能够耐心地理解这些说明,并在阅读的时候,结合这些地图和图表,那么,有一点我可以向您承诺,那就是,这本书将让您懂得,“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路”不仅仅是道路之意,而且您会通过这些“路”了解到罗马人真正的伟大。

内容概要

  条条大道通罗马,罗马帝国的道路从罗马出发,北至严寒的北海,南至酷热的撒哈拉,西之大西洋,东到幼发拉底河。再从英国到叙利亚,从德国、巴尔干到埃及,延伸直罗马世界的各个角落。
  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基础设施更能体现罗马人的天赋。对于同样认识到基础设施重要性的现代人来说,罗马人堪称“基础设施之父”。罗马作为庞大帝国的心脏,循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不仅将资源及政令源源不绝的送至帝国的各个角落,也将罗马人引以为傲的公共建设推广至西方文明世界。硬件的大道、桥梁、水道,打通了帝国血脉,也滋养了每一寸土地;软件的医疗、教育、邮政制度,给予人民最舒适健康的环境和知识的力量。罗马人证明了道路并非仅能靠双脚踩出来,水不一定只能依靠人工打水取得,鬼斧神工的工艺技术加上脚踏实地的民族精神,创造出文明伟大的里程碑。

作者简介

  盐野七生,日本最受男性欢迎的女作家。1937年生于日本,26岁游学意大利两年,深感日本是个没有英雄的国度,回日后不久毅然出走,再赴意大利,定居罗马,一住至今,终生研究罗马史。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埋藏着一个英雄梦,而唯有昔日罗马能让人一圆夙梦。
  提起写罗马的作家,首推盐野七生。盐野七生自1992年开始,以古罗马帝国为题材,编织她的英雄梦,她以每年一册的速度,历时十五年,至2006年完成这部时空纵深长达一千多年的罗马史。《罗马人的故事》系列丛书的出版后,斩获意大利国家勋章及日本国内的各项大奖。引起日本、韩国商界、政、学界巨大震荡,日韩企业界领袖及政府高层都曾与她有过多次高端对谈。

书籍目录

推荐序

第一章 硬件基础设施
1 街道
2 桥梁
3 使用罗马大道的人
4 水道
第二章 软件基础设施
1 教育制度
2 邮政体系
3 医疗保障
4 对外宣传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一章硬件基础设施 道路 在罗马人的语言拉丁语中,将铺设道路称为“viammunire”。但“munire”原本还有“修筑壁垒(mūrus)”的意思,也就是说,古罗马人也许认为,铺设绵延不断的大道与修筑蜿蜒不绝的壁垒异曲同工。实际上,就物体本身而言,这两者并无二致。这是因为,罗马大道的干道在设计上全部用巨石砌成,包括4米多宽的车道和两侧各为3米宽的人行道,总体路宽超过10米,路基厚度也达1米以上,分四层铺设。只要将“水平”的大道“垂直”立起来,便完全是一道固若金汤的壁垒。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公元前3世纪的时候,地球的东方和西方都正在开始大兴土木。 在东方有万里长城。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修建的长城,加上16世纪明代修建的长城,全长达到5000公里。 在西方则是罗马道路网。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2世纪的500年间罗马人铺设的道路仅干道总长就达8万公里,如果加上支线在内,则长达15万公里。为什么中国和罗马开始兴建全国性的土木工程的时候,一个国家选择了修筑长城,而另一个国家选择了铺设道路呢?当然,中国古代并非没有道路,同时代的罗马也并非没有壁垒。只不过是,重点是放在长城上,还是放在道路上。 显然,问题不在于技术能力,因为只要想做,两个民族当时都能够把“垂直”和“水平”互换。另外,罗马人也并非不用抵御外敌的侵略,不关心国家的防御。在罗马统治下的和平时期之前,从时代上来说,在公元前的共和制时期,罗马人一直战争不断。然而,他们却选择了优先修筑道路,而不是修建壁垒。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修建长城的中国人和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的罗马人的不同就在于对国家应该兴建什么样的大工程这件事认识的不同。壁垒是断绝人的来往,而道路则是促进人的来往。那么,国家防卫这一最为重要的目的,是通过断绝与其他民族的来往来实现,还是通过促进本国内人们的来往来实现呢? 两个民族在这一方面观念的不同,对于中国和罗马这两大古代强国来说,甚至决定了以后的国家形态。 罗马人没有像同时代的中国人那样修筑翻山越岭、绵延不绝的万里长城,而是选择了修通10倍乃至20倍于长城的道路,他们把道路视为国家的动脉。 也许正因如此,他们才认为修建一两条道路远远不够,而是让道路四通八达。 正如只有通过人体的血管将血液输送到全身,人才能活下去一样,国家要健康地生存下去,也不可缺少血管一样遍布全国的道路网络。 道路本身并非罗马人的发明,然而它的网络化,而且是实行日常养护的网络化,却完全是罗马人的独创。另一方面,通过道路网络化,促进了道路功能的飞速提高,这本身也把罗马人塑造成了一个注重现实、合理的民族。基础设施不仅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并且需要漫长岁月才能建成,正因如此,它不仅仅是硬件领域的成果,而且还会对软件领域,也就是精神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换言之,如何建设基础设施,将决定这个民族今后的走向。我想,万里长城和罗马道路网这两者的不同,比地球东西方的差异更大。 那么,罗马大道是经过什么样的过程建成并维护的呢?这里,我们仅限于讨论被视为国家“动脉”的、全长达8万公里的干道。 一、谁拟订方案? 二、谁作出决定? 三、建设费用出自何处? 四、谁进行施工? 五、建成后,谁来养护、运营? 六、谁承担其他经费? 七、道路通行费是多少? 这些问题我们将在后面详述,这里先作一个简单的回答。

后记

在学习罗马史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基础设施乃是因为个人无法做到,因而由国家、地方政府代替个人进行的一项社会工程。按照罗马人的定义,基础设施是一种“人类文明生活必需的大事业”。我将之分为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基础设施两个方面。所谓硬件基础设施,由于体现为建筑物的形式,因而是眼睛能够看到的。所谓软件基础设施,是一种系统,因而是眼睛看不到的。下面具体列举一下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硬件基础设施:包括作为交通设施的道路、桥梁、港口。神殿,还兼有进行集会和审判的作用,并且建有公共图书馆,可以称为市民生活中心的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娱乐设施有希腊式的椭圆形竞技场、希腊式的半圆形剧场、罗马大斗兽场风格的圆形竞技场。在卫生方面,有上水道和下水道、公共浴场。 软件基础设施:包括安全保障、治安、税制、货币制度、邮递制度、扶穷济贫的系统、育英资金制度,还有医疗、教育。 在古罗马时期,不具备所有这些要素,就不能视为城市。事实上,看着研究人员绘制的罗马帝国内各个城市的复原地图,你就会想,它们就是一个个小罗马。帝国首都罗马在基础设施方面也是其他城市的样板。 然而,在本书中,并没有谈到全部的基础设施。这是因为在前面的9卷中,我们已经涉及许多内容,而且我们视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在每一卷中都必然谈到,在第11卷以后还将继续谈到。因为在罗马皇帝的三大义务——安全保障、内政、公共事业中,安全保障被排在最前面,其重要性可想而知。罗马皇帝还是包括主要兵力和辅助兵力在内的30万罗马军队的最高指挥官。而且,罗马皇帝正式受到罗马公民和元老院这些有选举权的人委托,才能即位。在那个时期,人们认为,统治者的义务是保障被统治者的安全和食物。有了“职业”才会有“食物”的保障。而且无论是“食物”还是“职业”,只有“安全”得到保障,才能实现。因此,对于人类生活来说最重要的,古今东西无一例外,都是安全保障。即使在现代,我们看一看居住在战乱地区的人颠沛流离的痛苦,便能理解这一点。 罗马人把这个最重要的义务交给了皇帝。我们译为“皇帝”的“imperator”这个词本来是士兵送给率领自己取得胜利的司令官的尊称。正因如此,在帝制以前的共和制时期,称为“imperator”的不止一人,那就是被获准在首都举行凯旋仪式的这些人。实行帝制以后,最高统治者同时兼任最高司令官成为惯例,因此在统治期间从未率兵打过仗的最高统治者也就成为了“impetator”,即皇帝。 “皇帝”这个词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是在古罗马时期。在古罗马,写通史就不由得变为写军事史。每一次蛮族的侵犯都不是在帝国末期突然出现的。蛮族一直就有,而且一直想要侵犯罗马,但是在皇帝们有能力击退他们的时候,他们无法侵犯。 另外,在本书中未提及的不仅有安全保障。在硬件基础设施方面,没有涉及港口、神殿、巴西利卡、广场、半圆形剧场、圆形竞技场。这是因为在前面的9卷中,在谈到建造这些设施的权贵、皇帝的部分,已经讲过了。例如,关于广场,在讲恺撒的《罗马人的故事·恺撒时代》,关于圆形竞技场,在《罗马人的故事8·危机与克服》中,都已经讲过,因此不再赘述。 在软件基础设施方面,本书没有提到治安、税制、货币制度。关于这些内容,已经在《罗马人的故事6·罗马统治下的和平》中详述,这卷的主人公奥古斯都无愧于古罗马第一代皇帝的名声,他奠定了罗马帝国的全部基础。 因此,在本书中,我们得以把内容集中在人们耳熟能详的罗马大道,还有桥梁、上下水道上。这些也正是罗马人修建的基础设施的代表。 在今天,发达国家无论是道路还是铁路的设施都非常完善,所以他们在生活中往往会忘记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但是在其他国家,还不能期待达到这种程度,因此反而会让这些国家的人们想到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水也是如此,至今全世界还有许多人处于缺水的状态。 这是因为经济上还比较贫穷,还是因为缺乏对建设基础设施的充分认识?是领导人缺乏实行上述想法的强烈的政治意图,还是持久的和平得不到保障? 2001年秋写于罗马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古罗马从共和制进入到帝制的阶段里,恺撒没能亲眼看到自己理想中的社会成为现实。而我们后人则从罗马之后多民族、多文化融合并伴随着法律而创造的一段和平、安定历史中,目睹了恺撒理想的实现。——《读卖新闻》罗马“宽容”的治世基本方针,并不仅仅表现在对对手的无条件“大赦”或者“接受”,而是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当处理和对手的“差异”时,认真考虑这种“差异”究竟是什么。通过与对方的不断沟通、对话来了解为什么自己会和对手产生这样的差异。自己不仅从对方的“差异”中学习到新的东西,还试图为超越这种“差异”找到双方的共同点。——《日本经济新闻》


编辑推荐

《罗马人的故事10:条条大路通罗马》编辑推荐:1、突破性:本册是作者15册里作者最得意最看好的一册,采用此前几册完全不同的体例。首次回答了明明已经有人修路,罗马人却不惜花费巨大人力和财力全部铺成罗马式的城市道路?罗马城边上明明流淌着著名的台伯河,罗马人为何舍近求远,修建引水工程等这一根源性问题。2、比较性:罗马的道路,桥梁,水道等基础设施被称为人类文明生活的必须的大事业,罗马选择了道路作为沟通各民族个国家关系的桥梁,在同一时期的中国为何选择修建起了用作防御的壁垒长城,两者为何出现如此差异,这将对两国未来产生怎样的影响?3、现实关联性:在修建基础设施过程中,涉及负责机构、资金筹措、人力、财力调度、维护运营等现代人仍难以解决的问题,勾连出极趣味的罗马历史,也给现今人们提供借鉴。4、这是一本前所未有的论述,对于罗马道路桥梁引水工程的讲述,纵横跨度之大前所未有。贯穿罗马整个800年的历史,北至严寒的北海,南至酷热的撒哈拉,西之大西洋,东到幼发拉底河。再从英国到叙利亚,从德国、巴尔干到埃及,延伸罗马世界,至今仍有很多人关注。5、几百幅精美的罗马道路、建筑照片、地图,图纸,坡面图,复原纸,便于大家最直观最便利地了解罗马基础设施。立体地呈现罗马的伟大。

名人推荐

如果说一定要给现在的年轻人推荐书,我想非盐野七生的《罗马人的故事》莫属。该书以详细的原典和丰富的史料为基础,在叙述历史的同时,加上了作者富有观察力的分析,堪称是精致、格调高雅、不落俗套的历史著作。书中将扩张罗马的英雄——恺撒的高卢战争,及名将汉尼拔于国家生死存亡之际进行的布匿战争等场景描述地淋漓尽致。此外,该书的最大特色就是将一个意大利半岛小国成为世界强国并持续了1300年的辉煌历程描绘地栩栩如生。罗马虽是“帝国”,但仍是一个民主主义很强的国家。“重视人性、尊重他人”、“宽容接纳异民族、文化、宗教”、“维持家族•社会•国家秩序”这些价值观,都是后来“罗马统治下的和平”出现的理念,且至今并未褪色。作者就罗马政治体制内的紧张关系、有力却规模小的军力、依法治国方针、罗马街道网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开放的经济政策及稳定的税制、举贤任能等方面进行了彻底的分析。作者认为支持罗马繁荣最重要的是,国家意志、国家建设、帝王能力和公民等。——日本九州经济产业局局长 橘高公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罗马人的故事10 PDF格式下载



《罗马人的故事》已看到系列之四——《恺撒时代》,正如作者的观点,许多历史事件,包括人物,看上去偶然,放在世界历史和人类社会进程的大环境下,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罗马这个发源于亚平宁半岛的小国,为生存和发展,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充分吸收了地中海周边希腊文明,包括迦太基文明、埃及文明甚至早期基督教文明,兼收并蓄,去芜存精,创造了绵延2200年的罗马历史,也可以说是奠定了整个欧洲文明的基石。综观罗马历史,从王政时代到共和时代再到帝国时代,直至公元五世纪罗马帝国的分裂,与其说是罗马造就了恺撒这样的伟人,不如说是许许多多如恺撒一样的人物成就了人类历史长河中最灿烂辉煌的罗马史。 前一阵因某领导推荐,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改革》相当热门,这与当前中国社会背景和社会矛盾激化的处境与法国大革命时期有某种相似之处不无关系。也许高层在委婉的暗示这样的思路:体制的改革、对于自由民主的追求不能一蹴而就,治大国若烹小鲜,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政治改革更需要小心而审慎。回顾历史,我们每个人因所处的时代和立场不同,会有不同的感悟。罗马历史从公元前8世纪到15世纪中叶,相对应的就是中国东周初到明代中早期那段时期,历史上罗马和中国没有发生太多的碰撞,但期间这两个东西方文明的代表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蛮族入侵和对外扩张,都曾有过辉煌,也有过迷惘。2000多年过去了,看上去衰亡的罗马文明之花仍在我们周围的世界里绽开着,而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华文明,其实也在一步步走向没落。再看我们的政治制度改革,康梁没有成功、孙袁毛邓也没有。一百多年过去了,非君即民的二元化政治架构还在延续,至多就是君临天下者换成了某个利益集体或他的代言人。这或许是制度的进步,另一方面也是我们今天改革面临的最大阻力,毕竟相对于利益共同体而言,推翻某一个人的统治要容易得多。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经由改革达成代价最小的现代化道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复兴伟业,已经成为一代代当政者包括大多数国人的共识和核心价值观。改革的推进和制度的变革不仅仅是台上衮衮诸公考虑的大事,当公平、自由、宽容真正成为我们追求的普世价值观时,我心目中通往罗马的大路就会呈现在我们眼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全书展示的是罗马帝国在建国多年间所进行的基础建设,与当下的基础建设比,甚至与意大利本国比,都让人觉得今人不如古人呢。让有心人,敬仰一下古罗马人吧。


完善的基础设施如一块块坚实的骨骼支撑起如巨人般的罗马帝国,但精神的缺失如瘟疫开始入侵罗马的机体。


条条大路通罗马,日本人也这么说?


罗马曾经完人向往,却也有万人向往的资本,因为他代表着富裕和荣誉,代表希望和奋斗,现在呢?我们所谓的新罗马帝国?我们存在什么普世价值?一个平凡人能够通过奋斗改变命运?我们的梦能够通向罗马?


经过一段时间的混乱,罗马又重新被拖回正轨。来到了“三贤五帝”的时期。经历的图拉真、哈德良、安敦尼的时期。图拉真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以前历代都没有解决的战争问题如帕提亚,使得罗马的版图继续扩大,一直把阿拉伯,现在的约旦也纳入罗马的行省;图拉真70多岁安详去世,在此之前,选定了继承人哈德良,哈德良解决了犹太人的问题,但是哈德良有恋童癖,不爱自己的妻子,但对年轻的美男子情有独钟,但是几个相继去世,哈德良哭的死去活来。后来选定了安顿尼做为继承人。安顿尼很好的继承了前任的政策。


古罗马的道路,以及相关的税收等等的体制,加上他们的那种观念,难怪可以屹立几百年而不倒。盐野女士写的也很细腻,真希望这样的书能多点。


条条大路为什么非得通罗马


可以对照罗马帝国衰亡史一起看!


好书值得购买并珍藏,而且是特别书写罗马道路的,很有意思。


好书,看完才明白,现在西欧交通的发达,在古罗马时代就已经打好坚实的基础了!


把罗马人的故事写得这样精彩


罗马人的故事10: 您喜欢这本书吗?写点读书心得与大家分享吧~


不管做人做事,罗马史比中国史更容易让人理解接受


感觉中信有点不厚道,这一套书要分成15本才出齐,书当然不错,有女性作家的细腻。通读本书,基本可以窥探伟大罗马的全貌。


伟大而磅礴的罗马史被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印刷很精美!


《罗马人的故事》,以史为鉴,发人深省。


罗马人的故事 我是一本一本追着读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好书。需要细细品味,罗马的强大。


对我这样厌烦读正史的人来说,这类有史料,也有故事情节的历史书非常受用,一套非常不错的书,虽然是日本作者写的,翻译还不错,不太生硬。


这名谚语流传已久,看了书之后,更能体会当年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的富庶,一个帝国中心的盛况,更要让我们记住的是如何保持文明,保持强势发展,不能让先人蒙羞。


第十册是最精美的一册,还有很多彩页,看起来很带感。


好看的书,作者融会了很多历史资料,写得生动活泼。可惜现在古文学习比较有限,简体字也用了多年,导致中国人难以了解过去的历史和智慧。


老板指定要买的书,买了几册,送朋友的。值得一看。


看了前几本,是了解西方文明的亚洲读本。


很不错的书,逢人便推荐,适合公司的管理层人士看


全套10册,全买


对那段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该系列是不错的选择。


想了解老外的思维,想知道未来的中国吗?仔细看书,细心揣摩


优美的文笔娓娓道来那些尘封已经的往事,其中蕴藏的哲理对今日之时事亦有参照和借鉴。


儿子喜欢,已经读了前面的8本了。是一套很值得推荐的好书,就是有些小贵。不过值了!喜欢!


這一系列書已經買到第9冊了,幫老板買的,他很喜歡,還問我網上出到第幾本了。很不錯,領導有推薦給公司裡的管理層閱讀,確實實很不錯的書。只是因為是翻譯者的不同,翻譯風格應該是有些變化的,不過不會影像大局。


一直在追着看这个系列的书,不明白为什么不一次出齐全呢?出于营销的考虑吗?


包装完好,有点小贵,没怎么打折。文字浅显,内容详实,配有地图,适合初学者阅读。


读点历史,长点见识。


当当搞活动买了六本,没过两天,就打五折了。


一年啦,基本都是在等这部书,什么时候能出完?


很详实很客观,作者辛苦了!


这是很好的一套书! 一定要集齐这套书!好评!!


很好的书,很严谨,可见功底之深。


财经频道推荐的好,的确值得一读


已经读到第10本,一如既往的好


非常出名的系列中最好的一本


感觉没写完啊


期待最后几部的出版


书的质量非常好,貌似一本描述地理以及相关知识的书,还没仔细阅读,还好


建议人人阅读的 一部增长知识的好书


继续收集中


买了1-5,翻译不一致,不想买全了,但是第10本图文并茂还是必买的。


书很好,服务非常满意


一直在看,受益匪浅


非常好。 非常好。 非常好。 非常好。


十几年写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太值得收藏了,就是出的太慢了


该书确实不错。。爱不释手、


有孩子的要买给他看看


还是没太看懂,可能离我的生活太远吧


好书,质量好,内容好,多多收益。


中国人比较缺少历史常识,这对国人理解世界很有帮助。


我全部买。不然会遗憾


作者并非历史学家,不够客观,很多没有史料的部分评完全依赖自己的揣测。


对作者对待战争的态度不太认同,但书的内容真不错,尊重历史,又非纯学术的枯燥文字;有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感悟,有引导读者思想的嫌疑,但你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基本按照编年体的方式来写,但作者关心的人--人主导一切的历史事件。顺着读书的年代行进,犹如去古罗马旅游了一趟。也许有一天顺着作者书中的足迹走一遍,姑且作为一个梦想,有何不可呢?


盐野七生的罗马系列意义深刻,东方人解读和体会西方文明最细腻的系列丛书……


买给员工的礼物


罗马人的故事10:条条大路通罗马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