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宿春礼邢群麟 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7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作者:

宿春礼邢群麟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阅读,是通往人类文明的旅程,100位先行者的心得与感悟,洒播了一路的智慧之光,像路标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沿着满径的书香走来,我们一定会收获人生最丰硕的果实……本书精心擷取了古今中外100位名人、伟人的读书心得,按编年的方式进行编排,并分为上、中、下三卷,力求做到条分缕析,让人读之有轻松之感。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寻找一条有效的路径通往它,我们会受到智慧光芒的照耀。懂得用最佳的方法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最有效地交流。本书荟萃了古今中外100位名人的读书心法及经验,倾力打造一部高效阅读的经典之作。让你在阅读时能够摒弃不得法的阅读习惯和作法,真正能从人类优秀的思想和智慧中披沙沥金,获得阅读的喜悦和成果。100位名人娓娓讲述的读书心法,其实是100道我们最需要的精神食粮,让我们在细细品读之时,享受到人生甘醇甜美的滋味!

书籍目录

上卷(中国) 孔子:“四个结合”读书法 孟子:贵在自得,求之有恒 荀子:终日而思不如片刻所学 王充:“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 王修:学如雕石磨玉 陶渊明:不求甚解读书法 颜之推:千载终不为小人 欧阳修:乃知读书勤,其乐固无限 张载:学习如登山 韩愈:“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王安石:读书要经世致用 苏轼:“提要抓纲”与“八面受敌” 黄庭坚:注意书籍的修改之处 陆游:万卷虽多有选择 朱熹:切己体验,循序渐进 李贽:读书无比快乐 戚继光:“师其意,不泥其迹” 金圣叹:逢书必批 顾炎武:边读边抄,越读书越厚 王夫之:追求博通,求实创新 张英:读书乃立身之本 康熙:创皇帝读书之最 石成金:读书心法面面谈 郑燮:篇篇都读,就成了没分晓的钝汉 袁枚:读书要善于取其神 曹雪芹:由点到面,博专结合 曾国藩:读书要专而有恒 左宗棠:志患不立,更患不坚中卷(中国) 孙中山:不可一日无书 蔡元培:读书“四字诀” 梁启超:学问之趣味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 陈垣:从目录学人手 鲁迅:随便翻翻也有学问 马寅初:真理在胸笔在手,无私无畏即自由 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竺可桢:读书要文理兼融 胡适:“四到”“三好”读书法 陶行知:读之善用方为上 郭沫若:五种读书方法释略 梁漱溟:如何“无师自通” 叶圣陶:最忌死读书 冯友兰:知其意,明其理 邹韬奋:“宝塔式”读书法 林语堂:读书须有胆识,有眼光,有毅力 郁达夫:书痴的四种研读法 茅盾:读“爱读的书” 朱自清:要求自己走在时间前端……下卷(外国)老舍:不能叫书管着我王力:厚今薄古,古为今用梁实秋:随缘中讲求章法巴金:如牛反刍法丁玲:看书要沉到生活里去臧克家:心中要有个评价标准廖沫沙:边写与边读傅雷:做人第一,读书第二蒋经国:以领悟学理,应用实行为目标华罗庚:“由薄到厚,由厚到薄”法李国鼎:奉行“空罐哲学”的理念孙犁:择其善而从唐搜:博览群籍,读破一卷秦牧:“牛嚼鲸吞”法杨振宁:“渗透性”和“按部就班”黄永玉:看书忌虚荣陈香梅:写的越多,印象越深刻李政道:推想式读书法余光中:读书就像交朋友李泽厚:读书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李敖:有所为而读张五常:给学生的四点建议丁肇中:时时保持探究学问的心冯骥才:多读、勤读、读通、读熟余秋雨:把阅读当作人生大事刘墉:把人脑当电脑林清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马英九:今日功课今日毕贾平凹:触一通三,敢于碰硬白岩松:五类作品的读法下卷(外国)亚里士多德:逻辑提问法塞涅卡:去读天才作家的作品蒙田:情愿有一个思想开阔的头脑培根:读书得当会益智增才卢梭:读书不在多,而在于多思考歌德:永远学习希腊人兰姆:重视读书的季节、时间拿破仑:博通而有自己的见解林肯:一点一点地学达尔文:读书要跨越专业领域梭罗:崇高的阅读马克思:最喜爱的事是啃书本恩格斯:要系统地读原著列夫。托尔斯泰:要善于总结读书经历诺贝尔:用翻译的方法学习外语高尔基:从阅读中区分好与坏列宁:随手记下智慧的火花杰克·伦敦:小纸条成了百宝囊爱因斯坦:跟随你的兴趣莫洛亚:学生与一般读者不同的读书方法卡耐基:系统而有计划地读书哈钦斯:活到老,学到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PDF格式下载



选人较全面,典型,介绍亦简洁。


心理加油站啊!


获益匪浅!


是作者自己整理的,不是名人们介绍怎么读书!


纯属为赚钱而出版的书,没有真正把那百位名人读书心法的要点概括出来。


此书一般,但是还不尽人意,若将名人读书原话,摘录于书中,那就算完美了.如果闲来无事,可读读~


不错 读来有益


挺值得一买的一本书,特别是学生!


不值得看,尽是套话。


  《百位名人读书心法》撷取了古今中外100位名人的读书心法及经验,分别以“中国古代名人读书法”、“中国近代名人读书法”、“外国名人读书法”为主题,划分为上、中、下三卷,力求做到条理清晰,让读者借这些名人的读书方法和经验,修正自己读书时不得要领的作法,悟透古今智者的胸中韬略。
  在读完本书之后,恒哲认为,这100位名人之中,能够对我有所启示的人,十中无一。原因有二:一是本书编者的考据不尽详实。由于年代久远,而且过于追求名人的数量,编者忽略了对他们读书方法的详细考证,导致资料不够全面,论述不够细致;二是这些名人的时代背景、社会地位、阅读需求、阅读取向、书籍特质都与当代大不相同。
  首先,在中国古代,能够读得起书的人大多非富则贵。这些读书人生来衣食无忧,只想获得一官半职,光宗耀祖。按照马斯洛的需求模型来看,他们已经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爱与归属的需求,读书只为满足更高层次的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而我们当代人大多属于平民阶层,并未完全满足安全需求和爱与归属的需求,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各种挑战。此古今之一不同。
  其次,中国古人阅读的书籍是一个“常量”。几千年来,基本上都在四书五经、历代史籍、诗词歌赋中打转。而今人阅读的书籍是一个“变量”。一个从事IT行业的人如果坐牢三年,刑满释放后很可能就找不到工作了,因为知识已经被更新了,必须从头学起。在环境高速变化的如今,你再按朱熹的“沉潜吟咏、熟读深思”那一套方法来读书,恐怕跟不上时代的节奏,迟早将遭到淘汰。
  再次,近代名人的读书方法虽然较古代更为灵活,但民国文人和外国名人常常以“如何成为一个作家”这个目的教人读书,此乃小众需求,并不适合今日之大众。
  承上,由于时代早已大变,照搬古今名人的读书心法无异于“刻舟求剑”。所以,这要求我们必须有选择地借鉴古今名人的读书方法,寻找最适合自己需求的路子。
  
  一、为何读书?
  余秋雨先生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二、如何选书?
  林语堂先生说:每个人读书的口味不可强求统一。读书不可勉强,因为学问思想是慢慢胚胎滋长出来。逆势必无成就。世上无人人必读之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心境不得不读之书。
  他还说:读书必以气质相近,而凡人读书必找一位同调的先贤,一位气质与你相近的作家,作为老师,这是所谓读书必须得力一家。若单就读书,得力一家,失之于简单。然林语堂的意思是要人找到师法对象,全心投入、气质侵润。此即读书以“情”读和以“智”读之区别。不可昏头昏脑,听人戏弄。一人同时爱庄荀,或同时爱苏程是不可能的事。找到思想相近之作家,找到文学上之情人,心胸中感觉万分痛快,而魂灵上发生猛烈影响,如春雷一鸣,蚕卵孵出,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这与“一见倾心”之性爱同一道理。读书若无爱情,如强迫婚姻,终究无效。他自会有魔力吸引你,而你也乐自为所吸,甚至声音相貌,一颦一笑,亦渐与相似,这样侵润其中,自然获益不少,将来年事渐长,厌此情人,再找别的情人,到了经过两三个情人,或是四五个情人,大概你自己也已受了熏陶不浅,思想已经成熟,自己也就成了一位作家。若找不到情人,东览西阅,所读的未必能沁入魂灵深处,便是逢场作戏,逢场作戏,不会有心得,学问不会有成就。知道情人滋味便知道苦学二字是骗人的。苦学误人!警句。
  
  三、如何读书?
  在本书的100位名人中,我认为张五常先生的读书建议最为可行。这有二个原因,一是因为他和我们是同时代的人,面临着相同的环境和挑战;二是因为他师从于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阿尔奇安,还曾跟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一道工作,其治学方法极具现代理念。
  张五常先生为当代人读书提出了四个建议:
  (一)以理解代替记忆
  1、笔记有两个用途:(1)将明白的内容,笔记要点;(2)记下不明白的地方,以后找人请教;
  2、读完某一个课题或章、节之后,要花少许时间去细想节与节、章与章、课题与课题之间的关系。能稍知这些必有的连带关系,理解的增长就一日千里。
  3、选老师应以其人的学问渊博为准则,其他一切都不重要。跟一个高手学习,得其十之一二,远胜跟一个平庸的人学得十之八九。
  (二)兴趣因思想的集中而燃烧
  对着书本几小时却心不在焉,远比不上几十分钟的全神贯注。
  培养集中力,第一,分配无人打扰的读书时间;第二,不打算读时就尽量远离书本;第三,读书时若稍觉勉强,就应该暂停——厌书是大忌。
  要记住,若能集中注意力,读书所需的时间是很少的。
  (三)问比答重要
  学而不问,不是真正的学习。
  发问之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问题可分三类——A、是什么(What),B、怎么办(How),C、为什么(why)。A类问的是事实,B类问的是方法,C类问的是理论。问题一旦确定,你就应该立刻知道自己不懂的是哪一方面,因而可避免混淆。第二,尽量将问题加上特性;第三,在问人之前,先去查资料。
  (四)书分三读——大意、细节、重点
  第一遍是快读,只求大意;第二遍是慢读,求细节;慢读中如有疑问,可标注问号,但底线或记号却不可用;第三遍是选读,读重点。经过一快一慢两次阅读后,你才能明确真正的重点。
  选择书本是极其重要的,好书或好文章应该重读又重读,平凡的书、文一次快读就足够了。
  
  四、读书与养生。
  清朝学者石成金认为:
  (1)读书须于五更清晨时用功,较之辰已以后,几倍有益。盖平旦乃天地清爽之气,最当挹取。前人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人于此时学事,事必精粹;人于此时读书,书必熟透。
  (2)读书读多时,觉有疲倦,也要抛卷缓步,闲散潇洒些,颐养我的精神,心目方有机括。若呆呆苦用功夫,不但天性不灵,而体弱之人疾病生焉。
  (3)读书虽不可停缓,亦不可过于急促。譬如善走路的人,每日走得百里,只走七八十里,则气力有丽筋骨不疲;若倚恃着气力强健,走过百里之外,自然疾趋忙奔,必至疲倦,次日反不能行矣!读书者往往读出病来,皆由于此。
  (4)读书读到身体困倦时,可将两肩上下前后,用力扭转数十遍,则周身血脉流通,精神爽快,不生诸病,修养家所谓“辘轳双关”是也。凡看书以及一切事,但觉体倦,俱当为之,又能驱一切寒邪。
  (5)或绝早,或黄昏,看书看不甚明,必待天明,或点灯才看书,则不伤眼目。若于昏暗时就强着眼力看书,定大损于目。或未老而昏,或成近视,皆由于此。
  (6)读书或完或歇,但无事时就将两目垂闭,养我精神。若欲再看书或做事,不妨再睁开,则目力不伤,到老不昏。不可以神光施于无用之地。
  (7)每日夜晚来灯下读书,固大有精进之功,然亦止可更余。若苦读太过,则精神因之而损耗,次日必加困倦疲败,反为不美。或勉强复又用功,气弱者疾病生焉。但人若子时不睡,则血不归肝,在气血壮旺时虽然不觉,异日致病,为害不小。
  
  综上,如果读者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学习这100位古今名人的读书方法,必然会有所成就,提升自己应对时代挑战的内心定力和知识量。
  
  
  PS:恒哲认为本书中值得重点阅读的10个章节——
  1、诸葛亮:观其大略(P.15)
  2、苏轼:“抓纲提要”与“八面受敌”(P.36)
  3、张英:读书乃立身之本(P.64)
  4、石成金:读书心法面面谈(P.70)
  5、曹雪芹:由点到面,博专结合(P.81)
  6、陶行知:读之善用方为上(P.129)
  7、林语堂:读书须有胆识、有眼光、有毅力(P.152)
  8、蒋经国:以领悟学理应用实行为目标(P.199)
  9、张五常:给学生的四点建议(P.245)
  10、余秋雨:把阅读当成人生大事(P.250)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