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储安平与《观察》

谢泳 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09-01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作者:

谢泳  

页数:

21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储安平,中国著名的知识分子,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光明日报》总编辑和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1957年6月储安平响应号召,“大鸣大放”,做了“党天下”的发言,被打成右派。1966的9月上旬储安平“失踪”,生死不明。有投河自杀、蹈海而死、出家做和尚和被红卫兵造反派活活打死等传说,但甩的传说均未得到确证。1982年,中央统战部正式做出“死亡结论”。 《观察》是储安平创办于1946年9月1日的杂志,因敢于抨击国民党政权,提倡“民主、自由、进步、理性”,大受人民群众和知识分子的欢迎和喜爱,后被国民党查封。1949年11月1日复刊,1950年5月奉命改为《新观察》。 想给储安平写传记的人很多,但由于档案没有公开,所以至今没有一部较为完整的储安平传记。著名学者谢泳在这部《储安平与》的专著中,以客观、平实的笔触和大量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系统地介绍、论述了储安平这位终身为自由主义理想奋斗的知识分子令人难以忘怀的命运轨迹,以及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观察》的兴衰历史。

作者简介

谢泳 男 1961年出生。山西省榆次市人。1983年毕业于山西晋中师范专科学校英语专业。毕业后留校任学报编辑。1986年调入山西省作家协会《批评家》杂志社任编辑。1989年后在山西省作家协会理论研究室工作。1995年起在黄河杂志社任编辑。现为黄河杂志副主编。
1989年前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评论工作,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当代报告文学。著有《禁锢下的呐喊——1978至1989年的中国报告文学》(1992年自费印刷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藏)《中国现代文学的微观研究》(论文集 1996年山西北岳文艺出版社)
1989年后主要从事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问题研究,主要方向是储安平与《观察》周刊。著有《〈观察〉研究》一书,未出版(《逝去的年代》中收有主要部分)。
1996年后主要从事西南联大和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问题的研究,著有《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1998年湖南文艺出版社)
目前正在从事有关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研究工作。撰写《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史——1951至1952年》。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储安平的一生 第一节 早年储安平 第二节 光华大学 第三节 早年的文学活动 第四节 在湘西 第五节 在重庆 第六节 储安平的《客观》政论 第七节 《观察》时期 第八节 在复旦 第九节 储安平受到的两次批评 第十节 储安平的《观察》政论 第十一节 储安平的《观察》的复刊 第十二节 储案平在1957年 第十三节 储安平和梁漱溟 第十四节 储安平之死第二章 《观察》的主要活动 第一节 《观察》报告书的意义 第二节 “《观察》丛书”的情况 第三节 《观察》与学潮 第四节 张申府的《呼吁和平》第三章 《观察》的两次论争 第一节 关于“中国出路”问题 第二节 关于“自由主义往何处去”第四章 《观察》的自由主义承传 第一节 《观察的精神来源》 第二节 《新路》与《观察》 第三节 胡适与《观察》 第四节 《观察》的信论与四十年代大学教授 第五节 《观察》的复刊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心态第五章 《观察》撰稿人的命运 第一节 关于“《观察》撰稿人” 第二节 储安平、徐铸成的交往 第三节 《观察》撰稿人的三种类型 第四节 《观察》撰稿人简况附录一 《客观》1-17期目录附录二 《观察》1-6卷作者索引 储安平著作单行本目录 批判储安平言论专集目录 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观察》是日本投降后到解放前这一段内战时期知识分子的论坛,知识分子就是好议论,议论需要讲台和刊物。《观察》及时提供了论坛,一时风行全国。现在五六十岁的知识分子很少不曾是《观察》的读者。 ——费孝通·1985年 储安平这个人,他受过英国的教育,相信英国的制度,他以为威斯敏斯特那一套章法,是一种民主。因此一谈心,他终以为这是可以效法的,他才气纵横而骄傲绝顶,万事不肯下人,其实归根结蒂他只是一个书生,当别人在引蛇出洞时,他却自投落网,竟以身殉,这不仅是知识分子的悲剧,也是中国的悲剧。 ——冯英子·1994年


编辑推荐

《储安平与》的专著中,以客观、平实的笔触和大量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系统地介绍、论述了储安平这位终身为自由主义理想奋斗的知识分子令人难以忘怀的命运轨迹,以及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观察》的兴衰历史。《观察》是日本投降后到解放前这一段内战时期知识分子的论坛,知识分子就是好议论,议论需要讲台和刊物。《观察》及时提供了论坛,一时风行全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储安平与《观察》 PDF格式下载



  有些时候买书也是一种习惯,那日在济南见到《储安平与观察》,买的时候没有丝毫的犹豫,其实我有这本书的电子版,但在电脑上看东西总没有在纸上看着实在,就如同是在网上看A片不如实战一样。
   还有,沉迷网上总是什么事情也作不成,文字写不成,而看也看不成,互联网给人的惰性竟增加至此。 不过,互联网给人所带来的却又有言路的自由,遥想当日,安平先生可能建以网站或者只是做以论坛就可以提供一个言论的平台了,如同今日之天涯“关天茶社”。
   但可能就是当年有互联网的存在,储安平还是要办杂志的,这几乎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情节,他们总是想用自己的言论来左右或者影响政府。在从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段时间内,《观察》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言论的平台,成为知识分子交流的刊物,颇受欢迎,但因抨击国民党政府而遭到查封。当世之时以陈独秀为核心的《新青年》如此,以王世杰为核心的《现代评论》、以徐志摩为核心的《新月》、以胡适为核心的《独立评论》、以储安平为核心的《观察》和以雷震为核心的《自由中国》也同样如此。
   1946年,储安平在上海创办《观察》周刊,在发刊词中写道:我们不畏可能的挫折、恐惧甚至失败,办这样一个刊物,不仅因为我们具有理想,具有热忱,亦因我们深感在今日这样一个国事殆危、士气败坏的时代,急切需要有公正、沉毅、严肃的言论。他提出四点精神:客观、理性、公平、自由。坚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大脑去想、用自己的笔杆去写。《观察》周刊坚持主见、客观报道、抨击时政,销量达到过十万份,这在金融大崩溃的年代简直算得上奇迹。
   而《观察》创办人储安平虽是鼎鼎大名的知识分子,但因为生平文字甚少,且档案尚未公开,因此即便想给他作传的人很多,却无处着笔。解放后在那次民主人士座谈会上,身为九三学社宣传部长、《光明日报》总编辑的储安平语出惊人:“我认为党领导这个国家并不等于这个国家即为党所有;大家拥护党,但并没忘了自己也还是国家的主人。”结果,1966年后,储安平便似乎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至今也没回来。甚至老奸巨滑的康生都皱眉问道:“储安平,大右派,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怎么回事?”
   从此关于他的研究成为一个迷,甚至包括生死,由于档案的未公开,一直到现在,储安平大学读的是什么专业甚至都存在争论。
   学者谢泳以研究西南联大和《观察》成名,谢泳的研究甚至可以说是由点到面,从一个人到一本杂志,从一本杂志到一所大学再到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命运,但其对于《观察》的研究成果一直没有单独结集出版,今天终于以这种形式面世,我们不妨看作是谢泳对于《观察》以及储安平研究的一个小结。谢泳行文平实,用资料说话少个人意气,但这本书里还是能感受到其努力隐藏的深刻的痛楚。我知道,一个知识分子的命运就是一个时代的命运。


1946年,储安平在上海创办《观察》周刊,在发刊词中写道:我们不畏可能的挫折、恐惧甚至失败,办这样一个刊物,不仅因为我们具有理想,具有热忱,亦因我们深感在今日这样一个国事殆危、士气败坏的时代,急切需要有公正、沉毅、严肃的言论。他提出四点精神:客观、理性、公平、自由。坚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大脑去想、用自己的笔杆去写。《观察》周刊坚持主见、客观报道、抨击时政,销量达到过十万份,这在金融大崩溃的年代简直算得上奇迹。  而《观察》创办人储安平虽是鼎鼎大名的知识分子,但因为生平文字甚少,且档案尚未公开,因此即便想给他作传的人很多,却无处着笔。解放后在那次民主人士座谈会上,身为九三学社宣传部长、《光明日报》总编辑的储安平语出惊人:“我认为党领导这个国家并不等于这个国家即为党所有;大家拥护党,但并没忘了自己也还是国家的主人。”结果,1966年后,储安平便似乎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至今也没回来。甚至老奸巨滑的康生都皱眉问道:“储安平,大右派,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怎么回事?”  从此关于他的研究成为一个迷,甚至包括生死,由于档案的未公开,一直到现在,储安平大学读的是什么专业甚至都存在争论。  学者谢泳以研究西南联大和《观察》成名,谢泳的研究甚至可以说是由点到面,从一个人到一本杂志,从一本杂志到一所大学再到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命运,但其对于《观察》的研究成果一直没有单独结集出版,今天终于以这种形式面世,我们不妨看作是谢泳对于《观察》以及储安平研究的一个小结。谢泳行文平实,用资料说话少个人意气,但这本书里还是能感受到其努力隐藏的深刻的痛楚。我知道,一个知识分子的命运就是一个时代的命运。


谢泳的书本来就耐看。储安平经他一写,立即就吸引了我。读后,不仅是吸引,而且为储安平先生——作为一代有责任、有良知、有勇气的媒体人的代表——的悲惨命运扼腕叹息。
我不论别的,我只关注储安平作为传媒人,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他的时代,究竟做了什么?他先在重庆办客观,后在北京办观察。他办的不是什么时尚啊生活啊或娱乐的东西,而是政治评论性质的杂志。不仅是政治评论,而且两本杂志仅从目录看,竟然重要的文章大多毫不客气地批评国民政府和孙中山先生一手创建的国民党。我们通常不叫国民党,总是称之为国民党反动派。众所周知,国民党反动派一贯残酷剥夺、钳制人民的言论自由,储安平先生有什么胆量,有什么能力在当时就做成这件事了呢?从今天的常识来看,这一事实简直另人觉得匪夷所思,它不应该是事实。难道像观察这样的杂志我们才称之为政治评论性质的?那么,在我的有生之年,在我生活的时代,我绝没有见过。难道媒体人、杂志主编可以像储安平先生这样,面对政府的查封(那时候的国民政府还用查封这样的词?)威胁毫不退缩,针锋相对?搞言论的人应当是什么样的,我向来不清楚,读了储安平与观察等故事才略有所知。
储安平先生在1960年代销声匿迹,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侦查机关至今没有破案。不对,他们就从未立案。要知道,储安平先生可作过光明日报的总编,这应该是副部一级的干部吧?同为媒体人、报人,旧时代他呼风唤雨,顶天立地,新时代就该命如草芥、不知所终又无人记起。


储安平,一个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活下来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却在建国后“失踪”,生死不明!这不仅是知识分子的悲剧,也是国家和社会的悲剧!社会要发展,要进步,需要储安平这种有学识、有道义、有责任、有理想的人!作者以平实的基调勾勒出储安平一生的命运轨迹,是一本了解储安平生平和《观察》的好书!就是附录多了点!书中也看得出作者在行文中的顾忌!


本书传主储安平1946年创办《观察》,批判国民党政权的专制,后来杂志被查封。1950年,他奉命主办《新观察》,并任《光明日报》总编辑。1957年,因“党天下”的发言,被打成右派,后在文革中生死不明。本书在有关档案资料尚未解密的情况下,清晰梳理了储安平的一生,非常难得。


让我们都来思考吧!储安平和他的《观察》,人和刊物的命运,其实就是我们时代的悲剧,看似讲术那个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的作品,从中我们应思考出怎样出现了这样的悲剧,我们的社会中每一人难道没有责任吗?不能把不满都推给几个人,我们的思潮又是如何呢?我们难道不激进吗?我们难道不偏激吗?我们人文思想有多少?我们每一个都要自省、自警,人类要爱护书,只有爱护书,保护书,让书“说话”,这样才能在以后发生的历史中不在好生惊人的、相似的历史悲剧!强烈推荐给读者,让我们都思考,这是我们做为公民应有的责任。责无旁贷!


向老乡谢泳先生致敬,中国目前在名牌大学当教授的专科生就先生一人,若不是道德文章堪为楷模,岂能由此殊荣?书很好,第一次接触《观察》和储安平先生,感叹时代变迁,造物弄人,储先生下落不明的结局令人扼腕长叹啊。


还在学生时代就知道储安平。几十年过去了,历史的迷雾慢慢消散,才使人们认识了真实的储安平,认识了中国知识分子  的脊梁。然而,储安平的归宿在哪里?人们,期待着。


知道储安平先生的大名,还是通过戴晴女士的文章,储先生是爱国知识分子,可惜生不逢时,遇到千年一遇的暴君,此人擅用权术,喜欢整人,尤其讨厌知识分子,在位之年,把国家弄得是满目疮痍,生灵涂炭。当年的阳谋害惨了多少知识分子,储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实在是可怜可悲啊!!!


从前看过对于储安平的介绍文字,也设法看了一些脍炙人口的《观察》文章,总为储安平的正直所感动,也总想多了解与储安平有关的事,每每到旧书店去寻觅时,脑子里常常惦记着、寻觅着、发掘着与储安平有关的文字;日前在当当网网上发行此书,颇为开心。
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并非是正义(盖正义之定义过于意识形态化),看了储安平的生平及其文字,也许会有答案的,起码能够有启发。


主要介绍了储安平与《观察》的关系,简要了解储安平的人生。


储安平与观察,喜欢得不得了


储安平与《观察》,看了下简介,不错


好像储安平最后出家了,这一点谢泳先生在他的厦门集里有叙述。


在网上听过谢泳讲的民国史,很不错。又赶上图书的促销活动就马上买了。希望读过此书对储安平先生能有更多了解。


从章诒和的《往事并不如烟》中开始了解储安平的,这本书还可以


储安平正在慢慢复活,“党天下”“拆烂污”依然如故。为先生哀,更为自己悲!


储安平的一生,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好像无关,我们已被雾霾冲昏了头脑。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它里面所介绍的储安平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他的观点好像就是为现代人写的一样他的人格是所谓的政治伟人难以比拟的。此书缺点是字是褐色的与封面的色一样。


还是那种带着忧伤的文笔,有关储安平的往事,值得一读


储安平是个有心人,是个可怜人,生不逢时。。。


讲述储安平不为人知的故事,很值得一读!


我是因为看过章诒和的书才认识了储安平。还有史良、张伯驹、聂绀弩、罗隆基……储安平的那片叫做,两片落叶,偶尔吹在一起。看了这本书,才更多的了解了储安平。推荐阅读。


近代的书 储安平 值得一读


《观察》聚集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中最“星光灿烂”的一群人,是当时中国进步民主运动的一面重要旗帜,影响极大。


书籍侧重介绍《观察》的前后,不错,也看到了民国知识分子的作风,现在是没有了。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苦难命运,也是中国人千百年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真!


了解近现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很不错,还便宜,值得搜藏


什么叫中国知识分子,什么叫人文精神,什么叫民族的灾难?中国知识分子什么时候失去了自我?中华民族的复兴,没有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重建是否可能?


知识分子是社会良心


有良知的知识分子!


用一天时间读完了这本书,也激发了我对近现代知识分子的兴趣~~


近代知识分子遭遇的代表!


买书前以为本书有《往事并不如烟》那样犀利,浏览以后,感觉不如,但可以成为了解民国时代新闻自由的一面镜子


新浪爱问知识人上面有《观察》的影印本下载,可与这本书配套阅读。向伟大的新闻人致敬!


这次的书又不是我想的那样,不过打开一看,犹如当年谢泳先生给我的感觉,真实不媚俗!希望看完之后像那本逝去的年代那样。


谢泳先生的文字里藏了很多东西


谢泳的书,专业性还可以,值得一看


谢泳的书 总是很好的


一个已经渐渐被人忘记的人,一个很少有人知晓的杂志。但是,一个永远不能被人忘怀的时代,永远地刻画在历史的记忆中。唤醒一段记忆,就是告慰一群陨落的生命,祭奠一条静静流淌的河流……


搭了“往事并不如烟“的车,其内容远不如“往事并不如烟“,看不到该说的想说的,拼拼凑凑也算一本书。


一个人的悲剧,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悲剧


大家请参阅《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章诒和)


了解一个人,了解一段历史。
抢购活动,6.3元买的。
附录多了些,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


好书,让人反思那一段奇特的历史


不想被欺骗的人,想了解历史真相的人,看看这本书吧。


一代文人的坎坷命运,值得一读!


书到现在还未收到!很着急啊!


又一位惊采绝艳的人,被历史淹没了的。


对民国那段历史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都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可是猪八戒再照也不是人。


文章相当有水准,不是给中小学生做介绍用的!


中国文人的悲哀


以写实为主,让我们能更了解那个时代中国文坛的概况。


考据认真,史料扎实,值得购买。


作者的名字就是一部历史


怀念那个时代的人事物


买完之后就找谢老师签名了,值得珍藏的一本


怎么说呢,可能有些东西还是不能写出来吧


另外还推荐大家看看章诒和女士写的书,也很不错的。


印刷的不错。内容也挺好。


又平宜又好.


印刷质量较好


内容很好,书的装订只能说还行吧,求装订更好的来收藏


书很好很不错,虽然之前就看了但是还是买了收藏!


好!这书真实,我喜欢


回哞历史,感怀时人,值得购买。


历史考证认真,值得购买。


有些历史值得研究


历史,有时候,被掩藏了。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他去寻找光明。


一个从公众视野中消失的人物,看到的是消失的一代人以及他们的思想


送同学了,看她的样子应该很喜欢,应该不错吧


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资料很不错


很好的东东很喜欢。。


书不错!!很喜欢!!


材料详实,文字严谨,发人深省,值得收藏。


价格合理呢


有些事是我们以前不了解的


留着以后读


正品速度快正品速度快


老公买的,他很喜欢


挺好的,是喜欢的书。


特价买过来的,还没看,留着!


还没来得及看,不过看上去不错。


还没看,先收藏


内容是比较有年代的了


绝对的一本好书,推荐购买!


给老爸买的 估计那个年代的老人会喜欢看


储安平这个人,他受过英国的教育,相信英国的制度,他以为威斯敏斯特那一套章法,是一种民主。因此一谈心,他终以为这是可以效法的,他才气纵横而骄傲绝顶,万事不肯下人,其实归根结芾他只是一个书生,当别人在引蛇出洞时,他却自投落网,竟以身殉,这不仅是知识分子的悲剧,也是中国的悲剧。——冯英子·1994年


好书。有深度。


喜欢的一本书,等看完来评价


不错,慢慢读


文章不错,只是受众应该不是大众,喜欢


是一本有思想的书


名师大作,值得收藏。


很好的书 值得认真阅读


速度还行1


在看 《往事并不如烟》之前,在谢泳?丁东?的书里看到过关于储安平的文章。记得里面引用了储安平建国前写的一段抨击当时政权的社论(评论?)。看完之后,只觉得57年的事,太对不起这些为取得现政权立下汗马功劳的中国知识分子精英们。从57-66年,他的内心是什么感触,反思些什么?怀着什么心情样走向消失?这些事让人意难平。2009年7月25日补充:新看到一则消息,日前在厦门大学(谢泳现在是厦门大学的教授)召开纪念储安平研讨会,关于其最后的归宿,谢泳认为是“出家”了。我觉得,在当时,没有安全的地方,走的那里都会被发现的,他一定是自杀了。


看了这本书,让我更加想念储安平,和与他一样的中国在知识分子们。我到处寻找他的踪迹,想更多地了解他。我认为储安平不单单是一个人,他所代表的是一个时代,是那个不能言喻的时代,扭曲的时代。我认识储安平,还是在《往事并不如烟》里,他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我到处寻找描写他的书,可是,非常遗憾,关于他的信息太少了。这本书,我爱不释手,一遍一遍地看------


不错的书,值得购买,虽然还没看,但已经感觉不错了!


书挺好,但是从印刷的角度来看,不是很像正版,封面印刷质量模糊,而且纸张不厚实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