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评传
2008-10
中国社会出版社
桑逢康
315
无
在现代文化史上,胡适是一位重量级的人物。早在五四时期,他就和陈独秀等率先倡导文学革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开辟了五四新文学整整一个历史时代。胡适也因而声名鹊起,此后几十年他一直活跃在文化教育和学术领域,成就卓著,备受海内外瞩目。 胡适学识渊博,涉猎的范围很广,在哲学、文学、历史、教育、政治诸方面、诸领域,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研究现代中国哲学史、文学史、教育史、政治史,胡适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避不开的人物。他的一些追随者都尊崇胡适为“一代宗师”,对之敬仰有加。 同时,胡适又是一位很复杂的人物,作为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主要代表,他在政治上拥蒋反共,落得许多骂名。 综观对胡适的评价,存在两种偏向:一是全盘否定从政治上一棍子打死,并连带着对其学术和教育方面的业绩也一并抹杀;二是对胡适反共和支持国民党蒋介石的政治立场轻描淡写或视而不见,过分赞誉其学术成就以及所谓的“人格魅力”,甚至以胡(适)压鲁(迅)贬郭(沫若)。这些都是不对的,因为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 本书力求用历史的观点,客观、公正地评述胡适,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对胡适这样一位“庞然大物”来说,一本二十多万字的书显然是不够的,只能择其要者,对胡适的一生作基本的、大概的介绍,并适当适量地作些评论。希望这能对今天的读者了解胡适有所帮助。
桑逢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现代文学研究,兼及传记与小说创作,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学术专著《胡适在北大》、《郭沫若人格》、《茅盾的小说艺术》、《现代文学大师品评》,长篇传记《荣氏家族》、《感伤的行旅一郁达夫传》、《郭沫若和他的三位夫人》、《游刃肝胆写春秋一吴孟超传》,长篇小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友人、情人、路人》。曾参与编辑《郭沫若全集》文学编,并有《女神》汇校本问世。
第一章 适之何来第二章 留学美国第三章 倡导文学革命第四章 执教北大第五章 终身大事第六章 问题与主义第七章 “先生”与“皇上”第八章 由教授而治校第九章 “忍不住要谈政治”第十章 中西文化比较第十一章 整理国故第十二章 “中公”与《新月》第十三章 出任北大文学院院长第十四章 “人权抛却说王权”第十五章 “和比战难”第十六章 学者外交第十七章 “民主”怪圈第十八章 执掌北大第十九章 “总统”人选第二十章 夹缝之间第二十一章 “一个弃职的逃兵”第二十二章 在美国当寓公第二十三章 最后的岁月附录 胡适生平简介 胡适著作年表后记
第一章 适之何来 安徽绩溪上庄有一胡姓人家。系当地茶商,大名鼎鼎的胡适即出自此胡姓人家,在“明经胡氏”的世系中为第四十二代。所谓“明经胡氏”,系指后唐时其先祖昌翼公曾以明经及进士第,所以后人将这一支称为明经胡氏。但此说并无史册可考,人们只知道胡氏近几代人一直经营茶叶生意,后来还在上海开了一家名号“裕兴泰”的茶叶店。绩溪旧属徽州。种茶、制墨、制漆、经商是民间主要的经济支柱,胡氏一家也不例外。 胡适1891年12月17日(清光绪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生于上海大东门外,原名嗣糜,学名洪骋,字希强。他的父亲胡传二十四岁时进学为秀才,执教乡塾,后入仕途,曾任淞沪厘卡总巡、台东直隶知州,“能吏”而善文。因胡传字铁花,被后人尊称为“铁花公”或“铁花先生”。母亲冯顺弟出身贫苦农家,为胡传续弦之妻,年纪比丈夫小三十二岁,终年操持家务。胡适幼年时曾随父去台湾,在台南、台东住了近三年时间,所以后来他有时自称是“半个台湾人”。 1895年初,胡适随母亲回到绩溪老家。这一年4月,在甲午海战中遭到惨败的清政府,被迫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绅民群起反对,公请唐景崧为台湾民主国大总统。帮办军务刘永福为主军大总统。胡传奉命在台东负责后山防务,在日军的猛烈进攻下,一直坚守到闺五月初三日始撤离。由于患脚气病,先是左脚,不久双脚都不能动了,不幸于农历七朋三日在厦门故去。胡适在《四十自述》中,用崇敬赞叹的口吻,说他的父亲是“东亚第一个民主国的第一个牺牲者!” ……
无
作者桑逢康对胡适的评论真是不敢恭维,有点刚愎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