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问题研究

辛向阳 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作者:

辛向阳  

页数:

229  

内容概要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是我们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问题研究》主要针对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路径;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作出了研究。

作者简介

  辛向阳,男,1965年3月出生,山东安丘人,中共党员,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所科学社会主义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1991年6月—1995年5月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所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993年6月被评为副教授职称。1995年5月调任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任研究处处长;1998年10月起任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2001年10月被北京市决策研究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定为研究员。2006年3月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二部副主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二部副主任。  主要学术成就:主编大型学术政论性丛书《国是论衡》(已出版12卷,发行达60余万册);主编和参与编写《世纪之梦》、《社会主义民主:跨世纪的沉思》、《千世箴言》、《文明的祈盼》等作品20余部。个人专著有12余部,有1994年出版的《新政府论》和《未来经济学》,1995年出版的《大国诸侯》(中国第一本全面分析中央与地方经济政治关系的著作,发行达50000多册),1996年出版《趋同论研究》,1998年出版《红墙决策》(全面分析政府机构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此书受到海外媒体的关注),1999年出版《谁能当中国的企业家?》(此书被评为1999年度华东地区优秀出版物一等奖),2000年出版《百年博弈:100年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此书被《好书》杂志称为“一部难得的著作”),2001年出版《薪资革命:股票期权操作知识手册》和《解读中国》,2002年出版《盈利之道:企业成功决策》、《成败之间:解读决策零失误》,2003年出版《政府理论第一篇:解读洛克的〈政府论〉下篇》和《印章与剃刀:45个经济学故事》;2004年撰写了《中国的和平崛起研究》;2005年出版《决策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和《三个和尚如何有水吃》等著作。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第一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总和性”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第二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客观规律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第三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生态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精神与科学发展观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路径第一节 在一脉相承中形成第二节 在积极扬弃中科学借鉴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几个途径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思想体系内部理论观点的逻辑演进第三章 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四个维度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是不断解放思想的科学产物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是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科学体系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维度上的科学发展观第四节 科学技术维度上的科学发展观第四章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建设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二节 加强宏观调控,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第三节 完善区域发展战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第四节 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服务第五章 科学发展观与政治建设第一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紧迫性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参照物与实质第三节 中央在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的综合创新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和定位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与文化建设第一节 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第二节 中央关于文化建设与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脉络第三节 中央关于文化发展的主要理论创新点第四节 发展网络文化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建设第一节 社会建设理论的提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第二节 推进社会建设、改善民生的战略途径第三节 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措施第八章 科学发展观与党的建设第一节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二节 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推进党内民主发展第三节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强化和改进对“一把手”监督第四节 加强作风建设,改进党的作风后记主要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问题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