踞地斗蟋蟀
2009-4
中国社会出版社
张振华
205
无
当看到“博戏”二字时,多数人都会在潜意识里把它与赌博联系起来,但事实上,许多博戏本身并非赌博,只是人类在其形成后把它们用作了赌博的手段而已。当然,我们也必须得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博戏除了能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外,其结果是要以榆赢来判定的,而且往往会伴以钱、财的押注.因此这类游戏活动多数是带有赌博色彩的。对于博戏的产生时间,有人认为在三皇五帝时就出现了,其根据是《神仙传》中记载了汉武帝时神仙卫叔卿曾与远古的洪崖、许由、巢父等人博戏于华山石上;也有人认为产生于夏朝,说是夏朝的大臣乌曹发明的;还有人认为最早出现在殷商时期,其依据是《史记·殷本纪》中所载的“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谬辱之”。对于中国博戏的源流演变,麻国钧先生说道:“中国博戏主要由一大主流、两大支流汇合而成。一大主流是以骰子的来龙去脉为标志的。骰子经历了一个极为漫长的发展历程。两大支流为诗牌与叶子戏。当骰子以及由它的发展变化而带来的种种博戏演进到唐末时,忽然异峰突起,出现了叶子和诗牌。
斗蟋蟀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间游戏,它以其独有的趣味吸引着古往今来无数的王公贵族、文人墨客及市井百姓。有人把斗蟋蟀列于花鸟鱼虫四大雅戏之中,它在民间各类斗戏中兴起得较晚,却对东方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书力图探求斗蟋与古代哲学、社会生产和生活、民间习俗及文学等方面的密切关系,多角度地描述这一独具风格的文化现象,从中挖掘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古代昆虫文化功能和价值,从而唤起人们对昆虫的喜爱,对大自然的保护,对文化的崇尚,这便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和希望。 在我国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文化史中,博戏文化极为丰富发达,如蹴鞠、马球、围棋、象棋、麻将、叶子戏、斗鸡、斗蟋蟀等。千百年来,这些汇聚着古人智慧与心血的传统博戏,述说着中国古代文明一个又一个不老的传奇,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别具风情的博戏文化。 该套丛书从历史的角度梳理博戏发展的源与流,探寻我国古时的社会形态,通过对游戏的介绍,见证过去的岁月与世间万象。该套丛书文辞自然流畅,资料翔实丰富,图文并茂,既有学术的深度,又给人阅读的审美快感,让读者在轻松之中领略古代游戏穿越历史走到今天的独特魅力。
斗蟋蟀的历史源流 斗蟋之戏源于唐 斗蟋专著见诸宋 斗蟋之戏盛于明 斗蟋之戏风靡于清斗蟋中的奇闻逸事 蟋蟀宰相 蟋蟀皇帝 蟋蟀相公 蟋蟀太后 促织的传说 巧姑姑绣蟋蟀 济公施法斗蟋蟀斗蟋赛事与规则 乐战九秋“打将军” 古代斗局 斗蟋“局规” “斗蟋蟀”登大雅之堂 斗蟋比赛规则 斗蟋中的要素 斗蟋比赛中的意外 斗蟋陋习斗蟋中的赌博与禁赌 斗蟋之赌禁而不绝 “斗蟋”与“打虫”现象透析 “打虫”中的干术揭秘蟋蟀的捕养与鉴别 名虫字典——虫谱 捕捉工具 捕捉要点 蟋蟀喂养的“四大要点” 蟋蟀的鉴别蟋蟀的虫具大观 器具一览 名罐一览大江南北话斗蟋 宫廷中的斗蟋之戏 老北京的那些虫事儿 上海滩的虫文趣事 玩虫盛地江南斗蟋风鸣虫文化中的蟋蟀文化 鸣虫文化大观 我国的虫文化和昆虫崇拜 从《诗经》谈我国的鸣虫文化 《促织经》与《蟋蟀谱》 蟋蟀与文学作品后记
斗蟋蟀的历史源流斗蟋蟀是我国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民间游戏,历史十分悠久。在2500年前经孔子删定的《诗经》中,就有《豳风?七月》之篇,篇中写道:“五月螽斯动股,六月沙鸡(还是螽斯的一种)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可见细心的人们很早就已经把螽斯与蟋蟀的活动同季节联系起来。汉初成书的《尔雅》,释“蟋蟀”为“螯”,亦写作“蛩”,音琼。蛩,指蝗虫一类昆虫。蟋蟀似蝗而小,汉魏人又细分之,称之为“吟蛩”,即善于吟叫的小蝗虫。魏晋时代,则常称之为“促织”,亦称之为“趋织”。其音皆与今俗称之名“蛐蛐儿”相近。其得名,乃缘之于其鸣叫之声。从训诂学角度考虑,“促织”、“趋织”、“蛐蛐”,皆为同音转化而来。从“蟋蟀”之得名可知,这小小昆虫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兴趣,起初并非因其好斗,而是由于它那悦耳的音乐般的鸣声。这小虫的鸣声,在不同境遇的古人心中,往往引起不同的感受。妇女们听到它,就想到秋气转凉,仿佛虫声是在促其赶紧织布,缝制寒衣了。故古代幽州地方有谚日:“趋织鸣,懒妇惊”。深宫佳丽、异乡游子听到它,则不禁会感到,其声如泣如诉,切切凄凄,若孤雁哀鸣,若幼鹿失群。杜甫就曾感叹地唱道:“促织甚细微,哀音何动人!”
跟魏光洁老师约定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还是初春时节,脱稿时却已经是2008年末了。时间走得好快,在埋首资料,夜以继日地赶稿子的间隙里,我时常会想起故乡,想起故乡的童年,想起童年里的夜晚,在故乡打谷场上,我躺在父亲的怀抱里,倾听着天籁般的虫鸣声……那些个夜晚是那样的美,连呼吸都变得格外畅快,现在回想起来仍然令我为之迷醉。关于鸣虫和斗蟋的认识,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许多前辈和行内的高手已经借助他们各自的著作讲出了他们各自的见解。我知道自己的水平和专业知识难以与他们相比,但是,我还是竭尽全力地写完这本书。如果说学术与文化的探索是一个巨大的工程的话,那么我希望我能为这个工程添一块砖加一片瓦。为了写好这本书,我对手头的大量资料做了细致的梳理与整合,以期能给读者一个比较全面而客观的引导。我在求大同存小异、总结前人心得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体会,写成了这本书。在写作和编撰过程中引用了许多专家学者、行家和前辈们的资料,在此表示诚致谢意!
《踞地斗蟋蟀》讲述“古代博戏文化”丛书以盛行于古代中国的博戏文化为具象予以深入的探讨,从而寻找其与现代游戏及人文的历史渊源,并对其当代价值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考察。作者在写作中,坚持以唯物史观作指导,既多方面揭示,又重点突出;既纵向考察,又横向比较,做到通贯古今。博戏研究始终将具体对象置于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的大背景之中,以使今人领略我们的先人生存和生活的魅力,以及品味和领略深厚的中华文化的博大意蕴,并为它的传承和健康发展铺石垫路。
无
喜欢看看一下民间的游艺活动
题材很少的书籍,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