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社会组织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

周小华,付平 编著 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作者:

周小华,付平 编著  

页数:

18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和谐社会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互惠、规范的网络关系。罗伯特•普特南认为,任何社会由人际沟通和交换网络构成,这些网络既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其中非政府组织是人民与政府进行沟通的一个重要环节,非政府组织将人民的需求和期待传达给政府,然后又帮助政府负责人完成部分直接与人民生活休戚相关的事务。在有些国家,非政府组织直接负责数项与人民有关的方案和计划的实施,以此来削减政府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此外,非政府组织利用不属于政府的特权,还可以监督政府和政府负责人的活动。非政府组织通过发表声明和举行抗议集会等形式,对部分政府负责人的不正确行为或工作提出批评。鉴于非政府组织是群众性的,而且不具政治性,因此各国政府对非政府组织提出的批评不太敏感。发展必须以人为本,最高的价值标准就是公平与公正。发要求消除限制以人为本发展和实现公正与公平目标的所有障碍。这样对于我们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推动作用。

书籍目录

导论 社会组织:和谐社会的助推器 一、社会组织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二、和谐社会需要培育和完善社会组织 三、中国社会组织面临的挑战和创新使命第一章 在多元之间寻求和谐 第一节 多元化社会在中国的形成  一、农村主体的分化  二、城市主体的分化  三、社会阶层的分化 第二节 市场、政府和公民社会三足鼎立   一、社会组织是多元化社会的必然产物_  二、转型时期的中国呼唤社会正义和公平  三、应运而生的社会组织 第三节 社会组织在中国的勃兴   一、社会组织在中国的迅猛发展  二、社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三、中国社会组织面临的挑战第二章 中国社会组织与政府的互动博弈 第一节 政府转型——从“全能主义”的后退 一、全能管制政府面临的“失效”难局 二、从无限政府到有限政府 三、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第二节 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关系 一、权力与观念的冲撞 二、在沟通中争取信任与委托 三、基于互补的合作 第三节 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制度供给 一、当代公共产品供给的新渠道 二、在法治轨道上制度共融 第四节 以汶川大地震为个案的考察 一、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二、快速的行动能力 三、疏通瓶颈 四、汶川的启示第三章 作为社会调节器存在的社会组织 第一节 中国的社会组织与扶贫 一、对政府扶贫工程的简要回顾 二、社会组织对政府扶贫的补充作用  ……第四章 中国的政治民主化与基层自治组织第五章 中西方NGO比较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在多元之间寻求和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的深入,中国原有的利益格局正在进行深刻调整和分化,原来的工人、农民阶级与知识分子阶层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简单社会结构现已被新的复杂结构所取代,出现了四个“多样化”,即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格局多样化、社会生活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这四个“多样化”,是中国社会生活众多变化的突出反映,是中国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四个“多样化”,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重视和谐社会建设,重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提出,旨在协调四个“多样化”现实中出现的不和谐状况,把矛盾控制在社会变迁的可承受范围之内,按着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公平公正地分配社会利益。这为中国新社会组织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强大的动力。社会组织在中国的大发展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然产物,社会组织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中正起着积极的作用。


编辑推荐

  社会组织是能够良性调节社会关系的社会力量和社会中介,是一种必要的能够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的新机制、新实体和新主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社会组织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