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之新农村
2009-5
中国社会出版社
郭晓帆
18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似乎是个老话题。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小康社会”概念时,也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两年来,一些社会专家学者倡导“新农村运动”,也都曾提及“新农村”这个概念。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以前设计的种种“新农村”模式,多数描绘的只是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村图画。而最关键的一点是,尽管过去我们不停地喊“建设新农村”,却因为缺乏相应的经济基础,很多时候则是力不从心,新而难新。试想,作为一个农业国,农村人口占了三分之二,在吃饭穿衣的问题尚没有完全解决的情况下,还要拿出微薄的收入支持城市工业建设,这种情况下,“建起新农村”的口号喊得再响亮,不也是无济于事吗?在这样的物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农村”能够“新”吗?所以,从20世纪50年代喊到现在,几十年了,新农村建设起来没有呢?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又改变了多少呢?相反,城乡的差别更大了。
进入21世纪之后,反映“三农”问题的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即提出逐步取消农业税,这使我们沿袭了几千年的“皇粮国税”真正变成古董,对于农村的发展来说,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取消了在农村被视为天经地义的“皇粮国税”,意味着从此不需要农业再为工业提供积累了。从这一个中央一号文件起,中央每年都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强调“三农”问题。从这一个中央一号文件起,从中央到地方,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主题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惠农强农,初步搭建起新农业政策的基本框架,也为新农村的登台亮相搭好了广阔的社会舞台。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掀起的第二轮农村改革的热潮,承先启后,在继续强调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提出“坚定不移地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目标,由“城乡统筹”到“城乡一体化”是一次跨越,也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序第一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新设计一、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新思路二、新农村的新模式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第二章 构建和谐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一、和谐农村,人心所向二、以新农村建设为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三、构建和谐农村方略第三章 城镇化:找准二元经济并轨的结合点一、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口二、新世纪城镇化目标与模式三、小城镇发展的策略选择第四章 体制改革:农村发展的推动力一、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二、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三、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第五章 生态环保: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一、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二、农村环境污染的成因三、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第六章 社会化服务体系:开辟“三农”的绿色通道一、现代农业迫切需要社会化服务二、农民对社会化服务的新需求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与内容四、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思路第七章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稳定的社会基础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二、村民自治:基层民主建设的有效途径三、新世纪乡村关系重组
第一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新设计 一、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新思路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的起步,以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工程全面启动,特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的提出,使“三农”问题首当其冲纳入党和政府的战略思考之中。农村富天下富,农民安天下安。解决了“三农”问题,就攻克了现代化进程中最坚固的关隘,就解决了和谐社会建设的难解之结。在新时期,所有“三农”问题都集中在一个焦点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新时期的新起点 为什么要重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因为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个新的历史起点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的条件,解决“三农”问题的时机到了。那么,这个“新的历史起点”究竟“新”在哪里呢? 郑重其事地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之际,也正是“十五”计划即将胜利完成(主要指标已经提前完成)之际。这个时候,我们的经济社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进入一个发展的转折点。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足200美元,到2003年年底,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首次超过了1000美元。
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标准,同时达到农业主导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农民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农村面貌较大改观。基层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