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变虎记

徐东 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作者:

徐东  

页数:

204  

前言

  由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中国作协等六部门组织的“情系农家,共创文明”系列公益文化活动之一——百部农民作品陆续出版了。这些作品,浸润着农村改革发展的雨雪风霜,散发着神州大地的泥土芬芳,书写了新中国建设成就的无比辉煌,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令人为之自豪,令人为之骄傲!当前已经推出的作品由小说、散文、诗歌、故事、戏剧、书画等组成,堪称体裁多样。这些不同体裁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忠实地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伟大变革,是新中国农村沧桑巨变的生动写真,是当代农民鲜活形象的人物图谱。通过这些农民作家的作品,我们不仅看到了60年来我国农村发展的清晰走向,更令人欣喜的是,我们还看到了在物质方面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已经开始了新的精神文化追求。在新中国的创作史上,还很少有过这样全方位展示农村文化建设成果的集群式作品;在新中国的出版史上,也很少有过这样成规模出版的农民作者的系列佳作。因此,仅从这个角度来审视,这些作品集中出版的意义就不容小觑。

内容概要

  小说是描写当代打工族另类人生的探索之作。大概是受西方现代派文学大师的影响,作品充满了哲学思辨气息。作品所描写的人物,这些在特区生活的80后农民,在艰苦的打工生活中,似乎也在探索和构建自己精神的特区。  小说中的”我”在城市中过着飘泊的生活,想要寻找什么,却又不确定寻找的内容。“我”在工厂做过工,捡过垃圾,当过编辑,在城市中的成长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普通的人和事,而那些经历存储在了“我”的生命中,使”我”有了奇怪的感觉和梦境:我会梦到虎,感觉自己的存在与这个时代和人群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我”和三十一区的朋友及网友建立了一种特别的关系,我们是一群有着特别梦想的农民。”我“从多个角度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虽然最终迷失了自我,却获得了精神的独立。这部小说采用意识流手法描写了农民离开土地努力要融入城市生活的困惑、迷茫和漂泊感,具有较高的文学探索性,为当下打工文学的创新文本。

作者简介

  徐东,1975年出生于山东省郓城县候集镇霍楼大队徐庄村。曾在西藏服役三年,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自学考试)。曾在西安《今早报》、《女友》杂志社、《喜剧世界》杂志社,在北京《青年文学》杂志社、《小说精选》编辑部、《长篇小说选刊》编辑部从事编辑工作。在湖北某大学当过老师,现居深圳,主编《打工文学》周刊,户口仍在山东老家。有诗歌印余首、小说80余篇散见《大家》、《作品》、《广州文艺》、《青年文学》、《鸭绿江》、《山花》、《作家》、《文学界》、《青春》、《小说林》、《星星诗刊》、《小说选刊》等文学期刊。发表作品约120万字。出版有小说集《欧珠的远方》。曾获新浪最佳短篇小说奖、首届全国鲲鹏文学奖、第五届深圳青年文学奖。

章节摘录

  我成了饭店里的一名服务员,我从来没有想过一米八零的自己会在饭店里当服务员。女老板让人把我带到一个地下室,地下室是很小的一间房子,里面空气污浊,阴暗潮湿,杂乱无章,有三张双层的铁架子床。我把行李放上去,那儿就成了我睡觉的地方。  早上五点钟,定好的闹钟就响了,我把自己整理了一下,穿上他们为我准备好的深红色的上衣,蓝色的裤子。红上衣有点儿小,瘦高的我穿着那样的小衣服,而且是红色的,显得有点不伦不类。餐厅里的几位女服务员穿的却是深蓝色上衣,她们看着我捂着嘴偷偷笑,我被她们笑得更加不好意思了,只好低下头来,忙着收拾盘子、擦桌子、给客人上茶水,似乎只要停下来就会意识到自己像一个小丑一样被人笑着打量。  从早上六点钟忙到晚上十二点,一天下来,在饭店里工作似乎并不比在预制厂工作轻松,我累得腰酸背痛,浑身就像是散了架。累倒也罢了,我一想到自己穿着件又短又小的红色工作服就感到特别——这个世界不用想象就够特别了,只要我们细心发现,敢于对比和肯定。  一个月下来,我身上有一层又厚又腻的油污,散发出一种特别的味道,那种味道在宿舍里闻不见,走到有风的空气中闻不见,要是没有风的时候我就闻得特别清楚。我领到了第一个月的工资,再也忍受不了那种生活,我觉得自己在饭店里当服务员简直是在浪费生命。我决定出去再找一份工作。  辞去在饭店里的工作以后,我背着行李包又在北京游走了几天,后来我在一家职业介绍中心看到一条招聘信息,活儿是种花。种花,听起来很有诗意,我痛快地交了一百块钱。  下午天突然落雨,十多个打工者上了老板的汽车。雨越下越大,我们在露天的车厢里被雨淋湿了衣服。老板和他的司机继续开车,没有停下避雨的意思。车厢里的民工开始小声埋怨天气。我看到有人冻得发抖,想把自己的衣服披在别人身上,我这么做了,光着膀子说自己不冷,但是后来我越来越感到自己善良的行为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了痛苦。这种痛苦让我迁怒于老板,我觉得老板应该停下车来想想办法,因为那时的我头发早就湿透了,牙齿被冻得咯咯响,嘴唇和手青紫,失去了血色。  我站起来用手拍着驾驶室的顶篷大声说:“下雨啦,车停下来避避雨吧!”  车停下来,老板从驾驶室里伸出头来说:“你他妈的,老子不知道下雨了啊,再吼把你们从车上丢下去!”  我遇到了一个粗暴的人,一时愣住了。  老板把头缩进去,车继续开。被激怒的我准备再次拍打驾驶室的顶篷,却被一个四十多岁的民工拉住了,他小声说:“我们忍着点吧,他要是真把我们扔在这儿,我们回都回不去了。”  我没有再说什么,在车厢里蹲了下来,像只被雨水淋湿的鹰。我的心在飞翔,在落雨的情绪里飞翔,但是我的肉体只能待在死板的车厢里,和一群忍辱负重的民工待在一起。那时我没有想象,汽车穿行在冷雨飘扬的空气中,让我无法展开自己的想象,事实上即使想象温暖的太阳,也不会让自己的身子温暖起来。  车在雨中开了三个多小时,在北京郊外的一片新盖的楼群中停下来。老板让我们十多个人挤进了一间不大的房子,房子里铺了一排木板。我们从雨水中走到房子里,脱下被淋湿的衣服,用力拧干,然后把各自的行李打开、拿出了自己潮湿的被褥。有人在房子里生起了一堆火,烟雾弥漫看不清人的脸,我的眼泪被呛出来了,将冰冷的手伸向火堆,身体和他们形成了一个圈。后来我被挤到圈外,我不愿意与别人争抢那点热气,那时候的我一心想着别人,就像心甘情愿受苦受难的上帝。  我从自己的行李包里找到一件干衣服换上,找到自己的灰皮笔记本,用笔记下内心的感受,我怕那种感受消失了。那时候的我还没能熟练地掌握诗的语言和技巧,我有的只是一腔热情和爱心。我的一切举动在那些民工眼里成了可笑的小孩子的举动,我为他们的不理解感到忧伤。  第二天天放晴了,老板收走了我们的身份证,说是要办暂住证。老板走之前安排了活,让早到的在另一个房间里住的民工带着我们干。老板走的时候粗暴地看了我一眼,我感觉自己猝不及防地被老板的眼神踢了一脚,寄人篱下的我有点儿紧张,不由得低下了头。我的感觉告诉我,老板可能会找我的麻烦,孤独的我有点儿胆怯,我觉得我们的命运并不在自己的手中,我们的自由被人控制了。  当天晚上我发烧了,但第二天还是强撑着起床。我们一起拿着工具去整理施工后变得坚硬的地面,让地面松软起来,然后种上松树和花草。我抡起锛奋力刨下去,像是要把地球刨穿。虽然在预制厂锻炼了那么长时间,我的手腕还是被震得发麻。我想用出汗来抵抗感冒,汗冒了出来,可是我觉得浑身发冷。我咬牙坚持着,后来我坚持不住了,回到宿舍。  我睡着了,中午吃饭时也没有人叫醒我。我醒来时觉得自己的头上重得像压了一块巨大的石头,浑身软绵绵的没力气。下午五点多,别的人还没有下班,我感到口渴,想喝点水,但是没有水让我喝,我又合上了沉重的眼皮,我觉着我快要死了。正在这个时候,老板走了进来。  老板在我的身上踏了一脚说:“他妈的,我拉你来是让你来睡觉的啊?”

媒体关注与评论

  《变虎记》是一部特异的小说,它更多地拥有我们这个时代不具备的诗性和神性,这个气质使得它与其他小说或其他文本区别开来。“虎”是什么?虎是由颜色的骨架和心和梦构建成的力量之物,颜色拿它来对抗他薤对纷纭周遭时的所有不顺从、不适应。某个层面上,这部小说可以看做底层生活实录,更确切地说是每一个“底层人”从所谓底层往所谓高层走的灵魂纪实,因此也是我们走向的那个层级人的灵魂史、个人史,从而上升为一个群体的集体记忆。叶娜特、魏杭薇、林涓、小瓷、为男友守七的女孩,以相遇或交叉的方式进入颜色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周文蝶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他是颜色从精神生活通往现实生活的路和桥。某些时候,颜色甚至对周文蝶产生某种晦暗不明的情愫,类似“兄弟”又不是兄弟。读这部《变虎记》我常常想到一些大师之作,最常让我想起的是改编自昆德拉小说的《布拉格之恋》,两部文本在我眼前穿插叠加,偶尔会模糊边界。我不知道我想起的是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还是电影《布拉格之恋》。人类走到视像繁杂的今天,已经很难将一件事区分得青红皂白了。徐东不是当年明月、天下霸唱、南派三叔、安妮宝贝、郭敬明,也不是余秋雨、易中天、于丹,他的文字帝国其实就是每一个凡人生存困境的突围之路。谁会忍住不去时光机里打捞一把自己失落的梦境呢?  ——多来米总裁,曾任磨铁文化总编辑、漫友文化副总编辑,资深出版人 丹飞  文学来自底层,但是,底层往往不出产文学,这是很奇怪的一个现象。而《变虎记》中的一群始终周旋于最底层的人,却直接干预着文学这个强大的梦想,这让人无比感动。再卑微的身份。因为有了梦想的修辞,皆变得豁达而高尚。“他想写小说了”——这是多么暖和的需要。一部好的小说,无非就是读完之后不仅不绝望,反而让内心装满继续生活的好奇与期冀,《变虎记》即是。  ——深圳著名作家、诗人郭海鸿


编辑推荐

  我会梦到虎  感觉自己的存在  一个人的游走  仿佛在思想着远方  一群人的游走  仿佛只属于城市的瞬间  山河的梦想  从来就是基于大地的脚印  印是高昂的民族魂  是过去的坚韧  在今日的呈现  印是多元的文化石  是浓郁的乡情  在心里的深远  印行走在广袤的大地上  是乡间的温暖  回归故土的光荣  百位农民作家  百部农民作品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变虎记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