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复兴之路-当代中国与世界若干重要问题

邱敦红 当代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  

出版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作者:

邱敦红  

页数:

479  

前言

  本书所以取名《复兴之路》,是因为本书的内容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有关。面对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遭受屈辱的历史,孙中山第一次向国 人发出了“振兴中华”的伟大号召,并历经数次革命之后终于在1911年推翻 了腐朽无能的清王朝,从此一个被喻为“东方睡狮”的民族醒来了!然而,辛亥革命既没有彻底消灭中国的封建制度,也没有使国民摆脱帝国主义的奴 役。真正带领中国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的历史伟人是毛泽东,他在1949年向 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但是,在一个积贫积弱的大国进 行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尽管付出了很多努力也没有使中同甩掉贫穷落 后的帽子。于是,中国在1978年再次发生了伟大转折,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 放新时期使中国人民真正富起来了!综上所述,从醒来到站起来再到富起来 ,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就是这样在复兴的征途上一步一步奋斗过来的。本人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出版《中西民主政治论》和《走自己的路》两 本书时曾说过,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国情,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代共产党人有一代共产党人的责任。无论我 们目前还有多少问题和矛盾亟待解决,也无论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多少困 难和挑战,都无法改变中国人民向着既定目标奋进的坚强意志,中华民族一 定能在21世纪实现伟大复兴!同辛亥革命和新中国诞生一样,改革开放同样 是刷新历史、重塑形象、再振雄风的伟大变革。我们有幸赶上这样的时代,理应反映这种变革,讴歌这种变革,推动这种变革。本书分为五辑,基本上能够反映本人改革开放以来对当代中国与世界重 大问题的思考。第一辑是政治和党建方面的内容。中国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 ,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不可能的。由于毛泽东、邓小平为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人在他们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对这两位历 史伟人作了较为深层次的思考。也由于本人曾担任过胡乔木的秘书,在他去 世一周年时本人也谈了对他的认识和当时的感受。第二辑是讲发展和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以及“三农”问题的内容。科学发展决定一切。要实现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不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绝对不行的。同时,考虑到农业是国 民经济和治国安邦的根本,对目前还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来说,如果 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中国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 小康、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第三辑是涉及国际形势、外交和国家安全方面的 内容。中国不能离开世界,世界也不能没有中国。中国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 的深刻变化,是当今世界潮流和时代发展总趋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况且中国 的发展和崛起已经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以至不安,特别是在目前国际竞争日 趋激烈的情况下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争取主动、确保安全,显得越来 越重要、越来越不能回避。第四辑是港澳回归和“一国两制”方面的内容。本人曾在澳门回归前的新华社澳门分社工作过几年,在那里经历了香港回归 和澳门后过渡期的日日夜夜,特别是澳门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质朴善良的澳门 同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许多事情的思考都是源于本人的亲身经历和 真实记录。第五辑是两岸关系和祖国统一方面的内容。民族复兴离不开祖国 的完全统一,甚至可以说海峡两岸统一之日,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时。无论台湾今后什么党和什么人掌权,由于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的基本 格局不可逆转,祖国大陆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海内外中华儿女反 对分裂、人心思统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所以本人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景是 乐观的。古人说过“位卑未敢忘忧国”,本人对自己祖国和人民是不是深深地执 着地热爱,本书是不是为自己生逢其时而为振兴中华尽点微薄之力,我想读 者和时间是最好的裁判。但是,由于历史的责任感与个人认识的局限性往往 是并存的,所以本书难免存在不妥以至失误之处,诚恳欢迎读者批评赐教。这里,本人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如果没有我的老师——中央党校严书翰教授 的鼎力支持,本书是不可能出版的,为此本人深表敬谢!同时也要特别感谢 当代世界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出版社为本书出版做了大量工作的各 位同志!作者 2006年10月

内容概要

  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国情,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特点,一个时代有 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代共产党人有一代共产党人的责任。无论我们目前还有 多少问题和矛盾亟待解决,也无论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都无法改变中国人民向着既定目标奋进的坚强意志,中华民族一定能在21世 纪实现伟大复兴!同辛亥革命和新中国诞生一样,改革开放同样是刷新历史 、重塑形象、再振雄风的伟大变革。我们有幸赶上这样的时代,理应反映这 种变革,讴歌这种变革,推动这种变革。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辑他始终都在独辟蹊径——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改造中国与世界”,“吾好独辟蹊径”不做儿子党,“打倒贾桂”进京赶考,“决不当李白成”学习外国,“要织中国的帽子”“马克思的话,都要照搬,那就不得了”他开创的新时期独领风骚——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晚年的杰出贡献邓小平理论的内涵邓小平理论的实质新时期的战略意义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的机遇、挑战和庄严使命(论纲)中国共产党跨世纪的历史机遇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的庄严使命论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建设引言目前我们党执政面临的外部环境深化改革给党的建设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建设必须不断创新,实现自我超越学习和思想教育是根本大计转变领导观念,改进领导方式反腐败斗争必须常抓不懈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当前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核心是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指导思想必须与时俱进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以改革的精神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和本质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目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为什么要有“中国特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当前进一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的历史功绩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的基本经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面临的新任务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思想统一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权力观上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健全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根本利益的制度保障各级领导干部要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表率怎样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当前群众工作的目标和基本方针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对策措施抓好党的作风建设的行动纲领——学习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的体会党风是形象,是力量,是生命当前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作风建设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老老实实干事业、实实在在谋发展——谈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求真务实——当前为什么要强调这句老话?弄虚作假——为什么会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盛行?实干兴邦——需要全党上下进一步身体力行政治文明与党的执政方式政治文明与党的执政方式的关系目前党的执政方式与政治文明不相适应的地方党怎样改进执政方式和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关于开展政治体制改革调查研究的几点想法对问题的认识抓什么问题?步骤和方法民主、法制、稳定为什么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决定力量要珍惜我们的优势什么是我们的优势?不要看不起自己重视政策的反馈政策反馈的一般原理和必要性政策反馈的基本要求他写了一部成功的历史——写在胡乔木逝世一周年第二辑小康、现代化与民族复兴小康社会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哪里?“第一要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怎样抓住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现代化与民族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慎言“提前小康”多一点冷静审视务必脚踏实地重点难点在农村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若干问题农业的基础地位问题粮食与其他农产品生产问题土地承包与规模经营问题农民增收与减负问题地区差别与扶贫问题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问题农业科技开发问题调整产业结构与农业现代化问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问题东北亚经济圈与环渤海地区的发展战略亚太地区必须也有条件建立“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实施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广东农业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查报告对广东农业和农村的总体印象对扶贫开发工作的认识和建议农业如何再上一个新台阶对广东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印象值得引起重视的几个问题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安徽农民进镇务工经商的调查“想九十六个点子也要成为城里人”“街上人”与“城里人”“有了皮袄,也舍不得丢掉棉袄”“最大的愿望是需要政府支持”一次有意义的“暗访”学习党的全国代表会议文件精神的几点体会四项基本原则是保持我们党的政策连续性的基础高度重视加强理想和纪律教育切实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必须把改革作为“七五”计划的基本指导原则“七五”计划必须把供给与需求、积累与消费基本平衡作为重要指导原则“七五”计划必须把提高质量和效益作为重要指导原则“七五”期间要适当控制发展速度和投资规模“七五”期间最快最好的速度是稳步前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贯彻好会议精神正确认识当前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形势对去年粮食减产的原因要作具体分析对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要全面分析第三辑21世纪前期中国安全战略研究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特点和规律美国的全球战略及对我国的影响俄罗斯安全战略及俄美关系欧盟的安全战略及欧美关系日本的安全战略及日美关系21世纪世界局势展望中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主要威胁中国的安全战略和处理国际问题的基本方针安全战略与国防建设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的对外政策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中美关系:化解矛盾,趋利避害中俄关系:战略协作,相互支持中欧关系:长期稳定,加强合作中日关系:减少磨擦,共谋发展中印关系:增进互信,加强沟通周边关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关于全球化的几个问题全球化的定义、特点和实质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运动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全球化与我国的国家安全中国怎样应对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回顾与启示工人运动和国际共运初期的情况第二国际前后的工人阶级政党与工人运动十月革命后的苏联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冷战”时期社会主义事业在改革中前进苏东剧变以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启示牢记历史,面向未来——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这场战争揭示的一般规律二战遗产与战后50年人类找到制止战争的办法了吗?科索沃战争和美国炸我驻南使馆意味着什么?美国以我为战略对手是一贯的、明确的科索沃战争的实质与美国的下一个目标怎么办?访问日本的观感从访问看中日关系从访问看政党外交从访问看日本人的心态从访问看我们自己第四辑别了,彭定康先生——迎接香港回归祖国“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香港成功实践“一国两制”的基本经验重视研究解决回归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今后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原则要求对“一国两制”的理论思考“一国两制”的形成与发展“一国两制”成功的原因及战略意义“一国两制”怎样在实践中丰富发展一部沉甸甸的历史葡萄牙人最早来澳门的经过葡萄牙人人居澳门时期(1553年至1572年)葡萄牙人租驻澳门时期(1573年至1845年)葡萄牙人逐步占领澳门并实行殖民统治时期(1845年以后)中葡对澳门历史问题的认识差距历史的结论建国以后的中葡关系与澳门过渡时期签署《联合声明》以前的中葡关系中葡签署《联合声明》的前前后后澳门过渡时期的中葡关系妥善处理好澳门后过渡期的难点问题怎样做好澳门后过渡时期的工作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做好澳门后过渡时期的工作关键在于打开对葡工作的新局面深入研究“一国两制”的澳门特色做好过渡期最后两年工作的具体想法对澳门当前各项工作的看法与建议明确一个定位实现两个转变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澳门平稳过渡需要解决的几个紧迫问题解决“人”的问题解决“钱”的问题解决治安问题迎接新世纪,建设新澳门澳门经济目前面临的困难及原因未来澳门经济定位与总体发展思路目前四大产业走出困境的思考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热烈庆祝澳门回归祖国澳门回归与“一国两制”的再实践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的澳门回归“一国两制”成功的内在原因积极探索“一国两制”的澳门特色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的深刻内涵第五辑台湾问题的由来及症结所在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问题的症结所在历史的必然逻辑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驳台独分子的“远亲近邻”论论和平统一祖国——解决台湾问题的研究报告中国为什么要统一?两岸关系回顾与启示未来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向何处去?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办法和前途外部环境:美国对台政策分析内部环境:统一与稳定发展的关系驳几种错误观点推进和平统一从何着手?一个中国原则无法抗拒——由汪辜会谈10周年想到的汪辜会谈的经过和意义汪辜会谈的成果为什么未能巩固?否认“九二共识”意味着什么?

章节摘录

  “台独”分子宣称,现在世界都变成地球村了,何必固守“传统的国家 观念”呢?美国记者华莱士1986年9月2日采访邓小平时也直接问道:“台湾 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邓小平回答:“这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民族的感 情问题。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 的。” 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大家庭。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 中国到1911年辛亥革命,2132年中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汉、晋、隋、唐、宋 、元、明、清共有1874年,分裂时期的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共计只有 258年。而且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政权更迭后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统一 的规模越来越大,统一的程度越来越高。统一是维护领土完整、国家主权和 民族团结的坚强意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孜孜追求的强大动力,是植根 于共同经济、政治、文化、血缘、地缘基础上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感情。从这 个意义上说,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坚持统一、反对分裂的历史,就是实现民 族大团结、大融合、大发展的历史。正如邓小平所说:“实现国家统一是民 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 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是确保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根本要求。国际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该国全部领土上的全体国民。中国的主权属于包 括台、澎、金、马地区在内的960万平方公里上的全体中国人民,属于海峡 两岸同胞共同的国家意志、民族尊严和最高荣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曾经饱受外国侵略历史的中国人民,更加珍惜自己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以“赤心事上,忧国如家”为己任,一代一代前赴后继,英勇奋斗,鞠躬 尽瘁,死而后已。海峡两岸目前处在分裂状态,是我们民族最大的不幸,不 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我们就没有尽到这一代人的责任,这一沉重 的历史包袱就要继续背下去。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尽管有过几次外敌侵 占,但它最终都回到了祖国怀抱。三国时期沉莹著的《临海水土志》,就对 祖国宝岛台湾(当时称夷洲)有文字记载。从孙吴政权到隋朝、再到清光绪年 间,先后由大陆去台湾拓荒定居的华人达254万。公元10世纪中叶,宋朝政 府派兵驻守澎湖,将该地区划归福建泉州管辖;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置行政管 理机构“巡检司”;明朝政府为防御外敌入侵而增兵澎湖;清康熙元年郑成 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后,在台湾设立“承天府”。1885年清政府正式划台湾为 行省(下设三府一州)。统领十一县五厅。1894年“甲午战争”和翌年签定《 马关条约》后,日本对台湾的统治不仅始终遭到海峡两岸人民的坚决反抗,而且国际社会一直没有承认这种占领。1943年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 》写明:“日本窃取的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 国。”两年后关于结束二战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 将实施”:随着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中国政府于1945年10月25日收回台湾和 澎湖列岛地区。目前台湾与祖国大陆出现分离状况,完全是由抗战结束后的内战特别是 外国势力介入造成的。台湾问题至今得不到解决,不能不是我们民族的心腹 之患。岛内或国际风云一旦发生重大变故,台湾存在着“台独”或被别人拿 去的现实危险。这不仅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不稳定因素,而且是影响亚洲和太 平洋地区和平的不安定因素。台海局势如果严重恶化,深受其害的首先是海 峡两岸中国人民。如果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困扰两岸的各种问题就将合理解 决,台湾同胞就能与大陆人民一起分享伟大祖国的荣誉和尊严。两岸携手并 进,中华民族对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无疑将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完成 统一大业之日,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时。这不仅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 心愿,也是世界一切爱好和平与进步事业的人民的共同希望。我们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和人类历史进步做出过卓越贡献。今天,祖国的美好前途,属于 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我们早一天实现祖国统一,就能 克服和迎接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与挑战,共同创造我们民族未来的辉煌历 史。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繁荣负有不可推卸的 责任,祖国分裂还是统一这一决定民族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谁也不能回避,谁也不应该回避,谁也不敢回避。在上告祖先、下造福于子 孙的统一大业面前,作为当权者是做历史伟人还是千古罪人,实际上只在一 念之间。值得欣慰的是,正在振兴的中华民族,日益兴旺发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给了我们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义无反顾的力量和勇气。从本质上来说,中国 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势不可挡!两岸关系回顾与启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爆发朝鲜战争和美国第七舰队占领 台湾海峡,而使我党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计划搁置下来。在美国的支持下,蒋介石不断派兵骚扰大陆沿海地区,1958年8月23日,我人民解放军炮击金 门,一举摧毁了金门等岛屿上的国民党军事设施,毛泽东认为这是“直接对 蒋,间接对美”。然后,毛泽东又制定将金门、马祖岛留在蒋介石手里的“ 绞索政策”。考虑到蒋介石的“反共复国”政策与美国企图制造“两个中国 ”的政策有本质区别,我方在继续象征性炮击金门等岛屿的同时,向台湾当 局发出了和平谈判的信息。1958年10月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毛泽东起草的《告台湾同胞 书》,指出:“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此后他又通 过老朋友章士钊向台湾当局传话说:“台澎金马,唇齿相依;遥望南云,希 诸珍重。”并表示“溪口花草无恙,奉化庐墓依然”。后来,周恩来根据毛 泽东的上述主张,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一纲四目”设想,即台湾与 大陆统一是纲;统一后除外交以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由台湾自定 ;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时可由中央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互不做 破坏对方团结之举。对于大陆的和平呼吁,台湾方面作出了谨慎的响应,如 将“共党政权”改称“中共政权”等。但一直拒绝与我和谈。(P443-445)


编辑推荐

  《复兴之路:当代中国与世界若干重要问题》的内容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关。从醒来到站起来再到富起来,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就是这样在复兴的征途上一步一步奋斗过来的。本书分为五辑,基本上能够反映本人改革开放以来对当代中国与世界重大问题的思考。第一辑是政治和党建方面的内容。第二辑是讲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三农”问题的内容。第三辑是涉及国际形势、外交和国家安全方面的内容。第四辑是港澳回归和“一国两制”方面的内容。第五辑是两岸关系和祖国统一方面的内容。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复兴之路-当代中国与世界若干重要问题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