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庸不平庸

段易良 当代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2  

出版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作者:

段易良  

页数:

246  

字数:

21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传统儒家的中庸哲学为基础,选取其中能够指导当代人为人处事的经典语句,加以现代化的解释,如“和而不流”、“强大在于坚持”、“家和万事兴”、“危险的越位”等,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励志意义。另外,本书还融入了作者本身的生活感悟,附加以恰当的历史人物故事,有感悟、有故事、有文采,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作者简介

  段易良,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于中原,游于荆楚,客居京华。曾在某市人事局任办公室主任,后入清华大学深造。认为中国传统哲学洞悉人情,洞察人性,是活的思想,是切身、合用、而又不乏超越的思想。

书籍目录

前言中庸之道与现代生活1、什么是中庸2、中庸与《中庸》3、中庸之道至高无上4、道不远人5、中庸的难与易6、似是而非的反中庸7、什么是诚8、心灵相通9、魅力从哪来10、为什么要慎独11、诚信也是生产力12、以诚待人终得人心13、诚信的限度14、控制好情绪15、先高明,后中庸16、小的价值17、平凡见证大道18、求人先责己19、家庭第-20、中庸的夫妇之道21、孝也要讲中庸22、孝可以治国23、过犹不及24、贤者的过错25、肠不可冷,腹不可热26、隐恶扬善27、从俗的妙用28、恪守本分29、什么是幸福30、得之安然,失之泰然31、气度是成事之本32、为人厚道才是真精明33、与时变化34、脚踏实地35、和而不流36、中立才能自立37、有德必有位38、强大在于坚持39、正兵与奇兵40、君子之交41、中庸的上下关系42、为上之道43、为下之道44、到位不越位45、如何有效提意见46、怎样才能得人47、说话的艺术48、识人的诀窍49、中庸不是教条50、中庸不平庸

章节摘录

插图:中庸之道至高无上中庸是至德《论语》和《中庸》都记载了孔子对于中庸之道的评价:“中庸之为德至矣乎!民鲜久矣!”这也是目前所见到的《论语》中孔子对中庸的唯一论述。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位万世的师表、儒家的宗师孔夫子对中庸作出了如此之高、独一无二的评价呢?儒家对历史的基本态度是厚古薄今,认为最好的时代是上古的尧舜禹时期,以及接下来的夏商西周三代。我们在第一章里提到,尧、舜、禹禅让的时候,他们对“下一届”的殷殷嘱咐,不外乎一个“中”字。朱熹说:“夫尧、舜、禹,天下之大圣也。以天下相传,天下之大事也。以天下之大圣,行天下之大事,而其授受之际,丁宁告戒,不过如此。则天下之理,岂有以加于此哉?”尧、舜、禹是古代的圣明君主,是天下第一流的大圣人;禅让是将整个天下托付给别人,是天下第一等的大事情。以天下第一流的大圣人,来做天下第一等的大事情,在授予和接受的历史性时刻,所叮咛告诫的,不过是保持中道,那么天下的道理,还有比中庸更大的吗?说中庸之道至高无上,至少有这样四层意思:一是中庸之道是儒学中最高的道理,儒家之学可以称作是中庸之学;二是中庸之道是世界所有哲学共同认可的理论,是人类智慧不约而同的一致见解;三是中庸之道是古代各种哲学中,对现代人而言最有意义的理论;四是中庸之道是各种理论中最适合用于指导实践的,把它当作生活准则可以无往而不利。中庸是儒家思想的最精华部分。为什么孔子只有一次直接提到中庸呢?历代的学者都认为,那是因为中庸的道理实在太高,必须把它放到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去理解,才能正确的把握,单是就中庸而讲中庸,落实不到实际上,会产生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负面效果。其实,通读《论语》,孔子所有的言论都贯穿着中庸的思想。例如,孔子说:“欲速则不达”,想要加快点速度吧,往往反而完不成进度;又比如,子贡说:“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从来没有听孔夫子讲过人性和天道之类的理论,原因就是这些理论距离现实太远,过多地讲这些东西容易让人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等等,这些都是中庸思想的表现,体现着中庸的思考方式。中庸思想既包括极其高远的理想和对世界的根本性理解,这是中庸的哲学部分;也包含极其高明的人生智慧和对当下生活的体悟,这是中庸的实用部分。虽然我们关心的只是它实用的一面,哲学性的思想留给哲学家去研究,不过我们不能忘记,它的实用性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哲学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因而也就区别于一些教人投机取巧的小聪明,而是教人真正读懂人生的大智慧。全世界的共识中庸之道是儒家先圣先贤的智慧结晶,也是最能代表中国思想的人生观,但不仅是儒家,也不仅在中国,中庸还得到世界上其他思想派别、其他文明的一致推崇,这在世界思想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佛祖释迦牟尼与孔子大致同时。在孔子提出中庸思想的时候,释迦牟尼也提出了“中道”思想。当时哲学界有一些比较时髦的问题如“世界有始无始”,“有边无边”,“身体与生命是一是二”,“如未死或不死”等等,有人拿这些问题问释迦,大抵皆答以“无记”(无记是佛教术语,中性的意思,或不下断定的意思,大致相当于“我不知道”)。为什么无记呢?因为释迦以为不必研究这些没有益处的问题,应当把精力放到实践上。佛教的精神,也是避免走向极端,主张破除对外物和内心的执着,以获得合适的“中”。例如,大家都知道佛教认为“万法皆空”,其实它也反对把什么东西都看作是空,既反对“有执”,又反对“空执”,所以当时佛教又自称为“中道教”。西方哲学史上的最大宗师之一、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同样主张中庸之道。他认为人类要获得幸福,生活必须有节制,因为中庸之道乃是一切道德的基础。而人生的幸福,并不来源于物质生活的快乐,而是袪除心灵中的忧虑和致力于知识的获得。这和儒家讲的“格物致知”、“修身养性”完全是同一个意思。可见,西方哲学不仅也讲中庸之道,就连达到中庸之道的方式,也和儒家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编辑推荐

《中庸不平庸》由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庸不平庸 PDF格式下载



当今迷离、物语化的社会,这本数可以让人保持相对的平静,理性面对自己的过和失。值得一读。。。。


第二次买这本书了,朋友看了都说好以前那本被拿走了,值得看的书!


hao质量非常好,非常满意


对一般的读者来说,这书从故事入手是很浅显易懂的,值得一读。


这本书越看到后面越好看作者文笔犀利还是有点不习惯看这些整本都是以议论形式写的书


作者水平一般,看了一半旧没再看了


名字挺好,但说教味道太浓


这本的观念很好,可以看看


还不错的 一本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