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人一生必知的经济学

董志龙 当代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0  

出版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作者:

董志龙  

页数:

28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了解一些必要的经济学知识显得尤其必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中,我们需要更多的沉思和启悟。经济危机下的崩溃萧条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但是给予民众和市场的伤害,以及其中所涉及的种种矛盾和争斗,殷鉴不远,更令我们深思。经济学正是一门帮助我们思考的学问,通过理解和运用经济学原理与知识;我们可以学会如何更理性、更舒适、更精彩地生活。董志龙编著的这本《人一生必知的经济学(揭秘经济学背后的玄机)》用最简单的语言,讲述与日常生活贴近的经济学故事。

作者简介

董志龙,男,浙江东阳人,1966年8月28日出生,研究员,国际绿色经济组织首席绿色文化顾问,经济学专家,现任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中国经济论坛秘书长。发表及出版主要作品有:《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中外名人辞典》、《世界优秀华人论文选》、《世界优秀华人大辞典》、《中国党政经济文献》。《一生中要掌握的50个人生法则》、《一生中要具备的50种心态》荣获2007年度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地球告急》一书入围2010年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候选,《中国式领导》一书入选中国硕士研究生一级参考书。第一届至第九届中国经济论坛秘书长。是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百人榜颁奖盛典(人民大会堂)总指挥,是生态文明系统理论研究的总负责人并已组织出版国内首本《中国生态文明学术论文集》。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人人都爱经济学
经济学到底是什么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经济学
经济学视野里的财富与幸福
用经济学的观点看生活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经济
如何掌握机会成本
理性的人考虑边际量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关心柴米油盐的物价水平
石油政治的国际油价走势
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
凶猛的金融巨鳄是热钱
第二章 妙趣横生的世界
衡量穷人与富人差距的基尼系数
怎样才算幸福
给你5000万元你和她分手吗?
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事真的值得歌颂吗?
黄金搭档
幸运的津巴布韦大象
爱尔兰土豆设下吉芬之谜
规模经济
不一定要跑赢刘翔,但要跑赢CPI
失业率
调控经济的货币政策
我们用货币买东西
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最后的放贷者是中央银行
最隐蔽的通货膨胀税
第三章 购物消费要懂的经济学
同一航程两种票价的“价格歧视”
“保姆荒”的现象分析是劳务消费
最笨蛋理论让石头变成稀世珍宝
逆向选择二手车市场的交易
物以稀为贵的稀缺性
粮价开放与食盐专营的需求弹性
垄断资本让我们交漫游费
打折大多数是陷阱
商家喜欢最差的广告宣传
商家的捆绑销售
价格策略让你误认为占了商家的便宜
品牌效应让人只卖贵的而买对的
是享受还是债务的超前消费
第四章 工作创业要懂得的经济学
“热门”不热与“冷门”不冷的择业经济学
人才经济学中的萧何月下追韩信
让自己成为公司的“焦点”经济学
蘑菇定律:职场新人受冷落
非明星员工被老板重视
收入差距而形成的二八定律
内卷化效应
路径依赖让你对工作感到满意
高收入者的薪水比普通人涨得更快
效率工资:企业愿意支付高工资
天使基金不让资金阻碍你创业
财务自由让你为金钱工作
让你补休还是要加班费的劳动与闲暇
利用边际效用让水果店生意最好
第五章 投资理财要懂的经济学
中国股市的盛衰
热门的股票交易
你会现场参加股东大会吗
购买房产自住还是投资
让专家打理你的基金财富
黄金投资的保值增值
用资产负债表计算有多少钱
现金管理让商家输打折卡
合理避税让你交更少的税
通过合约而进行的期货投资
保险投资让今天作明天的准备
金融投资助你致富
经济泡沫造成流动性过剩
使“存钱”反而赔钱的负利率
最神奇的财富增值工具是复利
选择投资时机比选择投资更重要的波浪理论
不要把所有的资金放在同一个组合投资项目
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金融中介给资金盈余和短缺者牵线搭桥
理性预期是选多数人认为是美的
身上装多少现金才能讨好你的女友
财务杠杆让你一夜暴富或者变成穷光蛋
高风险、高收益的对冲基金
贪婪、欺诈和无知引发的次贷危机
第六章 关乎国计民生的经济学
中国的经济崛起
人民币升值到底是好还是坏
外汇储备的国际经济学
金融世界的“大地震”
新世纪第一场全球经济大动荡
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国家破产
金融危机的失业现象
4万亿元投资的民生经济学
世界加工厂的转型
高盛养猪的三农问题
劳务输出,青海的拉面经济
我国第一大税种增值税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归宿
提高烟草税收能抑制吸烟吗
带薪休假的职工福利
城镇医保提高人的健康
小储蓄大收益的养老保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保障性住房让人民安家乐业
挥别月票年代的交通福利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经济学到底是什么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经济学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解释。 我们知道,大学里经济学专业是非常热门的一个专业,报考名牌学校经济学专业的人数非常多,招生分数也非常高。为什么年轻人对经济学如此热衷?是盲目地跟从,还是真正的追求? 作为研究“市场和个人选择”的一门学科,经济学显然被冠以了智慧的光环,所以才有了那句名言:“经济学是所有社会科学里的皇冠。”这也许是经济学的魅力之所在,从而吸引了众多学子“投靠”其门下。 当然,这只是从侧面描述了经济学受到追捧这样一个现象。但是,经济学到底是什么,对于那些报考的学子而言,回答未必是清晰的。因为,很难想象,一个还未曾学习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能够对此做出准确的回答。 对于经济学到底是什么,经济学家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他们是如何看待经济学的。 我们首先追溯一下经济和经济学的“前世今生”。“经济”一词最早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家庭管理。最早使用“经济”一词的人是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色诺芬。他在其著作《经济论》中,论述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奴隶制经济的管理。在中国,“经济”一词来源于“经世济民”,“经济”的内容不仅包含了国家如何管理财富、如何管理其他各种经济活动,也包含国家如何处理政治、法律、军事等各方面的问题。日本的学者最先将英文(Economics)翻译为“经济学”,经济学逐渐成为各门类经济学科的总称。现代经济学产生的历史只有两百多年。1776年,英国的亚当·斯密出版了他的代表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本简称为《国富论》的著作,被视为经济学的“圣经”,而斯密本人也获得了“经济学之父”的荣誉。《国富论》是斯密经济思想的最终体现。斯密在《国富论》中探讨了国民的财富问题:财富是什么,它从哪里来以及财富如何积累和增长的问题。《国富论》中,最著名的一段文字来自对“看不见的手”的描述。斯密用这只“看不见的手”来比喻自由市场,并进而宣扬市场经济及其优越性的信条——通过分散的、无数的个人决策在市场上进行相互交易,自由市场能够促进社会的利益。斯密的经济学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后来的一大批经济学家,而这些经济学家所做的工作,无非是去证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机制以及它对人类福利的影响。 到了19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马歇尔,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中写到:“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尽管在斯密的经济学中,也涉及人的经济活动,例如劳动的分工等,但强调财富本身的内容更多一些,个人的经济行为似乎还未成为研究的重心。而在马歇尔这里,更加强调了人的行为。马歇尔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它研究个人和社会活动中与获取和使用物质福利必需品最密切相关的那一部分;财富是由人的劳动创造的,因此财富和人本身是不可分割的。马歇尔在著作中指出:“一切财富是由人们要得到的东西构成的,那就是能直接或间接满足人类欲望的东西,但并不是一切人们要得到的东西都可算作财富。例如,友人韵情感是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但除了在诗中的特殊用法外,它是不算作财富的。”马歇尔逐渐将经济学从财富研究转向财富和人之间关系的研究,从而更加重视人的经济行为的研究。 对于现代经济学来说,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同这一观点,即经济学是一门关于“资源配置”的学问:“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三个核心。什么是“资源配置”?为什么要研究“资源配置”?这就涉及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稀缺。经济学家对此做出了解答——因为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是满足欲望的资源往往是有限的,所以在这无限的欲望和有限的资源之间就产生了矛盾。可以说,经济学的产生也就是为了调和这种矛盾。但是,资源配置方式一般来说有两种,一种是计划,一种是市场。实践证明,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较好的形式。因此,资源配置的经济学实际上主要研究在市场配置资源情况下人们之间的生产、分配、消费和交换关系。


编辑推荐

《人一生必知的经济学:揭秘经济学背后的玄机》由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人一生必知的经济学 PDF格式下载



很好,合适初接触经济学者


给没有概念的人多些经济概念,不过很多高中政治知识!


学学这些。对以后看待问题有帮助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