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生血管性眼病

钟一声,朱益华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9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

钟一声,朱益华主编  

页数:

458  

内容概要

本书深入浅出地对眼生血管形成的病理生理学、有关的细胞因子调控,常见眼新生血管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一一作了详细介绍。重点介绍了新生血管与角膜疾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新生血管与视网膜疾病、新生血管与脉络膜疾病等发病机制、诊断和处理,对读者诊断和处理这些眼病有较大的帮助。此外,还特别介绍了某些新生血管性眼病的动物模型的制作和实验研究方法,为读者进行这方面的基础研究提供帮助。全书共分18章,内容新颖,资料丰富,深刻系统,逻辑性强,可供眼科医师、眼科研究生、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第1章 眼血管的发育和血供 第一节 眼血管的发育 第二节 眼的血供 参考文献第2章 血-眼屏障 参考文献第3章 新生血管形成的病理生理学 第一节 新生血管形成过程 第二节 新生血管形成的调控 第三节 新生血管形成机制 参考文献第4章 促新生血管形成的有关因子 第一节 敌国管内皮生长因子 第二节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第三节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第四节 肝细胞生长因子 第五节 转移生长因子-β 第六节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第七节 表皮生长因子 第八节 肿瘤坏死因子 第九节 IL-1 第十节 IL-2 第十一节 IL-8 第十二节 血管生成素 第十三节 瘦素 第十四节 前列腺素 第十五节 黏附分子 第十六节 基质金属蛋白酶 参考文献第5章 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有关因子 ……第6章 与新生血管形成有关的原癌基因第7章 眼部新生血管动物模型及研究第8章 新生血管与结膜疾病第9章 新生血管与膜疾病第10章 虹膜新生血管第11章 新生血管与脉络膜疾病第12章 新生血管玻璃体疾病第13章 新生血管与视网膜疾病第14章 新生血管与视神经疾病第15章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第16章 眼部新生血管的药物治疗第17章 新生血管眼病的激光治疗第18章 眼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手术治疗

章节摘录

  第2章 血-眼屏障  随着血管造影和玻璃体及前房荧光光度计的问世,以及电镜和示踪物质的应用,对血-眼屏障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通过以上方法,不仅能观察到血-眼屏障受损的部位,同时还能测量屏障受损的程度。对某些眼病特别是视网膜血管和黄斑病变的病因、病理、治疗效果及预后等的了解提供了重要依据。血-眼屏障包括血-房水屏障和血-视网膜屏障,血液和眼内液之间的交换及眼内液和眼内组织之间的交换是通过血-房水屏障和血-视网膜屏障来实现。  一、血-房水屏障  血-房水屏障主要位于睫状体上皮细胞,为上皮型屏障。睫状体上皮细胞分为色素性和无色素性细胞两种。无色素上皮细胞位于最里面,为单层立方上皮细胞组成,细胞间呈指状交错,其连接多为桥粒连接。色素上皮紧贴于无色素上皮之外,其细胞间连接也呈指状交错排列。无色素上皮和色素上皮之间紧密相贴,两层细胞之间的连接大多数为桥粒和封闭连接,形成血-房水屏障。睫状体毛细血管紧靠色素上皮排列,为窗孔型,血管壁有孔洞,类似脉络膜毛细血管。但孔洞不如脉络膜的数量多。故较大分子可通过睫状体毛细血管。而虹膜血管则为连续型无窗孔毛细血管,故通透性低,也形成血-房水屏障。房水自睫状突产生后大部分经过前房角引流出眼外,部分进入睫状肌、睫状体上间隙和脉络膜上腔,在该处与组织液混合进入毛细血管。尚有小部分可能从后房进入玻璃体,而进入视网膜和视盘。由于脉络膜渗透压高,视网膜液体可能被吸入脉络膜而引流。  二、血-视网膜屏障  血-视网膜屏障由内屏障和外屏障组成。  (一)内屏障  内屏障主要位于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属于内皮型屏障。来自中胚叶。为连续型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顶端直接与血液接触,内皮细胞的纤毛被认为有特殊运输功能。内皮细胞问的连接为封闭小带型连接,内皮细胞质膜无孔洞,并有一层厚的基膜包绕。其外面尚有丰富的周细胞及其基膜。故视网膜毛细血管壁对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有较高的抗力和选择性,仅容小分子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通过,血管内的血液成分和大分子不容易透过血管进入视网膜组织,形成了血-视网膜屏障。  ……


编辑推荐

本书共18章,前8章为基础部分,后10章为临床部分,从有关新生血管的病理生理、相关的基础研究进展铺垫至眼新生血管性疾病的临床研究成果,尽可能为读者提供眼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系统知识。本书适用于中青年眼科临床医师、研究生及进修生阅读,对研究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相关研究人员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新生血管性眼病 PDF格式下载



不错,写的挺全面的!就是06年的,有点过时!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