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步入中医之门

毛以林 人民军医
出版时间:

2007-10  

出版社:

人民军医  

作者:

毛以林  

页数:

187  

字数:

15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目前中医药学的发展可谓一片繁荣,但在繁荣的背后却又是危机四伏。国家投入大量资金重点扶持,中医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培养层次越来越高,科研成果也是硕果累累,与此大好形势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真正掌握中医灵魂——辨证施治的中医师数量越来越少,中医临床疗效的真实性屡遭质疑,中医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可信度正在下降,各种“取消中医”、“废除中医”、“废医存药”的舆论潮涌而上,中医真正的面目已经很难为众人所识,中医发展前景堪忧。  “爱爱医”医学网站建立之初,很多喜爱中医的人士在该网站发文表达对中医未来的前景充满担忧。有我校毕业的学生做中西医结合版块的版主,和我联系,请我给学习中医学子们和青中年中医打打气。我是一个十分酷爱中医临床的人,也认为目前中医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没人进行探索,而这个环节对于中医的继承和发展十分重要,那就是如何坚定中医学子们和青中年中医的专业信念,唤起他们学习中医的热情,特别是解除他们对中医发展现状的困惑。为此我答应他们,开始写系列中医讲稿,从2005年11月到2006年3月,共写10讲,由于工作繁忙,一度中断,2006年6月网上很多学友又自发地向我发出集体邀请,又陆续撰写数篇,系列讲稿被多家网站以“道少斋主精彩中医论述”全文转载,广为流传,学习中医的朋友们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众多患者也发表看法,说阅读“讲稿”后改变了他们以往对中医的错误看法,不断有要求前来学习的朋友和在网上求诊的患者。人民军医出版社王显刚编辑在网上阅读过讲稿后,认为“系列讲座,文笔精炼,讲解透彻,理论联系临床,现中医真正疗效,给读者颇多启发”,诚邀出版,故不揣粗陋,遂将系列讲稿加以整理、充实,汇编成册。  书稿曾十分冒昧地寄给著名的中医学家邓铁涛、朱良春教授,恳请二老批评和指导。二老在阅后,均亲笔复信,鼓励我继续利用网络“宣传中医真实疗效,弘扬振兴中医”,“为中医之振兴努力前进”。作为一无名后学者,能得到两位德高望重前辈的谆谆教诲,我想这不只是老一辈中医学家对我个人的鼓励,更是对我们所有中医后学者寄予的厚望!  本书付梓前承蒙恩师袁肇凯教授、旷惠桃教授、刘新祥教授、马继松副教授审阅,谨致以衷心谢忱。同时,也非常感谢孙明教授对本书修改和临床上给予我的指导。并对为本书稿的整理花费大量宝贵时间的同事彭丽丽、彭素娟、学生郭晓阳表示衷心感谢。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对学习中医的朋友和欲了解中医的非专业人士认识真正的中医,纠正其对中医的误解和偏见,正确看待中医学这一民族瑰宝有所帮助。  限于个人水平,匆匆整理付梓,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望杏林贤达,不吝指正。  毛以林  2007年8月12日于道少斋

内容概要

作者从“中医有用吗”开始,继以如何正确地学习中医,如何打好中医的基本功,如何正确看待西医“病”与中医“证”的关系,进一步阐明中医的灵魂在于辨证施治,并通过大量显示中医药神奇疗效的疑、难、危、重病例的真实记录和诊治分析,对临床常见运用中医药误区的产生原因加以论述,进述个人的治学观点和临床体会,引导中医学子们正确评价的看待中医光明的前景。作者把深奥的中医理论寓于风趣幽默的语言之中,给读者营造一种轻楹的阅读氛围。本书适合中医院校师生、中医业者、中医学好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毛以林,男,1966年生,安徽宁国人,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湖南省普通高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分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14岁初识岐黄,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得以大量地运用中医药治疗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攻

书籍目录

第一讲 从“中医有用吗?”说起 ——讲述几个真实的故事第二讲 打好中医的基本功 ——用实例检查一下你的中医基本功第三讲 读书与临床运用 ——随谈我的读书心得第四讲 如何提高临床技艺 ——从实例谈谈临床经验的积累第五讲 莫因技小而不为 ——谈谈吴茱萸外用的临床心得第六讲 中医的理论能指导临床吗? ——说说几个疑难病例的治疗第七讲 被神化了的脉诊 ——谈谈如何正确地看待脉诊第八讲 浅说“证”的内涵 ——从补中益气汤临床运用谈谈“证”的概念第九讲 从病例谈“随证施治” ——从实例谈临床如何抓主症第十讲 施治处方贵在知常达变 ——从实例谈治病要善于变通第十一讲 中医药也能治疗危重症 ——从一重症心衰患者抢救产生的感想第十二讲 被逼出来的中药神奇疗效 ——讲几个不宜或拒绝再接受西药治疗的病例第十三讲 真的是“急则西医,慢则中医”吗? ——改变中医是“慢郎中”的错误概念第十四讲 “炎症”并非皆“热证” ——浅谈中医药在感染性疾病运用中的误区第十五讲 正确看待中西医病名对照 ——浅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的差别第十六讲 中医重气化,西医重形质 ——从一例阿?斯综合征的治疗谈谈“大气下陷”理论的临床运用第十七讲 如何摆脱西医思维对中医辨证施治的束缚 ——从实例谈如何排除辨病对辨证施治的干扰第十八讲 先留人再治病 ——浅谈危重病抢救中运用中药的关键第十九讲 心衰临床辨治体会 ——说说心衰临床运用中药常见的错误第二十讲 浅说汗证的临床辨治 ——兼说真假寒热证结语 ——让我们共同托起中医的明天


编辑推荐

  目前中医药学的发展可谓一片繁荣,但在繁荣的背后却又是危机四伏。国家投入大量资金重点扶持,中医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培养层次越来越高,科研成果也是硕果累累,与此大好形势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真正掌握中医灵魂——辨证施治的中医师数量越来越少,中医临床疗效的真实性屡遭质疑,中医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可信度正在下降,各种“取消中医”、“废除中医”、“废医存药”的舆论潮涌而上,中医真正的面目已经很难为众人所识,中医发展前景堪忧。  “爱爱医”医学网站建立之初,很多喜爱中医的人士在该网站发文表达对中医未来的前景充满担忧。有我校毕业的学生做中西医结合版块的版主,和我联系,请我给学习中医学子们和青中年中医打打气。我是一个十分酷爱中医临床的人,也认为目前中医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没人进行探索,而这个环节对于中医的继承和发展十分重要,那就是如何坚定中医学子们和青中年中医的专业信念,唤起他们学习中医的热情,特别是解除他们对中医发展现状的困惑。为此我答应他们,开始写系列中医讲稿,从2005年11月到2006年3月,共写10讲,由于工作繁忙,一度中断,2006年6月网上很多学友又自发地向我发出集体邀请,又陆续撰写数篇,系列讲稿被多家网站以“道少斋主精彩中医论述”全文转载,广为流传,学习中医的朋友们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众多患者也发表看法,说阅读“讲稿”后改变了他们以往对中医的错误看法,不断有要求前来学习的朋友和在网上求诊的患者。人民军医出版社王显刚编辑在网上阅读过讲稿后,认为“系列讲座,文笔精炼,讲解透彻,理论联系临床,现中医真正疗效,给读者颇多启发”,诚邀出版,故不揣粗陋,遂将系列讲稿加以整理、充实,汇编成册。  书稿曾十分冒昧地寄给著名的中医学家邓铁涛、朱良春教授,恳请二老批评和指导。二老在阅后,均亲笔复信,鼓励我继续利用网络“宣传中医真实疗效,弘扬振兴中医”,“为中医之振兴努力前进”。作为一无名后学者,能得到两位德高望重前辈的谆谆教诲,我想这不只是老一辈中医学家对我个人的鼓励,更是对我们所有中医后学者寄予的厚望!  本书付梓前承蒙恩师袁肇凯教授、旷惠桃教授、刘新祥教授、马继松副教授审阅,谨致以衷心谢忱。同时,也非常感谢孙明教授对本书修改和临床上给予我的指导。并对为本书稿的整理花费大量宝贵时间的同事彭丽丽、彭素娟、学生郭晓阳表示衷心感谢。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对学习中医的朋友和欲了解中医的非专业人士认识真正的中医,纠正其对中医的误解和偏见,正确看待中医学这一民族瑰宝有所帮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步入中医之门 PDF格式下载



翻读是书,整夜难眠——《步入中医之门》读感一比起勤奋的夜猫来说,午夜一点时分之前入睡也算是按时了,且多一睡至天明。只是昨晚“拉灯”之后,辗转难眠,源自一部仅十五万字的中医讲稿(《步入中医之门》毛以林著);翻读是书,浮想如麻,两目沉昏,杂思溢出,回想起来,得残感数则……(是书大致从“中医有用吗”始,到习医,到基本功,到西“病”与中“证”之别,再到“辨证施治”,以切身之显效于危难病案,融入从医多方之体会,……)二*翻阅是书,一股轻快、爽朗而又简捷直白的文字扑脸而至,阅感为之一振。在这里,看不到时下为托“经方”而贬损“温病方”之偏颇、师心自用之狭窄和门户之见;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耀世而趋之,诚踏实精进之君子也。*在论述基础根底时,文中多有可圈可点之处:读书,尤应以读(背)为要,声声才能入耳,字字方可入心。深思,思则举一反三,思则化、思则纳。勤练,练则心灵手巧,体会切身。反省,省则知之深,误者不蒙而顺者不傲,是故日进。作者强调为医者,当读之书是批量的,其言有“……外感病、温病怎样治疗,少一样,你都不能做好中医。”*从作者明示明清以来的十数种医案而言,那确实是十分重视实践操作和总结的;这要比那些业医以来,除教材外典籍文献屈指可数之“新中医”,那实在是天壤之别。读书数百、审案过千、临证达万,而思接千古,又脚踏实地(三因),高标远大、眼光宏阔者,想不成良医亦难矣。由是,今医之败,从资质言之,乃文化缺失之败也。*巧学敏思,读书得间,诸多心得体会,予人以良启:(1)“……往往一个医家,一生就创出那么几个方子,所以在他的著作中常常会加以自注,这些东西,你得细看,并记录下来。”(2)“其实很多所谓的秘诀,并非一定要老师口传心授,读书时稍加留心便可得其丰矣!”(3)重外治,提疗效,尤益于难治之内科杂症。(4)审思——积验——虚求——留心即学问,乃作者提高临床技艺之明线宽道。*不遮不讳,以自案之得失(如诸失案中,得出一金子般的用药训示:气阳皆虚者,勿以损阳为用),警示后学,其胸襟也宽、其用心也切。吾观附子、石膏之要药,既能起绝症于立是,又能杀人于顷刻,唯知医者能运用自如,实乃知药辩病掌控安全底线于若是者也。&nbs


从道少斋及刘力红等博士的努力振兴中医的写作、宣传的行为和结果中,我看到了中医的希望。


笔者是一位真正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中医专家。对于我这个刚刚学过一年中医课程的后学来说简直是高山仰止,敬佩无比。


当你对中医临床有诸多不解时,看看这本书,可以使人奋进。


我是在网上先看到了内容,才上网买的。中医类的书不能在网上看,不能静下心来。
这本书的内容很好,适合我这种用些基础的爱好者。


写的不错,深感作者以中医为己任,而且给中医爱好者以极大的启示


学中医的人一定要看一看,很有启发。很不错。


爱好中医的人应该看!必有收获!


医者都注重自己的声望,通常不愿意公开治疗失败的案例。而道少斋主人的在本书中也很坦诚地解释一些失误的医案,这份胸襟令人钦佩。这本书最好有些中西医基本知识的人看比较好,象我这种完全初学的看起来有点累。


我是一名西医大夫,但我看了这本书后觉得非常好,让我进一步认识到祖国医学的伟大和自己的浅薄,我要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初上临床者可受很多启发


內容是一流的,不過字體嫌小了一點,沒有考慮到廣大老花眼的讀者,這點可以參考《人體使用手冊》。


很好的书,受益!


不错,读了有些感触。


满意~有需要的话会再次合作


很值的一读的好书


我恨自己,为什么早相信了鲁迅,然后因为年轻,也弃医从文了现在这个社会凡事都是要讲究钱,在我们感冒初期发热的时候,西医从打针改变到了吊盐水在辛苦忙碌后的工作中,我们为了钱,慢慢损耗着自己的身体最后得了这个那个病,西医说是亚健康,中医来句,你脾胃虚弱,如果不当心保养,你以后会得大病,所以我们要给你治未病。于是乎,当我知道自己脾胃虚弱以后,又不幸的得了阑尾炎,于是乎,我坚信祖国的医学能把肠痈治疗好,但是确实没有好,相反,我差点被不会用中药的医生给害死,把我用的脾胃虚寒,正气耗损,弄的我连呼吸都累,然后阑尾开始包块,最后还是打点滴打好的,可能是老天眷顾我~~我就是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的曙光医院里看的,本来看了个年轻的,后来看了个年纪大的,完全没有辨证治疗,完全没有考虑到病人的感受和身体状况,2分钟左右一个病人就看好了,现在中医学院培养出来的医生,真如书中所讲,就是中医的掘墓的人老一代的中医,可能真的是完人,完了,最后的完人了如果哪位读者,你恰好看到了这里,以后你要看中医,你不要以为那些排队多的医生就是好医生,不要以为中医学院里的教授就是好医生,你也不要因为医院小,看不起坐诊的老中医如果要看中医,至少自己要懂中医,至少要懂皮毛庸医给我的经典回答:我说,医生求求你帮我用中医治疗阑尾炎吧医生回答:你去做个血常规,中医不一定治疗的好我说:大黄牡丹皮汤,薏苡附子败酱散,你用用这几个医生说:你怎么知道的,你学什么的其实都是我在网络上查的,我做完血常规后,只见,医生没了,换了其他医生!汗颜,是个年轻的医生,态度很好,但是他忽略了一点我是急性发病,用药过于缓和!然后到曙光医院东医院我说:医生,败酱草和白花蛇舌草用量少了,感觉没有效果医生说,好,我给你15G改成30G本来以为医生很好,后来我漫漫体会,我发现这个医生明显的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医生,因为他能听我这个什么都不懂的人叫他改就改分量于是我找了个专家门诊,是教授级别的,姓余我问:我这个病,吃药吃到什么时候才会好医生说:吃到不疼于是3分钟不到,下个病人就取代了我的座位连看了几个月以后,医生没改过方子,直到我吃到自己胃寒,吃到自己晚上翻胃,吃到我自己喘粗气我知道,我不能相信这些中医了,我无缘遇到好中医,次日,我就阑尾包块了,准备手术,遇到很好的西医手术大夫,他建议我先保守治疗,点滴了6天,包块没了,于是我又不想开刀了!毕竟开刀伤元气!于是,我开始看中医书籍,从草根开始~我觉得中医能伤人正气,就能救人


全书深入浅出,用临床疗效说话,于中医之发扬光大功不唐捐!网上评价颇多,此不赘述,仅谈自己之看法:书中几个连续诊治的病例于我启发良多,也是我缺失最多的方面,通过对疾病不同变化阶段中主证的确立、方药的转换与坚守,更能从中领悟中医的辩证施治的精华所在。从书中可见,经典对于中医临床的必要,有些病仅仅因为经典中的一句话便迎刃而解,不读经典岂能知,更无论应用了。由此更坚定了我读经典的决心,毛氏所列书目可以参考。此书用于中医入门级提高确实不错,若要如书名之“大型科普宣传活动用书”,则有些深奥,且易使人照搬用方,袭之成弊。此外,像心衰等重症恐非大多数基层临床中医所能用(因为基层中医院少见此类病,且即使有也没有人给中医这个机会——包括领导和病人家属)。


看过该书,感觉中医暂时不会消亡,尚有一、二十株老树活着,还有毛以林、黄煌、刘力红等一批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博士在,还可以延缓其生命,但是不改变目前中医院校的办学模式,改变教育方式,提高学生临床水平,废医存药,迟早都会消亡。目前的中医临床水平,包括我所在城市中医药大学的教授们的水平实在不敢恭维,如此的教授会教育出什么水平的学生可想而知。


此书很不错。尤其适合初入门者,或者对中医感兴趣的外行人,还有那些被病痛折磨又找不到好医生的那些人。可以从此开始涉入中医之门。但中医太复杂了,要想搞懂还要下苦功夫啊!谢谢该书作者!给我指出一条简明的学习方向。我已经在按作者开的书目在学习了。


书写得不错,不过最好多分析一下诊病的思路,与中医基础理论联系起来,毕竟学中医的学生需要深层次的了解这些才能更有兴趣发展中医!


作者身为中医大家,并不盲目夸大中医的作用,却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中医该如何学习。


毛先生的书给人以门道。


朴实的经验汇总,值得细读


散文型,非技术型


给我老师买的


1、完全的网上帖子主人的帖子,正版。

2、对于不爱好中医的人,可能起到鼓舞的作用

3、不能作为中医书籍读,作为故事书觉得更合。

个人观点。


不懂中医的读这本书,几乎看不懂吧...


书不错,送货也好,挺好


好象有点深


我是一个中医的门外汉,因为对中医感兴趣所以想找些入门书看看,正好这本书叫步入中医之门,所以就选来读了,结果发现里面很多内容绝不是想入门的人读得懂的,那些医案都是专业的中医们才能比较、分析和探讨的。所以觉得买这本书有被误导之嫌,无法读下去我也只好作罢,暂时束之高阁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