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穴位疗法治百病

陈国玲,孟庆轩 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

陈国玲,孟庆轩 主编  

页数:

298  

前言

  穴位疗法是源于我国中医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治病方法。它主要是通过针刺、艾灸、拔罐、点击等疗法作用于人体不同的穴位,用以通经活络、调气活血、补虚泻实、扶正祛邪,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且方法简便易行,花费少,不需要复杂的器材和特殊的医疗条件,因此,几千年来,在我国广大地区颇为盛行,很受群众欢迎。  穴位疗法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的治疗,显示出奇效。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新的医疗方法不断出现,穴位疗法在继承既往经验的基础上,也有新的发展,不断出现新的技术、新的方法、新的内容,使适应证大大扩大,疗效明显提高,疗程显著缩短,因而更受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病人的欢迎。  编者从实用性出发,用现代医学发展的眼光,在参考古往今来大量民间穴位疗法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共介绍了20余种常用穴位疗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详细介绍了160多种常见病症的治疗要领。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曾参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谨向各有关单位和作者深表谢意!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参考大量古今文献,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详细介绍了穴位疗法的基本知识、常用方法及常见疾病的穴位治疗。全书共9章,包括穴位疗法基本原理、常用穴位、治疗作用和基本要求,针刺、艾灸、点穴、敷贴、注射、埋线、拔罐、按摩、磁疗、电疗、光疗等20余种常用穴位疗法,内科、外科、五官科、妇儿科、传染科等160余种常见疾病的穴位治疗方法,以及常见急症穴位疗法等。本书的特点是将古今多种穴位疗法融为一体,根据其对每种疾病的疗效择优选用,信息量大,简便易行,实用性强,适于基层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师生、中医药爱好者和常见病患者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论 一、穴位治病的基本原理  (一)五脏六腑的协调与统一  (二)经络的主要内容与主治作用  (三)穴位的种类及其治疗作用 二、穴位治病的一般原则  (一)配方原则与方法  (二)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  (三)常用穴位的取法及其治疗作用  (四)穴位疗法的基本要求第二章穴位治病的常用方法  一、经络综合疗法  二、穴位针刺疗法  三、穴位耳针疗法  四、穴位头针疗法  五、穴位艾灸疗法  六、穴位敷贴疗法  七、穴位点击疗法(点穴疗法)  八、穴位注射疗法  九、穴位埋线疗法  十、穴位挑治疗法  十一、穴位割治疗法  十二、穴位拔罐疗法  十三、穴位按摩疗法  十四、穴位指压疗法  十五、穴位磁疗法  十六、穴位手针疗法  十七、穴位足针疗法  十八、穴位电兴奋疗法  十九、穴位激光照射疗法  二十、穴位红外线照射疗法第三章 内科常见病症穴位疗法第四章 外科及皮肤科常见病症穴位疗法第五章 五官科常见病症穴位疗法第六章 妇产科常见病症穴位疗法第七章 儿科常见病症穴位疗法第八章 传染科常见病症穴位疗法九章常见急症穴位疗法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概论  一、穴位治病的基本原理  (二)经络的主要内容与主治作用  中医认为,人体有一个经络系统,它是内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运行气血的通路。“经”,指的是主干;“络”,指的是分支。人体通过经络把各个组织器官连成一个整体,以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经络具有疏通气血、营养全身、调节机体各种功能的作用。  当人体有病时,如外感风寒,首先侵袭皮毛肌表,进而传人肺脏引起咳嗽、胸痛、吐痰。相反,内脏有病,又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如肾病可见腰痛,肝病可见胁痛等。由于每条经络都分别属于某一脏腑,且有一定的循行部位,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病人临床出现的症候进行辨证,判定病在哪一经或哪几经、哪一脏腑或哪几脏腑,然后再有的放矢地选穴配方,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因此,经络不论在诊断或治疗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络的主要内容为十二经、奇经八脉和十五络脉等,其中以十二经和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二脉尤为重要,通称为十四经。现将十四经的循行(有穴通路)、起止及其主治作用分述如下:  1. 督脉督脉统帅人身的各阳经,循行在背中线,起于尾椎下的长强穴,止于龈交穴,与任脉相交会。全经共28穴。主治:热病,神志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大肠、肛门疾病。2. 任脉任脉统帅人身的各阴经,循行在腹中线,起于生殖器和肛门中间的会阴穴,过阴毛沿腹部、循腹中线上行直达咽喉,过下颏环唇入眼眶,止于承浆穴。与督脉相交会,全经共24穴。  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胸腹部疾病。  3.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起于胸部上外侧的中府穴,沿上臂内面桡侧下行,止于拇指桡侧的少商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交接。计11穴,左右共22穴。  主治:胸、肺、咽喉疾病,神志病,热病,以及本经所经过部位的疾病。  4.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起于示指末端桡侧的商阳穴,沿上肢外面桡侧上行,经过肩、颈至面部鼻旁的迎香穴止,与足阳明胃经相交接。计20穴,左右共40穴。  主治:头面、眼、鼻、口腔、喉部疾病,热病,以及本经所经过部位的疾病。  5.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侧沿眼眶下方的承泣穴,经过颧部,环绕口唇,沿下颌骨向后至下颌关节附近分成两支:一支经耳前,沿发际,至额角的头维穴;一支沿颈前、胸腹、下肢胫骨外侧前缘下行,止于第二趾外侧的厉兑穴,与足太阴脾经相交接。计45穴,左右共90穴。  主治:头面疾病,口腔、咽喉疾病,胃肠疾病,瘫痪痿痹,热病及神志病。  6.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末端内侧的隐白穴,上行至内踝前面,沿小腿内侧正中,大腿内侧前缘上行,达腹部和胸部的外侧,止于胸胁部的大包穴,与手少阴心经相交接。计21穴,左右共42穴。  主治:消化系疾病,泌尿生殖系疾病,内分泌疾病,以及本经所经过部位的疾病。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穴位疗法治百病 PDF格式下载



货到付款,超贴心,当当网不错呦。


这本书较专业,要用到医学器具


初学中医,如痴如醉!书不错,实用,照着实践过多次,不错!


买错啦,没足针疗法治百病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