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心电图经典与进展

方丕华,张澍 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

方丕华,张澍 主编  

页数:

703  

字数:

709000  

前言

荷兰生理学家Einthoven于1903年研制出第一台弦线式心电图机后,历经数代心电大师们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心电图学已由单纯的体表心电图发展成为包含多个分支专业的心电学。静态心电图、动脉心电图、运动心电图和监测心电图等已成为各级医院最常用的诊断手段。远程心电监测、心磁图、心电管理系统等新技术发展迅速,T波电交替、窦性心率震荡等新概念不断涌现,各项无创心电学技术在心脏病诊断、预后和心脏性猝死分层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由心电图技术发展而来的心电生理和心脏起搏技术在心律失常的研究中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心电图学在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取得了辉煌成就,在心血管病的诊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作为我国最大的心血管病研究所和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在解放初期我任阜外医院心内科主任时就引入了心电图这一技术,后在黄宛教授带领下,阜外医院在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国内其他许多著名教授如赵易、傅石英等为我国心电图学的研究发展和推广应用做了卓越的贡献。随着近代心脏超声、磁共振和心脏多排CT等新技术的发展,心电图学的研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许多心电图概念、诊断标准和应用范围等都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不断推陈出新。本书编著者本着对心电学的热爱,近几年勤奋探索、笔耕不断。此次籍“2009国际心血管病论坛”之际,邀请国内长期从事心电学和心血管病研究的知名专家、教授编写《中国心电图经典与进展》,可谓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本书立足于“经典心电图”的基础理论,同时也反映了近年来在心电学领域的新技术、新概念和新成果等进展。该书图文并茂,经典与进展并重;并通过配套视频教材,使广大读者在阅读专家名师的倾力之作的同时,又能聆听其解惑释疑,目睹其教学风采,进一步提高各级医务人员的心电图学水平。

内容概要

本书汇集国内100多位著名心电学专家的心电图学讲座和临床经验,分为上、下两篇共68章。上篇33章为经典心电图,包括心电图基础知识和各种心血管疾病心电图特征及其判读;下篇35章为心电学进展,汇集了35位著名心电学专家的专题学术讲座,并配有专家精彩讲座的高清录像。本书权威严谨,内容丰富,图表规范,图文声像四者兼具,为心血管专科和内科医师必备参考书。

作者简介

方丕华,男,1958年生,医学博士,籍贯湖南。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病房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兼任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功能检测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无创心电学组副组长,中国心电信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1982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先后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1年先后在意大利著名的帕维亚大学和美国的威克林大学医疗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3年.主攻心律失常的标测和介入治疗。2001年底学成回国后专门从事心脏起搏和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先后承担有首都医学发展基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部等省部级科研任务6项,发表在国内外医学杂志的专业论文70余篇。已主译和主编专著5部。专业特长: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起搏器置入和随访、无创心电学检查的诊断及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主要研究方向:各种心律失常的机制和介入治疗,以及用无创心电学方法对心脏性猝死进行危险性分层研究。张澍,男,1959年5月出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学会任职: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专科医师培训中心主任。并担任美国、JCE杂志中文版主编,欧洲心脏起搏杂志(Europace)国际编委,亚太心律协会(APHRS)杂志《Jourmal of Anhythmia》国际编委,《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副主编.以及《中国循环杂志》《中国介入性心脏病杂志》《中国心脏起搏和电生理》等多个杂志的编委。社会任职:全国政协委员和北京市政协委员。1982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87年和2004年分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和武汉大学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自1995年5月起赴美国进修学习,先后在纽约州立大学布鲁克林医学中心心内科、阿拉巴马州大学伯明翰医学中心心内科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发表论文多篇。多年来一直从事心内科、心律失常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牵头完成国家“十五”攻关课题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973”2项、卫生部、教育部研究课题多项。国内外发表论文150余篇,主编专著5部。2003年和2004年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200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书籍目录

上篇 经典心电图学 第1章 心电图产生的基本原理 第2章 心电图机 第3章 心电图导联系统 第4章 正常心电图波形 第5章 心房与心室的肥厚与扩大 第6章 心肌梗死 第7章 急性肺栓塞 第8章 先天性心脏病 第9章 心肌炎与心肌病 第10章 心包疾病 第11章 电解质紊乱 第12章 窦性心律失常 第13章 过早搏动 第14章 房室阻滞 第15章 室内阻滞 第16章 逸搏心律和加速的自律性心律 第17章 房性心动过速 第18章 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第19章 预激综合征 第20章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第21章 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 第22章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第23章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第24章 起搏心电图的阅读与分析 第25章 梯形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 第26章 简明临床心电向量图学 第27章 食管调搏在心动过速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 第28章 少见心电图波形 第29章 遗传性心律失常 第30章 导联误接和心电图伪差 第31章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第32章 动态心电图 第33章 心脏移植心电图下篇 心电学进展 第1章 室性期前收缩和非持续性室速的临床意义 第2章 尖端扭转型室速的机制与处理 第3章 交感电风暴的诊治进展 第4章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对预后判断的价值 第5章 几种无创心电学方法预测心脏性猝死的比较 第6章 心电图在心房颤动的预测和诊治中的作用 第7章 2008年ACC/AHA/卜tRS无创技术对心脏性猝死进行危险分层的专家共识解读 第8章 2009年国际心电图标准和诊断指南解读 第9章 信号平均心电图的临床应Ji]进展 第10章 窦性心率震荡检测技术与临床评价 第11章 QT离散度与Tp-e间期的研究进展 第12章 心率变异性的临床应用进展 第13章 心率恢复和恢复期室性期前收缩预测心脏猝死的作用 第14章 心磁图I临床应用现状与展望 第15章 动态血压检测技术及研究进展 第16章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监测技术及临床应用进展 第17章 倾斜试验在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的作用 第18章 动脉硬化早期检测技术及临床应用进展 第19章 心肌梗死心电图解剖定位的研究进展 第20章 PCI手术及围术期心电图特点 第21章 迷走性心房颤动 第22章 aVR导联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独特作用 第23章 各种心电图导联系统的比较及研究进展 第24章 短QT综合征心电图特征 第25章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第26章 心室肌致密化不全的临床进展 第27章 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特征 第28章 卡因斯一塞尔综合征 第29章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及治疗进展 第30章 窄QRS波群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第31章 动态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缺血的优势 第32章 早期复极变异是一种良性的心电现象 第33章 过早复极并非都是良性 第34章 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第35章 应用体表心电图测定QT离散度的错误概念及原因的探讨附录A 额面心电轴测定表附录B 不同心率QT间期正常值范围附录C 心动周期、心率与QT间期正常最高值对照表附录D 正常PR间期的最高限度表(s)附录E 不同年龄组儿童P、QRs、T波的平均电轴

章节摘录

插图:应可发生于腺苷酸循环和AMP依赖的蛋白激酶系统的多个反应环节。自主神经释放的神经肽也能调节自身反应,如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肽Y可抑制心脏的迷走效应。交感神经刺激效应交感神经激活将同等程度缩短左心室游离壁心外膜和心内膜的复极时间,但在心外膜的不同部位,复极时间缩短程度不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分布的不同,导致电生理效应的局部差异:心室底部强于心尖部,心肌组织强于浦肯野纤维。心室后部迷走神经活性较强,可见于心脏下壁心肌梗死时迷走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对心肌可发挥一定的效应:减弱心肌收缩强度,延长复极。某些条件下,胆碱能神经可发挥积极作用,直接对心室肌纤维发挥作用,也可间接影响交感神经效应。(二)心律失常与自主神经系统心脏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分布的改变将影响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无论是心脏外部神经病变还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继发于其他心脏损伤所致的心肌本身神经病变,均可导致心脏的神经病。这些神经的异常将通过多种电生理机制使心脏电学活动不稳定。如心肌梗死可能会干扰神经传导,使局部对交感神经敏感性增强,从而易发生心律失常。


编辑推荐

《中国心电图经典与进展》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心电图经典与进展 PDF格式下载



非常值得买的书,内容新,是一本学习的好教材。


与其说是为了买这本书,倒不如说是为了买附赠光盘,期待专家的精彩讲座。插入光盘欣然打开电脑以后才知道出版社为什么书搭光盘一起卖了~~~
顾客为了买光盘才卖书,而买了光盘才真正知道什么是“光“盘,除了”主编简介“、”前言“、”目录“、”作者合影“、”制作人员“等内容外,根本就没有什么讲座!
此刻有谁来弥补我受伤的心灵呢


订货5天。还未发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