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

鲍艳举 人民军医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人民军医  

作者:

鲍艳举  

页数:

11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收集了冯世纶常用处方及其医案,以方证分章,按照该方证的常用加味或合方证分节编写。每个方证下有方解和仲景原文解读。方证要点为胡希恕和冯世纶先生的独到见解和编者的心得。临床验案录分为患者的症情、辨证遣药和按语3部分,完整地解析了冯老参合诸症、辨六经、辨方证、方证相应、有是证用是药、无是证去是药的诊病遣药过程及其独到见解。本书突出方证对应之道,力求帮助读者对冯世纶的加减合方有进一步的了解,加深对经方辨证理论体系的学习,适于中医临床工作者及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胡希恕 
  或有人要问:经方虽验,但为数太少,又何足以应万变之病?诚然,病证多变,若为每证各设一方,即多至千万数,恐亦难足于用。须知,经方虽少,但类既全而法亦备。类者,即为证的类别;法者,即适证的治方,若医者于此心中有数,随证候之出入变化,或加减、或合方,自可取用不尽。

书籍目录

一 大青龙汤类方证
二 半夏厚朴汤类方证
三、柴胡桂权干姜合当归芍药散类方证
四 小柴胡汤类方证
五 五苓散类方证
六 甘姜苓术汤类方证
七 桂权汤类方证
八 桂权龙骨牡蛎汤类方证
九 桂权甘草友骨牡蛎汤类方证
十 柴胡加友骨牡蛎汤类方证
十一 外合茯苓饮类方证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解读】太阳伤寒或中风,均常于五六日时传人半表半里而发少阳病。往来寒热,即指寒往则热来,热往则寒来,寒和热交替出现的样子。胸胁苦满,即胸胁甚满之意。嘿同默,嘿嘿不欲饮食,即精神郁闷常默默然而不欲食也。心烦喜呕,是说心中烦躁而且欲呕。胸中烦而不呕,是说或邪热较轻则胸中烦而心不烦,胃中无饮亦不呕。或胃津伤则渴,或肠津伤则腹中痛,或肝脾津伤则胁下痞硬,或心。肾津伤则心下悸、小便不利,或邪未犯里故不渴、表还未罢而身微热,或津伤肺则咳,宜小柴胡汤主之。 按语: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四者,为小柴胡汤的主证,或以下均属不定的客证,主证治则客证自已,故无论客证如何,均宜小柴胡汤主之。方后原有加减法,当是后人所附,故去之。 《伤寒论》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肋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解读】伤寒病初作,则邪气交争于骨肉,此即太阳病在表的一段病理过程,若精气已不足拒邪于外,则退而卫于内,已是体表的血弱气尽、腠理遂开,邪因乘虚进入半表半里,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因而胸胁苦满,这就进入少阳病的病理阶段了。正邪分争,即正邪相拒的意思,正进邪退。病近于表则恶寒;邪进正退,病近于里则恶热。邪热郁结胸胁,故嘿嘿不欲饮食。胸胁之处,上有心肺,旁及肝脾,下接胃肠,故谓脏腑相连。热激里饮则腹痛,胸胁在腹上,因谓为邪高痛下。上邪下饮,故使呕也,宜小柴汤主之。若服小柴胡汤上证解而消渴者,则又转属阳明病了,应依治阳明病的方法随证治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 PDF格式下载



冯世纶先生的书,值得拥有。


冯老传播经方大师的思想,功不可没,多写些自己的临证验案更好。


此书虽由其学生整理,但从医案中,仍可以读出冯老的思路脉络,细品必有收获。


早就希望能有冯老的一本医案集,希望能有第二期、第三期等,就是相对于其他书籍来说,价格偏高。


因为胡老,决定看看冯老的书


还可以 就是书太薄了


学习经方的必读书,看看此类书回开拓自己的视野。


帮朋友买的,书包装完好,正版,品质非常不错


图书的内容新颖,是不错的图书


研究伤寒的好书


还行吧 没有达到自己的希望值


好,喜欢好,喜欢好,喜欢


高耗水


盼望出续集


一直很喜歡的醫家寫的書,一定要買來看。


好的地方是案例比较新,多说2010年的。
不好的是引用伤寒论原文太多,很多是冯老其他书上的,重复太多,浪费纸张。


大师水平。


很实用觉得


只能说很一般。


對不起我花的錢!


看其让人没啥头绪


冯老是个好中医,你说你作为他的徒弟,早年写的书还强忍能读,后来你把自己的书翻来覆去抄来抄去炒冯老,有完没完啊


有必要细读,以吸收更多东东


以前一直认为冯世纶老先生的书很好,可惜看了之后失望的要命,许多都是师心自用,说是经方加减,可是加减的不知道程什么样了,也不知道胡希恕的经验他究竟传承了多少,我觉得他连毛进军,张磊都不如的。


书很薄,看后忽然醒悟,明白了用药的道理。可是我怎么看着都觉得经典经方用的不多


实用,容易结合临床!


经方就是经方,参考起来极具临床价值


细读按语,详参方证,细品合方加减,有醍醐灌顶之感!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