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穴位用药治百病

张卫华,赵娴 等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0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

张卫华,赵娴 等主编  

页数:

336  

字数:

275000  

内容概要

  本书由中医学院专家编写,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作者参考国内最新文献,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系统介绍了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穴位药物电离子透入等治疗疾病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方法。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概述了上述疗法的作用特点、适应证、禁忌证、经络穴位、常用药物、操作方法和意外情况的预防与处理;下篇详述了内科、骨科、外科、皮肤科、妇儿科、五官科等110余种疾病的诊断要点和穴位用药治疗方法。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介绍的方法简明实用,疗效确切,适于临床医师、基层医务人员、医学生和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上篇 穴位用药基本知识
第1章 穴位用药治疗简介
第一节 穴位用药治疗的基本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一、穴位用药治疗的基本含义
二、穴位用药治疗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穴位用药治疗简史
一、穴位注射
二、穴位贴敷
第三节 穴位用药治疗的作用及特点
一、穴位用药治疗的作用
二、穴位用药治病的特点
第四节 穴位用药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一、穴位用药治疗的适应证
二、穴位用药治疗的禁忌证
第2章 经络与穴位
第一节 经络与穴位概要
一、经络概要
二、穴位概要
第二节 十四经脉循行路线及常用穴位
一、手太阴肺经循行路线及常用穴位
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路线及常用穴位
三、足阳明胃经循行路线及常用穴位
四、足太阴脾经循行路线及常用穴位
五、手少阴心经循行路线及常用穴位
六、手太阳小肠经循行路线及常用穴位
七、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及常用穴位
八、足少阴肾经循行路线及常用穴位
九、手厥阴心包经循行路线及常用穴位
十、手少阳三焦经循行路线及常用穴位
十一、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及常用穴位
十二、足厥阴肝经循行路线及常用穴位
十三、督脉循行路线及常用穴位
十四、任脉循行路线及常用穴位
第3章 穴位用药治疗的穴位选取、常用药物和操作
第一节 穴位用药治疗的穴位选取
一、穴位选取原则
二、所选穴位
三、配穴方法
第二节 穴位用药治疗的常用药物、用药原则及操作
一、常用药物
二、穴位用药治疗的原则
三、穴位药物治疗的操作方法
第三节 穴位用药治疗的注意事项
一、穴位注射的注意事项
二、穴位贴敷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穴位用药治疗常见意外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一、穴位注射常见意外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二、穴位贴敷常见意外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下篇 穴位用药临床应用
第4章 内科疾病
第一节 神经衰弱
第二节 坐骨神经痛
第三节 股外侧皮神经炎
第四节 枕大神经痛
第五节 周围性面瘫
第六节 三叉神经痛
第七节 偏头痛
第八节 臂丛神经痛
第九节 肋间神经痛
第十节 慢性支气管炎
第十一节 支气管哮喘
第十二节 风湿性关节炎
第十三节 慢性肠炎
第十四节 慢性胃炎
第十五节 胃肠神经官能症
第十六节 胃下垂
第十七节 慢性胆囊炎
第十八节 尿潴留
第十九节 慢性前列腺炎
第二十节 糖尿病
第5章 骨科疾病
第一节 颈椎病
第二节 增生性脊柱炎
第三节 肩关节周围炎
第四节 落 枕
第五节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
第六节 冈上肌腱炎
第七节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第八节 肱骨外上髁炎
第九节 肱骨内上髁炎
第十节 前臂伸肌肌腱周围炎
第十一节 尺骨鹰嘴滑囊炎
第十二节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第十三节 腱鞘囊肿
第十四节 腕管综合征
第十五节 肋软骨炎
第十六节 第11肋尖综合征
第十七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十八节 急性腰扭伤
第十九节 棘上韧带损伤
第二十节 急性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
第二十一节 腰肌劳损
第二十二节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第二十三节 梨状肌综合征
第二十四节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第二十五节 踝关节扭伤
第二十六节 跟痛症
第6章 妇、儿科疾病
第一节 痛经
第二节 闭经
第三节 绝经期综合征
第四节 带下病
第五节 产后腹痛
第六节 产后缺乳
第七节 产后尿潴留
第八节 小儿遗尿
第7章 外科及皮肤科疾病
第一节 乳腺增生
第二节 胆石症
第三节 痔
第四节 带状疱疹
第五节 荨麻疹
第六节 神经性皮炎
第七节 斑秃
第八节 白癜风
第九节 银屑病
第十节 痤疮
第8章 五官科疾病
第一节 视神经萎缩
第二节 电光性眼炎
第三节 近视
第四节 鼻炎
第五节 鼻窦炎
第六节 耳鸣、耳聋
第七节 化脓性中耳炎
第八节 耳源性眩晕
第九节 慢性咽炎
第十节 声带麻痹
第十一节 牙痛
第十二节 复发性口疮

章节摘录

  处方1(穴位贴敷加针刺)穴位:风门、肺俞、定喘、心俞、肾俞、天突、膻中、足三里。药物:白芥子、细辛、甘遂、洋金花各等份,生姜、麝香各适量。方法:先行针刺上述穴位,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不留针。穴位贴敷:将上药研为细末,按药粉总量的60‰兑入麝香,用姜汁调为黏泥状备用。治疗时,按病情选用上述穴位2~4个,先用生姜擦穴,然后将药泥涂于橡皮膏上贴穴,2小时后取掉,个别患者可延长至36小时,以局部微红或微起小疱为最佳。分别在每年的第1、2、3伏的第1日治疗,共治疗3次。  处方2(穴位贴敷加针刺、拔罐)穴位:肺俞、大椎、定喘、膈俞、足三里。药物:咳喘液、咳喘膏。方法:先针刺上述穴位,后行拔药罐,其拔罐的方法是:将青霉素空瓶磨去瓶底,放在针刺穴位上,用注射器抽出瓶内空气,再将咳喘液(含人参、当归、穿山甲、红花、细辛、麻黄、冬虫夏草等)注于罐内,拔罐完毕后在相应穴位上贴敷咳喘膏(含干姜、甘遂、麝香、洋金花、附子等),每日1次或隔日1次。  处法3(穴位贴敷加红外线照射)穴位:肺俞、心俞、膈俞。药物:麝香3g,炙白芥子、桂枝、五味子、补骨脂各21g,细辛6g。方法:上药共研细末,用鲜生姜汁调成膏糊状,在穴位处敷贴,然后用红外线照射治疗15分钟,以帮助药物吸收。每次贴敷6~8小时,若局部灼热、疼痛难忍时可提前取下。在每年的初伏、中伏、末伏各贴1次,连贴3年。  处方4(穴位注射加贴敷)穴位:①穴位注射为尺泽;②穴位贴敷为定喘、大椎、肺俞、膈俞、天突、膻中。药物:①穴位注射:核酪注射液4ml;②穴位贴敷: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各等份。方法:①穴位注射。常规消毒穴位,一般为单侧穴位注射4ml,也可两侧穴位各注射2ml,每天1次,连续10天。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穴位用药治百病 PDF格式下载



好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