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与股市稳定性

秦海英 中国市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0  

出版社:

中国市场出版社  

作者:

秦海英  

页数:

338  

内容概要

秦海英所著的《中国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与股市稳定性(基于实验与行为金融理论的分析)》以中国经济转型期机构投资者行为与股票市场稳定性研究为论题,运用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依照一条行为金融一般理论一中国机构投资者行为特征分析一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中国机构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稳定性作用的实证检验一政策建议的脉络层层展开分析。

作者简介

秦海英
经济学博士,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市场经济理论与经济改革、实验与行为经济学。现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南开大学经济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2004—2005年,在南开大学商学院做工商管理博士后期间赴德国波恩大学实验经济学实验室做访问学者,合作导师为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莱茵哈德·泽尔腾(Reirlhard
Selten)教授,合作研究方向为实验与行为经济学。

书籍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意旨
1.2 研究的架构及主要内容
1.3 研究方法
1.3.1 行为金融理论分析
1.3.2 实证分析方法
1.3.3 比较分析方法
1.4 创新之处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2章 行为金融关于股票市场及投资者行为的分析
2.1 行为金融对有效市场假说的质疑
2.1.1 有效市场假说(EMH)的理论基础
2.1.2 有效市场假说的实证检验
2.1.3 有效市场假说的含义
2.2 行为金融理论述评
2.2.1 行为金融学的概念性框架
2.2.2 对理性人假设的置疑
2.2.3 行为金融学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挑战
2.3 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理论模型
2.3.1 DSSW噪声交易模型
2.3.2 投资者心态模型
2.3.3 羊群行为模型
第3章 机构投资者概述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研究
3.1 机构投资者及其特征
3.1.1 机构投资者的概念与定义
3.1.2 机构投资者的特征
3.1.3 机构投资者的分类
3.2 中国机构投资者现状
3.2.1 中国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历程
3.2.2 中国股票市场中的主要机构投资者
3.3 中国股票市场的非理性
3.3.1 中国股票市场现状
3.3.2 中国股票市场过度投机严重
3.3.3 中国股票市场中噪声交易过度
3.3.4 中国股票市场非理性泡沫非常严重
3.3.5 中国股票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减弱
第4章 机构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稳定性影响的理论研究
4.1 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特征
4.1.1 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特征
4.1.2 机构投资者的有限理性投资特征
4.1.3 行为金融关于机构投资者行为特征的分析
4.2 机构投资者与股票市场稳定性关系概述
4.2.1 股票市场稳定性与波动性的概念及其辨析
4.2.2 国内外关于机构投资者的相关研究
4.2.3 国内外对于机构投资者与股票市场稳定性的研究
4.3 机构投资者与股票市场稳定的实证研究
4.3.1 中国股市稳定性判别指标选择及总体特征
4.3.2 中国股市稳定性的分时段计量检验
4.3.3 基金指数与大盘指数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第5章 机构投资者噪声交易行为与中国股市泡沫实证研究
5.1 噪声交易理论概述
5.1.1 引论
5.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 噪声交易与噪声交易模型
5.2.1 噪声交易者模型
5.2.2 扩展的噪声交易者模型
5.2.3 非理性泡沫的确定
5.2.4 泡沫的持续
5.3 中国股票市场噪声交易现状及其特征的模型构建
5.3.1 噪声交易现状和成因分析
5.3.2 噪声交易价格正反馈模型的建立
5.3.3 实证检验
第6章 机构投资者的正反馈交易行为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分析
6.1 股票市场的正反馈交易概述
6.1.1 正反馈交易的概念
6.1.2 正反馈交易的形成机制
6.2 机构投资者的正反馈交易对股价波动的影响
6.2.1 正反馈交易对股票市场股价异常现象的解释
6.2.2 机构投资者的正反馈交易与股价波动
6.3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正反馈交易的实证分析
6.3.1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正反馈交易的超额需求实证分析
6.3.2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正反馈交易的ITM、HR实证分析
6.3.3 结论及建议
第7章 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对股票市场波动性影响
7.1 股票市场羊群行为的有关研究综述
7.1.1 “羊群行为”的概念
7.1.2 国外关于羊群行为的研究概况
7.1.3 国内关于羊群行为的研究概况
7.1.4 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检验方法
7.2 基于LSV方法的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
7.2.1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集中持股情况
7.2.2 基于LsV方法的实证研究
7.3 中国股票市场“羊群行为”的成因与对策
7.3.1 中国股票市场“羊群行为”的成因探讨
7.3.2 减少中国股票市场“羊群行为”的对策
第8章 股票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信息效率实验分析
8.1 研究背景
8.2 实验设计
8.3 实验结果
8.3.1 信息完全对称条件下的实验
8.3.2 内幕人环境下的实验检验
8.4 实验结论与政策建议
8.4.1 实验结论
8.4.2 政策建议
第9章 股票市场价格泡沫实验
9.1 证券泡沫实验研究现状
9.1.1 有关信息结构的实验研究
9.1.2 有关交易制度的实验研究
9.1.3 有关风险偏好的实验研究
9.1.4 有关价格对预期的反馈的实验
9.2 股票市场泡沫实验研究的一般方法
9.3 实验目的与思路
9.3.1 实验目的
9.3.2 投资者类型和证券估值
9.3.3 逆推推理的困难
9.4 实验设计与实施
9.4.1 基础实验设置:长期和短期投资者
9.4.2 实验程序
9.4.3 验设计的辅助检验
9.5 实验结果与启示
9.5.1 实验结果
9.5.2 实验结果对我们的启示
9.5.3 实验可以拓展的方面
第10章 对中国机构投资者发展的政策建议与展望
10.1 股票市场的完善
10.1.1 严格股票上市准入,从源头上控制上市公司质量
lO.1.2 完善股票市场的制度建设
10.1.3 加快发展机构投资者应对股权分置改革的需要
10.2 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监管
10.2.1 建立权变管理监管体制模式
10.2.2 逐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系
10.2.3 建立机构投资者行业的自律监管机制
10.3 构造合格的机构投资者队伍
10.3.1 合理培育扶持市场力量
10.3.2 机构投资者要健全内控机制 完善自身治理机构
10.3.3 机构投资者投资理念的自我完善
10.3.4 机构投资者必须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10.3.5 机构投资者必须建立有特色的投资经营板块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2)在决策问题的形式是否会影响最终决策这个问题上,传统金融学认为投资者不会因形式的不同而干扰其决策,投资者作为理性人将洞察各种不同形式,认识事物本质所在,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但是,行为金融学认为交易者对风险和收益的理解会受到决策问题构造形式的影响,其决策是依赖于问题的形式的。相对于传统金融学假定投资者的“框定独立”,现实投资者实际上是“框定依赖”的。  (3)行为金融学认为启发式偏差和框定依赖将导致市场价格偏离其基本价值,市场不再有效。相对地,传统金融学则认为市场是有效的,即使是市场中存在少数非理性人,每种证券的价格于基本价值保持一致。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思想相对于传统经济学是一种逆向的逻辑。传统经济理论是首先创造理想,然后逐步走向现实,关注的中心是理想情况下应该发生什么;而行为金融理论则是以经验的态度关注实际上发生了什么以及深层的原因是什么。这种逻辑是一种现实的逻辑、发现的逻辑。从最根本上来说,行为金融学研究的是市场参与者表现出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以及从市场参与者表现出的特性来解释一些金融现象。在现实市场中,以有效市场假说和理性人假设为前提的传统金融学对现实金融市场的大量异象无法进行解释,而行为金融学则以其逼近真实市场行为的理论分析,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传统金融学把金融投资过程看做一个动态均衡过程,根据均衡原理,在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下推导出股票市场的均衡模型。行为金融学基于心理学原理,把金融投资过程看成一种心理过程,包括对市场的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与股市稳定性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