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梦魇
2008-4
中国法制出版社
易菲
317
170000
无
在加强对妇女权益保护的今天,我国对于性骚扰所涉及的各种法律问题的研究尚不够深入细致。本书从两性伦理的视角,对劳动就业领域的职场性骚扰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和分析。 读者可以从本书流畅的笔触和严谨的分析中,认识到职场性骚扰的本质:它是蔑视同事人格尊严的恶习,是自恃强者的扭曲心理的写照,是文明职场的可恶但愚蠢的敌人。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是国内第一部相关法学专著,较为深刻地揭示了职场。性骚扰现象的社会根源和预防及惩治这种不良嗜好的法制原则,颇值得一读。
易菲(1976- ),四川威远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后,从事两性社会伦理、女性法哲学、人格权、侵权行为法、劳动者平权保护方面的研究。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方法 1.3 结论第2章 职场性骚扰的危害与影响 2.1 职场性骚扰问题的严重性 2.1.1 来自国际上的报道 2.1.2 中国性骚扰严重性的调查 2.2 受害人的梦魇——职场中的弱势群体 2.2.1 性骚扰的影响 2.2.2 职场中的弱势群体 2.3 雇主损失与社会成本第3章 性骚扰的不可避免性——社会心理学根源 3.1 马斯洛理论的引入——支配论 3.2 麦金农的性别歧视理论 3.2.1 歧视概念的两种原则:差异模式与不平等模式 3.2.2 (Catharine A. Mac Kinnon)麦金农的不平等理论第4章 性骚扰的法律概念 4.1 性骚扰与职场性骚扰 4.1.1 辞源与定义 4.1.2 性骚扰的性质 4.2 性骚扰的构成要件与法定要素 4.2.1 性骚扰的构成要件 4.2.2 性骚扰法定要素:基于性别的违背当事人意愿的性本质行为 4.3 我国台湾地区“性骚扰防治法案”对性骚扰的定义 4.4 性别骚扰、性诱惑、性贿赂、性要挟与性 ……第4章 性骚扰的法律概念第5章 性骚扰行为认定标准之争议——合理人标准?合理女性标准?第6章 美国职场性骚扰法律制度解析第7章 欧洲联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职场性骚扰防治制度第8章 中国职场性骚扰防治立法前瞻参考文献
第3章 性骚扰的不可避免性——社会心理学根源3.1马斯洛理论的引入——支配论马克思曾说:“人和人之间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女之间的关系……从这种关系的性质就可以看出,人在何种程度上成为并把自己理解为类存在物、人;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任何人之间最自然的关系。因此,这种关系表明人的自然的行为在何种程度上成了人的行为,或人的本质在何种程度上对他来说成了自然。”在自然的进化与历史长河中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男女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不平等的,是女性一方处于臣服地位,受控于男性的。有学者指出女性地位的附属性源于两点:一是在人类进程中男性在获取生存资料上有更为重要的作用;二是人们知晓了男性在生殖中的地位而不再对女性孕育后代而有生育崇拜。这一观点的成立解决了人类社会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原因,但这样的原因只是应该使男性与女性重获平等的地位,而结果却是从以短暂的女性主导的社会秩序180度大转弯为男性主导的社会秩序,并持续了数千年。但现在已经有足够的证据令学者们质疑母系社会是否真正存在过或者根本就不曾出现由女性主导的社会结构,仅仅因为生育之谜而以女方的姓氏表述宗族而并未上升到由女性来分配生产生活资料,支配其他男性。这说明人类在进化当中群体分类、社会分层存在且分类与分层的目的便是形成支配的秩序,客观上与动物的内部社会秩序一致,并在日后的社会发展中予以隐蔽地保留。
“在加强对妇女权益保护的今天,我国对于性骚扰所涉及的各种法律问题的研究尚不够深入细致,本书从两性伦理的视角,对劳动就业领域的职场性骚扰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和分析。这种研究显然是必要的和有价值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利明教授 “现代社会中两性的平等最重要的领域当然是职场,因为它使个人实现经济独立,是个人发展的前提。而性骚扰作为职场中阻碍个人发展的绊脚石,不但恶化着职场的工作环境,更使这种歧视群体化。梳理性骚扰概念的发展以及立法沿革,唤醒人们对性骚扰问题的正视,是本书的一项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龙翼飞教授 “在性别主流化的世界潮流下,本书对妇女权益保障,尤其是建构职业性别文化平等,定能发挥重要影响力。” ——我国台湾地区现代妇女基金会董事、台北市性骚扰防治委员会委员、政府就业评议委员会及两性工作平等委员会委员王如玄律师 “性骚扰是一个值得一说却很难说清的话题。如何说清?还是要靠科学——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现代社会科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就是经验实证。应该承认,文明社会的法律处理职场性别冲突中的经验、智慧和道德共识,具有超越论题范围的更广泛的意义。”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院院长王卫国教授 “迄今为止关于性骚扰的最全面的法学意义阐述,为我们勾勒了一个需要重新打量的法律制度框架。”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教研室主任姚辉教授 “读者可以从本书流畅的笔触和严谨的分析中,认识到职场性骚扰的本质:它是蔑视同事人格尊严的恶习,是自恃强者的扭曲心理的写照,是文明职场的可恶但愚蠢的敌人。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是国内第一部相关法学专著,较为深刻地揭示了职场性骚扰现象的社会根源和预防及惩治这种不良嗜好的法制原则,颇值得一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党支部书让王晓川教授 “易菲的研究成果深入而成功地探讨了一个长期以来不为国人所重视而又不得不重视的问题:性骚扰。表明男权话语下的性歧视和社会不平等已侵入到了社会生活和职场的每一个角落。易菲的研究有助于唤起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男女平等权利问题的严重关注,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龚群教授
“在性别主流化的世界潮流下,《职场梦魇》对妇女权益保障,尤其是建构职业性别文化平等,定能发挥重要影响力。”——我国台湾地区现代妇女基金会董事、台北市性骚扰防治委员会委员、政府就业评议委员会及两性工作平等委员会委员王如玄律师“性骚扰是一个值得一说却很难说清的话题。如何说清?还是要靠科学——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现代社会科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就是经验实证。应该承认,文明社会的法律处理职场性别冲突中的经验、智慧和道德共识,具有超越论题范围的更广泛的意义”。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