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刑法分则要论

赵秉志 编 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作者:

赵秉志 编  

页数:

716  

前言

  改革开放30余年来,随着国家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进步和法学研究的日益繁荣,我国高等法学教育领域研究生的培养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面世的法学类研究生教学用书却甚为欠缺,这种状况不利于对法学类研究生的培养。有鉴于此,中国法制出版社经过研究论证,决定组织编著出版法学研究生精品教材系列,并委托我主持编著其中的刑法学教材。本人深感荣幸和责任,遂按照出版社的要求和教材写作的需要,邀约我国刑法学界多位同仁参与,经过约一年半的研究写作,完成这套刑法学教材,并交付出版。  这套刑法学研究生教材包括上下两卷:上卷为《刑法总则要论》,包含“刑法通论问题”、“犯罪与刑事责任问题”、“犯罪形态问题”和“刑罚总论问题”等四编计29章;下卷为《刑法分则要论》,包含“危害公共安全罪”、 “经济犯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和“职务犯罪”等六编计27章。综而言之,可以说本书力图具有以下三点特色:其一,体系合理,涵盖全面。本书在编、章设计、排列上力求兼顾刑法典和刑法学的体系结构,清晰、合理;基于研究生教学的需要按照专题设计各章,各章内容大体上涵盖我国刑法学的基本和核心学术领域。其二,立足疑难、前沿问题,注意理论研究深度。本教材的定位是以刑法学硕士研究生为基本读者对象,同时也可为刑法学博士研究生及刑法理论和司法实务工作者参考。因此,本教材应当显著区别于本科生刑法学教材和法律专业硕士生用的刑法学教材。为达此目的,本教材在各章专题的选择和章下各节问题的设计上,力求着眼于刑法学理论与刑事司法实务中的疑难问题和学科前沿性问题;而在各章节问题的研讨上,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地深入探讨,旁征博引,纵横比较,切实反映我国现行有效的刑法立法、刑法解释及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其三,注重启迪思考,注意开阔眼界。本教材编著牢记作为专业研究生教材这一根本,在问题的研究论述上注意对学术研究方法的展示和引导,而且在各章正文之后设“讨论案例”部分,希望提升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又设“思考题”部分,意在引导学生对有关疑难问题作进一步的思索与把握;各章最后所附“参考文献”部分,则是希望就各专题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文献指引,以有助于学生扩展视野或进一步深入研究。当然,这些特色的贯彻、体现是否到位,当由读者评判;其中难免出现的种种不足,尚祈读者批评,以便我们今后弥补与纠正。

内容概要

  改革开放30余年来,随着国家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进步和法学研究的日益繁荣,我国高等法学教育领域研究生的培养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面世的法学类研究生教学用书却甚为欠缺,这种状况不利于对法学类研究生的培养。有鉴于此,中国法制出版社经过研究论证,决定组织编著出版法学研究生精品教材系列,并委托我主持编著其中的刑法学教材。本人深感荣幸和责任,遂按照出版社的要求和教材写作的需要,邀约我国刑法学界多位同仁参与,经过约一年半的研究写作,完成这套刑法学教材,并交付出版。

书籍目录

第一编 危害公共安全罪第一章 恐怖活动犯罪研究第一节 恐怖活动犯罪的概念及其危害一、恐怖活动犯罪的概念界定二、恐怖活动犯罪的危害第二节 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域外立法一、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国际刑法规范二、若干国家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相关立法第三节 中国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国内立法一、相关立法沿革二、《刑法修正案(三)》的进展第四节 中国国内立法对域外相关立法的回应与借鉴一、中国国内立法对国际刑法规范的回应二、中外立法比较及中国国内立法对外国相关立法的借鉴第五节 中国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立法完善构想一、关于中国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专门立法对策二、关于中国遏制恐怖活动犯罪的刑法立法对策讨论案例阿不都热合曼·吐尔逊等实施恐怖活动案思考题参考文献第二章 交通肇事罪研究第一节 交通肇事罪的定义和构成一、交通肇事罪的定义二、交通肇事罪的构成第二节 交通肇事罪的界限划分一、罪与非罪的界限二、本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第三节 交通肇事罪疑难问题的处理一、使用非机动车辆肇事应如何处理二、偷开机动车辆肇事应如何处理三、“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四、对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几点质疑讨论案例案例一:阚某交通肇事案案例二:沈某交通肇事案案例三:孙伟铭交通肇事案思考题参考文献第二编 经济犯罪第三章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疑难问题研究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构成要件疑难问题的理解和认定一、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犯罪对象的界定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主观特征的认定三、“销售金额”的理解和认定四、危险犯的认定第二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未完成形态及其与相关犯罪的关系和界限一、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犯罪未完成形态的理解和认定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与相关犯罪的关系和界限讨论案例案例一:周福棠等假冒注册商标案案例二:宋某等销售伪劣产品案思考题参考文献第四章 商业贿赂犯罪疑难问题研究第一节 我国商业贿赂犯罪的概念争议及其界定一、关于商业贿赂概念的争议二、关于商业贿赂概念的剖析三、商业贿赂与商业贿赂犯罪的区别第二节 医生收受病人红包或药商回扣行为的性质认定一、医生收受病人红包行为的定性二、国有医院医生在从事行政管理活动中收受回扣或其他手续费行为的定性三、国有医院医生利用开具处方权收受药商回扣行为的定性四、非国有医院医生收受回扣的定性第三节 收受干股型受贿的界限认定一、收受干股型受贿的定罪界限二、收受干股型受贿既遂与未遂的界限第四节 特定关系人收受财物型受贿的认定一、“两高”《意见》针对第三人收财型受贿之规定的必要性二、“两高”《意见》中第三人收财型受贿的具体适用三、关于该问题的立法完善建议第五节 受贿罪刑事处罚方面的争议问题一、关于受贿罪设置绝对起刑数额规定的评析二、关于受贿罪与贪污罪同罚是否合理的分析讨论案例成克杰与李平共同受贿案思考题参考文献第五章 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实务问题研究第一节 刑法第169条之一罪名辨析一、观点聚讼二、观点评析第二节 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行为构造解析一、无偿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资金、商品或者其他资产二、以明显不公平的条件提供或者接受资金、商品、服务或者其他财产三、向明显不具有清偿能力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资金、商品、服务或者其他资产四、为明显不具有清偿能力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担保,或者无正当理由为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担保五、无正当理由放弃债权或者承担债务六、采用其他方式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第三节 违规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行为的处理讨论案例程辉挪用资金案思考题参考文献第六章 货币犯罪研究第一节 货币犯罪的对象和目的一、货币犯罪的对象二、货币犯罪的特定目的第二节 伪造货币罪的疑难问题一、伪造行为二、犯罪停止形态第三节 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的疑难问题一、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的行为二、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与非罪的界限第四节 持有、使用假币罪的疑难问题一、持有、使用假币罪的行为认定二、误收假币而持有、使用行为的性质三、共同犯罪问题……第七章 金融诈骗罪研究第八章 侵犯著作权犯罪立法完善问题研究第九章 侵犯商业秘密罪研究第十章 中介犯罪刑法规制研究 第三编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第十一章 婚内强奸犯罪研究第十二章 绑架罪问题研究第十三章 诬告陷害罪研究第十四章 重婚罪研究 第四编 侵犯财产罪第十五章 财产罪宏观问题研究第十六章 盗窃罪研究第十七章 侵犯虚拟财产的刑法规制研究第十八章 诉讼诈骗犯罪研究第十九章 侵占罪研究第五编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第二十章 妨害公务罪研究第二十一章 网络犯罪研究第二十二章 黑社会性质犯罪疑难问题研究第二十三章 伪证罪疑难问题研究第二十四章 律师刑事责任问题研究第六编 职务犯罪第二十五章 挪用公款罪疑难问题研究第二十六章 受贿罪构成问题研究第二十七章 滥用职权罪主客观特征研究

章节摘录

  复次,要界定恐怖活动犯罪与普通刑事犯罪的关系。就中国现行刑法规范而言,尽管全国人大常委会所颁行的《刑法修正案(三)》开宗明义地确立了其立法宗旨,即“为了惩治恐怖活动犯罪”,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将恐怖活动犯罪直接等同于该修正案所规定的犯罪。因为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中国刑法中的恐怖活动犯罪并不仅限于此;而且,该修正案所规定的某些犯罪本身并不一定就直接具有恐怖活动犯罪的性质,实施其中的某些犯罪行为也并不一定都构成恐怖活动犯罪。①如果不属于恐怖活动犯罪,就很可能是普通刑事犯罪。事实上,恐怖活动犯罪与普通刑事犯罪在客观行为方式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从司法实践来看,对于现行刑法典未作独立规定的某些恐怖活动罪行往往会以相应的普通刑事犯罪来处理。它们之间区分的关键便在于是否具有恐怖活动犯罪所独具的特征。  最后,还要把握恐怖活动犯罪不同于普通刑事犯罪的特征。对于恐怖活动犯罪具有哪些特征,中国刑法理论中也颇有歧见。有学者认为,恐怖活动犯罪有两个基本的特征:一是目的性,即有一定的政治或其他目的;二是暴力性,即经常进行暴力恐怖行为,严重威胁或者危害公共安全。②另有学者则认为,恐怖活动犯罪的特征有二:一是出于政治或恐吓、要挟社会的目的;二是有特定行为,通常表现为暴力或暴力相威胁,其实施方式和手段则可能包括放火、爆炸、故意杀人、绑架人质等等。③还有学者认为,恐怖活动犯罪与普通刑事犯罪在犯罪主体、犯罪客观表现以及犯罪客体方面几无区别,关键在于犯罪的主观方面,即恐怖活动犯罪以“制造社会恐怖”为其特有的犯罪目的。④比较而言,中国刑法学界关于恐怖活动犯罪特征的理论分歧主要在于:(1)在基本认可恐怖活动犯罪须以一定目的为必要的基础上,对其出于何种目的未能形成一致看法;(2)从客观行为方式来看,恐怖活动是否仅限于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手段,有不同的见解。对此,我们认为,从犯罪目的上讲,恐怖活动犯罪只能出于直接故意,具有一定的主观目的。那么,恐怖活动犯罪到底出于何种目的呢?我们认为,这里有必要对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予以准确界定。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刑法分则要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